金三角大毒梟坤沙,手握6個師為所欲為,曾宣布獨立要美國承認!

2020-12-23 史來賞鑑

要為天下奇男子,須歷人間萬裡程。 ——馮夢龍

坤沙,中文名張奇夫,祖籍雲南大理。1933年他出生於緬甸撣邦萊莫山弄掌大寨,是世界著名毒梟。人生前二十年,為避仇避難,幾經飄零,輾轉四方;後半輩子,力是豪雄,志在江山。若要談起他的一生,可謂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他這人,是兒,是夫,是土司,是毒梟。為人兒時,慈烏反哺;為人夫時,伉儷情深;為土司時,忠義兩全;為毒梟時,稱霸一方。種毒製毒的人是他,吸毒戒毒的人也是他。金三角一帶,沒有人情世故之談,來者為利和權,也充滿權利。想要在這裡一展鴻鵠之志,唯毒品可圖。

晚年時,坤沙是金三角的毒王,名利雙收者總會為人詬病。有人贊他果敢無畏,有人鄙他不諳世事,可但凡想要實現理想壯志凌雲、無謂成功失敗的人,都是豪傑,坤沙亦是。

凡此過往,皆為序章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逝世後更讓人嘆息,金三角毒梟無數,從未有人這般如此,做著這世上最不正經的事,卻偏偏是這最正經的人。梟雄存在的地方都有戰士。

坤沙原來只是一個普通人,是戰爭讓他了解了作戰方法,使他知道如何收服人心。他結識了一個毒梟的女兒,並和她結了婚。毒梟對他非常重視,漸漸地坤沙掌握了毒品的生意。毒品交易是上下聯控的一張網,差之毫厘便會失之千裡。

他的父親是一名土司,家族矛盾弱化父親去世後,坤沙返鄉繼承了附近的武裝組織,勢力更為強大。在金三角一帶,生活的大都是貧苦人群,以種植毒品為生。這裡的人缺乏自由,指引他們的是對貧困的解脫和嚮往。他們需要錢,需要一個穩定的生活,坤沙的強大,恰好給了他們一個歸處。

此時的坤沙勢力不夠強大,沒有引起政府軍的重視,可在毒品貿易背後他是個響噹噹的人物。跟從坤沙,意味著毒品有了出處,生活有了盼頭。他的做事利落,勇敢堅定吸引著當地人向他靠近。長此以往,坤沙在他們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毒品貿易在金三角打開。

除此之外,坤沙自身也有著強大的商業頭腦。宣誓效忠於緬甸政府,取得合法地位之後,坤沙將毒品加工廠日益做大。毒品種植形成一套體系,周邊的武裝力量逐漸被他收服。種植毒品賺來的錢,坤沙用於投資海外,在東南亞地區,他的產業涉及珠寶等眾多領域。可謂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坤沙雖是以毒品為生,卻嚴格禁止手下的人吸毒,並且鼓勵他們發展農副業。他是毒梟,可為人驚嘆,是個有個人魅力的人,他不像電影中那樣肥碩豪氣,更多的是儒雅隨和,他喜歡"讀書人",義氣,是高智商毒梟。

男兒應當立鴻志,稱四方

手裡握著金三角毒品的命脈,身價高昂,手下無數,本可順風順水,傲然於世,奈何坤沙的野心尚未止步於此。坤沙最鼎盛的時期,金三角一帶的毒品為他掌控,在東南亞地區,他是真正做到了稱霸一方。人總是不安於現狀的,一個理想實現之後又為另一個瘋狂。

1993年12月,坤沙公開宣布成立撣邦共和國,自任總統。他是金三角的大毒梟,其影響力世界見聞。成立之初,坤沙要求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承認自己"政府"的合法地位,並建立外交關係。

當時,坤沙坦言,如若美國承認自己的合法地位,他將在五年之內剷除金三角一帶的所有罌粟。聽起來多麼荒謬,一個享譽世界的毒梟要清理家業,多少人將要為此付出代價。他的一言一行關乎著金三角多數人的生死存亡,也會讓毒品界換了天。

坤沙知事,一方面,他示好美國渴望得到承認,另一方面,他積極應對泰國政府進行安撫,對他咬牙切齒的緬甸政府軍,他則將血戰到底。憑藉著毒品賺取而來的錢財,坤沙的軍事武器十分強大。在他所謂的共和國成立儀式上,各國而來的記者見證了他的迫不及待。共和國的成立,也講這位世界毒梟,送上了一條被追殺的道路。

得無禁,心無靜。欲無境,失無盡

在他獨立自主、自大自強時,武裝販毒和緬甸政府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沒有一個國家和政府允許任何人,尤其是一個毒梟建立一個國中之國,還是一個毒品王國。一山不容二虎,一地不容二國。

坤沙一舉,觸犯了緬甸政府的底線,也吸引了各大毒梟的目光。樹大招風,緬甸政府軍派出精英部隊對坤沙集團軍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此時不戰,更待何時,為了得到更多的地位和權益,政府軍同其他毒梟合謀,開展了正式打壓坤沙的道路。

坤沙打著"撣邦共和國"的旗號建國,但內部掌權的大多為華人,他的左膀右臂張蘇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很快,高層不滿,民族矛盾激化,內部動亂。內憂外患的局勢,是一個國家滅亡的開始。1995年,坤沙武裝開始分裂,他不得不宣布辭去總統和總司令下野,被迫著與緬甸政府談判。

一世梟雄,控制了多數人的人生,到頭來,也要遭受他人控制。1996年1月8日,在獲得了緬甸政府的安全保證以及不會引渡美國的承諾後,坤沙宣布放棄建國。

人人生而困苦,自尋死路方得正果

投降後的坤沙被安排到了仰光萊茵雅湖邊軟禁居住,一生志在沙場,到晚年,失去了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與他鬥了半生,先一步被緬甸政府逮捕後重獲自由的"鴉片將軍"羅興漢倒和他成了好朋友,時常前來看望他。

可謂是不打不相識,歷盡半生,有趣的靈魂在終點相遇。對於自己的毒梟生涯,坤沙曾這樣表示:"不管有沒有我,鴉片交易都不會有絲毫的改變"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沒有改變毒品交易,他改變的是人生,他的人生和眾多人的一生。

傳奇隕落,2007年10月26日,坤沙在仰光寓所內去世,終年71歲。知世故而不知事故,有人說,坤沙這一生歷經滄海,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建國。可這是他的心願,金三角毒梟,他是一代傳奇,山河無恙,他心有恙。功成名就之際,如若能實現人生理想,也就死而無憾。

如若未至,用力拼搏舉世矚目,也算圓滿。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文/文史旺旺

相關焦點

  • 金三角大毒梟,手握6個師的私人隊伍,宣布獨立要美國承認合法
    被人稱為「死亡王子」的坤沙的一生就印證了這一觀點。上世紀30年代,坤沙出生於緬甸,父親是漢族人,母親是撣族人。坤沙是他的泰國名字,他還分別有一個中國和緬甸名字:張奇夫和關約。後來,他擁有一支6個師的私人隊伍,並公開宣布要獨立建立一個國家,還要美國承認其合法性。可見這人野心之大!正是因為坤沙有野心,所以他並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他非常看好毒品產業的前景,並前往金三角地區,倚仗自己過往的實力和經歷,娶了一位首領的女兒。明眼人都知道,這樁婚姻交易背後的真實目的。
  • 當年有名的金三角大毒梟坤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如今去哪了?
    坤沙是個什麼樣的人?曾是金三角第一大毒梟,曾被美國通緝在東南亞有一個四國的交界處,也曾是「四不管」地帶,此處就是有名的緬甸「金三角」,此地包括撣邦等地區。現代以來,我們一提到「金三角」,就會想到此地生產毒品。
  • 傳奇毒梟坤沙:麾下部隊達6個師,兩次被抓獲卻安然無事
    由於泰國禁毒攻勢日益增強,目前金三角地區大部分毒品轉移至緬甸和寮國境內生產,其中又以緬甸為甚。在這個地區也湧現出了許多大毒梟,坤沙就是其中最有名氣,也是最有「成就」的一個。他曾經在金三角地區一手遮天,在毒品界呼風喚雨,在1989年時甚至達到實際控制金三角地區毒品貿易80%的程度。更與眾不同的是,他手下不僅有著四通八達的製毒、販毒網絡,還有足足6個師的軍隊。
  • 金三角大毒梟為何得以善終:曾擁兵6個師,配蘇聯防空飛彈!
    說起當地的另一個名字,可能就有印象了:金三角。這裡遍布毒梟和具有分離傾向的民眾,撣邦北部的克欽、東北的果敢都是緬軍難啃的硬骨頭。有必要稍微提一下果敢地區,果敢是滿清後期被割讓給英屬緬甸的,至今也有大量的漢族人,通行漢語。
  • 他是金三角毒王,手下6個師,從不向中國販毒,對美國銷量卻很大
    全世界有許多這樣的毒梟。金三角地區是著名的毒品產地。金三角有這樣一個毒梟,他的勢力也很大,手裡有六個師。他被捕後沒人敢碰他,但他從未向中國出售毒品這個人的名字叫坤沙。他不向中國出售毒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曾經來自中國。坤沙出生於1933年2月17日。他的父親張秉堯是漢族,母親是撣族。
  • 緬甸大毒梟坤沙的一生!
    坤沙是緬甸著名的毒梟,在國際上也非常有名,曾是美國懸賞緝拿的對象,最高峰時期,坤沙控制的毒品貿易量,佔金三角毒品總貿易量的80%。坤沙中文名為張奇夫,坤沙他是自己起的泰國名字,意思為「繁榮的王子」,可見坤沙從小就是個自信的人。
  • 金三角大毒梟「坤沙」,曾經自成一個國家,成為「國王」
    1933年2月17日,位於緬甸撣邦萊的莫山弄掌大寨裡,誕生了一名男嬰,父親是漢族人,母親是撣族人,他們給這名男嬰取了個中文名為張奇夫,泰國名為「坤沙」,還有一個緬甸名「關約」,那時候父母萬萬沒想到,日後這名男嬰成為了金三角最大的毒梟。
  • 傳奇毒梟,雙面坤沙
    但是金三角畢竟不是中國的地方,當時的大毒梟羅星漢無法容忍這支異邦的軍隊在此生存。正當這些國民黨軍人進退不得的時候,坤沙伸出了援手。坤沙,也就是張奇夫,有漢人血統,他對這些來自中國的軍人有種天然的親近,他善待這些軍人,同時將張蘇泉提拔為自己的總參謀長。
  • 坤沙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幹了什麼讓金三角其他毒梟黯然失色?
    但是,當時的薩爾溫江流域到處都是罌粟,說全民種植罌粟並不誇張。張純武經營那麼大一個馬幫,如果不運送毒品,是絕對無法經營下去的,因為除了鴉片,他無其他東西可運。因此,我們判定,坤沙走上販毒這條道路,是為繼承祖業。當時的金三角,最大的毒販叫羅星漢,這個人是算是金三角的第一代霸主。在羅星漢統治金三角時期,坤沙只不過利用祖父的馬幫,進行小規模的武裝販運活動而已。
  • 金三角最大毒梟,曾2次被捕政府不敢處決,手下軍隊有6個師
    在很多人看來,金三角的毒梟簡直就是心狠手辣,為製毒販毒可謂是殺人不眨眼,只要是有點血性的中國人,都想將他們一鍋端掉以絕後患。當然了,這是因為影視劇的塑造,人們才形成了這種固化的印象,在現實世界裡真正的毒梟,遠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可怕,他們往往為達成自己目的而不擇手段,泯滅人性令人髮指。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金三角曾經最大的一個毒梟,他究竟厲害到了什麼地步呢?據說他曾經兩次被政府逮捕,人們卻壓根不敢處決他,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咱們今天就來一探究竟。
  • 金三角專訪:聽大毒梟羅星漢講述傳奇人生
    金三角,是毒梟爭雄的場所,但稱得上世界級大毒梟的鳳毛麟角,屈指可數的就那麼兩三個,其中有羅星漢、坤沙。
  • 金三角第一毒梟,手底下有6個師的兵力,被判死刑也無人敢動手
    眾所周知,在金三角這種混亂的地方,要想分到利益必須要狠,同時還要有讓人忌憚的實力,否則隨時都有可能被暗殺,危險係數高得嚇人。然而即便是這樣,仍舊有無數人踏足這裡,他們抵制不住金錢的誘惑,成為臭名昭著的毒販,有的構建起強大的勢力,連軍隊也拿他們沒有辦法,比如著名的大毒梟「坤沙」就是如此。坤沙可以說是金三角第一毒梟,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同時還有著官方身份,1989年的時候坤沙的實力達到巔峰,沒有任何人敢招惹他。
  • 金三角曾經最大的大毒梟,兩次被抓卻不敢處決,手下有6個師軍隊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一位毒梟,坤沙,他曾經是金三角最大的大毒梟,兩次被捕,政府卻不敢處決,原來他手下軍隊有6個師。眾所周知,在我國南面有個金三角地區,那就是泰國、寮國、緬甸三國的交界處,這裡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產源地,當然,也出現了很多堪稱世界頂級的大毒梟,坤沙便是其中的一位。
  • 傳奇毒梟坤沙為何得善終——歸順政府,才有活路!
    提到傳奇毒梟,不得不提到坤沙,上個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初他控制著「金三角」的毒品製造與流通,被人們稱作「世界第一毒梟」。他說「世界上最痛恨毒品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吸毒者的母親,一個是我。緬甸政府官員證實,曾經風雲一時的「金三角」頭號大毒梟坤沙2007年10月27日死於仰光家中。坤沙的秘書也宣稱,坤沙已經去世,病因不明,但他一直患有多種疾病,並且半癱瘓。坤沙於30日被火化並下葬。
  • 坤沙,上世紀金三角毒品帝國的掌舵人!如今豪宅變廢墟
    坤沙販毒集團——這個舉世聞名的毒梟軍閥,當坤沙的軍隊擴展至八百人,他取得了緬甸佤邦及撣邦大片土地的控制權並將它們發展成鴉片生產地。1960年代初期,他已成為金三角最大毒販。世界各地反毒品人士,將坤沙稱為「死之王子」,指責坤沙及其組織從事販毒、暴力、謀殺、暗殺及賄賂等活動。
  • 坤沙:金三角以毒建國第一人
    眾所周知,金三角是世界聞名的制度販毒基地,以金三角為背景的電影數不勝數。在金三角眾多的毒梟之中,坤沙因謀求以毒建國而名聲大噪。在坤沙出生地,擁有土司頭銜的人經常殺來殺去,而坤沙在3歲便擁有土司頭銜,因此他很小的時候就到果敢躲風頭,後來參加國民黨殘軍的軍事培訓學校,成為了後來同樣是大毒梟的羅星漢的學弟,聰明的坤沙在軍事學校學習了各種技能,最重要的就是識字,後來,稍微大一些,就開始幫殘軍販賣鴉片,16時,坤沙已經開始光芒盛放,幹了一件轟動金三角的大事。
  • 金三角大毒梟糯康注射死刑 糯康簡歷及情婦曝光
    主犯之一金三角大毒梟糯康注射死刑,於是關於糯康簡歷及情婦也曝光了。糯康簡歷  販毒經歷  作為金三角湄公河沿岸大其力地區崛起的毒梟,其手下的販毒團夥被稱為「糯康集團」,原屬緬甸大毒梟坤沙集團,曾是「金三角」大毒梟坤沙的部下。
  • 為何大毒梟坤沙從來不向中國輸送毒品?這也是他能夠善終的原因
    但大毒梟們也是十分狡猾,想盡一切辦法偽裝毒品,進行販賣,禁毒工作依舊十分嚴峻。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一個大被美國花兩百萬美金懸賞的大毒梟。 被譽為毒品天堂的金三角,歷來都是製毒販毒的中心地帶。雖然說三國領導人對此的打擊力度也不小,但毒販們買通警察、武器裝備優良、人數眾多,很難進行全部殲滅。如果真的要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戰鬥的話,不見得政府部隊可以佔到便宜。
  • 悲劇梟雄,雙面坤沙!
    按照公認的「金三角毒品大王」歷史排次:「鴉片將軍」羅星漢(羅興漢,Lo Hsing-han)為第一,「毒品大王」坤沙為第二,「亞洲頭號大毒梟」魏學剛為第三……至於其他如劉明、譚曉林和馬順蘇等隨波逐流的「小毒王」,則是數不勝數、時生時滅。只要毒品還在金三角存留,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將令這些「異類英雄」不斷滋生。
  • 金三角大毒梟:金三角真正的老大——張蘇泉
    張蘇泉生於1927年。1948年畢業於成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屬黃埔第20期。當他出道的時候,國軍已經兵敗如山倒。他也跟隨部隊到了臺灣。1959年,第一特戰總隊隊長夏超奉命率全隊1200人增援滇緬孤軍,搭乘C-46運輸機途經泰國抵達孟帕寮機場,張蘇泉隨之來到金三角。由於緬甸政府的抗議和美國的壓力,大部分第1特戰總隊隊員於1961年國雷行動中撤退回臺,但張蘇泉沒有走,而是繼續留在緬甸。據張蘇泉說是志願留下的,不過臺灣軍方30年一直開餉給其在臺的親人,1989年滿60歲退役時還授予上校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