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藍皮書》在青首發 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

2020-12-22 騰訊網

2020年12月19日,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青島聯合發布了「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由泰勒 弗朗西斯出版集團勞特裡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圖書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Film Industry一併在青島亮相首發。《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立足全球視野,以北美、亞太、歐洲-中東-非洲(EMEA)和拉丁美洲作為四大研究視域,探析電影產業的發展規律,致力成為政府、業界、學界和公眾了解全球產業發展態勢的重要工具書。這是電影藍皮書首次面向全球出版發行中文版和英文版。

電影是全球化的娛樂產業,為促進中外電影文化交流和產業合作,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借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青島為中國首個「世界電影之都」之際,於2018年創建了首部「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18)》。2020年,國際電影產業研究共同體已經初步形成,目前已囊括中國、英國、韓國、巴西、印度、義大利、澳大利亞、日本、愛爾蘭等國家的9個電影之都以及美國、加拿大、法國的20多位專家學者。

2020年前11月中國票房約為去年同期27.5%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世界各地持續蔓延,對電影產業帶來巨大衝擊——攝製組停工、影片撤檔、影院關閉,從生產製作到發行放映的業務流程被迫中斷或重組,影院票房損失慘重,整個電影生態系統備受影響。

前11個月,中國票房僅165億元,約為去年同期(600.37億元)的27.5%;美國票房為20.3億美元,僅為去年同期(102.2億美元)的19.9%。受影片上映數量減少、影院停工歇業減場、觀眾消費意願降低等多重因素影響,電影藍皮書課題組初步估算2020年全球電影票房約為80~100億美元,約為2019年(422億美元)的20%~25%。

鑑於新冠病毒疫情的反覆爆發和疫情防控常態化,估計全球影院市場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需要多年時間。電影藍皮書課題組預計2020年至2025年全球影院票房將以複合年增長率30%左右逐步復甦,五年後有望恢復至2019年的市場規模。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國際電影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電影藍皮書》主編牛興偵指出,新冠病毒疫情帶給電影產業的影響是長期的、深遠的。近年來,奈飛、亞馬遜、蘋果等IT巨頭進軍流媒體領域,試圖重構電影的消費方式和市場格局;面對科技變革帶給娛樂和傳媒產業的顛覆性影響,迪士尼、華納傳媒等影視娛樂集團也開始推出流媒體服務,基於自有網絡平臺面向全球終端用戶直接發行電影。

技術是主導電影產業長期變革發展的最主要力量

回顧一百多年來電影的發展,每一次電影史上的重大革新、重大轉折點往往都是在技術支撐的基礎上實現的:從無聲到有聲再到立體聲的迭代,從黑白片到彩色片的演進,從利用膠片拍攝放映到數字電影的轉型,從2D(二維)到3D(三維)、4D(四維)的升級,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超大銀幕、弧形銀幕、動感球幕、水幕、環幕的變遷,無一不是技術革新的產物。拍攝和放映技術的變革還帶來電影觀念和電影美學上的變更。

電影高新技術主要是圍繞計算機生成圖像技術的深度應用和影像質量的全方位升級而展開,由此帶給觀眾全新的影像呈現和視聽體驗。電影是深受大眾喜愛的文化娛樂消費形式,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推動電影產業的變革。電影技術的變革從來都是以提升觀眾的觀感體驗為目標的,技術創新必然會帶動文化娛樂消費升級。2D電影(伴隨著24幀、1.3K或2K畫質)是電影觀影的1.0版本,普通3D電影是2.0版本,而以Cinity影廳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影院系統創造了3.0版本的觀影體驗,給觀眾帶來了多層次、多感官的「臨場感」和「沉浸感」。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在Cinity品牌發布會上提出了「劇場感」的概念,這更加強調影院消費的不可替代性。面對流媒體平臺的崛起和觀眾消費模式的轉變,電影業(特別是影院業)必然需要持續推進技術升級,以滿足觀眾更多元的視聽體驗需求。

5G通信環境下的超高清視頻將給影像帶來深遠的影響

藍皮書指出,2019年全球已經開啟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商業化應用,5G通信環境下的超高清視頻將給影像帶來深遠的影響。普華永道(PwC)預計,2019~2023年全球電影票房複合增長率約為4.4%,2023年全球票房將超過500億美元。未來電影產業的發展有賴於內容和渠道的雙輪驅動,通過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體驗來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電影產業向更加注重質量提高、內涵增加、關鍵技術推進、邊際效益提高、附加價值提升的現代產業發展模式轉變。

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

藍皮書指出,「工業化」是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的高頻熱詞之一。隨著中國電影市場不斷擴大,技術驅動市場增量作用下降,市場對優質內容需求不斷上升,探索提升電影項目市場成功率的路徑成為擺在中國電影產業面前的重要課題。以好萊塢為代表的成熟電影工業為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以借鑑的模式與樣本。

作為重工業電影的代表,科幻電影的創作拍攝優勢長久以來被好萊塢製作人掌控,遙遙領先於全球其他國家。在國產電影項目《流浪地球》的執行過程中,郭帆導演帶領製作團隊面對全新的問題,在借鑑好萊塢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國內情況,逐步摸索出一整套適用於本土劇組和作業環境的解決方案。通過在項目實踐中進行更加明確和細緻的工業化分工嘗試與科學化管理,團隊管理層有效地將各個部門串聯起來高效協同,降低了溝通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流浪地球》的成功,不僅是臺前幕後7000名影人的驕傲,更是中國電影在工業化發展道路上的積極探索。

《哪吒》作為「國漫」代表,其成功建立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等影片的成功基礎之上。根據片方對外披露的數據,影片從籌備到製作歷時近5年,前期策劃和劇本開發近2年,前後修改66稿,中期製作近3年。整個項目前後動用了60多家協助製作團隊,最終製作人數超過1600人;全片約80%的鏡頭(1400多個)是特效鏡頭,除主創團隊外還邀請了20多個特效團隊共同完成。《哪吒》的製作採用標準化流程,從劇本創作、分鏡、設計草稿到後期製作均採用流程化操作。《哪吒》的成功不只是單片的勝利,還是中國電影在工業化標準道路上堅定探索的勝利。

中國電影工業化還有漫長的徵程等待中國影人,一部《流浪地球》、一部《哪吒》還遠遠不夠。他們的成功不是巧合,也不應成為特例。即將上映的《封神三部曲》在創作選材、管理制度以及新技術應用等方面,都踐行了專業化、標準化、流程化、體系化,必將成為中國電影工業化新的標杆。只有更多的《流浪地球》與《哪吒》出現,中國電影的工業化發展才能真正實現跨越,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才能真正得到完善。

中國國產電影產量5年來首次出現下滑

受整個行業大環境的影響,2019年國產電影產量5年來首次出現下滑,從1082部減少到1037部,下降4.2%。相應的,2019年國產故事片產量也出現了下降,從2018年的902部減少到850部,下降5.8%。2015~2019年,國產故事片產量分別為686部、772部、798部、902部、850部,增長率分別為11.0%、12.5%、3.4%、13.0%、-5.8%。

雖然2019年國產故事片產量較2018年有所下降,但2019年湧現出一大批精品電影,取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國產電影佔8部;票房過10億元的15部影片中,國產電影佔10部;中國票房總榜前10名的9部國產電影中,2019年放映的影片佔4部。

構建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堅持文化自信、中體西用,是必經之路

藍皮書指出,對於中國而言,伴隨著經濟轉型升級和人們文化消費需求的提高,本土電影市場潛力巨大。構建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堅持文化自信、中體西用,是必經之路。

指導思想上,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更多、更優質的電影作品,滿足人們日益提升的電影觀影需求與欣賞水平。中國經濟轉入「新常態」後,觀眾的觀影品位也在不斷提高。作為電影供給方的影視製片公司,應當調整結構,差異化供應。

第二,抓緊構建中國的電影工業標準體系。在中國相關標準中,電影行業標準的缺乏已成為電影工業化的發展瓶頸,中國目前公布實施的電影行業標準只有《影視拍攝基地服務規範》。

第三,構建中國式類型電影。在好萊塢影視工業的跨國擴張之下,不同國家、地區及民族之間不同的文化價值,很難全面融合在以好萊塢為主的類型電影之中。構建本土化的新型類型片是一條切實可行的替代方案。

第四,為實現規模化效應,引導併購和上市。中國電影製片機構集中度低,需要引導電影產業的各個環節,推進併購,提升規模,以儘快做大做強。

第五,藉助「一帶一路」,重整電影產業國際化分工。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格局逐漸發生變化,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電影產業「西進」之路逐漸展開。除了參與好萊塢主導的電影國際分工之外,中國將逐漸主導新的國際電影分工。

相關焦點

  • 電影藍皮書:國產電影產量5年來首次下滑 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姜楠2020年12月19日,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
  • 2020版《電影藍皮書》中英文版在青島電影之都聯袂首發
    普華永道(PwC)預計,2019~2023年全球電影票房複合增長率約為4.4%,2023年全球票房將超過500億美元。未來電影產業的發展有賴於內容和渠道的雙輪驅動,通過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體驗來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電影產業向更加注重質量提高、內涵增加、關鍵技術推進、邊際效益提高、附加價值提升的現代產業發展模式轉變。「工業化」是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的高頻熱詞之一。
  • 推進電影行業數位化及工業化進程
    聯合實驗室由北京鳳凰飛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鳳凰飛魚)和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組建,主要面向電影行業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需求,以北京電影學院的科研力量和鳳凰衛視信息化技術團隊來推動數字影像5G網絡傳輸技術的創新應用,推進電影發行數位化和工業化進程。
  • 《電影藍皮書2020》在青發布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9日訊 今日,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青島聯合發布了《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該書的英文版也一併亮相。藍皮書指出,2020整個電影生態系統備受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電影票房約為80-100億美元,約為2019年(422億美元)的20%-25%。
  • 「電影藍皮書」中英文版在青島電影之都聯袂首發
    、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第三部「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由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團勞特裡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圖書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Film Industry一併在青島亮相首發。  電影藍皮書是由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聯合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和業界精英共同編撰的年度電影產業發展報告。
  • 青島論劍,試看全球影業風雲,《電影藍皮書2020》在青島發布!
    藍皮書指出,2020整個電影生態系統備受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電影票房約為80-100億美元,約為2019年(422億美元)的20%-25%。研究指出,疫情帶給電影產業深遠的影響,青島作為電影之都同時也是中國電影產業的重要基地,應該緊跟電影製作、發行、放映領域的新動向,在新一輪產業重心調整之際實現青島電影的飛躍。
  • 2020版《電影藍皮書》在青島電影之都聯袂首發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12月19日,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第三部「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由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團勞特裡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圖書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Film Industry一併在青島亮相首發。
  • 2020版《電影藍皮書》中英文版青島首發
    、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第三部「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由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團勞特裡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圖書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Film Industry一併在青島亮相首發。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立足全球視野,以北美、亞太、歐洲-中東-非洲(EMEA)和拉丁美洲作為四大研究視域,探析電影產業的發展規律,致力成為政府、業界、學界和公眾了解全球產業發展態勢的重要工具書。
  • 2019年最具代表性影視劇是啥 中國電影電視劇藍皮書首發
    7月27日,第七屆全球電影產業鏈發展論壇之《中國電影藍皮書(2020)》《中國電視劇藍皮書(2020)》首發式在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特別單元舉行。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範志忠等出席本次藍皮書首發儀式。《中國電影藍皮書》《中國電視劇藍皮書》是由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與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合作推出的年度「影響力影視劇」案例報告,至今已步入第三屆,成為廣受學界、業界好評的口碑書系。
  • 股市四海堂資訊看點:5G加速電影工業化進程
    北京市播送電視局二級巡視員,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董明表示,電影行業首先要「擁抱5G」,技進步是推進社會開展的助推器,5G技術作為新基建的排頭兵,正在開啟萬物互聯的全新時期。5G讓電影工業化進程「奔跑起來」5G技術憑仗著超高的速率、極低的時延、廣域的連結和高挪動性的技術特性,加速了電影製造、發行、放映工作向系統協異化、操作智能化方向開展。據公開信息顯現,《流浪地球》團隊到達了7000多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度和地域,從事不同的工種。
  • 探討疫情常態化電影發展路徑 「世界電影之都國際電影產業發展研討...
    未來電影產業的發展有賴於內容和渠道的雙輪驅動,通過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體驗來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電影產業向更加注重質量提高、內涵增加、關鍵技術推進、邊際效益提高、附加價值提升的現代產業發展模式轉變。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藍皮書指出,「工業化」是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的高頻熱詞之一。
  • 《封神三部曲》何以成為電影工業化和電影工業美學的範本?
    在名為「電影·科技·未來—科幻電影的想像空間」的該論壇上,包括《哥斯拉》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導演滕華濤在內的諸多業內人士都對中國電影的工業化發展發表了建議及看法,從標準化製作鏈條建立、資金投入、人才培養等各個層面為中國電影出謀劃策。他們認為,中國電影工業化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工業化體系的建立迫在眉睫,不過同時他們也對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未來表達了信心。
  • 2014年《動漫藍皮書》指出中國動漫潛力大
    人民網7月25日電 今日上午,由北京電影學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動漫藍皮書: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14)》發布會在京舉行。文化部、中國動畫學會、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中國動畫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機構共同出席會議,並為新書首發揭幕助威。
  • 2019中國十大影響力電影/電視劇排行榜發布 | 《中國影視藍皮書(2020)》首發
    首發式上,還舉辦了「中國影視的現實、美學與想像」主題報告,分別由陳旭光教授和範志忠教授主講。主題報告結合藍皮書項目,總結了近年電影的發展,尤其面對當下疫情現實,對於中國影視業的應對、突圍、重建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 補上「短板」:中國電影工業現代化進程加速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史競男、蘇萬明)中國電影市場已成為全球電影市場增長的主引擎。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高達202.17億元,刷新世界紀錄。然而正向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邁進的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仍處於初級階段。業界普遍認為,提升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已經「箭在弦上」。未來,「工業化」將成為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詞。
  • 「好萊塢電影大師班」如約開講,人才培養成電影工業化核心
    今年的MPA大師班以「中國電影工業化道路和人才培養體系」為主題,邀請中外資深電影人通過現場與雲端展開視頻對話,與中國青年電影人交流。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給中國電影院按下了長達半年的暫停鍵,隨著市場的逐步有序開放,中國電影人從影迷的熱情回歸看到了市場的穩步回升。近年來,中國電影在工業化體系建設和實踐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 工業化已成中國電影關鍵詞,阿里影業、開心麻花、華誼兄弟等這樣看
    來源:速途網伴隨著人們觀影需求的日益增長,「電影工業化」開始在中國不斷被提及。簡單來說,電影的工業化是指行業分工深度細化,服、化、道、攝、錄、美、編、導、演各司其職,在工業流程的制約下共同完成電影的拍攝任務;研發、融資、製片、宣傳、發行、版權交易、衍生產品開發各盡其責,在工業標準的推動下一起打造電影的產業鏈條。
  •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中英文版首發-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日前,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第三部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
  • 「好萊塢電影大師班」開講,人才培養和創意創作成電影工業化核心
    華納兄弟中國區總裁趙方、青崧影業創始人、董事長葉寧、《西遊降魔篇》《影》製片人艾秋興和《百萬美元寶貝》《投名狀》製片人安德魯·摩根,就「中國電影工業化道路和人才培養體系」分享了各自的見解。電影工業化建設需要建立一系列標準,諸如定價標準、管理標準、評估標準等,有了標準就有了可衡量的尺度,內容生產就不必靠天吃飯,而是向著科學、可控的方向發展。
  • 「好萊塢電影大師班」如約開講,人才培養和創意創作成電影工業化核心
    近年來,中國電影在工業化體系建設和實踐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推動電影工業化建設的核心要素是人,中國電影工業化之路既需要諳熟影視工業體系的組織人才,也需要符合產業鏈關鍵崗位要求的專業人才。工業化的難點在於,不是僅僅對技術設備進行更新,或者停留在拍攝和特效製作水平的提高就大功告成,電影工業基於一套既分工明確,又相互依存的經營管理體系。為了加快電影工業化進程,我們要不斷學習借鑑發達國家和成熟市場的成功經驗,在這個方面,美國電影協會和成員公司也作了一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