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標·番外 | 一堆9分,也有3分,《寄生蟲》好激烈

2021-02-09 虹膜

影像標·番外


這是影向標第一次推出面向非院線公映電影的番外版,不計入年度院線排名。

7.1分

1.劉起  9分

影評人。

《寄生蟲》用類型片的框架處理社會階級問題,但又是高度反類型的,前半段是洋洋得意的騙子喜劇,突轉為一個刺激緊張的「闖入者」驚悚類型。住宅空間、石頭、蟑螂、洪水、印第安人、氣味,奉俊昊從來不害怕表達的直白,因為他在這些高密度的隱喻/明喻符號之下,又加入了一些更微妙反諷的處理。比如窮人/富人的人物設置,最淺表是窮人-惡/富人-善,然而富人其實不是善良愚蠢,只是一種漫不經心的極端冷漠、自私和輕蔑。窮人的惡,則是算計欺騙中帶著不安忐忑(關心辭退的司機、覺得夫人善良)。窮人以為 「富人因為有錢所以善良」——這才是真正單純。奉俊昊用一種春秋筆法,把類型中二元對立的面子和裡子顛倒反轉了過來。

雖然寓言文體比現實主義更不自由、看起來更粗暴直白,但一個本質上無法調和、高度緊張的社會階級問題,其複雜、尖銳、曖昧、艱難,也許是一個現實主義文本已經無法承載的,只能反其道行之用一個高度凝縮、戲劇性的寓言模式來呈現。值得稱讚的是,奉俊昊也在寓言中超越了寓意符號本身,成為一個可以輕易闡釋卻無法真正抵達的文本。

2.秦婉  9分

鳳凰電影策劃。

各方面處理都很精巧,無論是空間設計和調度,還是影像呈現,最終以一個半寓言的形式去形成表達,既滿足類型片要求,又有極大的探究空間。在階級差異和精神差異的焦慮越來越極端的當下環境裡,本片對於華語片也極有發散價值。

電影裡最讓我觸動的應該是人往底層走的極限是什麼,還能往下走多少,很少有電影表現這一點,畢竟大多數人是向上看的,在向上看的過程中發生故事,《寄生蟲》裡的窮人家庭也是如此。但那個住在地下室的人為什麼那麼舒服那麼願意留在原地呢?人可以喪失尊嚴背負恐懼如行屍走肉一般,但是依然覺得舒服。生而為人的拉伸區間可真是大。

有些人都被限制得不見天日只能靠偷食活著還覺得舒服,甚至覺得自己從小就這樣。這種舒服崩塌後,第一時間拿刀去捅的不是上層階級,而是比自己也就好一點、還想打破階層並取得一丟丟表面成功的底層同類,對無意間施捨的上層倒是感恩戴德。替換到精神思想層面上也是一樣。

3.桃桃林林  9分

影視自媒體人,微信公眾號及微博「桃桃淘電影」運營者、線下活動「桃桃觀影團」發起人。

水準很高的類型片,略荒誕的諷刺喜劇,結尾又頗傷感。諷刺與批判兼具,喜劇與驚悚並行,劇作和導演能力都非常突出,演員也全員都很好,全員。

4.賈選凝  8分

影評人,香港資深媒體人。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騰訊大家」籤約作者。

在大眾文化生產的領域,類型敘事至今依然是最有力的資源,類型生產的能力也直接指向電影工業的成熟度。而怎樣在類型片裡討論嚴肅的社會現實問題,奉俊昊做出了極佳垂範,他一直都嘗試在類型敘事的殼裡,去探索更多可能性。他讓我們看到歷史與社會議題可以被如何「電影化」——深入的反思能力,和純熟運用大眾性、國際性的敘事策略從不矛盾。

奉俊昊總能在類型片的結構裡,置換掉某些「最類型」的特質。譬如一般類型片的「故事」都用二元衝突法則,但在《殺人回憶》的敘事過程裡,「推動故事進程的二元的雙方」從「警察vs.兇手」被轉換成了「警察vs.警察」——《寄生蟲》同樣如此,「富人vs.窮人」的衝突,畫風突變為「窮人vs.窮人」的廝殺。這種既使用類型又改造類型的操作方式是「經由對『類型』精緻的破壞帶出更深層思考的特質」。

典型的情節劇寫作強調人物關係的「功能性」,並以此為前提設計故事,再從中傳達「人物命運感」。《寄生蟲》雖然也做足了功能設計,但故事走向卻讓人瞠目結舌,「情節劇-驚悚片-社會悲劇」的一路神展開,完全打破了類型敘事的閉合框架,結尾更是奉俊昊最擅長的方式:不但「反大團圓」,而且會用看似平靜的結局,讓我們看到一個「永遠無法獲得解決」的世界。

當年《殺人回憶》在這一點上做得登峰造極(後來無數導演試圖效彷都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而我個人也很喜歡這一次宋康昊大叔那個很有超現實色彩的結局:他突然就懂得了像自己這樣的人應該去往何處,那是「寄生蟲」在偌大世界的唯一位置。這種極為悲哀的安得其所,也是完全反類型的。據說《寄生蟲》的團隊曾計算過,以韓國人的平均收入來計,需要547年才能買下電影裡那棟豪宅,因而「在那天來臨之前,請好好保重」聽上去絕望透頂。

5.王昕  8分

電影研究者。

金錢是燙平一切褶皺的熨鬥,卻也否定了所有褶皺中的人生。作為坐落於韓國電影程式的寓言,《寄生蟲》的簡單與不簡單在於它極富強度地道明了那個人盡皆知的真相:階級是人類社會的最大真實,「富人和窮人是不同的物種」,分隔於不同的時間與空間,有著不同的氣味和道德。

有著光鮮家庭表象、缺乏家庭實質,以僱傭方式(主奴邏輯)劃定界限的樸社長們,和「摺疊」在半地下室防空洞裡的失業者破產者們,到底是如何鑲嵌在同一個世界裡的?通過進入地獄的更深一層(的意象),影片展示了這一顛倒的「寄生結構」隱藏著怎樣的扭曲與陰暗。而影片結尾半地下室中的成功學邏輯(幻想)更複製和強化了這一結構。

因而想要理解片名「寄生蟲」的真正意涵,還是要回到馬克思。但今天的尷尬在於,「寄生階級」的事實仍然明確,革命的階級卻已消散,暴力的一刀之後仍是對現有秩序的無限臣服,隱匿於地下對著社長相片懺悔流淚。

6.褻瀆電影  8分

電影從業人員,微信公眾號「褻瀆叔推薦」運營者。

主題講韓國社會的貧富差距,但沒講階級鬥爭,富人因為有錢,所以善良從容,根本看不見眼皮子底下的寄生蟲,因為富人不需要爭搶,他們身居上流生來就是贏家。在下流的窮人群體裡,有盲目崇拜富人,安於現狀,不去想改變階級屬性的群體。只是主角一家這種想去改變現狀的人,他們才是真正的痛苦,搶到的卻是更下層人群的利益,再怎麼折騰,也處於富人的平行世界,努力到最後卻只能淪為更下流的群體。

想要改變階級屬性寄生上流,就只能靠發夢了,所以這個故事才冷酷可怕。本質上是一部類型片,但奉俊昊的視聽語言極其精準,一直在利用空間內的高低調度兩個階級的狀態。從劇本的角度,前一個小時有很多功能性的敘事節奏處理,但前後在隱喻性的細節上又處理得非常工整,一直拿兩個群體的生活細節做對比,朝著電影的主題表達而去,視聽技巧上賞心悅目。

7.奇愛博士  8分

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人,「幕味兒」微信公眾號(Movie1958)運營者。

關於《寄生蟲》的評價,眾多觀點的衝突集中於故事到底可不可信——我相信,在影片斬獲金棕櫚之後,坎城的光環,以及它通常所代表的現實議題屬性和藝術至上屬性,加重了觀眾的困惑。可是,你會懷疑《金燕子》裡的王羽能否上演百人斬嗎?《精武門》裡的李小龍真的能萬夫莫敵嗎?你不會,是因為你知道這是神話和虛構。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評價《寄生蟲》?它會是坎城的一個特例或者未來創作方向嗎?

《寄生蟲》的故事在現實中幾乎沒有任何發生的可能性,因為上流社會絕沒有那麼愚蠢;但當你把它當作一則寓言來看,它又相當的犀利和真實。現在的奉俊昊,我還是願意把他當作韓國的達米恩·查澤雷,一身牛力氣走到黑,導演技巧爆裂,但還缺點節制和虛實相生的控制力。和《燃燒》比,他距離李滄東的大師境界還很遠很遠,希望時間能帶給他更好的沉澱。

8.風間隼  8分

影評人。

貧富階層分化經典社會學議題的戲劇化、影像化表達。階層是什麼?不僅僅是一個富一個窮,一個有車有房一個蝸居鬥室。它是品味、習慣、心態的綜合。父親在「幫閒」和「窮味」雙重刺激下爆發的瞬間,暴露出的是東亞社會幾十年來經濟高速發展所撕裂出的階層斷層和社會亂象。《寄生蟲》並不是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爭鬥,而是大寄生蟲與小寄生蟲,以及寄生蟲與new money之間的惡鬥。精密的算計和極具象徵意義的影像讓人想起黑澤明的《天國與地獄》。可惜劇作未臻完滿,敏赫與富人一家的主體性和戲劇衝突都未得到充分展現。個人認為是小奉作品中的中上之作。

9.胡續冬  8分

詩人,譯者,隨筆作家,執教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構圖、場面調度、鏡頭運動、光線與色彩的處理、剪輯都非常出色,可以成為教科書級的範本。寓意化的符號也很豐富,但有時候符號與寓意之間的轉換過程有些便捷化。敘事節奏控制得也不錯,看上去很快速的進程,其實都有精準的鋪墊。主要的遺憾是倫理層面上,可闡發的空間雖然也比較開放,但是放射力還不夠。這樣一部視聽語言高度精湛的電影,如果只能看下載版,實在是可惜了。

10.吳澤源  7分

電影學碩士,電影雜誌編輯,寫作者。

《寄生蟲》對觀眾來說就像一個羅夏測試圖,它折射出的,更多是人們對它的期待。如果你期待一個具有淨化和啟迪作用的金棕櫚傑作,那麼它顯然有些不夠格;如果你期待一個快意舒爽的類型片,那麼它又未免顯得太沉重、太渾濁了。《寄生蟲》不是沒有毛病——它和去年的坎城自由派電影《黑色黨徒》一樣,都失之簡單。把白人至上者拍成壞傻X,把精英富人拍成沒有共情心的傻X,真的能解決任何問題嗎?但《寄生蟲》的優勢在於,奉俊昊顯然比斯派克·李拍得好多了。(其實也比李滄東拍得好。)

《寄生蟲》不是一篇無可挑剔的社會學論文。但它絕對是一齣好戲,即便你在回味時會找出一大堆問題。這剛好是有趣之處。對《寄生蟲》大加批判的大部分是知識分子,但大眾卻會擁抱這部電影,就像大眾曾經擁抱街頭雜技、滑稽表演和喜劇默片一樣。世界就是這麼運轉的。

11.耳朵  7分

「奇愛博士講電影」責任主編,獨立戲劇人。

在電影院環境裡看的當下,是完全會被情節吸引的,無論是笑點,還是懸疑的部分。甚至在慘劇揭曉的時候,還會心有不忍。整個敘事節奏的確是一流大師水準,根據受眾心理設計起承轉合。但作為一個極致精巧的類型片,也有類型片本身的缺憾,例如絕對的二元對立,較為淺顯的細節呼應和符號隱喻。不套上「金棕櫚」、「藝術電影」這樣的宏大詞彙去討伐,自然還是一部傑作。

12.路西法爾  7分

文藝學博士。

窮人寄生於富人,富人也寄生於窮人,還有地下室的丈夫寄生於管家妻子,所以片名中的《寄生蟲》應該是指所有人,但也正是這部影片被批評為折中曖昧的地方。不深究的話算是一部很優秀的類型片,娛樂效果十足。但要說得金棕櫚……就像是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北京摺疊》。

13.西帕克  7分

影評人,電影網站主編。

好片,但沒到金棕櫚的水準,也不如《殺人回憶》和《母親》。奉俊昊描寫窮人間的互相殘殺入木三分,對於富人的描寫卻缺少層次,還需要再看一次《天國與地獄》。最大的驚喜可能是地下暗藏的陰暗玄機,不過這個梗在《綁架門口狗》裡就玩過了。

14.賽人  6分

影評人。

坎城的口味真是難得連續發作,《小偷家族》和《寄生蟲》都散布著蛆蟲的氣息,日韓的這兩部影片都努力為觀眾的嗅覺服務。奉俊昊這一次延續了《雪國列車》中的等級效應,都急於把一個故事講完,講到後面又有些懶得收拾。樂於將一個不必要放大的主題,作出沾沾自喜的擴張。所謂最好的計劃就是不計劃,相比,國人這方面的教訓更通暢些,那便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而另一個更有意思的主題,卻沒有得到更有效的抵達。

不妨將它視為一部講述入侵的電影,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真正的入侵有兩種,一種是讓別人成為我,如《僕人》和《定理》。另一種是讓自己成為別人,如希區柯克的一系列電影。奉俊昊取的是後者。與染谷將太氣質接近的崔宇植要通過奮發圖強來取而代之,就太過常態了。倒是那個小少爺的表現很有意思,他是靠他的好鬥、好戰來掩飾他的恐懼。他愛扮演被入侵者,換來的卻是一場真正的入侵。就此,也極幽默地道出某類人慾成為藝術家的種種不宜告人的隱秘。全片還有些半明半昧的誨淫氣息,也較為有趣。但仔細想想,它也就這樣了。

15.閔思嘉  6分

影評人。

在奉俊昊的作品序列裡只能屬於中等水準,觀影快感很高,但整體就建立在一個封閉而刻板的階級對立話語體系內,富人形象的傻白甜是這個故事成立的前提,也讓它變得淺薄。直白而明喻的表達也讓影片失去了闡釋空間,淪為充分調動觀影情緒的快感機器。

現代上層空間建築與過往底層空間的對立充滿豐沛細節,但前者全是模式化,後者又充滿了貧窮心理優越式的心理關懷。看起來是試圖觸及低階群體,實質上結尾已經證明了其階級價值觀的坍塌,或說一開始就站在了富有即勝利的邏輯上,這是純消費純資本的高快感情節劇,之於人之權利、自我確認、如何在階層之外尋求認同,幾乎空白。

16.LOOK  5分

影評人,電影研究者。

奉俊昊這一次是延續了《雪國列車》的寓言體創作,貧富二元階級封閉固化無法打破的寓言算是自洽但並無深度,而極致的概念先行以及創作者極度渴望壓迫性控制觀眾的心理導致敘事與母題分裂、角色扁平且過分功能化。

17.雪梨卡通  4分

編劇。

從來對奉俊昊不抱期待,這部依舊延續了他的過往,喜歡的人估計會跪舔很久吧,但對我,又是一場糟糕節奏、邏輯脫線設定和惡趣味一上頭其他完全不管不顧的折磨。寓言也好,荒誕也好,那是風格,那是定位,什麼時候成了拿來搪塞諸多先天畸形的藉口了?這簡直跟踢球時本方禁區手球卻大喊「我是守門員」一樣無恥。不管上面的活兒玩得多花哨,整個基礎殘得一觸即潰,完全禁不起推敲,這使得現實感落不了地,抽象性上不了天,對嘍,就是個懸浮片。僅有的亮點,恐怕是對李春姬同志的cos了吧。

18.黃小米  3分

影評人。

既不是徹底的黑色幽默,也看不見真誠的社會反思,親情的呈現屬於聊備一格,感覺在貧富互換的喜劇《幸運鑰匙》和僕人殺主人的《冷酷祭奠》中間打了個轉,兩部片的優點都欠缺。

相關焦點

  • 影向標 有人給《俠盜一號》打出9分
    只是好的概念並未得到足夠好的執行,導演的掌控水準不夠,幾條線同時推根本把持不住,導致俠盜一號真正集結以前,節奏一塌糊塗。不過即便如此,還是甩了JJ一大截,星戰系列的真正回歸。3. 汽車大師:6分電影撰稿人。
  • 影向標 《山河故人》竟然是不及格分,打死我也不信!
    且仍有很多讓解讀者興奮的元素(畫幅、汾陽、過去現在未來、抗刀的人等等),只是,他包裹的卻始終是個無聊的情節劇(尤其第一部分)。趙濤結尾《母親》式的舞蹈也並沒有預想的那麼好。9.有類型化的表達傾向,在落入八點檔之前懸崖勒馬,不過身後也無空間可退。不敢說科長已才盡,但他確實到了十字路口。是繼續一條路走到黑,還是求變,都可以商量,但扭扭捏捏打左燈向右轉確實是最差選項。他的好朋友北野武之前也面臨這個問題,至今未解開。科長能走出來嗎?順便說一句,董子健是個好演員。
  • 影向標 | 《金錢世界》有人給9分,也有人……
    「影向標」推出了小程序!小程序收錄了自2015年創刊以來至最新一期所有評論數據、歷年榜單,即時更新,並提供搜索功能,方便讀者隨時查看想看的內容。大奇特:9分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把真實案例改編成一樽藝術品。
  • 影向標:他給了《新娘大作戰》7分
  • 影向標 《喊·山》的卓越價值我看出來了,所以給了最高分
  • 影向標 | 破天荒!18條毒舌熱議《寄生蟲》
    3.秦婉6分鳳凰電影策劃。文偉鴻的手感比之前好了很多,開始注重故事和情感的集中性,整體可看度不錯,超越了前作電影,當然站在港片更高的角度還是難逃臥底片的套路。9.賽人1分影評人。審美的全面崩塌如同上海的陸沉。將地理位置定得如此清晰,但這座城市的氣息,從一開始,就蕩然無存,這是比它的消失還要讓我痛惜的。它仿佛是一座不值得紀念的城市,愛誰誰吧。
  • 影向標 不好意思,我必須給《黑粉》一個全場最高分
  • 影向標丨《通靈神探》
    影向標周末版-第二十四期:評《通靈神探》統籌:蔡劍平編輯:王偉(東北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
  • 影向標:《三城記》值得看麼?
  • 影向標 | 《星戰8》不好?影評人給出五個9分!
    影向標周末版-第一百二十四期評《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2018年的第一期影向標,我們吸納了15位新作者加盟,既有影評人、電影從業人員,也有高校教師、在讀學子,他們分別是:韓夢想:高校教師,香港電影愛好者。
  • 影向標:《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與《我的青春期》
    果然是根據散文改的,真的是從頭到尾各種碎片,有一搭沒一搭的。學了很多日式青春片的套路,比如從頭到尾的畫外音,可惜男主的臺詞又不太行,表演也不太行。配樂朗誦風光片,也許有人會喜歡吧。 3. 感恩而死:3分電影策展人、上海國際電影節選片顧問就像片中安東尼驚訝自己的網絡日誌都能有出版社出書,我也驚訝導演有勇氣把它給拍出來。
  • 影向標:《港囧》
    《港囧》對港片的最大致敬,我以為正在於此,而非符號化的情懷標籤。這可能是創作上的無心自覺,也可能是故意偷懶。但總體而言,此片的娛樂性和中年情都有可圈可點之處,在眼下的國產喜劇裡當屬佳作。電影裡的香港引發的集體記憶僅限於流行文化表層,而最出彩的大批判段落其實有許多值得放大。利用的信息量,可惜沒有得到施展。還是可以看看,借影院音響聽港樂挺爽的。 18.
  • 影向標:真實事件改編的《絕命海拔》
    汽車大師:7分電影撰稿人挺平實的片子,平實到上半部登頂前完全沒有戲劇衝突,人物實在太多終歸顧此失彼。好在登山準備各種細節描述挺新鮮,奇觀部分感覺得出實拍比例很高,整部片子看下來一直挺專注。此外也未展現登山產業化和登山精神間的張力,最後呈現出新聞剪報的樣態。不過有趣的是影片的危機發生在登頂成功之後,一刻的歡欣鼓舞和隨後的慘境形成巨大落差,在北京第一場雪後觀看當有些許感慨。
  • 《俠盜聯盟》| 影向標
    影向標周末版-第一百零四期《俠盜聯盟》《俠盜聯盟》得分
  • 影向標:《一個勺子》
  • 影向標:《尋龍訣》
    影向標周末版-第二十期:評《尋龍訣》
  • 影向標:橫衝直撞《鋌而走險》
    影向標周末版 · 第二百零九期《鋌而走險》得分5.6分1.西帕克7分影評人。2.奇愛博士7分《鋌而走險》中的重慶,是主演之外的另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就像那「命懸一線」的過江纜車,和迂迴蜿蜒的高架橋,構成了敘事之外的影像推動力。這是甘劍宇這部處女作我個人最喜歡的地方,作為1988年出生的青年導演,他的未來值得期待。3.閔思嘉6分影評人。
  • 影向標 《三城記》是一灘認真的狗血
    《三城記》4.9分1.
  • 影向標:《頭腦特工隊》
    影向標周末版-第十期:《頭腦特工隊》統籌:蔡劍平編輯:王偉(東北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 (本文由虹膜、桃桃淘電影、文慧園路三號、電影公嗨課、電影山海經微信公眾號聯合發布) 《頭腦特工隊》得分7.6分 1.
  • 影向標:好萊塢神棍片《通靈神探》
    3. 西帕克:6分影評人、電影媒體從業者、藍光收藏愛好者兩個有相似超能力的人大對決,設定有些像柯南伯格的《奪命兇靈》,導演很有野心,在超能力之外還加入了疾病、安樂死等深度命題,雖然鋪得很大,但結尾並沒有收住。安東尼·霍普金斯雖然穿了一身FBI的行頭,依然還是有一股漢尼拔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