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諮詢師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可別說八九了,生活中有一半不如意的時候,我們就都跟遭了大罪一樣,吃不好、睡不香,整日鬱鬱寡歡。你說,這剛一半都被折騰成這樣了,那如何能撐到八九之後那兩分、一分的如意呢?
可話雖然這麼說,其實只要自己勤快點,多去調節調節自己、多去放鬆放鬆,也自然就能再往前撐撐了。
只是我覺得「撐」用在這裡顯得特別被動與無能,尤其是,如果我們遇到的不是不如意,而是實實在在的低谷、稍有不慎就萬劫不復的逆境,那「撐」頂多只是讓我們稍微不那麼辛苦,而並不能真正的幫我們從低谷與逆境中走出來。
這個問題有什麼難的呢?
只要再加上認真學習、耐心積累、走心努力、不斷突破自我、放下面子等等方面,人就能從低谷與逆境中走出來了。
確實,這些是從逆境中走出來所必須的幾樣東西。而既然多數朋友都知道,我們就不在這些上面花費時間和精力了。
而在這裡我想跟大家探討一下另外一點,它與低谷、逆境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認為是,缺了它,即便我們再努力,也很難走出逆境。
到底是什麼東西這麼神奇呢?
可能你也聽過「當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這句話,而不知道你對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呢?
我先講講我的看法。
「弱」,便是一種低谷;當我們處於「弱」的狀態、處於低谷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出現「曾經的朋友因為我們落魄了,而選擇跟我們保持距離」、「曾經的親人,因為我們現在狀況很差,一改曾經的熱情,突然像個陌生人」、「平時求著我們辦事的人,現在我們想找對方幫忙,卻各種聯繫不上」等情況。
這些曾經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人,現在卻像「躲瘟疫」一樣躲我們,除了悄悄在內心感嘆「人情冷暖,不過如此」外,似乎只能在他們身上貼上「壞人」的標籤了。
我不否認,現實中這類情況其實很多。同時我想,在你看到「當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這句話的時候,內心其實想到的也是類似的情況,並且,也因為想到這些,而暗暗發誓「一定要獨立」、「一定要靠自己」、「一定要多交一些靠譜的朋友」、「一定要多留個心眼,不然被人坑了都不知道」。
但在想到這些之後,你有沒有因為覺得「想到這些就差不多了」而停止思考呢?
我覺得這句話確實包含了剛剛提到的意思,但也包含了更加深刻的一面。
在之前,我遇到過一些不僅精神心理狀況存在問題,現實生活也麻煩不斷的陷入低谷的朋友。我發現在與其中一些朋友的交流中,總是會出現不少誤解。
這種誤解具體就是,我簡單說了說自己對當下狀況的看法、與對方當下惡劣狀況可能存在關聯的因素、一些當下能夠更改的方面,但對方看了之後,就好像被傷了逆鱗一樣,突然情緒一下子就上來了。
而他情緒突然爆發的原因,是「本來自己已經夠慘了,而你還攻擊我、看不起我、嘲笑我、挑我的刺兒」。
於是,我又看了看跟他說的話,再次確認用詞、語氣、內容沒有不合適的地方後,便明白了他為什麼如此。
你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誤解呢。
而如果不介意的話,請你再回顧回顧,一般出現這種狀態的時候,對方都多少有些情緒化、處於不良狀態中?
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和對方理解的意思,在很多時候是完全不同的。
這是因為,同樣的話在我們的認知體系裡代表了一個意思,在對方的認知體系裡代表了另外一個意思;對方只關注讓他敏感的詞句,而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裡,這些詞句可能是非常次要的;對方把自己內心的想法,投射到我們身上,強行的認為「他內心的想法,才是我們的真實想法」。
那麼,出現誤解其實是非常正常的。
剛剛提到的朋友,便也是因為這三個原因才產生了「我在攻擊他」的誤解。
而「我在攻擊他」這個解讀,其實也非常值得挖掘。
解讀出「我在攻擊他」,就說明在他的內心中對「攻擊」非常敏感,任何疑似「攻擊」的表現,都可能被他認為是「在攻擊他」;
同時呢,這也代表著他處於一種敏感、防禦、自卑的狀態,並認為「自己現在會被攻擊」、「自己現在會被人欺負」、「自己現在會被人看不起」,進而將內心的想法,投射到他「認為」可能攻擊他的人身上。
說的再直白些,就是「我已經覺得自己肯定會被對方攻擊」,所以「只要對方稍微表現出一點跡象」,我就會認為「對方在攻擊我」。
這時候因為我的內心已經存在「會被攻擊」的想法,所以我與他人的關係,已經由曾經的平等,變成現在「你是我的敵人,我要提防著你」這樣的「敵我關係」。
而為了「不被敵人傷害」、「不讓腦海中的想法變成現實」,我們會怎麼做呢?
我們會先發制人,所以在對方表現出任何疑似「想要攻擊我」的跡象時,我就會升起很多情緒,以此來壓制對方;我們也會悄悄進行一種道德綁架,即,「我都已經這麼慘了,你卻還不對我好點,你真是一個狠心的壞人」。
礙於對方的情緒、對方的說辭,我們多半會動惻隱之心,然後明明並不覺得自己在攻擊對方,卻承認「是自己說話沒有考慮周全」,並且也開始嘗試順著對方的心情說點讓他能開心的話。
你看,這種方式確實一定程度的控制了我們,達到了「避免被傷害(即便是自己虛構的可能性)」的目的,使得對方得到了保護。
這放在一般的社交中,自然是沒有大問題的。而作為朋友,在這個時候稍微順著對方、給予對方一些鼓勵和認可,我覺得也是挺好的。
可換個角度來說,如果對方正是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卻以這樣的心態對待他求助之人,那這會帶來什麼呢?
同時,被求助的一方需要面對「這時候是堅持自己,真誠傳遞該傳遞的,還是虛與委蛇,刻意迎合」這樣一個選擇。而選擇後者看起來是利於求助方的,但卻代表著被求助方已經被求助方控制,這自然是不利於協助求助方解決真正問題的。
當然,這裡也並不是說被求助方要反過來控制求助方,而是兩個人需要保持平等的關係。
兩個人處於平等的關係,交流才是有來有回、互通有無的,陷入「控制關係」,那控制方如何會聽進被控制方的話呢?
就像那會兒提到的那位朋友,他如果執著於「我被你攻擊了」的感受,就會忽略掉兩個人交流中他應該看到的「我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我身上哪些因素不利於我的發展」、「現在我可以做些什麼,來緩解當下的狀況」等比感受更有價值的信息。
忽略了這些重要的信息,就算別人盡心盡力的想要幫忙,這類執著於「自己感受」的朋友,也會與本該得到的幫助失之交臂。
要解決客觀世界存在的問題,是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是必須看到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是必須利用客觀規律的。而自己的感受能超越客觀規律、取代客觀規律麼?
當然不能。
但對於這類朋友來說,他們可能因為曾經的遭遇、脆弱的內心、不肯接受現實等原因陷入「受害者情結」裡,已經不自覺的產生「我肯定會被他人傷害」這樣的想法,並不自覺的把自己貼上已經被狠狠傷害,還會繼續被傷害的「受害者」身份。
由此,這類朋友就變身成為敏感的刺蝟,稍微有一些風吹草動,就陷入「傷害就要到來」、「對方有惡意,我要保護好自己」、「他會傷害我,我要避開傷害」的狀態裡,然後把全身的刺豎起來。而其中一些聲響,其實代表的不是危險,而是幫助、支持與溫暖。
人都會經歷低谷與逆境,雖然最終我們還是得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走出來,但一些外界的、合適的幫助,確實能夠協助我們走的快一些、輕鬆一些。
可如果我們因為種種原因,而習慣性的陷入「受害者情結」裡,誤將他人、生活的善意,當作是惡意拒絕,並執著於「我是受害者」這個身份「等著他人與外界被自己控制,而不是主動與他人、外界合作」的話,那這種狀態持續多久,低谷和逆境就會持續多久。並且隨著存續時間的持續,狀況也只會惡化。
所以,當一個人正經歷低谷與逆境的時候,一個相對平和的心態,真的很重要。它不僅能讓我們保持清醒和理性,還能讓我們識別生活中的善意,更能讓我們達成與善意的合作,獲得本該獲得的幫助。
而如果想要從「受害者情結」中走出來,或者說鍛鍊自己不輕易陷入「受害者情結」的能力,那可能就需要我們從以下方面做一些努力:
〇嘗試獨自消化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接受過往和現在;
〇不在時間和精力上過分關注自己的感受,一定程度輕視自己的感受;
〇學會主動看到生活中的善意、提高對負面情緒的耐受力;
〇直面問題,並看到自己在問題中的責任;
〇經常反思,經常對自己反思出來的「做的不好」的方面做出優化;
〇允許自己受傷害,而不去抗拒傷害;
〇增加嘗試,尤其是利於自己「完善自我」的嘗試等。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協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實的樣子。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