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大學鄭強教授的一番言論,讓網友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英語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人家60年沒出過國人家就不能得諾貝爾獎了嗎?這20年時間裡,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我不是說外語不好,沒有外語就沒有我的今天,但是我看到中國無論是人才評價還是花費的時間看,如果我不指出這個問題,就是對不起你們!誰說的不會外語,外語不好就是文盲?今天我要給你揭曉:文盲說的!
他的這些話一說出口,演講現場就爆發出了陣陣掌聲,課件有多少人都是反對學習英語的。但是對於鄭強教授對於英語學習的觀點,我並沒有完全苟同。
1. 「取消英語」,我不贊同
對於英語來講,它是否具有必要性呢?拋開彼此的國際關係來說,目前的社會形式就是:我們中國的畢業生,無論是去國企還是外企,隨處可見的使用英文寫的文件或者郵件。如果一點英語也不會,對於我們的正常工作是有影響的。至少我,在畢業工作的時候,四六級以及口語能力是給我加分的。
2. 「對於英語的重視是對民族機器不自信的表現」,我不贊同
的確,我國的教育將英語納為主要學科,很多人花費大量時間學習英語。但是我認為英語學習與民族自豪感並不對立。,相反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英語學習可以開闊視野和思維,這樣也更加有利於培養正確的民族自豪感,而不是故地自封,視他國植物為野草。我們學習英語,不是嫌棄我們的漢語,而是學習更多、研究更多,在未來,將我們所學到的賦予給我們的祖國!這才是學習的正確態度!
正確看待英語地位,才是我們應該幹的!你們的觀點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