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輪迴十二因緣

2021-01-08 禪心問道175

十二因緣說

「十二因緣說」,也叫「緣起說」,是佛教用以解釋人生現象及世間沒有任何孤立存在現象,也沒有任何永恆不變的現象;一切現象的產生和變化都因一定的條件,叫做「緣起」。據佛教的說法是:「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這裡的「因」,指多種條件中具有決定作用。在「四諦」說中,「緣起」和「佛法」密不可分,「但見緣起便見法,但見法便見緣起」。實際,「緣起」是佛法的表現,或者說是受佛法支配的,由於佛法的作用,可以從兩件似無內在聯繫的時間中「把握」其因果關係以便論證佛教的業報輪迴說。

十二因緣說

主要環節佛學理論

定義

佛教的基本教義。用緣起說解釋人生本質及其流轉過程,又稱「十二緣起說」、「業感緣起說」。是原始佛教業報輪迴說的理論基礎。認為世界上各種現象的存在都依賴於一定的條件(因緣),離開了條件,就無所謂存在。

主要環節

十二因緣就是從無明到生死彼此成為條件或因果聯繫的12個環節:①無明,即無知;②行,由無明而產生的善與不善等行為(意志);③識,相當於託胎時的心識;④名色,相當於胎中的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形體;⑤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心)等6種感覺器官;⑥觸,相當於出胎後開始接觸外界事物;⑦受,即對苦樂等的感受;⑧愛,即生起貪愛等欲望;⑨取,指追求色、香、味、觸等;⑩有,即生存的環境;⑾生,即來世之再生;⑿老死,是人生的終結。其中,①②是過去因,感現在果;③~⑦是現在果;⑧~⑩是現在因,感未來果;⑾⑿是未來果。十二個環節前後之間互成因果,互為生滅條件,是涉歷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的總的因果循環鏈條。原始佛教在分析苦難和造成苦難的原因時,提出此說,認為眾生之所以有生死輪迴種種痛苦煩惱,根源在於無明,只要破除無明,就可以滅除生死輪迴的痛苦而獲得解脫。

佛學理論

「十二因緣說」,也叫「緣起說」,是佛教用以解釋人生現象及世間沒有任何孤立存在的現象,也沒有任何永恆不變的現象;一切的現象的產生和變化都因一定的條件,叫做「緣起」。

據佛教的說法是:「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這裡的「因」,指多種條件中具有決定的作用。在「四諦」說中,「緣起」和「佛法」密不可分,「但見緣起便見法,但見法便見緣起」。實際上,「緣起」是佛法的表現,或者說是受佛法支配的,由於佛法的作用,可以從兩件似無內在聯繫的時間中「把握」其因果關係,以便論證佛教的業報輪迴說。人生現象和世間現象變化無常,其因緣也各異,但「四諦」說認為,最基本的是十二因緣,這就是:

老死

佛家認為,人的最大的煩惱是害怕老死。死為人生的終結。為什麼會有「死」的煩惱呢?那是因為有「生」,有「生」才有「死」,所以說「生是老死緣」。

「生」是人生的開端。而「生」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佛家認為那是因為「有」。什麼是「有」?在佛家看來,「有」是指某個人前生思想行為的總和,佛教又稱之為「業力」。也就是說,是由前生「業力」之因,導致今世得以生為某類眾生之果。所以說「有」為「生」因,「生」為「有」果。

既然「有」的本質是各個人前生的思想行為,即「業力」的總和,那麼,「有」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佛教認為是「取」。佛教講「取」,是指人們對人生和物慾的各種追求,由此形成各種不同的思想行為,即各種不同的「業力」,進而得到不同的回取,所以說「取是有緣」。

既然「取」是人們對人生和物慾的追求,那麼,「取」的原因又是什麼?佛教認為, 「取」的原因是「愛」。「愛」包括性愛、食慾等感情的和物質的各種貪愛。人是因為具有各種貪愛才去追求種種人生物慾的,所以說「愛是取緣」。

既然「愛是各種貪愛,那麼「愛」的原因又是什麼?佛教認為,「愛」的原因是「受」。「受」指各種苦樂感受,它導致了人們產生各種貪愛。所以說「受是愛緣」。

既然「受」是人的種種苦樂感受,那麼,導致種種苦樂感受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佛教認為是「觸」。「觸」指人的肉體、精神與外界直接接觸,因為有接觸才有感受,所以說「觸是受緣」。

既然「觸」是人的肉體或精神與外界直接接觸,那麼,導致「觸」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佛教認為是「六入」。「六入」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覺器官和認識機能;如果沒有這些器官和功能,人們就不能觸受外界事物,所以說「六入是觸緣」。

六入

既然「六入」,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覺器官和認識機能,那麼,導致「六入」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佛教認為是「名色」。「名」指人的精神活動,「色」指人的肉體,「名色」則是指有意識活動的人體。因為有了它才會產生「六入」,所以說「名色是六入緣」。

名色

既然「名色」是指有意識活動的人體,那麼導致產生有意識活動的人體又是什麼呢?佛教認為是「識」。「識」是指人在投生一剎那間的精神本體的神秘活動,相當於通常講的「靈魂」。佛教認為,人體生命是託「識」而成,所以說「識是名色緣」。

既然「識」是指人的投生一剎那間的精神本體的活動,那麼,導致這種精神本體如此投生(或投富貴人家,或投貧窮人家,或投生為畜生,等等)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佛教認為是「行」。這裡的「行」一是指人的一切(包括前生今生)思想行為(即業行),二是指推動這些思想行為獲得一定果報的過程和力量。「識」是由於「業行」引發的,所以說「行是識緣」。

既然「行」是指人的能導致一定果報的業行,那麼,導致人的種種「業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佛教認為是「痴」。「痴」,又叫做「無明」,即愚昧無知,人之所以致力於種種不善的「業行」,是由於無知的結果,所以說「痴是行緣」。

佛教認為,人的一生和人世間之所以有種種「苦」的現象,根源全在於「痴」,這是苦的最後根源。

上述十二緣,又叫十二支。「四締」說認為,十二支中,對人生起最重要作用的是「生」、「愛」、「痴」三支,因為有「生」,就有「愛」,就會導致各種「苦」,而歸根到底則是由於「痴」。因此,人們要能獲得最終的解脫,便應修習佛理,徹底擺脫「痴」的羈絆,這就是「十二因緣說」的最終結論。

心存善念,廣結善緣,因果輪迴,善惡有報。

關注我的文字,弘揚中華五千年文明,走進心靈更好的認識自己。

作者:禪心問道。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十二因緣法告訴我們輪迴真相
    師父今天跟你們講講輪迴的源頭,十二因緣就是人輪迴的源頭。十二因緣是指緣分從無明(不明白)到老死的這個過程,從你生出來之後這個緣分開始,一直到你人生什麼都不明白,最後一直到死亡,你就會產生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說的因緣,因緣果報啊。這個過程就是人的一生,一生所犯的錯誤,一生必須經歷過的挫折和思維上的痛苦。    在十二因緣中,第一是無明。
  • 十二因緣是指什麼?
    十二因緣,也稱十二緣起支,是佛教重要基礎理論之一,是釋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證得到的真理,其指從「無明」到「老死」這一過程的十二個環節,因果相隨,三世相續而無間斷,使人流轉於生死輪迴大海,而不能得以出離。   一、無明,指心的無知,包括不明善惡、不明佛法教義。
  • 十二因緣圖帶你揭開生死輪迴之謎!
    十二因緣圖解說視頻,主要通過了解十二因緣每一因緣解說來闡明轉世輪迴的過程。        十二因緣又稱為十二緣起支。此十二支互相為因果,因為一個因緣起,而造成另一個因緣也生起,佛經中常說:「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意思就是說:有這樣的東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樣東西也會跟著生起;有這樣的東西消滅,另外一樣東西也會跟著消滅。
  • 十二因緣
    根據經典的記載,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時,就是觀這十二因緣。十二因緣說明有情流轉生死的前因後果,在此流轉中唯是煩惱、業行及苦果(即惑、業、苦);它們相依,因緣生滅的相續流轉,使得我們感受到有個人生的過程,有一個生命在生死輪迴;實際上這其中無有主宰者、沒有作者、也沒有受者。  佛說十二因緣是一大苦聚,我們學習十二因緣就是要明白苦在哪裡?要從十二因緣當中怎樣得到解脫。
  • 一期一問 |十二因緣是指什麼?
    十二因緣是指什麼? 十二因緣,也稱十二緣起支,是佛教重要基礎理論之一,是釋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證得到的真理,其指從「無明」到「老死」這一過程的十二個環節,因果相隨,三世相續而無間斷,使人流轉於生死輪迴大海
  • 【禪院百科】因果、報應、輪迴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必有所報」,這句話基本上概括了三十六維空間中的因果報應輪迴的關係和規律。在人生大劇本中,人內心的活動不是編排好的,也不是註定的,而完全是個人的自由意志,也是個人需要努力的一個方面,發善念,還是發惡念,全憑自己做主。
  • 圖解六道輪迴和十二因緣
    光明的另半環中,代表將生於天道、阿修羅道及人道這三種生命形式的中陰身,甚至,更高的修行可解脫輪迴、登佛淨土(有一小白線與淨土相聯穿於十二因緣的生以作暗示)。在死後,我們便在地獄中投生(「生」),而漸次有「名色」、「六入」、「觸」、「受」及「老死」,這便完成了一套完整的十二因緣流轉過程。我們在經歷某一套的十二因緣流轉過程時,同時會因為無明等驅使,做出種種別的業因,發展出極多套尚待完成的因緣流轉。正是這樣,我們便被套在一圈又一圈的生死循環之內,不可逃循出離。
  • 十二因緣,究竟講了什麼?
    「十二因緣」講的是人道中的輪迴過程,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種人生狀態。佛教認為,人在投胎之前的身體叫作「中陰身」,中陰身的目標是尋找適合投胎的父母,進行轉生。這種轉生之念,便是無明。
  • 世間萬事,難逃因果,因果有輪迴,凡事皆有回報
    01 世間萬事,難逃因果佛曰,你身上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應該發生的,都是有因緣的,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因果有輪迴,人若欺你,天會護你;你若欠你,天必還你,你儘管善良,福報都在,老人言:「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因果有輪迴,凡事皆有回報,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的身上。
  • 先認清因果和輪迴!
    1、輪迴真的存在嗎?輪迴的意思是「不斷地循環往復」。但是究竟是什麼在不斷地循環往復呢?是無明、行及其結果(根據十二緣起的教法)——每一個創造另外一個。作為結果,輪迴以一種既有序又混亂的方式,生動多彩而又痛苦地存在著,仿佛觸手可及,就像一場噩夢。
  • 細說關於因果輪迴的道理……
    因果輪迴的道理很是明顯,只因我們被妄心所迷。「我執」所縛。本有的智慧被塵俗中的名利等念頭蒙蔽了。所以,雖日常一舉一動無不落在因果輪迴之中。但自己也不覺得。「因」就是事實的起因,無因絕不能成事。「果」就是事情的結果,無論什麼事不做則已,做了總免不了結果的。果之隨因,如影之隨行。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那麼眾生明此理,就不再貪愛自己的五陰十八界世間法,就能斷除生死輪迴苦,就不會被束縛在生死苦海當中了。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是一個生死鏈條,破盡無明,生死鏈條就斷,就沒有生死苦受了。4. 問: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有,和《楞嚴經》中「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這句話矛盾吧?
  • 凡事有因果,萬物有輪迴
    佛說:「凡事有因果,萬事有輪迴。」古人云:「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世事無常,因果不昧。人這輩子,其實就是場因果循環,你現在種下什麼因,就會在未來收穫什麼果。你會經歷什麼事,過什麼樣的生活,都是自己主宰的。
  • 佛法:如何認知佛法所說的因緣法來認知因果關係
    (一)因果不能同時生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這是每個學佛之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是真正了知緣起法的內涵,卻很難的。萬法生 有這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緣生,一種是非因緣生,合起來就是緣起生。因為因沒有自體性,就是因不會自己顯現為因,所以果也是沒有自體性,因緣法都是因滅以後,果才生起。比如蘋果的種子滅了,蘋果才生,種子沒滅,果不生,如果沒滅 就會變成因果同時,就不符合現實,就無法知道哪個為因 ,哪個為果,這樣的方式說因果是沒有意義的。(二)因果是沒有自性顯現的因沒有自性,所以果也沒有自性。
  • 佛教:十二因緣、第八意識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十二因緣、第八意識:02十二因緣《法華經》說:無明緣行:明指前世無始以來的煩惱痴暗。緣指生,行指所造的業、前世因為愚痴昏暗,所以造業。行緣識:識是初起妄念,想要託母胎。識緣名色:名色指初託胎後,六根成形即神識與物質的混合體。
  • 佛教的「因緣」與我們所想的不同,一般人不了解是什麼意思
    而今天說的十二因緣,是佛陀通過緣起論,對人生進行分析後,以緣起論為基礎,將人生分為十二個彼此互存的因緣,是對緣起論的衍生!十二因緣分別是什麼?1、無明:是說內心的無知,因為無知而不懂善惡,更不知道什麼是佛法,這也是人會有煩惱痛苦的原因!
  • 佛學問答:一切唯心造和因果輪迴有矛盾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弟子問:上師吉祥,一切唯心造和因果輪迴,我總感覺有矛盾,不知道如何看待。既然一切唯心,那麼心境達到一定層次後還會不會落入因果輪迴中?如果因果輪迴不虛,那麼一切唯心造又如何去解釋?麻煩上師開示!這段時間一直很忙,五臺山千缽寺這邊因緣特別複雜,工地上,各方面,真是好事多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以這個事弄得,一會在圓照寺,一會跑到興福寺了,一會又到千缽寺來了。現在過來在圓照寺了,剛從千缽寺回來!所以看到這裡邊有這麼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提了好長時間了,我一直沒有給大家回答,大家原諒,我太忙了!
  • 圓教解讀十二因緣法,揭秘眾生六道輪迴的來龍去脈!
    這句話講全了:無無明,無行,無識,無名色,無六入,無觸,無受……實際就講十二因緣,是不是?然後還有講無什麼什麼,無老死盡……也就是講,我們真心中啊,本來就沒有十二因緣這個東西,十二因緣都是妄想打出來的。我們仍然先用小法作一個說明。首先理解這十二因緣是怎麼回事。
  • 佛經故事:因緣果報如影隨形 人畜輪迴舉世震驚
    愚痴之人,猶如經中所說賣魚老人,昧於因果而又自嘆命運多舛;無有正知正見之修行人,則如長壽天人,走錯路頭,福報享盡,仍要墮畜生道受苦;至於世間剛愎自用、生活靡爛、貪好酒色不知節制之人,終將招致糞穢豬身!上述三者,都將生生世世輪迴三惡道中,沒於生死苦海,永世不得出離!佛法難聞今已聞!佛陀是無上大醫王,開示八萬四千法門,若能依佛教導精進行持,定能了脫生死,不受輪迴之苦,終究必能成就無上菩提佛果!
  • 前世今生因果輪迴
    人世間是如此美好,今生修來的福分是前世的因果。好人必有好報。前世的因果,決定了今生的命運。命是天註定的,生命靈魂是自己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隨時跟著你的肉體隨影而行,出生日期生辰八字,就是生命的靈魂表現。不但註定了你一生的富貴貧賤,還會決定你一生中每一個階段所發生的事情。靈魂出竅生死離別,這是無法阻擋避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