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年輕力壯,為何就迫不及待立5歲女兒為皇儲,接著傳位給她

2020-12-25 張生全精彩歷史

日本皇族對天皇傳位有著嚴格的制度,一般是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傳大不傳小。因此在天皇史上,女天皇屈指可數。

但是,日本歷史上的明正天皇,卻在5歲之時就繼承了皇位,這是怎麼回事呢?

(明正天皇畫像)

明正天皇幼名叫興子,是後水尾天皇和皇后德川和子的嫡長女。

按繼承制,興子是沒有機會成為女天皇的。

因為皇族的女子雖然享有親王的稱號,但到長大下嫁時,便自動脫離皇藉,成為平民。

再一個,她出生後,後水尾天皇和德川和子正值生育的黃金年齡。再生幾個孩子,都是沒有困難的。

因此,興子出生後不久,便被封為興子內親王。

興子的母親德川和子,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女兒。也就是說,她是德川家康的孫女。

當時的日本皇室混得很不得意,不光有名無權,還窮困潦倒。因此,只能靠有實力的大名獻金度日。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在取代豐臣秀吉後,立刻加強了對皇室的控制,還在許多事情上對皇室指手畫腳。甚至公然指出「天子諸藝能之事,第一御學問也」,其意是說,天皇只要好好做學問就行了,軍政事務,皆交由德川幕府來主持。

到德川幕府時期,德川勢力更加跋扈囂張。為了奪得主導權,他們對天皇多有羞辱之處。可是,天皇一家人的生活費和年金等,都由德川幕府提供。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軟」,對於德川家的專橫,天皇也只能忍氣吞聲。

1619年,後水尾天皇和女官生下一子一女的消息,傳到了將軍德川秀忠的耳中,德川秀忠對此事非常不滿。為了能成為皇親國戚,以便讓德川家族的後人成為天皇,在他的「逼迫」下,後水尾天皇不得不娶了他的女兒德川和子。

(德川和子和興子)

政治婚姻,自然不能讓後水尾天皇滿意。好在德川和子性情溫婉柔順,再加上她的身後又有德川秀忠撐腰,所以後水尾天皇也不能對她太過冷落。

1624年,興子出生。由於她是個女孩子,這讓德川勢力頗為失望。

不過,後水尾天皇夫妻還非常年輕,因此他們繼續期待著皇子的降臨。

1625年,德川和子再次生下了次女昭子。

1626年,德川和子終於生下皇子高仁。這讓德川家大為高興,所以高仁出生不久,德川秀忠便建議把他立為皇儲。

高仁被立為皇儲後,發生了一件事,讓後水尾天皇大為惱怒。

原來,後水尾天皇為了增加皇室收入,同時也為了反抗,在沒有和德川幕府商量的情況下,一口氣給70多名僧人授予了紫衣。

要知道,紫衣對僧人而言,是榮譽和地位的象徵。朝廷賜他們紫衣時,他們需要向天皇敬獻錢帛等物。

這件事違反了德川幕府頒布的《禁中並公家諸法度》中「朝廷不可私授紫衣」的條文。所以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警告朝廷,凡是違背法度的人,將免職受罰。

對於德川家光的舉動,後水尾天皇雖然大失面子,卻也只能回復以後再也不會發生類似的事情了。

這件事發生不久,才2歲不到的高仁皇儲,突然夭折了。

此後,德川和子雖然又生過一位皇子,可是也在出生不久便夭折了。

接連兩位皇子夭折,讓德川家光想讓家族後代成為皇儲的願望,幾乎不可能實現了。

(後水尾天皇)

同時,後水尾天皇的表現,也讓德川家光很不滿意。為了讓他乖乖聽話,德川家光決定狠狠羞辱後水尾天皇一把。於是他派乳母春日局前往參拜後水尾天皇。

按道理,參拜天皇,必須是有官位和身份的人才有資格。春日局不光是個賤民,還是罪臣齋藤利三的女兒。對於後水尾天皇而言,這就是赤裸裸的羞辱。

然而,更讓後水尾天皇難以忍受的是,春日局不僅在朝廷上態度傲慢,還屢次抬高德川幕府,而輕視朝廷。

受到羞辱的後水尾天皇,在暴怒之下,再次不經過德川幕府,突然做出了「讓位於興子」的決定。

後水尾天皇這樣做,無異是要讓德川家光的如意算盤落空。

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來,女天皇繼位後只能終身不嫁。這就意味著德川家沒有讓外孫繼位的機會。

由於興子是德川秀忠的孫女,德川家也就暫且妥協了。

此時,興子不過才5歲,哪裡知道自己的命運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興子繼位後,是為明正天皇。由於她年紀幼小,已經升為太上皇上的後水尾天皇便代為攝政,管理朝廷。

而明正天皇由於是德川家的後人,因此在她繼位後,德川家也沒有為了奪取主導權,再發生羞辱天皇的事情。

1643年,明正天皇的同父異母弟素鵝宮親王,終於長到了11歲。明正天皇在和德川幕府商量後,將天皇之位讓給了他。

當時,明正天皇也才19歲,可由於她是太上皇的身份,沒有人能配得上她,也沒有人敢娶她,所以她只能孤單地度過剩下的歲月。

明正天皇,也就這樣,成為德川家和天皇雙方博弈的犧牲品。因此,後人對她的遭遇,寄予了無限的同情。

(參考史料:《大皇宮·日本天皇家史》)

相關焦點

  • 【微特稿·社會與生活】日本天皇弟弟正式成為皇儲
    【新華社微特稿】日本皇室8日舉行「立皇嗣之禮」,宣告德仁天皇的弟弟文仁親王正式成為皇儲。這也是去年5月德仁即位以來,圍繞皇位更替的最後一場典禮。 德仁與妻子育有一女。日本法律規定,只有男性繼承人有資格繼任天皇。
  • 好色日本天皇:在登基大典上與女侍行雲雨
    兼通兄弟,也包括賴忠,都先後把女兒送去宮裡做圓融天皇的嬪妃,可是只有兼家的女兒詮子生下男孩,封為懷仁親王。於是藤原兼通一死,藤原兼家立刻捲土重來,很快升任右大臣。後來圓融天皇讓位給東宮師貞親王,就是花山天皇,花山天皇在位僅兩年,就在藤原兼家的謀劃下被騙出宮去落髮為僧,傳位給兼家的外孫懷仁親王。懷仁親王就是一條天皇,繼位時年僅七歲,於是藤原兼家以天皇外祖父的身份,堂而皇之登上了攝政的寶座。
  • 嘉慶的皇后,為何要立別人的兒子為皇帝,她自己兒子結局如何
    好在清王朝自雍正皇帝起,為了不再讓「九子奪嫡」這樣的事情上演,他建立了秘密立儲的機制,也就是把作為儲君的皇子的名字寫在傳位密詔上,然後一份放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則放在皇帝的身邊。所以,立誰為新君,只要找到傳位密詔就一目了然了。可是,讓隨駕的王公大臣們意外的是,遍尋嘉慶皇帝的私人物品,卻始終沒有找到本該放在他身邊的那份傳位密詔。
  • 趙光胤有四子,為何傳位弟弟趙光義,因為杜太后的一句話
    趙匡胤有4個兒子兩個女兒。長子趙德秀,次子趙德昭,三子趙德林,四子趙德芳。四個兒子中,老大和老三早逝,剩下燕王趙德昭和秦王趙德芳。宋太祖在位16年,50歲去世,此時他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按照古代皇位的世襲制,趙匡胤為何不傳位兩個兒子而要傳位弟弟趙光義呢?雖然歷史上有燭影斧聲的傳說,但是趙光義殺死哥哥趙光胤的根據畢竟不足。
  • 康熙晚年有「九子奪嫡」,而乾隆有17子,其傳位為何卻風平浪靜?
    康熙一共生了35個兒子,20個女兒,其中養育成人的就有24個兒子,8個女兒。乾隆一共生養27個子女,其中皇子17位,長成10人,女兒10人,長成5人。乾隆雖然不及爺爺能生養,但也有十位皇子做皇位候選人。乾隆的傳位很是風平浪靜,在立儲前夕的小顛簸也被乾隆一手解決。可以說顒琰的繼位比起他的爺爺雍正與他的老爹乾隆的繼位要順利得多。
  • 天皇「退位」簡史
    擺脫控制:退位是要掌權曰若稽古,天皇退位第一例發生在皇極天皇四年(645)6月12日,皇極天皇(35代,584-661)將帝位讓予弟弟孝德天皇(36代,596-654),不過在弟弟去世之後,她又復闢成為齊明天皇(37代),繼續執掌大權。
  • 日本明仁天皇為何要提前退位?
    今年5月19日, 日本內閣通過只適用於明仁天皇的退位特別法決議,規定明仁天皇退位之後,將被稱為「上皇」。  明仁天皇在解釋自己為何要提前退位的原因時,稱自己年事已高,身體也有多種疾病,因此決定提前退位,把皇位讓給皇太子。那麼,除了這一些表面的原因之外,天皇的內心還有什麼樣的深層次考慮呢?這是我想給大家詳細解讀的內容。
  • 宋太祖趙匡胤傳位之謎
    由此可見,在繼承人問題上,儘管趙匡胤沒有立太子,但他已決定讓兒子繼位,並非傳給弟弟趙光義。宋皇后應該在執行趙匡胤的意圖,但事情壞在王繼恩身上,他沒去找趙德芳,把晉王趙光義召來了,這是疑團之一。據有關書籍記載,王繼恩竟然自作主張,以宋太祖早定下傳位晉王為由,直接去了趙光義府上。在門口,王繼恩遇到了等候那裡的醫官賈德玄,兩人一起去見趙光義,請他進宮。趙光義當時猶疑不決,說要與家人商議。
  • 順治帝一共有八子,康熙只是庶三子,為何順治會傳位康熙
    但順治帝一共有八位皇子,玄燁只是庶三子,而且只有八歲還談不上賢達,那麼順治帝為何會傳位玄燁?順治帝是清軍入關之後第一位皇帝,出生於1638年,駕崩於1661年,只活了24歲,但順治帝的妻妾很多,史書明確記載的一共有20個,一共生育了八個皇子、六個公主。其中,八個皇子分別是皇長子牛鈕(夭折)、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燁、皇四子榮親王、皇五子常寧、皇六子奇綬、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幹。
  • 日本德仁天皇的弟弟文仁親王正式成為皇儲-中國法院網
    日本皇室8日舉行「立皇嗣之禮」,宣告德仁天皇的弟弟文仁親王正式成為皇儲。這也是去年5月德仁即位以來,圍繞皇位更替的最後一場典禮。  德仁與妻子育有一女。日本法律規定,只有男性繼承人有資格繼任天皇。  德仁8日身著傳統服裝「黃櫨染御袍」,在皇宮宮殿「松之間」宣布:「依據皇室規範,立文仁親王為皇嗣。」
  • 日本天皇要退位了!為何聽到這個重大新聞卻沒幾個日本人勸他留下...
    退位的原因是,82歲的明仁天皇如今還需要每日履行大量公務,認為今後的事務可以順利進行,讓其有了生前退位的想法。而當天皇生前退位的報紙還在鋪天蓋地的宣傳的同時,日本官方卻否認了天皇有意生前退位的相關報導,原因是,天皇身體一切健康,並且歷代天皇也沒有在世的時候就傳位。
  • 為雍正皇帝生下皇儲的熹妃,為什麼生前從沒當過皇后
    她從嫁給胤禛之日起,一直到雍正皇帝繼位當皇帝,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始終是格格的身份,沒有因為生育弘曆而提升地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於暢春園。雍親王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繼位後,感覺到十幾年來對鈕祜祿氏的虧欠,將她冊立為熹妃。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將熹妃晉封為熹貴妃,但是沒有舉行冊封典禮。
  • 東瀛武則天 | 「孕育」日本的女天皇
    公元690年9月,長期執掌大權的武后登臨大寶,改國號為周,並定都洛陽。中國歷史迎來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無獨有偶,武周代唐的同一年,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也有一位女性登上了天皇的寶座,她便是日本第四十一代天皇——持統天皇。
  • 東瀛武則天:「孕育」出日本的女天皇
    然而,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雖然身為皇族貴胄,持統天皇卻擁有著比大多數人更加悲慘壓抑的童年。這一切,還要從其複雜的家庭關係說起。持統天皇本名鸕野贊良,父親是日本史上大名鼎鼎的中大兄皇子,母親遠智娘是貴族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的女兒。
  • 「生母、嫡母、庶母、乳母」,淺析唐朝皇儲的「共母」現象
    史稱唐高宗在武昭儀產子七天後便宣她侍寢,雖說口味重了點,但也足見當時的嬪妃是只管生不管養的。第二點,擔心皇儲從小就對生母產生依戀,他日如登基為帝後唯母命是從,導致後宮幹政的結果。前朝針對這點,甚至會採取立儲殺母的案例。
  • 被流放被絕食,創日本兩位天皇並立南北朝,這位天皇可不願退位
    後醍醐天皇攜帶三神器逃出京都,以比睿山為據點,舉兵討幕。但最後被包圍在了笠置山(今京都府相樂郡笠置町內)。幕府以絕對的兵力優勢攻陷了該城並逮捕了天皇。這就是元弘之亂。同年5月21日,倒幕軍攻陷鎌倉,鎌倉幕府滅亡。後醍醐將首都重新遷到京都,實行新政,他要恢復的,是以天皇、公卿貴族為核心的集權系統。
  • 明明早就立了儲君,為何古代皇帝卻不肯提前傳位?原因並不簡單
    可在傳位之前,他們明明早就確定了繼承人。若是早點將皇位傳給繼承人,豈不就不太容易發生子嗣爭奪皇位的事情了嗎?可實際上,古代的皇帝基本上都未做到提前傳位這一點。那麼,他們到底為什麼不肯這麼去做呢?其實,古代皇帝之所以不肯如此去做,原因還真的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若想知道具體內容,本文將帶領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 帝王心理之李承乾:一個被性格葬送的皇儲,為何說外界造就性格?
    李世民在位時,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嫡長子也是皇儲李承乾,險些再次發動政變謀取大位。後來李承乾被廢。後人不明白,李承乾本是皇儲了,為何不穩當的等到繼位呢? 一、扭曲心理 李世民繼位後,按照立嫡不立庶的傳統,李承乾很自然成為皇儲。李承乾當太子時,年紀很小,他只要按照李世民設計的路子安安穩的走下去,接班應該問題。但李承乾心理並不健康。
  • 康熙傳位詔書上,是「傳位十四阿哥」,還是「傳位於四阿哥」?
    雍正劇照傳聞是真是假?為何這麼說?從詔書上便可以看出這一傳聞的真假。按照民間說法,雍正是將詔書中的「十」字進行修改,變成了有利於自己的「於」字。但大家要知道,古代的「於」並不是現在這種寫法,繁體字的「於」寫法為「於」,絕不是簡單地在「十」字上加兩筆便能改頭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