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12年-1949年,民國時期的11位女神

2021-02-13 滿滿歸一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這是一組民國時期的11位女神照片,帶領大家一起欣賞那時候的絕色女神。圖為徐謨佳,女,1923年2月出生,上海徐家匯人。一個生於1923年的女孩徐謨佳,18歲時的青澀和脫俗之美,穿越70多年歲月,依然在泛黃相片上,保持栩栩如生的笑顏,。

唐瑛(1910年-1986年),民國名媛,其父唐乃安曾留學德國,是滬上名醫。其兄唐腴臚是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的機要秘書。唐瑛多才多藝,嗓音甜美,身材苗條,衣著前衛。她畢業於上海教會貴族學校中西女塾。中英文兼優,能唱崑曲,還會演戲。唐瑛是舊上海交際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漢族,福建閩縣(福州)人,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為「徽因」。他是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陸小曼 (1903年-1965年)江蘇常州人,近代女畫家 [2] 。師從劉海粟、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曾參加新中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畫展。陸小曼擅長戲劇,曾與徐志摩合作創作五幕話劇《卞崑岡》。她還諳崑曲,也能演皮黃,寫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紮實的文字修飾能力。因與徐志摩的婚戀而成為著名近代人物。

周璇(1920年8月1日-1957年9月22日),出生於江蘇常州,中國電影演員、歌手。1941年《上海日報》舉辦「電影皇后」評選,周璇在當選後婉拒了「電影皇后」的榮譽。周璇性情溫和,性格內向,行動舉止和待人接物都比較穩重。她很單純,很天真,很樸素,是一個本分人。她做事認認真真,老老實實,毫不做作。在1940年代,能做到她那樣潔身自愛,出汙泥而不染,是很不容易的。在學習上,周璇很有上進心;她對待藝術也很嚴肅。

蔣英(1919.9.7~2012.02.05),浙江海寧人,女聲樂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曾任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教研室主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女聲樂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蔣百裡的三女兒,錢學森夫人。她和當代女星趙雅芝長得很像。2012年2月5日上午11時,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93歲。

阮玲玉(1910年4月26日—1935年3月8日),原名阮鳳根,出生於上海市,祖籍廣東省香山縣南蓢左步頭鄉,中國內地女演員,上海崇德女子中學肄業。阮玲玉外表端莊大方,清麗脫俗 ,有著精湛的演技和嚴謹的表演態度。在電影《神女》中,阮嫂富有悲劇色彩的女性形象被阮玲玉刻畫得入木三分,她在銀幕中塑造的悲劇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胡蝶(1908年3月23日—1989年4月23日),原名胡瑞華,出生於上海,中國內地女演員。胡蝶是以演技和美貌深得人心的電影演員,留在世間的影像讓她流芳百世。胡蝶性格溫婉,柔情若水。有傳言稱東北的封疆大吏、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張學良於「事變」之夜,正在北平六國飯店與胡蝶共舞。同年,胡蝶所在的明星影片公司於11月21日、22日連續兩天在上海的《申報》以胡蝶的名義發表聲明闢謠,意謂馬君武之作純屬胡言亂語,根本沒有此事。

孟小冬(1907年-1977年),女,北平宛平(今北京)人,梨園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人稱「冬皇」,杜月笙的五太太。是京劇著名老生餘叔巖的弟子,餘派的優秀傳人之一。她的扮相威武、神氣,唱腔端嚴厚重,坤生略無雌聲。孟小冬一生坎坷,1977年在臺灣去世。

徐來(1909—1973),出生於上海,原名徐小妹,又名徐潔鳳。她18歲時考入黎錦暉主辦的中華歌舞專科學校。畢業後加入明月歌舞團,奔走於平津寧漢等大城市,曾隨團到南洋一帶演出,美貌與機靈仍吸引了許多觀眾。1933年,徐來在明星影業公司主演了影片《殘春》,一炮走紅。徐來於抗戰前嫁給國民政府軍委會中將參議唐生明。徐來容貌美麗,徐來體態婀娜,她的五官和身材都符合東方女性的「標準」,因此媒體給她以「標準美人」的稱號。

趙一荻(1912—2000)又名綺霞,乳名香笙,出生在香港,為張學良的第三任妻子,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么女),而被稱趙四小姐。1928年(一說1927年)與張學良相識於天津,後歷經瀋陽、北平、西安事變、幽禁。經過半個世紀的苦戀,1964年7月4日,張學良與趙一荻正式結婚。

相關焦點

  • 1912-1949民國時期珍貴照片,每一張都價值連城.
    民國時期的新聞照片,涵蓋經濟、政治、文化、民生各個方面。1912年,南京火車站1949年,北平,在戶外玩耍的孩子1949年,北平,道士滑冰1949年,廣州,「肅清共匪間諜」遊行
  • 益陽故事:回望民國老照片裡的益陽1912-1949(下輯)
    圖中的江南水景十分秀美,漁家依水而居,桃江氣候溫和,盛產楠竹,歷史上就是的「竹子之鄉」,桃花江的竹子和安化的木材在民國時期都是益陽的特色產業,竹木紮成排,順資水而下,遠銷至武漢、上海等大城市。No.5湖南和平解放後,在益陽軍分區的統一部署下,中共沅江縣委開始在全縣範圍內開始近兩年的剿匪反霸行動,從此徹底根除湖區的匪霸。圖為1949年9月,參加剿匪的沅江縣解放軍全體指戰員。
  • 137位民國文化名人真實容貌老照片(下)
    137位民國文化名人真實容貌老照片(上)137位民國知識分子肖像
  • 定遠歷史大事記(1912年—1949年)
    民國元年(1912年)  3月,安徽都督孫毓筠任命朱金堂為定遠知事。  是年,成立縣議會,恢復初級小學,縣政粗舉。  民國2年(1913年)  大饑荒。  民國3年(1914年)  春,華陽義賑會撥款6萬餘,賑濟定遠災民。  3月29日,革命黨人李三甲、魏冕齋率眾攻進定遠縣署,知事趙鏡源逃走。
  • 1920年北京城歷史老照片:沒想到民國時期的北京城是這樣子
    1920年北京城歷史老照片:圖為民國時期的北京西直門,西直門是一個古今聞名的地方,是除正陽門外規模最大的一個城門。 1920年北京城歷史老照片:圖為民國時期北京城街上的景象。
  • 民國時期老照片,江南水鄉的民間田園生活,充滿人間煙火味
    中華民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時間為1912至1949年。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民國時期的社會民情,主要是底層百姓的生活寫照,主要是江蘇、上海等地的民間生活,江南水鄉的石橋,及兩岸的百姓生活和田園百姓勞作的情景。實際上,這個時期的人們衣著還是晚清時期的遺留,有的甚至還留著清朝時的辮子。
  • 民國元年(1912年),北洋政府內閣成員簡介
    海軍總長(3月30日就任)交通總長(6月27日暫代)王寵惠,廣東人,民國時期外交、司法高級官員,近現代中國法學奠基者之一。1912年1月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總長。3月改任唐紹儀內閣司法總長。6月因忿於袁世凱的獨裁,與同盟會閣員一起辭職。司法總長(3月30日就任,7月14日辭職)王式通,山西人,前清官僚。
  • 民國——所謂浪漫的38年
    中華民國(1912——1949),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38年,對於一個政權來說,是很短暫的,但是就是這短短的38年,留給了世人的印象卻充滿了浪漫的色彩:千般繁華各萬種風情的才子佳人,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的文人騷客,小洋樓裡的傳奇故事,十裡洋場的紙醉金迷。老照片與流傳下來的故事無不告訴我們,那是一個黃金時代。
  • 老照片再現1940年的上海,一睹「魔都」民國時期的風採
    圖為1940年上海大街上的宣傳畫,上面寫著「封面女郎」,一名婦女推著車子從宣傳畫下面經過。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本組老照片拍攝於1940年民國時期的上海。
  • 1912年,韶山,真實的沉塘事件
    書中寫道:民國時期,民事或刑事案件一般由地方紳士、鄉保長和家族依鄉規、民約或族規調解或處理,極少向法院起訴。民國元年(1912),今大坪鄉大坪村毛五砣盜習不改,由族長依族規判縛樓梯沉塘而死。我腦補了一下當時的畫面:族長宣布之後,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押著毛五砣,用麻繩將之綁在梯框上,幾人抬著,臉朝下扔入塘中。
  • 【攝影故事】清末至1949年的民國百姓,極度珍貴!
    本集精選了從清末至1949年的民國關於百姓生存狀態極具有代表性的、富有表現力的民生老照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久遠,這些照片已經成為那個時代關於民生極富有代表性的文獻影像資料,成為時代永久記憶,珍貴之處可想而知。    它的每張照片價值要遠比我們買一棟房子還要貴重,價值連城。
  • 你知道民國最早出處及含義嗎
    第三個階段: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這一階段,從北伐軍1928年6月8日進入北京開始,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徹底結束,國旗為青天白日旗,實際最高統治者為蔣介石。雖然在抗日戰爭時期,南京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淪陷,被迫遷都重慶,但重慶只是陪都,南京依舊是首都。
  • 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有啥區別?北洋政府又是哪一時期?很少人知道
    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有啥區別?北洋政府又是哪一時期?很少人知道別看這四個字都一樣,但其實的含義差別是非常大的,而且這兩個詞所指的東西也是不同的。在清末時期爆發了「武昌起義」,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正式宣布南方大部分的省份將脫離清政府的統治。
  •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到1940年民國時期的山西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女媧補天」的傳說發生在山西,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本組老照片拍攝於民國時期1940年的山西運城。
  • 九九重陽節,回眸民國時期那些傳教士的登高秋遊,別有風味
    又到九九重陽節,回眸民國時期那些神父、修女、教友們的登高秋遊,別有風味。民國時期平涼教區老照片秋日登高精神爽,神父教友一起來一次登山野遊也是一項快樂的活動。1935年劉志中神父與Toomey神父同遊桂林景區情形。看樣子這是在七星巖景區。
  • 1949年中國罕見老照片:圖2很悽涼、圖4讓人心酸、圖6非常興奮
    1949年中國罕見歷史老照片:圖為街上一個小商販推著移動攤子,車下面一個孩子趴在裡面睡著了。 1949年中國罕見歷史老照片:圖為上海百老匯大廈樓頂上的人民解放軍。
  • 美國人拍攝的民國早期老照片:想不到百年前的中國是這樣子!
    民國早期老照片:1912年,中國北方。 民國早期老照片:1920年,快樂的兒童,愜意與活潑並不遜於任何一個歐美孩子。
  • 民國往事,杜月笙為何在1949年逃離上海?
    引子上個世紀的民國,大量的報章,今已塵封,《圖遊華夏》百家號在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中,潛心鉤沉,精心整理,匯成《民國往事》系列文章,供讀者朋友再回民國,同探百年間的悠悠往事。本期以1949年杜月笙逃離上海為內容,篇幅較長,全為真實圖文考證分析,喜歡野史的朋友請繞道。
  • 老照片:圖一民國時期的天安門廣場,圖三剛剛抽過鴉片煙的婉容
    【民國時期的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廣場,明清時期為一座「T」型宮廷廣場,面積不大,這裡是舉辦重大慶典和向全國發布政令的重要場所。廣場靠北部東端為長安左門,西端為長安右門,御路南端為大明門(大清門),北端為承天門(天安門)。廣場的東西兩側建有通脊聯簷的廊坊各110間,民國時期被拆除。
  • 民國1塊「大洋」,在2020年能值多少錢?1萬銀元購買力嚇死人?
    除了春秋戰國、唐宋元明清之外,很多人對於民國時期的感情更為特殊。作為一個特殊的時代,民國時期也誕生了無數位名人。雖然我們將從清朝到新中國建立的這段期間,統稱為「民國」,但其實民國大體是分為三個階段的,從1912年開始,1月到3月是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時期。而1912年3月至1928年,則是北洋政府時期,也就是以袁世凱為首的軍閥統治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