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共和國共成長|小時候的蝴蝶牌縫紉機,是我家最大最老的老物件

2021-01-12 齊魯壹點

與共和國共成長|縫紉機的故事

作者|藍雲

「咔嗒嗒、咔嗒嗒……」在我兒時的記憶裡,這是最熟悉不過的聲音了。「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縫紉機的本職就是顧名思義---縫紉。說起縫紉機,當年有一個非常時髦的名字——洋針車,是70年代盛行的「老三件」之一。那個年月,誰家有臺縫紉機,就像現在誰家開一輛寶馬車一樣自豪。那個年代的縫紉機都是用腳蹬的,不像現在的人用的都是全自動的,很方便。

小時候,我看到鄰居家有臺縫紉機,小姐姐穿上她媽媽縫製的漂亮連衣裙,心裡那份好奇與羨慕甭提了。喜歡賴皮的我就開始死纏爛打,非要母親買一臺。母親猶豫了很久,打趣說:得勒緊褲腰帶攢好久的錢才能買到! 最後,咬咬牙終於買了一臺蝴蝶牌的縫紉機,總算讓我如願以償。縫紉機一進家門,這驚喜該怎麼形容呢? 應該說是比過年還要熱鬧吧。聰明的母親竟然無師自通,自此學會了縫紉機的使用,甚至那些簡單的維修,她都能應付自如。

在以後的日子裡,母親總是想方設法粗物細作,變廢為寶,縫紉機為我家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我的新衣都是出自於母親的巧手。身上穿著母親裁剪縫製新衣服的時候,心裡感到美滋滋的。碰到同學後我總會自豪的炫耀說: 「這是我母親親手做的!」那個年代,母親為了多掙幾個錢,不停地攬活。自從有了縫紉機,母親變得更加忙碌了。白天做農活,晚上回到家飛針走線,母親就靠這臺縫紉機掙些零錢貼補家用。

當母親叮叮噹噹踩線時,我便趴在一旁聚精會神地觀看,只見燈光下的母親端坐在縫紉機前,左手把布鋪平往機針前推,右手向前拽,雙腳不停地踩著踏板,動作十分嫻熟,揮灑自如。噠噠噠,噠噠噠……縫紉機的聲音一直從窗口傳到門外,那聲音真讓人愉悅。在有規律的聲音下安靜的睡去,醒來的時候,驚喜又會出現,床頭上放著一件嶄新的棉衣,煞似好看。不用說又是母親忙乎半夜趕做好的。我的童年就在母親的縫紉機「噠噠噠」的歡叫聲中長大。縫紉機的故事還在延續,愛,也不曾停歇。

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暖了大地,人們都逐步過上了富裕的日子,從當年織粗布煮染後縫製衣物,到現在品牌服裝店隨處可見,80年代中期,母親的縫紉機正式「下崗」了。歲月已經在縫紉機上留下斑斑鏽跡,再看看母親粗糙的雙手,爬滿白髮的雙鬢,我發現時光已悄悄偷走了母親的青春年華。母親再也不用縫紉機給我縫製衣服了。母親的針線盒一年也用不上幾次,縫紉機更是成了閒置品,就這樣,這臺老式縫紉機漸漸成為家中角落裡的一件擺設,成了我家最大最老的老物件。

90年代中期,我家住進了樓房,具有獨立廚房衛生間,居住條件上升了一個大臺階。父母年齡大了,我把他們接到寧波來養老,因為縫紉機太大,所以沒搬來。時過境遷,電動小型縫紉機基本代替了當年那臺沉重老式的,而母親的縫紉機卻是無法代替。時代的發展,總是快得出其不意。母親看到人家用電動的縫紉機,很是羨慕,這誘惑實在太大,居然還有繡花、鎖扣眼等等多種功能!她一直也想買一個,後來因為眼力不好,加上新家沒有足夠的空間去放一臺電動縫紉機,於是,這個計劃一直擱淺了。

前年母親回了一次老家,老屋還在,縫紉機佇立於臨窗一隅,一塊碎紗簾遮住了它老去的容顏,恍惚間我又看到了母親忙碌的身影·····只是畫面上的主婦由一個年輕漂亮少婦變成了一個銀髮老人。父親給縫紉機加了點油,功能完好無損,機身上依舊帶著漆面的光澤,「made in China」的字跡清晰可見,在朦朧中,我似乎又聽到縫紉機「嗒嗒」的聲響,還在老屋的空氣裡不斷迴響。母親不忍心把它當廢品賣掉,畢竟這臺老式的縫紉機也算是承載了幾代人回憶,承載了母親這代人的青春。

時代在變遷,社會在發展,人們的衣著觀念和審美也在悄然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母親常感嘆說: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都歸功於國家的改革開放。你們這一代人趕上了好時候啊!這是許許多多改革開放見證人的心聲,這更是一名平凡老百姓發自肺腑的心裡話!小小一件家用縫紉機的故事為我們這個小家縫製出了一片母愛的天空,同時也折射出人們穿衣的變化。改革開放40年彈指一揮間,我,作為70後,可以說是伴隨改革開放的40年不斷成長,我們一起見證了這個時代的變遷和進步。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馬英莉《母親的「蝴蝶牌」縫紉機》
    和母親聊天時,她突然神秘地對我說:你不是說要老物件嗎?我有一樣可以給你,可惜,路太遠,搬不走。什麼?我疑惑地問,因為母親的家底我是清楚的。她掀開一塊紅布,露出我熟悉的臺面,「蝴蝶牌」縫紉機的臺面。「我把它從老房子搬過來了,它還好著呢。」母親得意地說。我撫摸著光滑的臺面,它確實是老物件,我家的傳家之寶。它和我同齡,陪伴母親已經50多個春秋,比我陪著母親的時間還要多。
  • 蝴蝶牌縫紉機:上海人的精細都在裡面
    縫紉機是機繡的必備工具,縫紉機製造業迅速發展,家用縫紉機的品種與型號也不斷增加。20世紀初至40年代,旗袍從消亡的清朝宮廷傳入普通百姓家中,在上海的名媛中成為最時髦的穿著。民國時期服裝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女性多半受上流社會交際生活的影響,量身定做的旗袍成為其最熱衷的服裝款式。
  • 「記憶」「蝴蝶牌」縫紉機以前叫「無敵牌」?是否勾起了你的回憶
    20世紀初至40年代,旗袍從宮廷傳入普通百姓家中,在上海的名媛中成為最時髦的穿著。製衣需求的持續增長加速了縫紉機生產技術的發展,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縫紉機成為家家戶戶炙手可熱的夢想。縫紉機在中國的百餘年發展過程中,上海的產品一直是起到引領作用的。而「蝴蝶牌」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及行業標杆。
  • 蝴蝶牌縫紉機:可以用半個世紀的質量,源自對「品質生活」的堅守丨主持人來啦
    經典的蝴蝶牌家用縫紉機 「你有沒有用過縫紉機?」 有一天, 同事Nina來找我,「有腳踏板前後踏的那種。」今天,當大部分年輕人更願意採用制式更為新穎、迷你的手提式電子縫紉器製作手工料材、修補日用衣物的時候,Nina仍是為數不多「手腳兼備」,可以順利操作那種老式蝴蝶牌縫紉機的新時代女性。
  • 近些年,為什麼有人到農村收購老縫紉機?老縫紉機能賣多少錢?
    在農村,為何常有小販收購老式縫紉機?老縫紉機賣多少錢合適呢?很多人常說「垃圾是個寶,只是放錯了位置」,這句話確實一點不假。有很多對於我們來說毫無用處,甚至都當垃圾扔掉的東西,而對於有些人來說就是個「寶貝」,是值錢的好東西。在農村裡,老一輩人都是比較節約的。
  • 即將消失的41個老物件,見過8樣說明你已經老了!
    即將消失的41個老物件,見過8樣說明你已經老了!曾經家裡被淘汰的老物件都不捨得扔總覺著還有感情不過如今還有幾個人能記得這些?1、壓水井老家的壓水井壓出來的水涼爽甘甜小時候渴了都爭著喝呢…...
  • 這些老物件在「講」舊時光
    工作室一角放著一臺標準牌縫紉機。當時山西無線電廠出品的春筍電視。原太原洗滌劑廠生產的名牌「芳芳」洗潔淨。讓人難忘的不倒翁娃娃。頭髮卷卷的塑料洋娃娃。我們總是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卻忽略了在我們生命中,那些承載著時光的老物件。它們,或許還堆砌在你家裡的儲藏室裡,或許早已隨著時光消失得無影無蹤。
  • 江油徵集49件老物件展品 無聲講述農民工奮鬥史
    馬燈、自行車、收音機、錄音機及盒式磁帶、黑白電視機、木匠工具、泥瓦匠工具……近日,在江油市農民工服務中心的庫房裡,一大批來自江油民間、極具農民工特色的老物件,讓記者大開眼界!這是該市為積極支持四川農民工博物館建設,而歷時近一個月廣泛徵集的展品,有力地見證了江油成千上萬農民工兄弟的勤儉、淳樸,以及生產生活水平的滄桑變化。
  • 「老物件裡藏著故事」 美術老師花十年時間建起「舊物倉庫」
    有這樣一間「老倉庫」,裡面堆滿了各式各樣「破爛貨」。12月23日,記者來到濟寧市任城區八裡屯附近的一家舊物倉庫,裡面卻是一代人最珍貴的回憶。「而這裡的一切,都是和老魚一起做的,」王原說,通過這些老物件也認識了很多志趣相同的朋友,老魚也是通過這些老物件認識的,老物件慢慢收集的多了,家裡就放不下了,他和老魚就一起建造了這間舊物倉庫用來儲藏,這些老物件有的被有裝修需求的餐廳、民宿、攝影工作室收購,有的就拿來收藏。
  • 漢唐老物件|一人一物一故事
    老物件是一代人的記憶,收藏起來,都是美好的回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很多的老物件,從我們的生活中漸漸消失,但這些老物件是過往的見證。歲月易逝,經典留存,每一個老物件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下面跟隨小編去聽聽老人與「它」的故事吧!
  • 我得翻翻我家有沒有老物件
    現在的一些專家就是這樣,連最基本的法律常識都沒有,也不知道是怎麼混成的專家。莫非他們見到寶貝想佔為己有,因此讓老人家將腰牌上交國家,然後從重牟利?若是這樣,他們也太可惡了,他們比那些走街串巷去收購老物件的生意人可惡一萬倍,畢竟如果將老物件賣給收老物件的人還能收穫不菲的人民幣,但是他們卻讓老人家無償交給國家,居心妥測啊。
  • 「記憶交換」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大時代的小故事
    原標題:「記憶交換」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大時代的小故事  在黃海波看來,老物件是歲月留下的秘密文件,向人們展示了社會生活的橫斷面,而社會的變革和進步經常寓於這看似波瀾不驚的日常之中  「我很希望能夠把這些老物件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理解,我們的城市甚至國家,是一層一層像年輪一樣成長起來的
  • 東城:老物件為您講述光陰的故事
    徐世昌用過的鎮尺、老式相機、糧票、小人書、篩面的籮、老羊骨……近日,居民們紛紛拿出自家老物件,來到東四街道六條社區「祖孫同趣 看老物件 共話傳承」活動,一起回憶舊時光。現場 百餘件展品追憶老時光 活動由六條社區思誠永繼胡同文化文保隊主辦,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國忠出席活動,與7個社區百餘位居民一起觀賞老物件,體驗兒時遊戲。當天,共有50多位居民的近百個老物件在東四街道市民小劇場展出。糖罐、雙卡錄音機、迷你鋼琴、火柴、火鉗等老物件將大家的記憶拉回到上世紀。
  • 廣西老人痴迷老物件收藏 數千件藏品講述「光陰的故事」
    中新網柳州12月8日電 題:廣西老人痴迷老物件收藏 數千件藏品講述「光陰的故事」作者 朱柳融數百冊泛黃的小人書,一字排開的老式時鐘,不同年代的電影放映機,各式收音機、錄音機等老物件,擺滿了位於廣西柳州市「寬窄」門店,在這10多平方的店鋪裡講述「光陰的故事」。
  • 情報站|青島大沽河畔逛民俗館,老物件裡憶往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互動編輯 牛耘縫紉機、鏡子、燙壺,老物件是一代人的記憶,收藏起來都是美好的回憶。12月22日,壹粉「冬.雨」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則情報,大沽河畔的傳寶民俗館內,一件件上世紀老百姓居家使用的各種各樣的老物件,留存著一代人的生活印記。
  • 00後、90後愛買"老物件" 黑白電視機價格比彩電貴
    「弟娃兒,擺在這裡的老物件的年頭,估計比你的年紀都大哦……」店主老陳面對諮詢商品是否為仿舊的年輕顧客,抿了一口老蔭茶,慢悠悠地說,語氣裡頗有些得意。   江北區董家溪跳蚤市場是我市最大的二手市場之一。原本是中老年人淘舊貨的陣地,近來「90後」、「00後」卻儼然成為消費主力。
  • 農村常有小販收購老式縫紉機,難道縫紉機有大用嗎?他們怎麼賺錢
    你們可以看看自己家庭那些陳舊的家具,會不會發現了很多舊時代留下的產物,例如老式的縫紉機、收音機、黑白電視呢?這些老物件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變遷,隨著農村不斷發展之下,這些老物件也被儲藏起來,不在使用,因為有了更加新型的產品來代替他們。
  • 一針一線縫歲月 無錫東埲有爿35年的老裁縫店
    這句話可能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理解,但這樣的穿衣理念曾經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那時的縫紉機對於老百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大件兒」,「裁縫」這個行當也很「吃香」。如今這個行當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近日,記者在無錫濱湖區發現了一家老裁縫店,在腳踏縫紉機的噠噠聲中,瞬間勾起對舊時歲月的懷念。店主張祥根已經做了近60年的裁縫,憑著一臺「蝴蝶牌」縫紉機和一身好手藝,讓店鋪成了當地響噹噹的「老字號」。
  • 記憶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好時光
    小人書、雪糕壺、老式三五座鐘、縫紉機、黑白電視……走進山西省太原市南肖牆關帝廟的正殿,仿佛穿越回20世紀某個親友的客廳,溫馨而熟悉。觀眾絡繹不絕,看到熟悉的老物件還會熱鬧地討論一番。 這是太原市文物局活化利用古建築的一個典型,新時代的關帝廟已變身為太原城市記憶館、「記憶交換」市集。
  • 雪花·摩奇·雙菱·鹿牌 老昌平人最鍾愛的名牌你家還有幾個
    說到懷舊,大家一定會聯想到老物件,正所謂睹物思情,看到了老的東西,更容易勾起埋藏於心底的記憶。在這些大環境的烘託下,幾百件70後、80後都非常熟悉的老物件展品散落其中,與室內環境有機融合,你看到的不僅僅只是一個孤立的展覽,更是一段存在於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家庭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