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今:漢代民間「處士」與「議士」

2021-01-12 騰訊網

「處士」作為漢代通行的社會稱謂,指行政體制之外的民間有才德的士人。《漢書•異姓諸侯王表》顏師古注說到「處士」的定義:「『處士』謂不官於朝而居家者也。」《後漢書•劉寬傳》李賢註:「處士,有道蓺而在家者。」《荀子•非十二子》以「處士」與「仕士」對 應,楊倞註:「處士,不仕者也。」根據這樣的判斷,可以將「處士」身份理解為在野的民間知識人。《史記•殷本紀》:「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 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史記•齊太公世家》:「呂尚處士,隱海濱。周西伯拘羑裡,散宜生、閎夭素知而招呂尚。」都是著名的「處士」參政後來成就大 功的史例。《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東方朔辯議之辭言及「處士」:「今世之處士,時雖不用,崛然獨立,塊然獨處,上觀許由,下察接輿,策同範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與義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常也。」所謂「塊然獨處」,或許與「處士」稱謂的由來有某種關係。而「寡偶少徒」,即社會交往有限,可能是這些人物通常的行為特徵。「處士」模仿「許由」、「接輿」隱逸榜樣,然而又自以為「策同範蠡,忠合子胥」,具備參政能力和行政資格。所謂「時雖不用」,然而可以「天下和平,與義相扶」者,體現出其自我政治期許其實是相當高的。

討論「處士」參政以及成為「議士」的可能與行政的關係,對於全面認識漢代政治生態應當是有益的。

戰國時期是著名的動蕩年代。當時「處士」曾經有活躍的表演。如《孟子•滕文公下》所說:「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司馬遷《史記》中說 到的當時著名的「處士」,有《魏公子列傳》所見「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賣漿家」,《刺客列傳》荊軻的朋友「燕之處士田光先生」,《循吏列傳》所 見「孫叔敖者,楚之處士也」等。《田敬仲完世家》說到的活動於稷下「不治而議論」的「文學遊說之士」中法家思想領袖慎到,張守節《正義》指出:「趙人,戰 國時處士。」《孟子荀卿列傳》說到「齊稷下先生」中的慎到,張守節《正義》:「《慎子》十卷,在法家,則戰國時處士。」當時的文化形勢,如《史記•李斯列 傳》所說,正是「布衣馳騖之時而遊說者之秋也」。毛公和薛公事跡所謂「藏於」民間,也說明當時的政治家搜求「處士」之不遺餘力。《荀子•非十二子》:「古 之所謂『處士』者,德盛者也,能靜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著是者也。今之所謂『處士』者,無能而雲能者也,無知而雲知者也,利心無足而佯無欲者也,行 偽險穢而強高言謹愨者也,以不俗為俗,離縱而跂訾者也。」荀子具有批判傾向的話語,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處士」的活躍。

戰國時期「處士橫議」的局面,促成了精神的解放和思想的競爭,中國文化於是呈示多元的自由的時代風格。然而實現大一統的執政者以為這樣的思想文化形勢 是不利於安定局面的形成的。《漢書•異姓諸侯王表》說:「秦既稱帝,患周之敗,以為起於處士橫議,諸侯力爭,四夷交侵,以弱見奪。於是削去五等,墮城銷 刃,箝語燒書,內鋤雄俊,外攘胡粵,用壹威權,為萬世安。」關於秦「患周之敗」,顏師古注引服虔曰:「言因橫議而敗也。」秦王朝的決策集團認為周王朝覆亡 的首要原因是「處士橫議」,於是推行「箝語燒書」的文化政策。《後漢書•申屠蟠傳》中也可以看到「昔戰國之世,處士橫議,列國之王至為擁篲先驅,卒有坑儒 燒書之禍」的歷史分析。秦王朝的思想壓抑和輿論控制歷來受到嚴厲指責,然而後來也有人基於政治體制變化的考慮予以理解。明代學者李贄在評論李斯建議「史官 非《秦記》皆燒之,有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卒」的上書時,批註一「毒」字,然而又寫道:「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當戰國橫議之後,勢 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然而漢代士人的「焚書坑儒」批判,體現了對於秦文化政策的反思。當時的主流文化觀念,對於文化專制主義持否定態度。如賈誼《過秦論》指出,秦 「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諫,智士不敢謀」,終於敗亡,「豈不哀 哉!」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王生者,善為黃老言,處士也。嘗召居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王生老人,曰『吾襪解』,顧謂張廷尉:『為我結 襪!』釋之跪而結之。既已,人或謂王生曰:『獨奈何廷辱張廷尉,使跪結襪?』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於張廷尉。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 尉,使跪結襪,欲以重之。』諸公聞之,賢王生而重張廷尉。」這是漢文帝時代的故事,一位治黃老之學的「處士」王生曾經被「召居廷中」,他對廷尉張釋之說: 我的襪帶鬆開了,你幫我系上!張釋之跪下為他繫緊襪帶。王生對自己行為的解釋是「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我這樣做,「欲以重之」。這位王生見諸史冊已是老 人,後來並沒有顯著政績和精彩政論傳世,只是以這樣一個在「廷中」「聊辱廷尉,使跪結襪」的表演節目保留在歷史記憶中。而這一事實本身,已經反映了朝廷「 名臣」「諸公」對「處士」的尊重。

漢代社會中「處士」身份的個人前景因仕路開闊透見出光明。特別是在西漢王朝走向強盛的時代,執政當局比較注重從民間發掘人才,動員他們參與行政。尤其 是漢武帝時代,天子志在有為,一時「海內艾安,府庫充實,而四夷未賓,制度多闕」,於是「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篇末的贊語 寫道,「始以蒲輪迎枚生,見主父而嘆息。群士慕向,異人並出。卜式拔於芻牧,弘羊擢於賈豎,衛青奮於奴僕,日磾出於降虜,斯亦曩時版築飯牛之朋已。漢之得 人,於茲為盛,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兒寬,篤行則石建、石慶,質直則汲黯、卜式,推賢則韓安國、鄭當時,定令則趙禹、張湯,文章則司馬遷、相如,滑稽則 東方朔、枚皋,應對則嚴助、朱買臣,歷數則唐都、洛下閎,協律則李延年,運籌則桑弘羊,奉使則張騫、蘇武,將率則衛青、霍去病,受遺則霍光、金日磾,其餘 不可勝紀。是以興造功業,制度遺文,後世莫及。」不僅「漢之得人,於茲為盛」,在整個中國古代人才史上,漢武帝時代都可以稱作光輝的一頁。漢武帝不僅因個 人的眼光、個人的情趣和個人的魅力使得「群士慕向,異人並出」,元光元年(前134)確立的察舉制度,還實現了人才選拔體制的革新。

漢文帝時,已經有「賢良」、「孝廉」之選,指令中央官吏和地方官吏得從下級屬吏、民間地主和部分自耕農人中選拔從政人員。名臣晁錯就是曾經以「賢良文 學」之選,又經帝王親自策試,得以升遷為中大夫的。不過,當時既沒有規定選舉的確定期限,也沒有規定各地方選舉的人數。也就是說,這種選舉形式尚沒有成為 完備的制度。漢武帝在即位之初的第一年,就詔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長官「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六年之後,又下詔策試賢良。特別是在這一年,明確規定了郡國必須選舉的人數。正是在漢武帝時代,察舉製得以基本成為正統的政制。這一歷史進步的意義十分重大。有的學者曾經指出,漢武帝「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的元光元年,是「中國學術史和中國政治史的最可紀念的一年」。

相關焦點

  • [專輯]徐衝:東漢後期的「處士」與「故吏」再論 ——以《隸釋•繁陽令楊君碑》所載「處士功曹」題名為線索
    [50]考慮到類似現象在東漢後期的大量存在,[51]都築氏的推測應該可以接受,即上引繁陽令楊君碑碑陰題名中的諸「處士功曹」,可能與徐稺相仿,都是受到了來自於某任縣令的功曹之闢而又不應其命、仍然保持處士生活方式的繁陽士人。功曹本為漢代郡縣官府中的確定「職位」;但在「處士功曹」的場合,它顯然發生了某種「品位化」,成為無關事任的個人榮銜。
  • 【古文探奇】秋日宴季處士宅-王勃
    品 READ 讀 秋日宴季處士宅 人賦一言,各申其志,使夫千載之下,四海之中,後之視今,知我詠懷抱於茲日。 作者簡介 王勃為「初唐四傑」之一。他散文創作上主要部分是駢文。他用駢文寫過不少賦、序、碑、啟一類的文章,其中以序文最為令人注目。在他的序文中,除著名的《滕王閣序》而外,尚有不少篇章很值得一讀。
  • 神奇的漢代民間歌謠,它可以維持社會穩定,改變帝王決策
    經過夏商、周秦時期的發展,漢代歌謠已經日趨豐富。相較於前代大多關注官方雅樂歌謠,漢代歌謠著錄最大的特點就是大量收錄民間歌謠,不但關注其音樂藝術,而且非常看重這些歌謠的社會功能,利用這些歌謠的社會功能來維護統治。漢代民間歌謠的社會功能對後世產生了深刻影響,許多功能甚至突破歌謠藝術而轉化成其他形式的維持社會穩定措施。
  • 王子今:秦統一大業中的「硬技術」
    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書院院長、國學院教授王子今,多年從事秦漢時期的研究,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他說:「秦在水利、交通、機械等技術層次的優越,使秦人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並贏得最終勝利。」王子今說,中國早期的車輛均為單轅,單轅車需要系駕兩頭或四頭牲畜,雙轅車則可只系駕一頭,而最早的雙轅車正是秦人發明的。陝西鳳翔戰國秦墓出土的兩件牛車模型,形制相同,車轅為兩根,這是中國考古資料中最早的雙轅車模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標誌雙轅車產生的實物資料。《大秦賦》中,也復原了當時的秦制雙轅車。王子今說:「雙轅車的出現,體現了交通工具史上的重大進步。
  • 處士橫議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處士橫議,處士:有才德不願做官的人;橫議:隨便議論。指不做官的隱士可以無所顧忌妄加評論政治。出自: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處士橫議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時局等。
  • 古代志怪故事:江處士,建康異人,虔州少年
    江處士歙州的江處士,安靜喜歡道術,有制服鬼魅的能力。鄉裡有個婦人曾被鬼魅迷惑,家人恍惚看到過這個鬼。某天晚上,丈夫感覺有人躺在他們夫妻的床上,急忙抓住,喊人點燈。點起燭火,卻發現抓住的是自己的衣帶。多方求人畫符驅邪,總不起作用,就去拜訪江處士。處士說:「我雖然能制服它,但不想和鬼神為敵,你既然來求我,我就想想辦法吧。」
  • 王子今 | 宛珠·齊紈·穰橙鄧橘:戰國秦漢商品地方品牌的經濟史考察
    (54) 所謂「海內為一」, 所謂「周流天下」「遊諸侯」「遍郡國」, 均體現出大一統政治格局為民間運輸的活躍, 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漢武帝推行「均輸」「平準」制度之後, 官營運輸業也逐步走向合理化經營。 (55)四、「魯縞」「齊紈」「蜀錦」「布」漢代大一統背景下經濟流通可以作為時代標誌的重大推進, 是絲綢之路的正式開通。絲綢產品成為漢文化面向世界的代表性物質生產成就。
  • 漢代一面銅鏡,被民間譽為「照妖鏡」,只因擁有這個「黑科技」
    漢代的青銅鏡被民間譽為「照妖鏡」,只因它身上擁有了無數的黑科技。青銅鏡的出土,為人們揭開了不一樣的歷史認知許多喜歡學習文物的人一定都在博物館見到過這樣一件文物,它們靜靜地躺在展示櫃內,為人們展示自己精美的背部,這些文物就是青銅鏡。
  • 杜甫 贈衛八處士
    杜甫 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 豆腐漢代發明,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地攤經濟和小吃起源於漢代?長...
    民間小吃和地攤經濟,起源於漢代,豆腐也是在漢代被漢淮南王劉安所發明,饅頭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明的。 漢朝在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帝國,漢朝為中華民族作出的貢獻功不可沒。在漢朝統治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都達到一定的鼎盛時期。 漢武帝專門設置林酒池向四方少數民族炫耀。比如在《豐收宴飲》中就展現了大漢王朝的宏圖霸業。
  • 唐詩鑑賞:杜甫 · 贈衛八處士
    贈衛八處士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 【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文稿】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首久別重逢的詩,杜甫的《贈衛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杜甫的這首《贈衛八處士》講得正是這種情形。衛八處士是誰啊?我們已經不能確切地知道了。只能從詩題判斷,此人姓衛,排行第八,一輩子沒做過官。我們還知道此人是杜甫青年時代的好友,開元盛世後期,兩個人有過一陣子意氣相投的少年遊。再次見面已經是20年以後了。那時候,安史之亂剛進入第三年,還遠沒有結束,社會動蕩,詩人又被貶官,正是百事不順。
  • 蒙曼:杜甫《贈衛八處士》
    杜甫的這首《贈衛八處士》講得正是這種情形。衛八處士是誰啊?我們已經不能確切地知道了。只能從詩題判斷,此人姓衛,排行第八,一輩子沒做過官。我們還知道此人是杜甫青年時代的好友,開元盛世後期,兩個人有過一陣子意氣相投的少年遊。再次見面已經是20年以後了。那時候,安史之亂剛進入第三年,還遠沒有結束,社會動蕩,詩人又被貶官,正是百事不順。
  • 清明節,看到墓碑上的「處士」,要懂得什麼意思,別鬧笑話
    如果你曾經留心過的話,會發現好多墓碑上都有「某某處士」幾個字。有一網友往年掃墓,看到某祖先的墓碑上有「皇清處士」幾個大字,心中頓起擺脫「八代貧農帽子」的衝動,把墓碑的照片發在網上尋求安慰;其結果自然是涼涼的,喜哥也是一笑而過。喜哥的笑並沒嘲弄之意,而是覺得該網友有點天真。為何?如果該網友的祖先,真的有點不普通的話;那麼史書、縣誌、傳說、等等,一定會留下點蛛絲馬跡。
  • 燕國節俠處士田光
    燕國節俠處士田光 黃鐘大呂
  • 漢代推行「以孝治天下」,漢代循吏在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漢代上層統治者接受了漢儒的思想,推行「以孝治天下」,並頒布了一系列相應的政策與法規。除此之外,漢代的循吏在傳播上層文化觀念上,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循吏」一詞最早出現於司馬遷的《史記·循吏列傳》中,之後又被班固所著的《漢書》和範曄所著的《後漢書》所承襲,一直到民國時期所修的《清史稿》仍沿用不變。
  • 古玉之緣——漢代綠松石戴帽舞人
    中國傳統文化在漢代正處於一個對內各民族之間往來密切、對外交流空前活躍的歷史時期。漢代舞風豐富多彩的大度兼容性,便是這一文化氛圍的突出表現。如來自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巴渝舞》就深得高祖劉邦的青睞,登堂入室,成為漢宮廷之雅樂。而廣泛盛行於民間和宮廷的「百戲」中自然也不乏來自中亞各國藝人的舞蹈雜技表演。《漢書·武帝紀》載:「(元封)三年(前108年)春,作角牴戲,三百裡內皆(來)觀。
  • 山東出土大量畫像石,反映出漢代奇人異事多,快看有人在「走鋼絲」
    齊魯地區因為氣候條件得天獨厚,所以盛產畫像石的原料——石灰石;加上漢朝時期,這一帶人們生活十分富裕,葬喪文化發達;於是民間出現了一種為葬喪服務的藝術形式,即,人們把死者生前的日常生活情景、看到的景象、希望他來世過上的日子等等,都以圖畫形式雕刻在石灰石上,隨死者帶入墳墓;這樣一來,2000
  • 非物質文化|「飛燕踽步為舞,延年新聲在流」:漢代藝術堪稱典範
    聚眾舞蹈活動三、"以悲為美"的漢代音樂藝術,"力量、生活"為主的漢代雕塑隨著漢代音樂的發展,漢代音樂逐漸不再為社會所追捧,流行音樂開始出現在社會舞臺上,逐漸彌補了耶魯音樂的不足,成為主流。社會的音樂。民間音樂的發展與統治階級本身有很大關係。
  • 漢代吃火鍋擼串兒喝酒很流行
    在漢代,麵食的做法十分多樣:用水煮稱為「湯餅」,用籠蒸稱為「蒸餅」,用火烤的稱為「爐餅」。其中,「湯餅」有豚皮餅、細環餅、截餅、雞鴨子餅、煮餅等;「蒸餅」有白餅、蠍餅等;「爐餅」有燒餅、胡餅、髓餅等。相比穀物直接煮飯、熬粥,漢代人民在麵食上的創造性顯然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