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減過肥嗎?你知道你減的真的是「肥」嗎?
勵志減肥君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什麼是有效減肥
有的人減肥體重變輕了,衣服變寬鬆了,可是有的人減肥體重變輕了,身材沒有變化,同樣的體重減少,效果為什麼大不相同?答案就在於你減的是脂肪還是肌肉。減肥是否成功不能單單看體重數字,要關注脂肪和肌肉。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身體重量主要由脂肪和瘦體重(肌肉、骨骼、水和其他組織)兩部分組成。
做飯的人都有這個常識:同等重量的肥肉和瘦肉體積差別很大。同樣,相同體重的兩個人,體內脂肪含量越高,看起來越「胖」;肌肉含量越高,看起來越「瘦」。
真正的減肥是儘可能保證瘦體重不變的同時降低身體脂肪的含量,既減重也減脂。如果你減掉的是脂肪,就會得到健康漂亮的身材,減肥是成功的;如果減掉的是肌肉,身材不會變漂亮,減肥是失敗的。所以減肥過程中不僅要每天稱體重,還要定期進行體成分檢測,看看體內脂肪和肌肉的變化。
科學減肥,這兩種方法不可取
過午不食
很多減肥的人會選擇不吃晚飯甚至過午不食,短期內身體攝入的熱量和營養大幅下降,體重會減輕,但蛋白質和熱量攝入的不足會導致肌肉和水分的加速流失,此時減掉的這些體重,絕大部分都是身體裡的肌肉和水分,脂肪變化很小。
肌肉的大量流失會引起基礎代謝降低,基礎代謝是指人體維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基礎代謝降低,人體自身的熱量消耗能力就下降,減肥「平臺期」就更早出現,這時只要一頓飽餐或者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就又變成原樣了,讓我們越減越難。
催吐
催吐是指人為引導促進嘔吐,使胃內食物排出,減少能量和營養物質的吸收,有報導一些明星正是採用這個方法快速減肥,所謂欲速則不達,催吐快速減肥的背後隱藏著極大的健康隱患:
1. 胃酸是強酸,催吐時大量胃酸同食物一起吐出,在通過食道時會灼傷食道,嚴重引起出血;
2. 長期胃酸及食糜返流至口腔中會腐蝕牙齒,造成「爛牙」;
3. 反覆催吐會再現巴浦洛夫經典的條件反射故事,久而久之一吃就吐,逐漸發展成神經性厭食,據統計,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神經性厭食死亡率接近5%到30%,真的讓你不瘦都難。
科學減肥要減對
需不需要減肥
滿足以下四個條件之一才需要減肥:
BMI 28以上
BMI在24~28之間,存在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已知風險
男性腰圍≥90釐米,女性腰圍≥85釐米
男性體脂率>25%,女性體脂率>30%
*圖片來源於網絡
怎麼減肥
1. 飲食要選對:
主食:選擇熱量適中、飽腹感強的粗糧,比如雜糧飯、雜糧豆粥、紅薯、藜麥、玉米;
保證優質蛋白質:選擇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比如魚蝦、雞蛋、去皮雞胸肉、瘦牛肉、豆製品、低脂奶。
蔬菜:搭配熱量低、膳食纖維高、維生素豐富的蔬菜完善營養攝入結構,比如菠菜、油菜、豆角、西蘭花、西紅柿;
水果:每日水果攝入不超過200g,避免攝入過多果糖;
油:首選植物油,每日不超過30g;
2. 三餐要規律:
人在飢餓時會更加傾向高油高糖食物,進食不規律會使能量攝入更多。
3. 吃飯要細嚼慢咽:
大腦反饋飽腹感的信號要20分鐘,如果吃得太快,來不及給大腦時間反應,就會攝入過多熱量,細嚼慢咽能延長用餐時間,不要過量進食更容易控制身體。
科學減肥,體型比體重重要,身體成分比體重數字本身重要,選對方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