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間十殿閻王中,為啥閻羅王最出名?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善良!
說起神鬼傳說中陰間的主管,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閻羅王。其實按照神鬼傳說,他只是陰間中的一個閻王,除此之外,還有多達九個閻王。正如人們只知道四帝中的玉皇大帝一樣,對於陰間中帶著皇帝冠冕的天子,通常人們也僅僅是對閻羅王比較了解。當然人們也聽說過十世閻羅,也知道還有其它九個閻王,但卻根本叫不上他們的名字。那麼就有人要問了,既然這些閻王都徒有虛名,為何不讓閻羅王一個人掌管陰界呢?
其實這個問題還真是說到了點子上,我們從閻羅王的來源就可以明白。當年他出現在神鬼傳說中,還是因為受到佛教的影響。我們知道早在東漢的時候,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了,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作為一位佛教神祗而存在於我們的神鬼傳說。我們中國人向來講究先入為主,因此這位閻王帶給我們的印象是十足的震撼,他使得當時迷信的人們知道了一個道理,人死了是要到陰間的,到了這裡就要聽他的掌管。
到了晚唐的時候,就有人開始對他的形象進行加工,為了突出陰曹地府的陰森可怕,當時的文人就造出了十層地獄的說法。這地獄的樓層越蓋越高,讓他一個人管這麼多的樓層,很可能就會出現紕漏,於是那些文人就為他找了助手,一個負責一層地獄。儘管這樣劃分下來,閻羅王的工作是不忙了,但是老百姓卻不願意接受了,因為這十世閻羅也太多了,名字太多老百姓也不願意去記,所以久而久之,受眾度最高的還是原先的那一個閻羅王。
後來的神鬼傳說又有了新的發展,這個時候有人發明了一個叫做地藏王菩薩的人物,他的作用可不是來給閻羅王當勝手的,而是專門司職超度惡鬼。人們一看,這個人來頭真大,完全是要取代閻羅王的節奏啊。有了地藏王菩薩以後,閻羅王的地位就變得愈發尷尬,儘管他在民間擁有很大的名氣,但大家都知道,他在陰間的地位可是今非昔比、大不如前,因為地藏王菩薩已經把他原先的地位給取代了。事實上,儘管人們知道他的地位被降低了,但始終能夠接受的陰界閻王,還就是閻羅王。
關於他在民間受寵的原因,無外乎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他的傳說更容易深入人心。不管那些閻王是來搶班奪權的,還是真心實意來幫忙的,但他們都缺少讓人們容易記住的故事。人們對於自己能夠記住的故事才會印象深刻。比如當初的鐘馗,人們就很喜歡。他本來想參加科考,結果屢試不第,後來就另闢蹊徑,沒想到考上了武舉,卻因面目可憎而不受皇帝喜愛,甚至剝奪了他的武狀元,他氣的當場撞死在皇宮大殿裡,因此死後才專讓司職捉鬼,這樣的故事多麼生動,所以才會受到人們的喜歡。
第二個方面就是因為包拯。在很多人的傳說中,包拯活著的時候在陽間審案,死了的時候還跑到陰間去審陰司,這既符合人們對於包拯的頌揚,也符合人們對於陰間閻羅王的期許。在古代的三俠五義小說中,為了申請"狸貓換太子"的案件癥結,包拯還巧妙施計,假扮閻羅王審起了郭槐。而到了另外一些小說和影視劇作中,則乾脆將包拯變成了白天審了陽案、晚上審陰司的通神人物。其實在人們的觀念中,包拯這個人公正不阿,長得又嫉惡如仇,完全能夠鎮得住壞人、降得了惡鬼,因此才會將他移植到閻羅王身上,這樣陽世化解不了的冤案,到了陰間還有包拯幫著審完,能夠伸張正義。
第三個方面還是閻羅王的遭遇受到了人們的同情。他身上的權力被分割給十個人使用,這種看似分擔壓力、實則是降職使用的措施,就讓歷朝歷代的人們紛紛憤憤不平不已。而他在第一殿供職期間,還心存善意,把有冤屈的人主動送回陽間,也使得陰界大發雷霆,將他降職使用,送去掌管第五殿。這樣的閻王形象,當然既受人們認可,更受人們同情,因此從情理上更願意去接受他。
這樣,經過歷朝歷代的民間藝人加工創作的閻羅王形象,開始變得與人們渴求公平、希望公正的願望相互契合,使得他的形象也更加的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