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他們遇見這種事情都要問那個教士或者婆羅門,那惡生王也信了那個迦旃延尊者,就問迦旃延尊者說:「我居然碰見了這種事情,這個好是壞呀?」「哎,這個好的,這該你得的。」「那什麼因緣?」哦,原來這樣。原來當毗婆尸佛的時候,毗婆尸佛是誰?毗婆尸佛就是七佛之首。現在我們是賢劫,就是賢劫之前是莊嚴劫,莊嚴劫最後一尊佛是毗舍浮佛,最後一尊佛,再下面推,尸棄佛,然後呢毗婆尸佛。所以從……平常我們說七佛、七佛,毗婆尸佛,毗婆尸佛離開現在是九十一劫。那麼那個時候說有一些出家人乞食,那個出家人在那個大街上面把一個缽擺在那裡,說這個是無盡藏,誰去供養他的話,得到的福是無盡的。那麼那個時候有一個樵夫,樵夫就是山裡面打柴的啦!他跑到山裡面打柴,那麼拿了柴去挑到街上面,賣掉了以後換飯吃。現在當然工業社會沒有的了,平常的時候,那生活很艱苦的,往往一擔柴,賣不了幾個錢。那一天就是換了三個銅板,他天天就是換到了,然後呢去吃。
那回來的時候,看見那地方,唉!他一想:我實在太窮了,人家廣興供養,我為什麼這麼窮,就因為以前沒有供養過,所以如果再不供養,也不知道窮到什麼時候!今天遇見這個機會,他就要供養,所以他就舍掉了。他餓著肚子哦,這個不簡單喔!現在我們吃得飽飽的,叫你少吃一點都捨不得。他是餓著肚子,把僅有的三個銅錢,丟在那個缽裡邊。然後一路回去歡喜:「哎呀,好!越想越歡喜,我以前從來沒有種過那個善業,啊,真是歡喜!」結果從那個地方跑到他家裡五裡路,他一直歡喜、一直跑,到了家了。然後到了家了,欸,想起來了:「哎呀,今天吃的東西沒有了!」所以這個歡喜的心就停了,到那裡為止。從此以後九十一劫以來,他生生都生到天上,然後人間,永遠是這樣。這一世還感得這樣的果報,這一世還感得這樣的果報,得到那麼多。
他說:你丟他的,供養三個銅錢,得到的什麼?就三壇。然後呢供養完了以後你一直歡喜,這歡喜什麼呢?隨喜嘛,他一路歡喜跑五裡路,然後呢這個五裡路一直在增長,所以五裡路一直這麼多。這個說明什麼?業的增長廣大。這一點不要小看哦!平常我們一點小小的事情就擺在腦筋裡面,成天上晚地去想那件事情,這個惡業的增長廣大。所以我要告訴你們要思惟呀,碰到一點小小的事情就擺在那裡,對不起!你老在那個地方的話,那個都是你的地獄業,你什麼時候放不下,什麼時候就在那個地方。反過來的話,你如果一天到晚想那個的話,那個就是好,造的善業,增長廣大。你們有空好好地去看看那些《賢愚因緣經》、《雜寶藏經》、《百業經》,說得清清楚楚,太多這種類似的公案,上面說得太多的,我也不能一一告訴你們,你們自己去看。
出自《廣論舊版手抄稿》第7 冊第64 到67 頁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涉及轉載的文字、圖片和視頻均來自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並致歉. 聯繫郵箱:3459162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