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問:上師吉祥,一切唯心造和因果輪迴,我總感覺有矛盾,不知道如何看待。既然一切唯心,那麼心境達到一定層次後還會不會落入因果輪迴中?如果因果輪迴不虛,那麼一切唯心造又如何去解釋?麻煩上師開示!上師:阿彌陀佛!這段時間一直很忙,五臺山千缽寺這邊因緣特別複雜,工地上,各方面,真是好事多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所以這個事弄得,一會在圓照寺,一會跑到興福寺了,一會又到千缽寺來了。現在過來在圓照寺了,剛從千缽寺回來!所以看到這裡邊有這麼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提了好長時間了,我一直沒有給大家回答,大家原諒,我太忙了!有時候確實也不忙了,但是那個環境不行,太雜吵了,也不能回答,這會我就簡單地把這個問題作一下回答。
佛教講,一切唯心造,和因果輪迴有沒有矛盾?沒有矛盾。輪迴生死是因果。我們在六道輪迴當中都是因果,造下什麼樣的因,就感什麼樣的果,這個因遇緣以後,就感果。那麼,這個因從哪裡來?從心造的。我們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境,舉心動念都在造業。造下這個業了,就是因。因過去了,但是將來遇緣以後,就要感果。
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形形色色的這些狀態都是由過去舉心動念造下的善業、惡業和無記業所招感的苦的、樂的和不苦不樂的這個環境。所以,不管內心的境界,和外境的形態,都是我們過去由心所造下的業所招感的;所以這個佛教說,萬法由心造的,都是由心識所造的。在六道輪迴當中也是這樣,一念的嗔心,將來就感地獄的果報;一念的善心,就感人天的果報;一念的貪心,就感餓鬼道的果報。
一念的愚痴心,就感畜生道的果報。在人間雖然是善的,但是善惡參雜;在天道當中完全是善業所招感的。所以在六道輪迴當中,都是由心所造下的業,這個業遇緣以後就感果。所以使得這個六道如車輪子一樣,輪迴不絕,這個狀態都是由心所造的,所以不矛盾。既然是萬法唯心造,都是心識所造的,那麼心境要達到一定境界以後,遠離貪、嗔、痴、慢、疑一切煩惱以後,證得空性了。
證得空性以後,就遠離過去、現在、未來的執著,也熄滅了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叫離三心滅四相。得到這個境界了,那就是聖人的境界。這個境界就是空性,證得空性了。證得空性的人叫聖人。那麼這裡頭問的問題是聖人的因果,聖人證空性以後,這個證得空性的聖人,落不落因果?落因果的。
但是聖人不昧因果了,聖人的行走坐臥、開言吐語、出入往返、舉心動念都不昧因果了,完全不違背因果了,所以他不會招感輪迴生死的果報了。我們凡夫沒有證空性,認為內心和外界都是實有的,所以在這個實有的境界當中,起貪、嗔、痴、慢、疑,身、邊、邪、見、戒各種煩惱,造下各種的業,所以使得輪迴流轉不息,輪迴不絕。那麼聖人,遠離一切執著,斷除煩惱,證得空性。
內無我,外無法,內外皆空,所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樣的人他是不昧因果了,不會再造輪迴生死的業了,所以不輪迴生死了,並不是聖人不落因果,是他不昧因果了,不會再造輪迴生死的這些業了。為什麼?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然後過去已滅,未來還未至,現在一念剎那不住,所以在他內心當中,離三心、滅四相,也可以說證了三空解脫門。
這個聖人不昧因果了,再也不會造輪迴生死的業了,所以不流轉生死了,並不是說沒有因果了。你這個一定不能理解錯了。那麼,既然流轉生死因果不虛,那麼跟萬法唯心造矛盾不矛盾呢?不矛盾的。就我上面說了,這些流轉生死的業都是由心所造的。這個因果,不管善、惡、無記,也是由心所造的。所以佛教說「萬法唯心造」,都是由心所造下的業,業感的輪迴不絕。所以,雖然因果輪迴不虛,但是這一切都是萬法唯由心識所造,並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