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背山的劇情簡介······
美國懷俄明州的西部,沉默寡言的農夫恩尼斯(希斯•萊傑飾)和熱情開朗的牛仔傑克(傑克•吉倫希爾飾)一道被派到山上牧羊,那裡人跡罕至,他們只有與羊群為伴,生活單調無味。一個天寒地凍的夜晚,在酒精與荷爾蒙的作用下,他們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也就此他們在斷背山上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季節性放牧結束,迫於世俗壓力,傑克和恩尼斯不舍地與對方分離並各自結婚生子。恩尼斯迎娶了自幼相識的阿爾瑪,並有了兩個可愛的女兒;傑克到了德州,在妻子露琳家族的扶植下事業順利,還有了個兒子。雖然彼此真心相應,他們只能每年定期約會。一邊知情的阿爾瑪痛苦無比,而他們又無法滿足一年只有幾天的團聚。這時意外發生……
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斷背山》電影的精彩評論
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自動獲得該電影觀看
影評一:
終於還是看了。斷臂山的開頭的確美呆了。讓人嘆氣的美。
一時找不到一個詞來形容。那種色彩的衝擊力。黛色還是藏藍。我只看到遠山,廣闊的天,大朵大朵的絢爛流雲悠然地飄蕩,開闊壯麗的大自然。仔褲,襯衫,乾乾淨淨的面孔,寬簷帽就這樣隨意地戴著。60年代的兩個英俊西部牛仔第一次相見。19歲的脆弱年齡。
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知道,那個時候,人群中充斥著吸毒者,流浪漢,嬉皮士。Bob Dylan帶著他的《blow in the wind》成為青少年中的行吟詩人,馬丁路德金髮表了著名的演說《I have a dream》;甘迺迪被刺,同樣的命運幾年後降臨在小甘迺迪身上,所以阿甘說:「It must be hard being brothers。」做兄弟真不容易啊!越戰大規模擴張,那是最動蕩的年代。
可是,這一切絲毫與斷臂山無關。它世外桃源般地荒涼著,純淨著,絢爛著,而又神秘著。無數隻羊,兩個人,寂寥的歲月。互相陪伴,支撐,取暖。愛幾乎是一瞬間的事。聽從天性的趨勢。之後是不得不分開的結局和漫長的糾葛。
有一刻也讓人誤以為是年少衝動。就像一個朋友在看完後評論說,蠻荒之地,除了男人就是羊,要麼男人,要麼羊。最後不選羊,就只能選擇男人。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想好端端一場愛情就被你這麼解構了。其實我想不是。若是一時衝動,完全可以在一年後輕鬆告別,各奔前程。不會有分手時激烈的嘔吐,像揪心一樣;不會有長久的念念不忘,以至成為人生中唯一的堅持。
我倒覺得應該感謝禁忌。他們身份的禁忌使愛情綿長如新。巨大的障礙反倒成就了這段愛情。人對禁止和阻礙都有天生的反抗性。「任何溫暖現實帶來的平靜、滿足,任何堅如磐石的幸福形象,都會毀於時間之手;而那被禁止與被損害的愛情,卻藉著施加力量的一方和承受壓力的一方,得以永生。」在一起那麼難,才會分外珍惜;不知道何時再見,人才會懂得想念。我們的身邊見得太多的是毫無阻力卻無疾而終、自擺烏龍的感情。或者說,我們自己也在輪番上演著這樣拙劣的戲碼。
Jack一出場就讓人嗅到同性戀的氣息,長相有種說不出的挑釁意味。在其後的糾纏故事中,他也是更主動和坦誠些。而恩尼斯沉默,克制甚至壓抑。始終對自己的感情抱有罪惡感。拋開性格上的差異,兩人的的確確都是健壯驃悍的牛仔硬漢。一邊打架著一邊相愛。這是李安的高明之處,也是意圖所在。他的原話不記得了,大意是,我要表達的是愛。純粹的愛。一種普遍的情感。廣泛意義上的愛情,不應局限於男人或女人。
過去的一切同類題材的影片,諸如《藍宇》,《東宮西宮》《春光乍洩》,男主角都是一個更強悍有力,一個瘦弱陰柔些。對男同性戀的理解就停留在sissy sissy boy的層面,或者仍然跳脫不了現實生活中男女愛情模式的窠臼。可是,李安做到了,他太有控制力了,放得開也收的住,他講了兩個真正有力量的男人之間的深厚感情。非常自然。非常內斂。或者說,他就是講了兩個「人」如何相愛。這其中的留戀、心痛、爭吵、妥協、掙扎、告別,一切的一切,都和傳統的愛情並無二致。這根本就是我們熟悉的故事。我們已經看過,也體驗過太多了。
李安的表達非常含蓄,沒有太多衝突的劇情,很多細節需要體會。我分明一滴眼淚都沒掉,可是看得極傷心,也胸悶。不只是同性戀群體,所有的愛情都是一樣的。有美好在,也有絕情和殘酷。那些劇中愛上恩尼斯和Jack的女人們,我想,她們的悲傷,堅強,她們的困惑,反抗一點也不亞於兩位男主角。她們同樣在愛,也在經歷愛之悲歡。斷臂山喚起的是每個人心底深藏的感嘆,愛人而不能的心痛。清冷幽寂、不知所終。同樣,它還表達了一個人對真我的追尋。在追尋中所遇上的荊棘。對責任和自由的取捨。以及那些不可言說的悔和恨。每個人都懷抱著各自的心事、各種痛苦、想盡辦法生存著。為了生活和愛所受的委屈、難堪,最怕的不是崩潰或爆發,而是鬱鬱而終。隨著歲月流淌,瑣碎消磨,容顏變老,淡淡的哀傷,淡淡的溫情,變成了生活的真相。離合聚散的日子一天天地過。有些人老去,有些人成為記憶。只有斷臂山上那段無憂無慮的年華,天真如孩童的感情,提醒著那曾經充滿激情和懷想的過去,和對於逝去的青春永不滿足的追求。
難怪李安說:「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臂山,那是一個永遠也無法抵達的夢。」
影評二:
昨晚看了《斷背山》,很多地方也譯作《斷臂山》,疑問明明是Brokeback又不是Brokearm,答說是李安的意思,照應斷袖之癖,又說是兄弟如手足,搞不清楚,倒聯想到任白。
我細個時候讀好多書,喜歡花花綠綠的野史典故。這斷袖的典故來自於劉欣董賢,一個起身時不欲驚醒另一個,於是剪斷被對方身體壓著的衣袖,是為「斷袖」。我看完之後很沒覺悟地想哎呀真是溫存體貼,舉案齊眉。
我知道很多人在見到Jack與Ennis的兩件襯衣血肉相連之時都泣不成聲,我見到襯衣空空蕩蕩袖子,想起隨著典故被人取笑了多年的斷袖先人們,感到深沉的愛與殘酷。這個男人與男人和愛情故事,出自女作家筆下,由一個眼神如羔羊溫柔的東方人拍成電影,文化身份複雜奧妙。我有時候懷疑,這齣戲由女性而來,最終也歸於女性觀眾,而作為橋梁的李安,如今在我眼裡他偉大如茨威格。
農夫和牛仔,其實是兩個沒受過好教育的鄉下孩子,也粗獷剛強,又絕不是萬寶路廣告裡指點江山的慷慨豪邁,他們為生活所困,在世俗裡生存打拼,粗鄙得真實;綿延廿年的愛情如同那一片斷背山脈,和緩寧靜卻打動人心,這就不知道比文學青年們搞七捻三要好多少。
Jack熱情積極,而Ennis始終隱忍,但角色而言我愛上Ennis。Ennis怎麼不是好人一個呢?賣力幹活養家,對妻子縱然不夠愛,卻始終和顏悅色不見他搞什麼大男子主義,對女兒的舐犢之情更是不用說。而他,財富從未傍身,妻子、女兒、情人一一離他而去,最後是最愛的Jack。Jack一路求取,一路失望,如無腳鳥一樣落地,不是不心疼他;而活著的那個還有知覺,是Ennis默默背負和承受了一切,最終仍夠勇氣去說一句:Jack, I swear。God,我無法用言語形容,這個大舌頭男人那一刻在我心目中的形象。(btw, 我喜歡Ennis的姓氏Del Mar,西語裡是of the sea的意思,如是深邃隱忍)
一同觀影的長輩贊說《斷背山》節奏舒服,演員舉手投足有分寸,又說Ennis對他女兒倒是不錯,隨即問我李安是否在以同情眼光訴說同性戀。我一愣,心想社會的約定俗成眼光畢竟在那裡,用溫柔寬容視角講述壞人壞事,那個叫做「同情眼光」,但李安不是;《When Night is Falling》裡牧師說我會為」people like you」祈禱,愛上同性的神學教授眼色些許輕蔑,反問」people like me?」從此不信靠宗教衛道士;Michelle Krusiec說:「你是同性戀,還是你太胖,或者你不夠聰明,每個人都有一個問題……but I think it’s important that the movie is suggesting that if you accept each other, no matter what the problem is, that is going to allow you to live the best life you can live…」我感覺這是文明程度的問題。
又及,很久以前有一個人給我寫信,講述從小到大在文字裡寂寞成長,而被薰陶出的審美樣式。提起東周列國篇,說最愛諸兒文姜一段,喜歡後來文姜站在齊魯邊界上,說她不屬於齊國的哥哥,也不屬於魯國的丈夫。兄妹亂倫,謀殺親夫,這大逆不道之歷史斷沒有什麼好多說的,只是那齊魯邊界上的說話,也令我在年幼時放下書本,心思微動。我知道很難解釋清楚,這為什麼和社會倫理以及政治正確無關。
那寫信給我的人已杳如黃鶴,未知是否會在這一部《斷背山》之前,想起我。
順便八卦:相比之下,看藍宇和捍東的故事,覺得是涼薄恩客和痴心風塵女的調子,藍宇竟然痴心幽怨到蒲葦紉如絲的程度,看著累;春光乍洩堪稱典藏,我卻極不喜歡看男人成天價地作,何況他們這樣的身材穿汗衫背心晃來晃去,實在是看不下去(板磚來);蝴蝶君我是喜歡的,劇本好,演員出彩,刻畫人心抽絲剝繭;霸王別姬好看,稍厚重點,不如原著輕巧,四兩撥千斤;美少年之戀,基本是垃圾。
當然我不贊成將影片歸類,這不是什麼所謂的gay片,它屬於所有深愛成傷的人。
影評三:
今天從Production Design課回到宿舍的時候,聽見Colin在他的房間裡大呼小叫。我敲開門詢問原由。他一句話也不說,一根手指戳向旁邊的電視屏幕。模糊的錄象帶畫面,只有電視一角的CNN標緻和一行蒼白的字幕清楚扎眼。Famous actor Heath Ledger Dead。What?我扔下書包攤開雙手。Colin一臉蒼白無奈。Drug overdose。他淡淡地說。屏幕上開始播放懷念他的錄象。一張張笑臉匆匆掠過去,像是窗外一直綿綿的小雨,輕得不能再輕卻又愈發鈍重起來。有什麼輕輕掂著我空空的胃。
跟其他幾個朋友又看了一遍Dark Knight的trailer。一片沉默。他走了。那個曾經一臉單純叼著煙屁股刷盤子的牛仔,那個不久前揚著鮮紅的嘴角不羈的癲狂的執著的Joker。房間裡很陰冷。偶然伸進窗戶被雨珠打溼的綠葉上落滿陰影。Brokeback mountain的原聲突然響起來。冷不丁把我扔回到好幾年前。
那時候找Brokeback mountain來看是衝著李安的導演和Gustavo Santaolalla的配樂。當然也是出於對同性題材的好奇。買來的盤質量非常次,音軌斷斷續續,有些地方乾脆就是靜音。而中文字幕翻得一塌糊塗,英文字幕居然是根據中文字幕翻的。於是乾脆完全把聲音關掉,帶上耳機聽著原聲看畫面。看故事變成了最次要的。留在腦海裡的是那一片碧藍的天空,翻滾的雲朵,粗礦蔓延的山脈。一個接一個的長鏡頭攝人心魄。還有他們的眼睛。Jake Gyllenhaal的大眼睛和Heath Ledger的小眼睛。漂亮的眼睛,敏感的眼睛。脈脈含情的眼睛。李安是對細節把握周到的導演,而這一次他很大的功力都用在了捕捉表情上。兩個年輕的演員沒讓他失望,當然也沒有讓我們失望。一顰一笑,鏡頭裡的一切都變成了熒幕世界的一部分。變成了他們感情的一部分。又進而刺穿屏幕成為觀眾感情的一部分。即使我沒有聽到裡面的一句完整對白,片子的力量仍舊重得讓人窒息。印象很深的是最後那兩件套在一起的衣服。那張明信片。還有Heath Ledger的眼淚。他愛的人離開了,帶著他們的那些笑容,那些眼神,那座山。屏幕黑下來的時候覺得特別想說話。屋子裡長時間的絕對沉默讓人喘不過氣來。我不記得給誰撥了電話,也不記得說了什麼,能想起來的只是那種傾訴的衝動,不斷敲擊著我的喉嚨。
如今Heath Ledger走了。在無數人的驚訝聲中悄悄地不見。那雙揚起塵土的Ennis的眼睛,忽然就凝固成了歷史。屏幕繼續播放著他生前的採訪片斷。沒什麼太多表情,看起來很誠實的臉。天空漸漸暗下來。小雨繼續著。聽見什麼人在說, Dark Knight這下賺了。票房肯定一片大好。而我只想沉默地回到房間裡,找一點紀念,寫一點東西。依舊放上Gustavo Santaolalla的那張原聲。流淌的吉他像水一樣,摸著血管輕輕攀上精神深處。那些美得撕裂的畫面幻出倒影。那個騎著馬沉默的年輕牛仔。即使沒有笑容也有陽光伴隨的臉。搖搖晃晃地走近又離去。
走好Heath Ledger。感動過我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