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藝術的「靈魂」在哪?

2021-02-19 青雨素描

相信我,很少有人像我今天這樣「庖丁解牛式」的解說古希臘藝術。

請認真看完,或許一切將豁然開朗。

有一首歌是這麼唱的:「關於希臘,我想的全是裸體..」

馬賽克打得很漂亮吧

我們其實從小學開始,就在歷史書上或者美術書上有見過挺多的希臘藝術品的

我們也有被教導

「啊,希臘藝術真的很厲害的!

可是為什麼關於希臘藝術,我們除了用「裸體」來形容

好像就找不到其他的概括性詞彙了呢?

嗯,詞窮的那種。

說得更實在點,

我們看了那麼多古希臘裸體

但我們大部分人記住的只有這兩位:

為什麼?為什麼?

明明被吹爆了的偉大的古希臘藝術,

卻只是被我們記住兩尊裸體。

大家有沒有那麼一刻反思過這種現象:

1·『我們真的很難能真正的看懂好的東西』

左: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右:國內某山寨朗香教堂

我記得大學在學習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朗香教堂」的時候,

有搜到神奇的一幕

咋們國內居然山寨了一座「朗香教堂」

我當時盡頓時語塞,不知道該說啥,哈哈

(心裡不禁感嘆,厲害了厲害了)

只可惜,山寨者不知道朗香教堂的精髓文化在哪,

所以模仿了一個很湊合的「怪物」

當然,這樣的例子遠不止這個,

還有下面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左邊有高鐵經過的獅身人面像再造一個艾菲爾鐵塔

左邊大叔,不要挖鼻孔了

這些例子挺多的,大家相信也屢見不鮮了。

我們由於很難欣賞好的東西,但是又想佔有它們

專業人士看了,絕對呆若木雞。

可是話說回來

這些現象歸根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這背後有一個簡單的道理:

『表象』容易覆蓋『內涵』

對複雜的東西,我們習慣去用最簡單的方式去理解它們

比如,我們幾乎不會去深究與欣賞唐詩的內在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我們習慣把這個「好的東西」用口訣rap的方式記憶下來

比如,我們幾乎從來不去思考:

「關於文藝復興,你知道什麼?」

「達文西」

關於這個問題之外的答案還有什麼。

此時回到文章題目:

希臘藝術的精髓在哪?求稍微簡單易懂的那種?

我不希望讓你看完我的文章後,只是多記住了幾個裸體

我希望你看完後

能從深度中挖掘到希臘藝術的本質

以及由本質散發開的各種形式細節。

以上,也是我在知乎寫作對自己的最基本要求吧

很多人也表示:

我也想弄懂古希臘藝術啊,可是好難啊!

如圖,百度百科上的解釋,你光看這個,是根本看不懂的,對不對

甚至去翻閱很多資料,看到的的無非也就是一大堆裸體罷了

要通過一篇文章把希臘藝術說明白

還蠻難的

其實不僅僅是欣賞古希臘藝術,

藝術作品大多都很難欣賞。

在我看來,其實,大家缺少的是一套「欣賞法則」

「我們去欣賞一套已成體系的東西,它背後必然有一套已成體系的法則」

沒有文法法則,我們會很難欣賞到李白詩的深刻內涵。

沒有邏輯法則,我們真的很難欣賞幾何學的美感。

沒有書法法則,我們真的很難分辨,哪些是真大師,哪些是假大師。

了解複雜現象背後的法則的最好方式:

「第一性原理」

我記得,當我了解到這個方式之後

很多以前費解的知識,都變得簡單起來

以前覺得很亂的知識,可以快速被整理成體系。

「第一性原理」,這個詞彙是哲學詞彙,為了讓大家快速理解它的意思

這邊我舉一個我常舉的一個小例子。

小時候看過一部電視劇,叫《滿漢全席》

是徐崢主演,那裡面有一首主題歌是庾澄慶唱的

「嘿,蛋炒飯,最簡單也最困難,飯要粒粒分開,還要沾著蛋。

他的蛋炒飯的第一性原理:

「酥脆感」(由「飯要粒粒分開,還要沾著蛋分析而得來)

為了達到「酥脆感」,

方法論是:「飯要粒粒分開」「粒粒沾著蛋」

廚師為了能夠「飯要粒粒分開」,方法有很多:

1·或許可以選擇隔夜飯,比較幹,

2·又或許可以反覆翻炒米飯

..

總之,不管用什麼方法,目的都是為了讓飯粒粒分開。

為了能夠「粒粒沾著蛋」

不同的廚師會研究出不同的方法:

1·可以倒入雞蛋液後迅速翻炒,可以讓每一粒米飯裹住溼潤的蛋液

2·也可以通過把蛋液打得特別勻,這樣方面均勻自然的包裹住米飯

..

再次說明一下,我們學習任何學問

不要被雜七雜八的表面技巧給難倒了

不然,最後就簡單片面的記住了一個先炒飯後放蛋。這就會對「蛋炒飯」的簡單膚淺理解了。

我們怎樣真正的理解「蛋炒飯」這個東西呢?

依次屢清楚它的:

第一性原理:「酥脆感」

方法論:「飯要粒粒分開」,「粒粒沾著蛋」

方法:「n種方法」

一旦我們理解這個東西

我們就能站在一個頻道上來交流:

「如何理解古希臘藝術?這個問題了

這個邏輯下,我們當然是先要搞清楚:

『古希臘藝術』的第一性原理是什麼?

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要先讓大家弄清楚:

『古希臘文明』是怎樣的?

因為藝術附著於它所處的那個「時間空間的文明上的。

希臘本身就是由多個隔離開的不同文化島嶼構成

古希臘文明:

大前提:古希臘文明是海島文明

小前提:海島文明在發展過程中,總能輕易遇到新的文化差異

結論:『變動的文化差異,導致古希臘文明著重追求什麼是真正的真理』

簡而言之,就是古希臘人,特別追求什麼是真理,

它不像古埃及或者中國,

古埃及和中國在相對封閉的地形文明中,

自我形成一套固定不變的文明體系。

在封閉的地形文明中,

中國和古埃及都有一套完整的,邏輯自洽的對宇宙的解釋。

中國四面被山與海包圍,形成封閉文明

埃及四面被沙漠與海洋包圍,形成相對封閉圈

而希臘

希臘四面是海島,面對多個文化刺激

在這樣的地形基調下,古希臘經常受到周圍不同的世界觀洗禮

他們懷疑:到底什麼才是真理?

這一原點的出現「求真」

奠基了希臘文明的底子,

這反應在哲學上,他們探討:

「這一切變化的世界表象背後的真理到底是什麼?

由此希臘產生了對世界本源的各種解釋

第一個哲學家「泰勒斯」說:「世界是由水構成」

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數是萬物的本原」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世界是由原子構成」

······

古希臘的哲學體系由此展開。

「求真」反應在藝術上是怎樣呢?

其實這裡我已經回答了問題,答案是「求真」

但是,如果我不把這一原理展開來

相信大家是不買帳的

我們可以把問題轉換一下:

希臘藝術在求真路上進行了哪些探索?

其實藝術上想要求真,無非從兩個角度去展開

1·作品外表的真實

2·作品內在的真實

激不激動!我們現在就要嘗試從上至下,

用上帝的視角來審視古希臘藝術!



一:作品外表的真實

什麼是外表的真實?

下面這就是外表的真實與不真實區別

左邊真實,右邊鬧著玩

簡而言之就是:

藝術家能否把作品的「內在結構」「外在形態」準確的描述出來。

其實在藝術裡有專業詞彙形容這種能力,叫做「造型能力」

那兩三千年前的希臘,他們的藝術作品的造型能力是怎樣的呢?

什麼???這和我意想中的希臘藝術不一樣啊。。。

沒錯,人類在那個年代,造型能力都不咋地,差不多都是這個水準吧

稍微晚一點的古印度作品:持佛藥叉女

怎麼說呢,如果讓一個沒有造型能力的現代人,穿越到兩千多年前的希臘,也不一定能夠有啥波瀾吧。

造型能力沒那麼好學。

但是,僅僅只過了短短幾百年,希臘就從最左邊的作品,一步一步的變成了右邊的作品。

這這這!!

已經慢慢逼近我們印象中的那個希臘的樣子了!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原因是,就在希臘南邊,坐落著一個「大神」,「埃及」

當時埃及的造型能力已經發達到什麼程度了呢?

埃及豔后,3千多年前創作

為啥我們希臘旁邊這位大神可以強到這個程度,

我這裡不做詳解,這裡放上一篇我關於古埃及藝術的解說,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為啥埃及藝術這麼牛掰。

古埃及藝術到底該怎麼欣賞?

不對比不知道,一對比嚇一跳

左古希臘,右古埃及

古希臘學習古埃及

找到了一個好師傅。

從埃及造型技術中,學到的一個最顯著的手法是:

在表達人物形象的時候,為了製作得更像,每一個部位都儘量展示出最具特徵的角度。

什麼意思?

埃及作品中,在表達身體每個部位的時候,會展示出最具特徵的那個角度來製作作品。

臉選擇側面,但眼睛卻選擇正面,透視完全不在乎。

希臘人吸取了這一手法的優勢,但是他們和埃及人不同,他們是在乎透視的準確性的。

在右邊這件作品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得到,希臘人此時已經很好的學會了埃及人的造型技巧。

早期為了「追求真實」,從埃及造型技術中汲取養分

後期,為了達到更加真實的作品形態,希臘人開始突破埃及造型技術的天花板

開始去追求更加真實的形態。

·身體結構的準確性

·短縮法的運用

在這個古希臘陶罐畫中,我們可以看看,中間這個人右邊的那隻腳,已經不再是完全學習古希臘了,開始有透視了。

左:古希臘,右:古埃及

這種叫做短縮法的能力,在希臘繪畫藝術中體現出來。

他們在突破自己的師傅的技法。

另外,為了追求更加真實,在身體結構上,在肌肉與骨頭的描述上也更加逼真可信。

·形象特徵描述更加準確

·掌握運動的形象

可能是希臘那個時候奧運會經常舉行的原因?

藝術家們開始去掌握更加複雜的形態的人物。

這一點,也是埃及師傅那邊沒有的

但是大家不難發現,其實這些作品裡面,還是保留著埃及師傅的一些影子,面向觀眾的肢體,都是在儘量展示它最具特徵的那個角度。但不同的是,加入運動動態後,就顯得既遵守規則,又不失生動起來。

·個人特徵的準確性

以前可能只會注重這個作品像個真實的人,但是可能不會去在乎這個人是不是像那個模特

從上面的作品中,我們其實感受不到作品中的「特指屬性」

但是,在這張「亞歷山大像」作品中,

我們應該很能夠直觀的感受到這種缺失的「真實」感,

那種缺失的「特指屬性」。

為了追求作品的真實感,其實這樣看下來,

希臘藝術已經在作品「外在形象」上達到了一種真實的高度!

但如果希臘藝術僅僅只是這樣,那怎麼能被我們後人吹爆?

為了做到更高程度上的「求真」

希臘藝術家們開始追求作品「內在的真實」




二:內在的真實

什麼是內在的真實?

這麼說吧,大家有沒有覺得,剛才看下來的這些希臘作品

全都透露著一股子仙氣,說得直白點,就是沒有情感,很佛系。

這麼看,應該比較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所以有的人說希臘藝術有股仙氣~

但希臘人不滿足僅僅只是這樣

為了追求更深度的「真實」

他們在作品中注入了「情感」!

「神性」慢慢變得「人性」

·通過肢體動態,傳達情感

「有這樣一個說法,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學習過雕刻

他的一個門徒說,蘇格拉底這樣敦促藝術家:

藝術家應該準確地觀察「感情支配人體動態」的方式,從而表現出心靈的活動。」

在這個作品中,這是一個叫花子流浪19年回到老家,媽媽給他他洗腳的場景,我們不難發現,藝術家好像已經掌握了某種創作語言,僅僅透過身體的動態,就能夠傳達一種微妙的「情感」

這樣的作品還有很多,比如這件浮雕作品,那種含情脈脈的情緒從畫面傳達出來,

這個,在以往的希臘作品中沒有看到。

在掌握運動動態後,

藝術家們又學會了通過運動來傳達內在的情感,實在是妙啊!

············································


·注入更強烈的情感

其實到了希臘後期,在歷史上,稱為希臘化時代

亞歷山大大帝垮臺後,希臘重新分散成很多小邦

周圍的羅馬,馬其頓等很強大,並且包圍著它,希臘其實挺慘的

但好在文化藝術上依舊在持續,沒有落下

後期在追求情感的強度上,希臘人創作了很多偉大的作品

帕加盟的宙斯祭壇,這是希臘化時期的作品了

其實這個時候,作品已經不像早期希臘那種精緻了

重點已經由「外在的寫實」轉化成「內在的寫實」


在描述這場巨人大戰時,每個人,每個細節,都透露著深深地情感語言

痛苦,掙扎,笨拙,兇猛,狂亂..

最後,再給大家看一件我非常喜歡的作品《拉奧孔父子》

這件作品充分的表達了希臘藝術追求「外在形體真實」與「內在情感真實」高度結合的極致!

關於希臘藝術,我就講這麼多

在這裡做一下總結:

我們去理解一個複雜的事情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是用

「第一性原理」去理解它

從一個原點,散發出相應的方法論,再散發出方法

用這樣的方式去梳理藝術史

它或許會遺漏一些藝術史中有趣的細節

但在另一個層面上,能夠幫助我們更系統的了解整個藝術史

我正在嘗試做這樣的努力。

感謝你閱讀至此,喜歡的話記得轉發+點讚哦~

(本文轉載自知乎,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大家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可以轉發,點讚,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如果對我們的繪畫課程感興趣,可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進行諮詢

喜歡的話點一下好看哦 

相關焦點

  • 奇葩的古希臘藝術
    實際上,看不懂不是你的錯要了解希臘人的藝術,需要追溯他們的民俗習慣雖在藝術上很高級,但習俗之奇葩也可以讓你大跌眼鏡噓!他們將上吊變得更像是雜耍追求的就是視覺上的刺激可在古中國,上吊的死法似乎更加體面一些
  • 大英博物館:「定義美麗——古希臘藝術中的人體「
    >The body in ancient Greek art「定義美麗——古希臘藝術中的人體」於2015年3月開幕,是大英博物館的開春大展,150多件雕塑作品集中亮相,被稱為是「古希臘藝術中理想美的盛宴」。
  • 古希臘悲劇中的太陽神阿波羅
    ——錢鍾書兩千五百多年前,古希臘的公民便有一種觀念:人是自由的,並非奴隸。所以他們會不惜一切的為了保護自由,奮勇抗敵,因為國破之日,就是淪為奴隸之時。古希臘的自由精神,傳承至今,被許多國家的國歌所引用。古希臘人還賦予藝術的一個靈魂,這個靈魂不是匍匐在神靈面前的哀鳴和悲泣,而是英雄與命運的搏擊,這是對人的自由、意志和力量的讚嘆。
  • 古希臘藝術究竟有多牛?其實你早就被它洗腦了……
    帶你從浮世繪,聊到當下流行的二次元文化……收穫滿滿藝術知識的同時,還可以現場打卡超級出片的裝置,簡直有料又有趣!經常關注藝術圈的小夥伴們,想必對羅依爾的大名並不陌生。擔任過多年日本綜藝節目字幕組組長和策展人的他,獨創藝術脫口秀這種新型推廣藝術的形式,把一個個看似高冷的藝術知識,包裝成一句句讓人捧腹大笑的段子。
  • 古希臘人物薈萃
    《理想國》柏拉圖生活在古希臘雅典城邦迅速走向衰落的時期,他親身經歷了社會的混亂、多變、鬥爭、罪惡,使他萌生了探求一個穩定、和諧、正義不變、完善的理想社會的宏源。所以他在頭腦中構建了一個「理想國」。在理想國中,愛智慧、掌握真理的哲學王居於統治地位,居於輔助地位的是具有勇敢美德的軍人,第三類人是具有節制美德的手工業者和農民。三類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和諧一致,這就是正義。
  • 悲劇並不是「悲劇」:藝術明珠古希臘悲劇到底想表達什麼?
    古希臘悲劇,大都取材於神話、英雄傳說和史詩,通過劇中主人公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展示其悲慘的結局。悲劇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氣概,卻總是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遭遇失敗。眾所周知,古希臘悲劇是古希臘藝術王冠上一顆璀璨的珍珠,代表著古希臘戲劇的最高成就。那麼,這顆璀璨的珍珠是如何凝結而來的呢,它有著怎樣的歷史和特點呢?
  • 新知| 古希臘音樂與裡拉琴
    古希臘音樂古希臘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搖籃,對歐洲藝術的發展及整個西方的哲學、美學思想、社會制度等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從目前僅有的一些歷史遺物、資料和考古發掘中,我們了解到古希臘時期是單聲部音樂時期,旋律的構成通常是自然音或自然音與變化音(半音或小於半音)的混合。音樂常以詩與樂、舞與樂或詩舞樂「三位一體」等綜合藝術形式出現。歌唱有時帶有伴奏,用字母記譜。
  • 古希臘伊壁鳩魯的哲學
    伊壁鳩魯,是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之所以關注到他以及由他帶起的學派的哲學,是由於想要談談西方哲學裡面除了理想思考之外的另一個側面,就是關於心靈的幸福和安寧的這個方面,這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細味的事情。費爾巴哈這麼著重思辨的哲學家,寫下了這樣的話「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 【外國文學】古希臘戲劇/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
    ✪ 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❶  埃斯庫羅斯(古希臘悲劇之父):創作70部悲劇,只留下7部。古希臘悲劇之父,是希臘悲劇形成時期的代表作家,生活在雅典民主制開始形成的時期。他對希臘悲劇藝術做出了重大貢獻,把演員從一個增加到兩個,使得戲劇衝突的雙方都擁有了代言人,加強了對話部分,削弱了歌隊的作用;首創了三部曲的形式;在演出技巧上也進行了不少改革,創造了舞臺背景,運用華麗的服裝,使面具初步定型化;著重從獨白、對話上刻畫人物,描寫巨人式的英雄形象。其悲劇風格莊嚴崇高,抒情氣氛濃厚,但情節比較簡單,人物性格缺乏發展。
  • 從古希臘人的十大特點,看一段不一樣的古希臘史
    可以說,西方有記載的文學、科技、藝術都是從古代希臘開始的,它是西方古老文明的源頭之一。何謂古希臘?古希臘並不像現代希臘所指的這樣,單單代表一個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地域的總稱。02.從歷史文明來講:古希臘文明中融合了很多優秀的文化,以克裡特島和希臘地區的邁錫尼為核心的「克裡特—邁錫尼文明」,成為了西方古代文明的發軔。從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人開啟航海曆程開始,古希臘的文化和經濟更是不斷地發展壯大起來。哲學、藝術、文字……各種文化之間相互交融又彼此碰撞,為後世後代留下了無數的物質與非物質的文化遺產。
  • 古希臘音樂裡拉琴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主要發源地之一,在文學、藝術上都有很深的造詣。古希臘人的音樂觀念與現代人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對於希臘人而言,音樂是藝術、科學和哲學的統一體,它既可以用於消遣娛樂,同時又在人們的政治、社會、宗教生活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人物及思想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人物及思想古希臘時期誕生了眾多輝煌的思想成就,其主要代表為古希臘三哲。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在各地區的考試內容中均有涉及此部分內容。主要考察內容為人物與代表觀點中的對應以及人物的地位,考試形式主要為客觀題,單選,多選,判斷。因此,在各位考生備考時,可以按照人物的順序對相關考點進行整理,重點把握。
  • 西方藝術與古希臘神話故事——俄耳甫斯與歐律狄克的愛情故事
    而在西方古希臘神話也有一段段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今天我們就說俄耳甫斯與歐律狄克的愛情故事。俄耳甫斯是太陽神阿波羅和和藝術女神繆斯九姐妹之一司管文藝的女神卡利俄帕愛情的結晶。俄耳甫斯繼承了父母的才能,不但有能迷惑百獸優美的歌喉,還是舉世無雙的彈琴聖手,因此俄耳浦斯的彈唱技藝舉世無雙。他的音樂能使高山點頭,野獸俯首,河水止流。
  • 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漫談古希臘喜劇——《鳥》和它的「主人」阿里斯託芬
    2018年,我和羅彤與國家大劇院演員隊有過一次愉快、難忘的合作——我們排演了古希臘喜劇《鳥》。這也是古希臘喜劇第二次被搬上中國的舞臺,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古希臘喜劇。古希臘戲劇距今已經有2500多年了。有很多當時的典故我們今天的觀眾是很難理解的。
  • 【精神食糧】古希臘悲劇(一)---探索來源與古希臘宗教
    內容摘要:本文從古希臘悲劇的起源談起,通過簡要分析三大悲劇作家的作品,從宏觀的角度闡述希臘悲劇和古希臘宗教之間的密切關係,進而反映從雅典奴隸主民主制的建立到全盛時代再到沒落和崩潰時期,古希臘人宗教觀以及命運觀的根本性轉變。
  • 古希臘美麗女性主神,美麗與智慧並存,你覺得你是哪一位呢?
    奧林波斯十二神(英語:Twelve Olympians),是古希臘宗教中最受崇拜的十二位神。這其中有幾位女神呢?我們今天來看一看。雅典娜(戰爭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也稱帕拉斯·雅典娜,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同時也是藝術女神、紡紗工藝的女神。密教禱歌稱她為"創始藝術的"。她傳授紡織、園藝、陶藝、畜牧等技藝;繪畫、雕塑、音樂等藝術給人類。她亦是軍事策略的女神。航海、農業、醫療的保護神。
  • 藝術與靈魂的碰撞
    所有的藝術品都是有靈魂的,當藝術品展現自己內在美時,與其說是被人類創作出來的,不如說是創作者通過自己的手展現出有趣的靈魂。讓人體味著善與美,真誠與胸襟。一件優秀的藝術品的誕生是藝術與靈魂的碰撞。沒有思想的人就是一副軀殼,藝術也是一樣。
  • 23種古希臘哲學原著
    蘇格拉底與朋友和門徒進行靈魂不朽的談話,從容度過了生命的最後時光。談話主題涉及到了自殺問題以及對靈魂存在的證明。《柏拉圖對話錄》選收的四篇由古希臘語直接譯出,集中反映了蘇格拉底臨死前的思想、生活和談話,其中所探討的問題,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哲學思想和方法的最集中的縮影。
  • 紀錄片分享 | BBC《古希臘的瑰寶 》
    點擊關注:招募  |  2018寒假紐西蘭南北島15日經典改良版《古希臘的瑰寶 Treasures of Ancient Greece》全3集 英語內嵌中英雙字古希臘是西方文化之源,歐美對自然、對自身、對宗教的審視深刻地受到古希臘影響。藝術評論家Alastair Sooke評點希臘藝術作品,走遍歐洲探尋希臘藝術理念對後世的影響。
  • 和寶貝一起學藝術|【叄】古希臘人在瓶子上畫畫,種下了「人類美學」的第一粒種子
    當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人類都在神的意志下生活,只有古希臘人從自我精神出發,開始了一場追尋美的旅程。作為人類美的起點,希臘藝術熱情坦率地表露人類豐富的感情,人類淳樸的天性和對美的渴求,因而能強烈地打動人心,引起人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