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電子或搖滾樂?劉惜君的音樂拒絕一成不變!

2021-01-18 樂落黃昏

9月10日,劉惜君發行了全新的EP《硬地之美》。拒絕一成不變!《硬地之美》一改溫婉的印象,告別上張專輯的迷幻電子樂,這一次她為我們帶來的是劉惜君式的搖滾樂。

1. 女生?女人!

2015年發行的專輯《當我身邊空無一人》,從歌曲製作到形象都令大眾驚豔,通過這張專輯成功蛻變成一個全新的劉惜君。

她不是一個偶像,她是一個歌手。

在這之前筆者和很多大眾一樣對她的印象都停留在那個唱著"我也不會難過,你不要小看我"的小女生。

劉惜君通過這張專輯完成了小女生到成熟女人的轉變。

她唱出了《光》這樣的勵志大歌。這是首不同尋常的勵志作品。編曲不斷往上攀升的層次感,與歌詞經歷苦澀再次找到心中的那一道光的概念完美契合,她赤裸裸的把這一段沉潛蟄伏的心路歷程,一字一句化為音符,是對經歷低潮的自我洗禮,也想分享給所有在低潮中的朋友。

她唱出了《後來我們會怎樣》這樣的態度作品。這首歌最能與聽眾有共鳴,很多相愛的人其實到最後都是分開,不是因為不愛,只是因為時間不對,或相遇太早,或相逢太晚。沒在一個時間軸上從而失去了該有的默契。我們感嘆可惜卻無能為力。歌詞表現了有機會到達但最終沒到達的遺憾的感情。

2.迷幻電子

2017年發行專輯《如我》,劉惜君為我們帶來了獨特的迷幻電子。她用一張專輯的時間打造了自由灑脫的孤獨感,如夢如幻。

她不是一個偶像,她是一個歌手。

專輯兩位製作人郭頂和鄭楠,兩人各負責一半,如同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前五首歌冷豔如冰,電子迷幻。楊乃文甚至在《歌手》節目中有限的表演機會裡選擇翻唱其中的《浪裡遊》,可見其特別之處和歌曲的高質量。個人推薦郭頂詞曲創作的歌曲《說完》,寫出了「他陪我走過河畔,腳步安靜平緩,等路燈點亮為回家的路上,夜路生花」如此美的意境。

後五首歌由鄭楠製作,節奏也偏快,但是依然是劉惜君。尤其是最後一首歌該忘了,編曲上好像對應著郭頂的冰冷感,但是仿佛冰冷的世界漸漸消融,活了起來,我們似乎可以看得到夜路生花,整張專輯就像是做了一個夢中夢,虛幻亦真實。

3.硬地之美

全新EP《硬地之美》包含三首歌《假如》《無盡》《長夜》,三首歌詞曲皆出自楊海崧一人之手。無論是曲風的嘗試還是造型的突破,劉惜君都用這三首歌給了我們全新的視覺和聽覺的享受。我們根本聽不到曾經那個唱著《貝殼風鈴》的鄰家女孩的聲線。

她不是一個偶像,她是一個歌手。

歌曲《假如》開頭兩句「那麼我們就從故事的開始,一直講到故事的結束」。快速的鼓點節奏一瞬間把我們拉入到她的搖滾樂世界。鼓點貫穿著整首歌,作為歌曲編曲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吉他,貝斯,劉惜君的音色,匯合,交錯著,唱著自我,唱著疑問。這是屬於劉惜君式的搖滾樂。

《無盡》是最先放出的一首歌,歌曲裡的她將音色裡冷淡和清冽發揮到極致,給樂迷以出人意外的收聽體驗。"她試著抓住這最後的光,一起進入光的中心,然後她就墜落進去,毫無防備地墜落進去,這也未嘗不是一種歡喜。」

通過截然不同的兩位音樂人的合作,完成了一次打破邊界與偏見的實驗,藉以獨立搖滾的真實觸感和劉惜君的溫柔音色,拓寬大眾對於搖滾音樂的固有印象。

如若身邊沒有光亮,不如大膽的墜入黑暗的中心,感受暗之力量,心之安靜,這未嘗不是一種歡喜。或許有時不要過於執著於某件事情,鑽牛角尖未必看得到未來,換個角度看問題,我們才會得到問題的答案。

《長夜》這首歌應該是相對貼近劉惜君之前的風格的一首。「如果行走可以認清真相,我願意就這樣不停的漂流。」

這首歌給人的感覺是那種拼盡全力在人群中結成羈絆的孤獨感,帶著超越邊界的執念迎面而來,哪怕一瞬也好,流浪於世間身軀裡的渴望被認可的靈魂,都希望被世間任何一個人注視過。

整張EP 用三首歌構築起劉惜君所帶給我們的黑暗世界,她的搖滾樂冷冽,無限。

假如長夜無盡,假如黑暗永遠,你是選擇逃避選擇離開,還是享受其中?

4.她是歌手

她不是一個偶像,她是一個歌手。

長大,成熟一直是人生一個不變的主題,劉惜君用了連續兩張專輯交出了出色的答卷。她的音樂愈發成熟,態度愈發明確。不同於其他偶像歌手演唱的歌曲,空有華麗外殼,編曲聒噪前衛,歌詞卻直白口水,沒有靈魂。宛如應季的商業產品,賣得出好銷量卻留不下好的口碑,並沒有優秀的音樂審美。

一個好的歌手,知道自己能唱什麼,要唱什麼,想唱什麼。劉惜君的音樂世界從來沒有一成不變。她是我們熟悉的那個09年快樂女聲,她是06號選手劉惜君。她是歌手劉惜君,出道10年出色的音樂能力和品味不停帶給我們驚喜。

從迷幻電子,到暗黑搖滾,她有勇氣走出舒適圈,不停地挑戰著自己,這樣的音樂更應該值得被我們聽到。

筆者看來好的音樂不是你說句,華語音樂了解一下,編曲多麼複雜,MV多麼燒錢,而是音樂裡有態度,有能量,可以唱的到人的內心裡去。比起一張專輯動不動要價20元,連試聽都不敢給大眾試聽的偶像音樂商品,這樣優秀的音樂人更應該值得我們去支持。何況每張專輯都免費!

她是歌手劉惜君,從來沒有在做一個偶像,而是踏踏實實的做著音樂。劉惜君式的音樂,豐富而立體,每一面的展示都是驚喜。

相關焦點

  • 劉惜君《硬地之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劉惜君這次或正相反
    2017年底的那張《如我》開始,原本明媚的大眾佳人劉惜君,突然從清淡轉為冷淡,在音樂上呈現出一種遠離喧囂人群,簡潔,縹緲,游離世外的一種姿態,更為佛系,也更為獨立。長夜裡也最適合思考與自省,相比前兩首的朋克搖滾,第三首《長夜》開始變得更為冷靜清醒,迷幻民謠的曲風音色色開始變得透亮輕盈,讓那些迷幻的迷離的迷失的都可以沉靜沉澱沉實下來,劉惜君在這樣的「長夜」裡,「我看著每一個在夜晚行走的人/我不禁問自己/我是否可以從他們的眼睛裡/看見我自己/我看著每一個在夜晚行走的人/我突然意識到/那些美好的事情/從未離我而去」。
  • 搖滾樂是一團年輕而迷幻的夢
    我不禁想,對於尚未踏入徹底的成人世界開始爭奪廝殺,懷抱著巨大的決心要同平庸生活抵抗的我們,搖滾樂到底意味著什麼。是純粹的音樂喜好,抑或是一個將自己和他人區分開來的標誌,還是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理念和價值信仰?儘管這是個操持著煞有介事口吻的問題。
  • 迷幻搖滾
    於是在60年代,迷幻搖滾伴隨著電聲樂器,正在引領著新的時代的到來,這種影響是長久持續的,甚至到了70年代的華麗搖滾,80年代的酸爵士,乃至90年代的電子樂,都逃離不開迷幻搖滾的影響。,他們接觸到了搖滾樂,電聲樂器,迷幻劑,諸如此類的新鮮物,英國人開始學習和模仿美國人的唱片工業,開始學習爵士,學習搖滾樂,組織樂隊,打破傳統學院式的表演,開始在酒吧、在街頭演唱,這種更為自由的演唱,備受歡迎,迅速蔓延。
  • 李榮浩郭頂為她寫歌 出道10年音樂品味超前 劉惜君什麼時候能火?
    時間倒回到十幾年前,那時以「超級女聲」為代表的國內草根選秀節目興起,實現了許多年輕人的音樂夢想。劉惜君也是一個懷揣音樂夢想的女孩兒,2009年,她登上了「快樂女生」的海選舞臺。她是一個很「佛系」的人。不同於其他選手的激動和緊張,劉惜君在唱歌時顯得特別平靜,就像在做一件無比平常的事情。
  • 蓮club|帶你走進搖滾樂|搖滾樂簡單科普I
    搖滾樂,英文全稱為Rock and Roll,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主要受到節奏布魯斯、鄉村音樂和叮砰巷音樂的影響發展而來。早期搖滾樂很多都是黑人節奏布魯斯的翻唱版,因而節奏布魯斯是其主要根基。搖滾樂分支眾多,形態複雜,主要風格有:民謠搖滾、藝術搖滾、迷幻搖滾、鄉村搖滾、重金屬、朋克、另類搖滾等,代表人物有:埃爾維斯·普萊斯利(貓王)、鮑勃·迪倫、披頭四樂隊、滾石樂隊、地下絲絨樂隊、黑色安息日樂隊等,是20世紀美國大眾音樂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中國搖滾樂興起於80年代初,1986年崔健以一首《一無所有》喊出了中國搖滾第一聲。90年代中期為中國搖滾的高峰期。
  • 音樂分類知多少——搖滾樂
    主要風格有:民謠搖滾、藝術搖滾、迷幻搖滾、鄉村搖滾、重金屬、朋克等,代表人物有:埃爾維斯·普萊斯利(貓王)、鮑勃·迪倫、披頭四樂隊、滾石樂隊等,是20世紀美國大眾音樂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藝術搖滾把搖滾與古典音樂結合起來,利用電子設備演奏如李斯特、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又稱「進步搖滾」(progressive rock)。
  • 電子音樂的「江湖」門派
    人與電音之間的交集,可真是妙不可言,它迷幻又富有魔力,激情又不失美麗,因為無比熱愛,所以堅持電音。鄉村民謠與電音的結合?這是多麼一種天馬行空的想法。英國利茲大學音樂學院主任,批判音樂學教授Derek B.
  • 明明應該是香港迷幻電子音樂教父,卻偏偏成了無釐頭諧星
    聽劉以達的作品,你會發現原來港樂也能如此電子迷幻。1996年的作品集《麻木》裡,收錄了一首王菲的《流星》。王菲的歌我很少聽,《流星》是循環過的一首之一。為什麼不愛聽王菲?因為粵語歌壇還有一位女歌手叫關淑怡。這是後話,繼續說劉以達。
  • 電子音樂 | 分類與解釋
    何謂electrophonic music(電子音樂)?隨著時代的演進,音樂家有了更多製作音樂的方法。所謂電子音樂,就是以電子合成器,音樂軟體,電腦等所產生的電子聲響來製作音樂。Chill Out,中文翻譯為「放鬆音樂」或是比較流行的「沙發音樂」。音樂特點是會有一些較緩和,較平靜的成分,讓舞客跳完舞后緩和情緒作為休息,所以會叫 Chill Out。Chill Out往往帶有迷幻色彩。
  • 音樂風格|迷幻爵士
    音樂風格的起源是什麼?同樣,各種音樂風格運用到樂器演奏中,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所表達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音樂風格是—迷幻之音Acid Jazz(迷幻爵士),也被很多人稱作酸性爵士!迷幻爵士經常採用Hip-Hop的編曲方式,DJ的「刮擦」技術在這裡得到了大量的體現。Acid Jazz(迷幻爵士)起源於英格蘭南部,這種音樂形式結合了Jazz、Funk、Hip-Hop和Breakin beat,強調了循環拍子和調式和聲。
  • 設專區推介中國當代音樂,劉惜君杭蓋樂隊等唱片將登陸日本
    近日,首都文化「走出去」示範單位太合音樂集團,聯合日本實體唱片批發商與零售商TOWER RECORDS、日本著名音樂廠牌PANDA RECORD熊貓唱片,共同啟動「CHINA Now」特別活動,在日本設置專區推介中國當代音樂。
  • Peoples|小眾迷幻搖滾
    乾杯象曾自稱他們的音樂有一種魔力,能夠讓爸爸的腳趾輕敲,讓媽媽的屁股扭動,讓姐姐心動。因此,樂隊的音樂被業界描述為「嚼起來,吐出來的搖滾樂」。迷幻搖滾樂手們在自己作品中大量運用模糊的電吉他聲、反饋噪音、電子合成器聲以及單純的高分貝噪音,以此模擬毒品帶給人的放縱、迷幻的感覺,在音樂中極力渲染如夢似幻的氛圍,和以非常規的方式造就了一批具有奇異美感的音樂。迷幻搖滾音樂的特色是震耳欲聾的強烈節奏和尖厲響亮的電吉他聲。
  • 街拍:劉惜君
    劉惜君,1988年4月30日出生於廣東省深圳市,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音樂製作人,畢業於星海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劉惜君,1988年4月30日出生於廣東省深圳市,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音樂製作人,畢業於星海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
  • 迷幻搖滾新英雄:從廢墟中涅槃重生
    ☥ 滿月賽舞 ☥特別企劃我的迷幻聽歌報告(3)哈嘍,我是迷幻電子音樂主辦方「合成器303」的Psylulu。在上篇文章中我講到,從90年代開始,很多迷幻音樂人由搖滾轉型電子,創作了許多精彩的作品,然而,迷幻搖滾並沒有逐漸走向消亡,而是憑藉著幾代音樂人的不懈努力,從舊時代的廢墟中涅槃重生,煥發出了新的光彩。今天我來介紹一些迷幻搖滾衍生風格的作品,並簡單講述其背後的故事。
  • 楊乃文究竟看中了劉惜君的什麼,細心地粉絲看出來了
    可誰知她卻選了首知名度不高的冷門歌曲《浪裡遊》,不是經典歌曲,原唱也不是大咖,只是09年快女五強劉惜君一年前的作品,唯一的亮點可能就是這首歌作詞作曲是郭頂。楊乃文對音樂是出了名的挑剔,出道22年只有6張專輯,平均3年半才打磨出一張專輯,很難有歌曲能入得了她的法眼。那劉惜君究竟有什麼能耐會被楊乃文看重,當作《歌手》上的救命稻草?
  • 從零開始說搖滾(五):從迷幻搖滾開始的探索與迷失
    嬉皮士們沉迷於由大麻和迷幻劑所帶來的幻覺,受到嬉皮運動的音樂人們嘗試將這種體驗滲透入自己的音樂中,加大吉他失真,旋律迷醉而瘋狂,引入了大量神秘論、印度教、中東音樂等因素,並開創出了一種全新的音樂類型。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垮掉的一代中的文藝青年們就開始流行一種派對,一邊服用迷幻劑,一邊在震耳欲聾的搖滾樂中體驗各種奇怪的視覺影像。
  • 老鷹樂隊的《加州旅館》在音樂史上什麼地位?附搖滾樂50經典
    為了紀念搖滾樂誕生50周年,美國著名流行音樂雜誌《滾石》推出了的專題文章《改變搖滾樂歷史最重要的50個瞬間》,該雜誌副總編喬·利維(Joe Levy)說:「在搖滾樂的歷史上,重要的時刻多不勝數,但這50個瞬間都是改變人們看待世界的態度和聽歌習慣的經典時刻。」裡面沒有提到《加州旅館》。1954年7月5日 「貓王」搖滾樂早期代表。
  • 表面一喪到底的人,內心都悄悄放著搖滾樂
    還真可以,上世紀60年代迷幻搖滾的代表之一 The Doors大門樂隊,就是一支由主唱莫裡森、鍵盤手曼扎克、鼓手丹斯莫和吉他手克雷格四個人組成的樂隊。據統計在成立到解散的八年時間中,有 10 個貝斯手曾參與樂隊錄音和巡演——但這支樂隊從未有過正式的貝斯手。
  • 以電子迷幻演繹復古,15歲就留學美國的90後HAO付豪夠潮
    不管是流行音樂還是亞文化領域,每隔一段就會有一波復古潮流。國內打著「復古」旗號的音樂人不少,做「迷幻」的也很多。坦白說第一次聽到HAO,則完全是因為朋友圈的口碑轟炸,甚至一些平時很謹慎讚美的樂評人、媒體人也紛紛為其叫好,實在忍不住找來一聽。沒想到一聽就出事了。《破曉》接近於「小紅莓」和U2的結合,像來自80年度的歐美樂隊。直到開口的那一刻,一句中文歌詞進入耳朵才把人打回現實。
  • 電子音樂中常見電子風格科普
    冰冷的電子設備做出的音樂一直都以歌詞的無邏輯和空洞為特點,製作它們的人仿佛是在不負責任的敷衍或者胡亂填寫歌詞,Synth Pop風格更是其中的甚者,這點也是被樂評界批評最多的一點,專家們認為這種音樂沒有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