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2021-01-08 佛法精粹

作者:生如師父

1. 佛講的十二因緣法,其實質是各個分支是依第八識而有,離第八識無因緣法。世間人講的緣起只是知道表面現象,好像是此有故彼有,此法產生彼法。實際是,因為有此法,第八識就產生了彼法,此法也是第八識中的法。任何法只要離開第八識,都是不存在的。任何法的生也是第八識生,只不過還有很多的條件要具足,第八識才能生彼法。如果離開第八識,說緣起法,此法能夠產生彼法,那就根本不成立。比如說無明緣行,無明不能產生身口意行,是因為眾生有無明,眾生的第八識就能產生身口意行,其它都是以此類推。

2. 世尊在小乘解脫道法阿含經當中,講的十二因緣,是聲聞緣覺所修的法,不涉及大乘如來藏法的修行,不是直接成佛之法,因此不能當成究竟之法。學佛人不要以為佛法就是講一切法空,一切空法當中,還有不空的法存在,那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第八識,沒有第八識,萬法都無從緣起。聲聞緣覺修完十二因緣法,就會證得緣起性空,知道五陰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依賴如來藏這個因以及無明業種等等為緣,就有一切法的生起。

既然萬法是依賴各種緣,並且是如來藏所生出來的,那麼萬法就不是真實的,是空的,是幻化的假相,以此二乘人就能得解脫,出離生死輪迴苦。但是他們還沒有修證大乘法,不懂如來藏的成佛之法,三乘佛法只修證了二乘,最上乘法還不懂,就出離三界了。他們還有無始無明和塵沙無明都沒有破除,更沒有斷盡,無明習氣,煩惱隨眠都沒有斷,因此他們還與佛相去甚遙遠。

那麼佛陀成道時所悟的,就不可能是緣起性空的二乘法,一定是最上乘的如來藏法。佛陀夜睹明星時眼見佛性,就是見得真實的佛性,是佛地的見性法,然後大圓鏡智現前,四智圓明,才能成佛。非是世人所錯會的緣起性空這樣淺顯的二乘法,本質相去甚遠。

如果佛陀只悟得個緣起性空二乘法,那麼佛陀就不能教導眾生大乘的真實如來藏成佛之法,那麼佛法就是不完善的,就會有極大的缺憾,眾生就不能得到真正的最大的究竟的利益。現在眾生誤會佛法太嚴重,知見也太淺薄,都是把緣起性空當作佛法的中心和重點,不能與萬法的根源相聯繫,不知萬法的來源,不知世界的本源,這正是如今佛法的流弊。

3. 緣起性空是說,一切法是以第八識為因,無明業種為緣,因與緣和合,第八識就把一切法產生出來了。一切法包括三界世間的五陰十八界法,也就是眾生世間,具體包括:五陰: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眾生生存的整個世界都包括在其中了,這些法都是第八識依靠各種業緣而產生出來的,緣盡就滅去,沒有真實性,是第八識幻化出來的,空幻的,本質都是如來藏性。

因此眾生的五陰十八界世間就不是真實的,是空的,是生滅的,是苦的,是無我的。那麼眾生明此理,就不再貪愛自己的五陰十八界世間法,就能斷除生死輪迴苦,就不會被束縛在生死苦海當中了。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是一個生死鏈條,破盡無明,生死鏈條就斷,就沒有生死苦受了。

4. 問: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有,和《楞嚴經》中「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這句話矛盾吧?如果不矛盾,這兩句話各表達的什麼?

答:一切法的因,就是如來藏,緣,就是產生某種法的所有條件。世尊說: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外道的因緣觀,裡面的因,不是指如來藏,其因緣兩字和起來,都是指條件。所以佛在楞嚴經裡就否定了一切法是因緣生的,而說都是如來藏性。一切法的直接出生者,就是如來藏,都來自於如來藏,是如來藏輸送的四大種子或者是七大種子直接產生出來的一切法。

就像十二因緣法,是十二個鏈條,實際上不是前一個法出生了後一個法,而是所有的法都是如來藏出生,沒有別的法能出生一切法。所以如果離開如來藏而講十二因緣法,那就是外道。闢支佛們都沒有離開如來藏而證得十二因緣法,他們逆推因緣法的時候,就推到了如來藏是生命的源頭。

世尊在楞嚴經第三卷中就講一切法「本非因緣,非自然性」,意思是說世間一切萬法,不是由各種緣生出來的,不是自然而然就存在的,而是從如來藏當中產生出來的,本來就是如來藏性,都是如來藏的作用所生成的。那麼在一切萬法上就都能見到自己的佛性,也就是如來藏性。如來藏是一張嚴密的大網,把萬法全部都網在裡面,一切全部都是祂的子民。「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那句話後面省略了本如來藏性,因此很多眾生就很難懂這句話的真實義。

5. 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苦惱。眾生因為有無明,每日裡身行不斷,口行不斷,意行不斷,不肯讓自己的行為造作止息下來,究其根本,就是內心深處的無明。阿羅漢闢支佛因為斷了一念無明的緣故,知道萬法虛妄,自我五陰不真實,所以就不願意再造作世間任何事,覺得身口意行無意義,內心就與空相應,發起了空、無相、無願三昧。

因為他們的身口意行減少,內心寂止,六識少於現起,少於分別。意根斷掉對自我的執著,那麼三界生死的種子就斷,未來世就不再在三界出生,這樣就能夠出離三界生死輪迴,了生脫死,解脫生死苦惱。而眾生因為無明不斷,認為五陰實有,外界六塵境界實有,不斷地貪執六塵萬法,身口意行就不斷地造作。因為身口意行不斷造作的緣故,六識就會不斷地現起,與五根意根配合造作,起識別了別的作用,這樣六識心就不能停歇,心不得寂止,所造作的身口意行的種子就不斷地存入第八識裡,創造了未來世受生的因緣條件。

因為眾生六識不斷現行,種子不斷,意根攀緣這些種子,對自我五陰的執著就不斷。在中陰身裡,意根就牽著第八識投胎,這樣名色就產生了,下一世的五陰就會出現,生老病死苦的輪迴又開始了。因為有名色這個受精卵,就會產生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根,加上原來就有的意根,這樣六入就具足,六塵的受納器就完備了,將來就能接觸六塵。

因為有六入這些個受納器,必然與六塵相接觸,觸就產生了,六入就起這個作用的。因為六入觸了六塵,第八識就產生六識出來,來了別六塵法,了別以後就知,知了內心就有感受,會感受苦、樂、不苦不樂。因為內心有感受,六識就貪著這些感受,喜愛六塵境界,貪愛就不斷現起。因為有貪愛,意根為了感受不斷,就會不斷地執取五陰自我,執取六塵境界,希望五陰不斷現行運轉,希望六塵永遠存在。

因為意根執取抓取自我,執取六塵境界,六塵就不斷現起,三界的生存條件具足,三界的有就不斷絕。因為三界的生存條件具足,三界的有不斷,眾生就會在三界不斷地出生,五陰不斷地出生,生命活動就不斷,那麼老病死無量的憂悲苦惱,無量的大苦就聚集起來了,眾生就會在無量憂悲苦惱中生死輪迴不斷。

其根源,就是眾生的無明,對三界萬法的貪愛不斷,對五陰的貪愛不斷。斷貪愛,就斷意根的執取,意根不執取,五陰的種子就不具足,三界的生存條件就不具足,那麼五陰就不會再產生出來,也就沒有生老病死的憂悲苦惱了,眾生就解脫了生死苦。

因為意根滅掉了貪愛和執著,第八識就不存貪愛的種子,不存身口意行的種子,不存一念無明的種子,第八識就不會產生七個識的無明。無明斷,身口意行就斷;身口意行斷,六識就斷;六識斷,名色就斷;名色斷,六入就斷;六入斷,觸就斷;觸斷,受就斷;受斷,愛就斷;愛斷,取就斷;取斷,有就斷;有斷,生就斷;生斷,老病死憂悲苦惱就斷。

所謂的斷,就是第八識因為沒有業種收存,就不會產生各個有支,生死的鏈條就斷,每個鏈條都是第八識產生,沒有種子,第八識就沒有條件產生這些鏈條,那麼生死就結束,眾生就解脫。但是這種解脫還不是究竟徹底的,必須修到佛地,才是究竟徹底的大解脫。

6. 楞伽經中 世尊所講的十二因緣法

原文: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問世尊說。世尊。外道亦說因緣。謂勝自在時微塵生。如是諸性生。然世尊所謂因緣生諸性言說。有間悉檀。無間悉檀。(悉檀者釋義或言宋或言成或言嘿)世尊。外道亦說有無有生。世尊亦說無有生。生已滅。

釋:大慧菩薩請問世尊說: 世尊,外道也說一切法都是因緣生,是什麼所生呢?他們認為是有個勝自在天所生,好像是大梵天王、上帝或者什麼神靈所生,或者認為是虛空中的微塵、某種能量所生,後期還有說是老母娘所生,種種說法不一。

這裡的因緣生,主要是指眾生的五陰身出生,有了五陰身,就有了世間的一切法,一切法才有自己存在之性。外道們的說法,不是落在有邊,就是落在空無邊,都不是正確的。外道們也 說有,也說無有。而世尊您說的無有,是空無自性,生了,然後又滅,並不真實,好像是幻化的一樣。

原文:如世尊所說。無明緣行。乃至老死。此是世尊無因說。非有因說。世尊建立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漸生。觀外道說勝。非如來也。

釋:大慧菩薩又說,就像 世尊您所說的,無明緣行,乃至老死,這十二因緣法,世尊您這樣說時,還沒有說出老死的根本因,沒有說十二因緣法的根本因,那個因您在這裡還沒有說出來,只談世間這些個假相,還沒有涉及真相,不涉及這些法出生的根本因。因此 世尊才說,此有故彼有,沒有指出這些法是逐漸地被自心所生的。看那些外道們說的生的因是某種神靈,這些說法並不是 世尊您說的,也不符合 世尊您所說。

原文:所以者何。世尊。外道說因。不從緣生。而有所生。世尊說。觀因有事。觀事有因。如是因緣雜亂。如是展轉無窮。

釋:大慧菩薩說,為什麼外道說的不符合您說的呢? 世尊,外道說五陰出生的因,不包括出生的各種緣,沒有任何的緣,上帝或者神靈就出生了五陰。而世尊您說,看見一個因出生,就知道一定有事情要發生,看見事物的發生,就知道一定有因,這樣又因又緣,發展下去就是無窮無盡的,這樣不是很雜亂嗎?

原文: 佛告大慧。我非無因說。及因緣雜亂說。此有故彼有者。攝所攝非性。覺自心現量。

釋:世尊告訴大慧菩薩,我不是無因,沒有涉及因而說因緣法的,也不是把因緣法雜亂地說。我所說的因緣法,能產生下一法的因和所產生的法,都沒有自體性,都不是 真實的法。比如無明緣行,無明出生身口 意行,有無明就有身口意行,這是假法,並不真實 真實出生身口意行的是有另外的真正的因,不是無明。

又比如行緣識,有身口意行就有六識的出生,這也是假法,並不真實,出生六識的因有另外真實的法。又比如識緣名色,有六識就有名色的出生,這是假法,出生名色的因,不是六識,而是有另外的真正的因。十二因緣都是這樣的假法,不是真實,真實的因不是這些,不在因緣裡。應該知道一切法出生存在,都是自心所呈現出來的,都是自心現量。自心就是一切因緣法出生的根本因,那就是第八識。

原文:大慧。若攝所攝計著。不覺自心現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過。非我說緣起。

釋:世尊說,大慧,如果執著於十二因緣法中,能出生下一法以及所生的下一法是真實的,不是自心所產生所變現的,那就有無窮的過錯。自心之外的一切法都沒有自體性,不會相互輾轉而生,此法不能出生彼法,無明不能生身口意行,行不能生六識,六識不能生名色,名色不能生六根,六根不能生觸,觸不能生受,受不能生愛,愛不能生取,取不能生三界的有,有不能生五陰生命體,五陰不能生出老死憂悲苦惱。真實的法是,這些因緣法都是自心所生,所呈現,所變現。外道們所說的因緣法,有很多過錯,不是我所說的因緣法。

原文: 我常說言。因緣和合而生諸法。非無因生。

釋:我常常說,因緣和合才能出生一切法,有因又有緣,因是自心第八識,緣有很多。比如無明的緣,有業緣、父母緣等等,因緣和合在一起,才能出生各種因緣法,不是無因只有緣就能出生的的。只有無明,沒有自心第八識,就不會有眾生的身口意行;沒有第八識,只有身口意行,就不會有六識出現的;沒有第八識,只有六識,就不會有名色出生的。

沒有第八識,只有名色,就不會有六入出生的;沒有第八識,只有六入,就不會有觸的;沒有第八識,只有觸,就不會有受的;沒有第八識,只有受,就不會有愛產生的;沒有第八識,只有愛,就不會產生取的;沒有第八識,只有取,就不會產生三界有的;沒有第八識,只有三界有,就不會有生命體出生的;沒有第八識,只有生命體五陰,就不會有老死憂悲苦惱的。

7. 如來藏與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中的每一個鏈條都是無生的,都不是真實的,都是虛妄的,都是依著如來藏才能夠存在的,表面上雖然有生,相雖然有,實質是無。但是在這背後,確實有一個真實法存在,否則虛妄不會有。這個真不管我們執與不執,認可不認可,祂都是真實存在著的,你執祂,祂也在,你不執祂,祂還是在,祂跟我們執不執,都沒有關係,跟我們貪不貪祂,認不認祂,都沒有關係,看不見祂,找不到祂,祂仍然存在,在起著本然的功用。

所以我們學佛應該把真和妄,這兩個體性要給祂給分開,徹徹底底的分開,才能識得事物的本質。不要混在一起談,混在一起談,就會真也不識,妄也不識,把真當妄,把妄當真。這些相混著不分,生死大事就不會解決。眾生之所以不能證道,根本就是真法與妄法沒有分開,二者的體性沒有了解清楚,知見就錯,智慧不開。

比如十二因緣裡,「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這個意思是,因為有名色,才有六根,才有六入。為什麼有名色就有六入呢?那六入是哪裡來的呢?這六入、六根肯定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自然而然就長出來的,那肯定是在名色上,受精卵上,是如來藏把六根給變生出來的。這樣,前一個鏈條是緣,能夠引生下一個鏈條,下一個鏈條是如來藏所生,借著前一個鏈條的緣。

再來說「六入緣觸,觸緣受」,因為有了六入,就有了觸,六入、六根能主動去觸什麼嗎?根本不能,因為背後有如來藏,六入才觸六塵境界。觸緣受,因為有了觸,六根觸了六塵,就有了感受。那麼感受是從哪裡來的呢?是誰有感受呢?六根觸六塵以後,六根不能出生感受,六根也不能有感受;六塵不能出生感受,六塵也不能有感受;觸,不能出生感受,也不能有感受。感受根本就不是從觸中來的,因為觸本身不是實體,是虛妄,不能產生受。必需有一個東西,不生滅的東西,有種子的東西,祂才能夠產生感受,所以這個受,還是從如來藏中來。

那麼總結起來說十二因緣,它的十二個鏈條,每一個鏈條都來自於如來藏,都從如來藏而出生,一個鏈條是下一個鏈條的緣,因就是如來藏,所以十二因緣,十二個鏈條都是緣,其中都有因,因就是如來藏。最後佛總結出來一句話叫做,「識緣名色,名色緣識」,這個識就是指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依賴著名色才能顯現和運作,名色依賴著阿賴耶識才能出生和存在。阿賴耶識能夠緣(就是產生、引發)名色、色身、五蘊,名色是因為這個阿賴耶識(如來藏)而產生。

8. 現代製造的機器都是自動化的流程,甚至有的都看不到有人工在操作,這些機器不 停地運轉著,一個程序一個程序地運轉。 這些運轉都是因緣法,是有一定的因緣讓 機器運轉,機器不會無緣無故就運轉的。機器運轉的緣有很多,各個緣都不同,緣不同,運轉規律就不同,加工出來的產品就不同。但機器運轉的因是什麼呢?機器自己就能自動運轉嗎?

又比如家裡的洗衣機,在攪動水裡衣物,不停地轉,這是個流程,這個流程是怎麼發生的?洗衣機自己就會轉嗎?沒有人工在操作著,洗衣機就是一堆廢鐵,它什麼也不能做。是人來按那個按鈕,洗衣機才能運轉。而且洗衣機都是人工設計的自動化流程,人工給電,洗衣機才能工作。一個流程又一個流程地運轉,這是自然而有的嗎?在機器運轉中我們能看到什麼呢?

如果一個不懂世事的孩子,他就不知道,機器是人來操作的,因為大人不在機器旁邊,機器自己在動。如果一個已經懂了世事的人,即使看不見有人在操作這個機器,也知道機器正在被人操作著。洗衣機就比喻為我們的五陰身,五陰的運轉好比是流程,這個流程不是無緣無故就有的,不是無因就有的,有緣,更有因,五陰運轉的因是什麼呢?

五陰既然不是真實的有,還能運轉,這不是很奇怪嗎?應該發問:為什麼假的還能有作用?究竟為什麼?把五陰當作自然而有的,就不會去起疑情,不起疑,就不會去探討,那就不會知道事實真相。我們看一切不能只看表面現象,現象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我們知道嗎?一切事物的本質是什麼?是表面所呈現的那樣嗎?智者應該去探討,了解事實真相,揭穿裡面的奧秘。

五陰身運轉的流程背後,如果沒有真實的東西,五陰身還會運轉嗎?還能有流程嗎? 色身五陰滅了以後還有什麼?身體火化了以後還有什麼?阿羅漢涅槃了以後還有什麼?如果認為什麼也沒有了,就是斷滅見,是斷滅空,違背佛說。如果認為五陰滅了,還有靈知心不滅,這個靈知心能知道一切事,能到未來世去,這就是常見,不是長久存在,說是能長久存在,就是常見,違背佛說。

相關焦點

  • 佛說「十二因緣法」
    與此同時,他證得了「十二因緣法」,具備了佛眼通。當東方露出第一縷曙光時,他睜開蓮眼,看到蒼茫的夜空中閃爍著一顆星,心中感到豁然開朗;經過多少劫的修行,此刻終於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了一名佛陀。那棵菩提樹也因此而得道,它的心形樹葉也在晨風中娑娑作響,仿佛是在為菩薩的悟道成佛而歌唱。開悟後的佛陀,首先將他證得的「十二因緣法」理出了一套理論系統。
  • 圓教解讀十二因緣法,揭秘眾生六道輪迴的來龍去脈!
    這句話講全了:無無明,無行,無識,無名色,無六入,無觸,無受……實際就講十二因緣,是不是?然後還有講無什麼什麼,無老死盡……也就是講,我們真心中啊,本來就沒有十二因緣這個東西,十二因緣都是妄想打出來的。我們仍然先用小法作一個說明。首先理解這十二因緣是怎麼回事。
  • 十二因緣是指什麼?
    十二因緣,也稱十二緣起支,是佛教重要基礎理論之一,是釋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證得到的真理,其指從「無明」到「老死」這一過程的十二個環節,因果相隨,三世相續而無間斷,使人流轉於生死輪迴大海,而不能得以出離。   一、無明,指心的無知,包括不明善惡、不明佛法教義。
  • 十二因緣
    眾緣和合時我們就以為它生,因緣散了我們就以為它滅,故名緣起。緣起是指在因緣作用下之法性,即是一種原理、法則。  三、緣生:  因緣成熟,果報生起,稱為緣生。緣生是指緣起法中所生之法,它是一種果報。  四、緣生法之共同性:  ⑴、無主宰:凡是因緣所生之法,都沒有主宰者。我們以為世間的一切東西,總是有個主人,有個主宰者,這是一種執著。
  • 十二因緣,究竟講了什麼?
    「十二因緣」講的是人道中的輪迴過程,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種人生狀態。佛教認為,人在投胎之前的身體叫作「中陰身」,中陰身的目標是尋找適合投胎的父母,進行轉生。這種轉生之念,便是無明。
  • 十二因緣法告訴我們輪迴真相
    輪迴的源頭是什麼?師父今天跟你們講講輪迴的源頭,十二因緣就是人輪迴的源頭。十二因緣是指緣分從無明(不明白)到老死的這個過程,從你生出來之後這個緣分開始,一直到你人生什麼都不明白,最後一直到死亡,你就會產生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說的因緣,因緣果報啊。這個過程就是人的一生,一生所犯的錯誤,一生必須經歷過的挫折和思維上的痛苦。    在十二因緣中,第一是無明。
  • 法華經心得|「應四諦法」與「應十二因緣法」
    為什麼選擇「應四諦法」呢?因為這類型的眾生欲求解脫。但「離苦」,得先了解「苦因」。有了「為何」而苦的基本概念,眾生才有粗淺概念,知道從何下手「了苦」。因為是針對聲聞者所說的法,所以這個層次的引渡,亦名為「聲聞乘」。在《法華經》中,有對聲聞乘下的定義,節錄如下:「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
  • 一期一問 |十二因緣是指什麼?
    十二因緣是指什麼? 十二因緣,也稱十二緣起支,是佛教重要基礎理論之一,是釋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證得到的真理,其指從「無明」到「老死」這一過程的十二個環節,因果相隨,三世相續而無間斷,使人流轉於生死輪迴大海
  • 因果輪迴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說「十二因緣說」,也叫「緣起說」,是佛教用以解釋人生現象及世間沒有任何孤立存在現象,也沒有任何永恆不變的現象;一切現象的產生和變化都因一定的條件,叫做「緣起」。據佛教的說法是:「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這裡的「因」,指多種條件中具有決定作用。
  • 佛教:十二因緣、第八意識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十二因緣、第八意識:02十二因緣《法華經》說:無明緣行:明指前世無始以來的煩惱痴暗。緣指生,行指所造的業、前世因為愚痴昏暗,所以造業。行緣識:識是初起妄念,想要託母胎。識緣名色:名色指初託胎後,六根成形即神識與物質的混合體。
  • 十二頭陀經:這些因緣事情必須這樣做
    【十二頭陀經原文】也就是佛陀當年都有乞不到食的時候,我等凡夫又有何資格「要求」圓滿呢?當我們求不得的時候,一定會生起分別、嗔恨、疑惑……「若受請食。若眾僧食。起諸漏因緣。所以者何。」【十二頭陀經原文】也就是,當受「齋請」或聚餐的時候,同時也生起了諸漏因緣;回想一下我們在聚餐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即可明白「諸漏因何而起」……「受請食者若得食。
  • 人是如何投胎的 詳解十二因緣
    若按著「十二因緣」來講,男女這種問題,為什麼男人、女人就生出一種愛意來?這個愛意就是個無明,這就是最初生出來的,這就叫「一念無明」。男女互相生出一種愛心,這就是「無明」。「無明緣行」,這個無明一生出來了,然後就有了行為。有了什麼行為?就有交媾的行為──男女性行為了,這叫「行」。「行緣識」,有了行為,然後就有一種識,就是「納想為胎」這個「識」。
  • 佛法:當「心」成為障道因緣時,有十二個特徵,你中了幾個?
    心正則一切正,心淨則一切淨,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人說正人說邪法,邪法也成正,邪人說正法,正法也成邪的意思,明明白白的告訴後來的佛法修行者,正邪之道只在於心的一念之間,所以唯有接受佛法的真理而修好自己的心,才能悟入佛祖的無上智藏之中。
  • 圖解六道輪迴和十二因緣
    光明的另半環中,代表將生於天道、阿修羅道及人道這三種生命形式的中陰身,甚至,更高的修行可解脫輪迴、登佛淨土(有一小白線與淨土相聯穿於十二因緣的生以作暗示)。  十二因緣:環上端右邊的小格,表達了十二因緣中的無明。其餘的十一格,順時鐘分別是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及老死等其餘十一支。
  • 佛法:如何認知佛法所說的因緣法來認知因果關係
    (一)因果不能同時生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這是每個學佛之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是真正了知緣起法的內涵,卻很難的。萬法生 有這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緣生,一種是非因緣生,合起來就是緣起生。因為因沒有自體性,就是因不會自己顯現為因,所以果也是沒有自體性,因緣法都是因滅以後,果才生起。比如蘋果的種子滅了,蘋果才生,種子沒滅,果不生,如果沒滅 就會變成因果同時,就不符合現實,就無法知道哪個為因 ,哪個為果,這樣的方式說因果是沒有意義的。(二)因果是沒有自性顯現的因沒有自性,所以果也沒有自性。
  • 菩薩戒失戒因緣與懺悔法
    戒則去也所以眾生一旦受戒,一定要珍惜自己得戒的福德因緣,發堅固心受持不毀。菩薩戒【一】失戒因緣《菩薩地持經》:有二因緣。失菩薩律儀戒。一者舍無上菩提願。二者起增上煩惱犯無有捨身受身。失菩薩戒。乃至十方在所受生。亦復不失。若菩薩不舍大願。非上煩惱犯。捨身受身。雖不憶念。從善知識。數數更受猶是本戒。不名新得。
  • 十二因緣圖帶你揭開生死輪迴之謎!
    ,主要通過了解十二因緣每一因緣解說來闡明轉世輪迴的過程。        十二因緣又稱為十二緣起支。此十二支互相為因果,因為一個因緣起,而造成另一個因緣也生起,佛經中常說:「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意思就是說:有這樣的東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樣東西也會跟著生起;有這樣的東西消滅,另外一樣東西也會跟著消滅。
  • 要想去除自己的雜念 就要這樣理解十二因緣
    在了解了無明以後,我們就該了解一下,與無明緊緊相連的十二因緣。與學習所有佛法概念一樣,十二因緣也要轉向自己的內部,轉向自己的內心。把十二因緣轉到自己的內部,從自己內心的角度,又該怎麼來理解十二因緣呢?十二因緣,是指每一個念頭,在自己內心從生起到消失的十二個變化過程。這十二個過程就是: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十二個過程的變化、轉變,是佛陀和古代的禪修者,進入甚深禪定,在絕對平靜的身心中,經過細密的體驗之後,總結出來的。無明,是指我們不知道自己內心是怎麼變化的。行,就是指自己內心總在行,總在動,總在不斷變化。
  • 緣概說 | 因緣:因緣與生命、因緣與禪修、善用因緣
    在此,因緣是怎麼運作的呢?以具有二十個名法的悅俱貪邪見相應無行心為例,它的緣法、緣所生法與緣力分別是:其中,作為緣所生法的二十個俱生名法¹º包括一個心識、七個遍一切心心所、六個雜心所,以及四個通一切不善心心所(痴、無慚、無愧、掉舉)再加上貪與邪見。另外,我們一般認為身體健康與否在於保養,而從二十四緣來看,身體的好壞關鍵在於心的品質。
  • 因是一個動因 緣是連鎖關係 互為因緣
    在中國文化隋唐以後,因緣二字,我們經常用到,乃至於人跟人之間相見各有因緣。實際上因緣兩個字很簡單的,就是因與緣,因——最初的一個動因;緣——由這個動因連鎖的關係。譬如人與人之間相處,兩個朋友一個是因、一個是緣,有這個與這個的關係。哪個是因、哪個是緣呢?互相為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