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裡被稱為「一草一木都是網紅風格」河南商報記者鄧萬裡/攝
河南商報記者崔文
「醉美·夜鄭州」系列活動近日啟動,鄭州的夜經濟發展開始進入「快車道」。
其實,前段時間,鄭州各區已在夜經濟上發力,夜經濟促消費、帶動就業的作用也開始顯現。
「就當是掙個零花錢」
6月14日晚,在鄭州市惠濟區月湖南路附近的月湖公園裡,上千平方米的草坪中央,音樂噴泉正一排排地噴出。噴泉周圍的小道兩側,藉助火爆的人氣,上百個攤主在這裡擺攤。河南商報記者看到,攤位售賣的以玩具、衣服、首飾等為主。
「你來歇會兒吧,我來看著。」晚上8點半,市民楊先生下了班來到攤位前,將女朋友替換了下來。
「女朋友馬上研究生畢業,所以先來擺攤賣玩具掙點錢。」楊先生說,每晚的收入不等,一個月能有一兩千元,「當主業肯定不行,就當是掙個零花錢」。
擺攤現場,不時有管理人員來回巡視。碧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女士介紹,這個公園及附近的住宅項目由該公司開發,公園目前還未移交政府,暫時由公司管理。
「也是根據國家促進消費、促進就業的政策,設立了這個夜市。」張女士說,每個攤位收取每月300元的租金,目前已租出去了50多個。
一處釣「魚」遊戲攤位的生意顯然好於其他攤位。攤主表示,周末生意好,一晚上就能把租金掙回來,周中生意一般,一天能掙百十元,「我是當全職媽媽的,搞個副業也挺好的,這要得益於夜經濟政策。」
對於其他攤主來說,每月300元的租金能掙回來嗎?河南商報記者採訪了20餘位攤主,九成以上均表示可以。
燒烤店主變燒烤攤主
張亞棟在金水區工人新村幹燒烤店5年了,誰知最近老店因「住改商」改造,恢復成住宅了,生意眼看就幹不成。4月底,在順河路東明路口西北角的一處空地內,張亞棟「再就業」了,他在人民路辦事處的協助下,在這裡開了一家燒烤夜市。
6月14日晚上,已近午夜,仍有十來桌顧客在擼串、喝酒。「這裡位置好,能停車,生意挺不錯。」張亞棟說。
張亞棟不僅實現了「再就業」,也讓其他一些因「住改商」改造生意受影響商販和遊商攤販有了新工作。
在這家夜市做涼菜的邱先生說,做廚師的他,因疫情影響,之前所在的飯店倒閉了,結果第二天張亞棟就聯繫了他,為他留了一個攤位做涼菜。
「攤位進駐我的夜市都是免租金的。」張亞棟說,水電費大家平攤,根據經營情況,我向攤主提8~20個點的提成,「這個提成在餐飲行業裡也是很低的。」
張亞棟說,目前夜市裡仍有多個空閒攤位,他也希望吸收更多的小吃攤進駐。
「我們幫助他協調場地,提醒注意衛生,時不時也會關心生意怎麼樣,也在積極幫他招商。」人民路辦事處城管科科長鄭珂瑋介紹,夜經濟利好政策下,政府也在想辦法幫助像張亞棟這樣的商戶重新就業。
門店、攤位相互成就
要說鄭州夜經濟和網紅搭上邊的,鄭東新區的龍湖裡商業體驗中心絕對算一個。在抖音上,有人稱這裡「一草一木都是網紅風格」。
6月18日晚上6點半,天色未暗,龍湖裡已人頭攢動,精美的雨棚下,各類手工藝品、首飾、玩具攤點前,時尚的年輕人駐足挑選。
集市入口處,張帥正在低頭編制著他的手工藝品,招財樹、「手槍」、奧特曼、耳墜……他身前的攤位上擺放著數十件成品。
「最難編的是這棵招財樹,要花費一天多的時間,價格也最貴,240元。」張帥說,每天的營業額不等,平均下來一天三四百元。
張帥原本是商丘一家食品廠的和面工,上個月企業經營困難,就讓一些員工無薪「放假」了。他從朋友那裡得知龍湖裡可以擺攤後,便利用之前學過的鋁絲手編技能,在這裡申請擺了攤。
「擺攤的生意目前還湊合,看看情況吧,如果能一直好下去,就不回廠裡了。」張帥說。
龍湖裡商業體驗中心相關負責人李景說,之前,龍湖裡主要以餐飲為主,缺少「逛」的地方,這次吸納的攤點,以工藝品、首飾等為主,符合年輕人的口味,集市和餐飲相互成就,能實現共同發展,「保守估計,每天能吸引顧客兩三千人。」龍湖裡一位餐飲店主表示,由於夜經濟的加持,來附近逛的市民多了不少,最近的營業額同比提高了10%左右。
這裡,也被鄭東新區授予夜經濟示範街區。龍湖辦事處工作人員梁坤峰說,對於夜經濟的發展,政府也在盡最大努力扶持,「授予夜經濟示範街區也是為了吸引人氣,此外我們也協調了一處空地當停車場,方便前往龍湖裡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