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 最後的石庫門

2021-02-18 建文帝


上個世紀20年代,上海女人穿起了旗袍。她一出現就吸引了所有男人的目光。

中國男人看她:很摩登、很性感、很西方

外國男人看她:很優雅、很含蓄、很東方

 

民國時期 上海電影明星 阮玲玉

無論在什麼顏色的眼睛裡,旗袍都是海派文化孕育而生的精靈。

 

「石庫門」也是「旗袍」嗎?

今天的文章和書籍,一說到石庫門,都會拿旗袍來做類比。讚譽石庫門:

融匯東西方文化之精粹

開創海派建築之典範

石庫門已然成為當代「海派文化」無可替代的經典符號,老外到上海,新天地是必到的打卡勝地。

但歷史的真實,往往走向美好願望的反面。

 

石庫門 背負了一生的「屈辱」

從石庫門誕生的那一天起,她就背負上伴隨其一生的「歧視」。

也是在上個世紀的20年代,第二代石庫門裡弄以全新的姿態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期。但還沒到20年,就被逼著退出了歷史舞臺,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在中國人眼裡,石庫門是進步、文明的展現,滿載著這座城市的集體記憶。

但和中國人的感受剛好相反。

在那些高鼻子、藍眼睛的洋人眼裡,石庫門無論吸收了多少西方先進的建築技術,或是藝術精華,她都是「不文明,不衛生」的中式民居。是「落後和骯髒」的代名詞。 

 

為什麼 「中式石庫門=不衛生」

上海人可能會本能地冒出一個答案:

沒有抽水馬桶

的確是,但這只是「不衛生」的標誌之一,而且還是次要的。

 

幾乎每條老式裡弄都有一個小便池和糞站


真正的原因是鼠患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在東亞地區曾經爆發過鼠疫大流行。

1894年,香港因鼠疫死亡2250人。這個數字看著好像還行,那是因為港英政府採取了防疫管控。對比下廣州你就知道了,同年,廣州的死亡人數是7萬多。

 

上海的「防鼠房」

沒過幾年,上海的閘北地區也爆發了鼠疫。上海的工部局高度緊張。

因為數量龐大的中式石庫門裡弄房,為老鼠的繁衍,和鼠疫的傳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蘇州河北岸 極為簡陋的中式民居

原因有二:

1.中式石庫門的天花板是個空心夾層,為老鼠的繁衍和活動提供了場所;

2.為了防潮,底層的地板是架空的。地板的架空層,為老鼠向四面八方流竄提供了通道。

為了防止鼠疫從閘北地區,向公共租界擴散。工部局啟動了兩項聲勢浩大的整治工程。

1、把蘇州河北岸5000幢的中式裡弄房的天花板和空心地板全部拆除。

2、沿著公共租界和閘北的分界線,劃出一條寬達250英尺(76米)的地帶。在這個區域內改造了2433間「防鼠房」。也就是沒有天花板和空心地板的房子。

 

公共租界工部局僱傭華人清潔工和巡捕 清除違建

華人清潔工  每天清洗路面和下水道

而且在1911年,工部局修訂了《中式建築章程》,把這些「防鼠房」的建造規定明確的寫進了《章程》。

 

第二代石庫門標誌:「清水磚牆」的誕生

今天,我們看到的新天地石庫門裡弄,是典型的第二代,她的主要標誌之一就是「清水磚牆」。

 

你還記得第一代的石庫門裡弄嗎?牆面都是刷白的。

因為,中式建築是木結構承重,磚牆只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因此磚牆並不砌實,而是空心的。這樣不但節省磚料,而且還有保溫,隔音的效果。

 

大家注意:青磚很薄,而且是疊空著砌起來的

當然,還有些質量比較低下的中式民居,連磚都省了,直接用土坯牆。反正牆面刷上一層白石灰後,就什麼也看不出了。

這些,讓租界的洋董事們十分頭大,於是出臺了一系列的法規。

公共租界新的《中式建築章程》規定:

建築必須採用磚石結構的牆承重,牆體不能砌成空心。

法租界也出臺了類似的法規。除了規定建築必須用磚石,而且牆體不許用石灰塗白。

 就這樣,第二代石庫門普遍採用的清水勾縫外牆,就在這些法規的逼迫之下誕生了。

好在,這個轉變也不是很難,因為早在法規頒布之前,中國工匠們已經掌握了歐式牆承重的建造技術。

 

磚牆承重+木屋架的結構

第二代石庫門的另一大標誌:西式門楣的誕生


法租界的第二次擴界

1900年,法租界第二次擴界。西界從原來的西藏南路,推進到了成都路南北高架。

南界沿著今天的自忠路、濟南路、太倉路,走了一個Z字形。

 

正好是現在新天地的北側外圍。也就是說,這次擴界沒有把新天地片區包括進去。

 

新的禁令

擴界當年的10月10日,法租界公董局發布了一條決議:

從嵩山路往西,不允許建造木結構的中式房屋,必須按照歐洲的建築習慣,用磚頭和石塊建造房屋。設計圖還必須通過法租界公董局工程師的審核。

總之就一句話:只準造歐式建築。

 

是融合?

不, 是博弈!

雖然,這個地區的華人對決議十分不滿,反對聲從未停歇過。但造房子必須要拿到公董局發的建造許可證。

就在你情,我不願,充滿鬥爭的博弈過程中,「中西合璧」的第二代「海派石庫門」誕生了。

牆承重結構+清水勾縫的磚牆+「歐式」石庫門楣

 這回,洋董事們總不能說這是中式民居了吧。


新天地的中共一大會址,

已是成熟的第二代石庫門了。

 

無論對於華人、還是洋人

第二代的石庫門 骨子裡還是中式的

其實,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種外形上十分歐化的石庫門裝飾,用的還是「舊瓶裝新酒」的中式套路。

你還記得書隱樓的那個中式大門樓嗎?

 

江南的豪宅大院,為了使大門顯得更為高大威猛,富貴逼人,就是在石庫門的外圍,加上一圈中式的裝飾。

此時,上海人為了對付租界當局,用的還是這一招,只是把中式的裝飾換成了歐式的而已。

 


公董局終於鬆口了

在雙方博弈了十年之後,1910年的12月,法租界公董局終於放棄了禁令,但仍要求房屋必須用磚石建造。

 

放棄禁令是因為良心發現?

不是。

放棄的原因是:法租界的公董們,已經把發展的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西南區域了。

就在雙方博弈的10年裡,公董局通過向西越界築路,和收購大片土地的手段,把勢力範圍向徐家匯方向大縱深推進。

洋商們也看準時機,在越界築路的道路沿線紛紛購置地產。準備好一旦擴界成功,靠著地皮瘋漲,狠狠賺他一筆。

 

圖中標識的是洋商們在「未來的」法租界購置地產的分布(可點擊放大)

圖片引用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牟振宇的論文

因此,公董局已經沒有必要再為這麼點彈丸之地,和中國老百姓糾纏下去了。

 

第二代石庫門 並非一蹴而就

今天的上海人,已經習慣了第二代石庫門東西合璧的造型了。因此會想當然的認為,她一出現,就該是那樣的。

其實,她的誕生,經歷了種種的曲折,是一路摸索著過來的。

當年,上海工匠的水平參差不齊,施工隊的技術差距極大。

早在1880年,川沙人楊斯盛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現代的建築施工企業——楊瑞泰營造廠。他的營造廠已經完全掌握了西方的建造技術,而且施工質量不輸歐洲本土的營造廠。

 

楊斯盛的代表作:外灘第二代海關大樓

但是,一些規模不大的石庫門裡弄,根本請不起這種大型營造廠。只能請一些臨時拼湊起來的「馬路遊擊隊」。

所以,第一代到第二代過度時期的石庫門,真可謂「滿園奇葩盡爭豔」。

新天地邊上就有個很奇葩的實例

 

看到這個樣子的石庫門,你可能會很無語吧。

當我看到她的那一剎那,我的心情也很複雜:興奮、驚詫、奇怪、好笑、……

反正是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你看了又是什麼樣的心情?

她會成為新一代網紅打卡點嗎?

就全靠你啦!

 

地址:自忠路15弄

1914年 終於第三次擴界成功

擴界前,法租界只有2,135畝;擴界後,一下子膨脹到15,150畝,足足擴大了7倍之多。

法租界三次擴界的年代和地域範圍比較

因此,法租界公董局滿懷著憧憬,決心把「法租界新區」打造完全是歐式建築的東方巴黎。

 

以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為模板的淮海路

時髦的外國女郎穿梭於淮海路上


新天地  最後的石庫門

這次,公董局吸取了上一次頒布禁令的教訓。

為了避免中式石庫門民居再次「侵入」完全歐式建築的新城區。公董局開闢了一個緩衝區。

這個緩衝區就是今天「新天地」所在的「太平橋」地區。

 

當年太平橋的石庫門裡弄,絕大部分已變成高樓大廈和人工景觀湖了。

 

新的分界線——淡水路

公董局規定:

太平橋地區允許建造符合規範的中式民居。但是以淡水路為界,淡水路以西就不允許再建造任何中式石庫門裡弄了。

 

直到今天,這條界限依然十分清晰。

 

淡水路的東側,沿街布滿石庫門裡弄。

 

僅僅隔著十米寬的路面。

淡水路西側,就完全是西式的「花園洋房」,和「公寓樓」,看不到一點中式裡弄的影子了。

 

為什麼石庫門就這麼不招洋人待見?

難道就是因為石庫門房子不衛生,沒有現代化的抽水馬桶嗎?

顯然不是,因為這不是什麼不可跨越的技術鴻溝。

就在太平橋地區裡,黃陂路上的「梅蘭坊」,就已經配置了現代煤衛設施,屬於新式裡弄了。

 

那麼,是因為老外在文化上的優越感嗎?

答案:好像也不是

文化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終會慢慢彌合。

但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租界工部局和公董局的洋董事們,換了一屆又一屆,始終念念不忘要「消滅中式民居」。

借用名偵探柯南的結案語,就是

 真相只有一個:「錢」才是幕後的推手

前期的文章已經介紹過。

因為太平天國運動,大量的中國難民逃入租界,難民為租界當局提供了巨量的財稅來源。

從此「土地稅」和「房捐」成為租界最主要的財政收入。法租界在60%左右,英租界的比重更是高達70%左右。屬於典型的「土地財政」。

 

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錢

正是這種「土地財政」,推動著租界當局不斷的越界築路,不斷的向西擴界。更大的地盤,意味著更多的稅收。

 

更高的地價=更多的稅收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繁榮,上海的地皮飛速上漲。

外灘的地皮,在太平天國時期就已經從每畝20兩白銀漲到了1300多兩。

70年後,1933年,南京路外灘的地價漲到了每畝36萬兩。

南京路口的和平飯店,始終保持著上海地價的巔峰紀錄。

租界當局為了確保土地稅不流失,每隔3年就對各個區域的地價做出評估,然後根據這個評估價,徵收土地稅。

 

跟石庫門有什麼關係?

有兩方面的關係:

一、跟土地評估價有關

雖然,第二代的石庫門裡弄,在1930年代後期,已經跨入了新式裡弄的行列,開始使用鋼筋水泥結構,還有了獨立煤衛。

但是「石庫門裡弄」的整體素質,差異極大。因此給人的總體印象仍然很「low」。

離新天地不遠,仍然留存著這種極為老舊的中式裡弄房。

因此,中式裡弄扎堆的地區,土地的評估價就低,評估價低,土地稅自然就跟著低。

「土地稅」的損失,才是讓洋董事們始終耿耿於懷的原因。

 

二、跟「房捐」有關

「土地財政」的另一項稅就是「房捐」。房捐的計算是以房租金額作為基數的。因此租金的高低,決定著「房捐」的多少。

我們來對比一下:

按照1930年前後的市場價,租一整棟單開間的三層石庫門住宅,租金大致在25元左右。

淡水路東側的新式花園裡弄

面積大致相同,有衛生的新式「花園裡弄」,租金可以翻一倍。那麼「房捐」也就要多一倍。

公董局成功阻擊  石庫門走向終點

隨著新天地片區中式石庫門裡弄的建設完成,第二代石庫門裡弄也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這次法租界公董局把中式石庫門裡弄,成功的阻擊在了談水路以東,可以說是「完美收官」。

此後,上海的西南區域展現出來的,是一個完全歐洲化的西方城市風貌。

 

淮海路旁的雁蕩路  歐味十足


複雜環境下 事物的發展軌跡

這篇文章,好像把石庫門的發展脈絡梳理的很清晰。但是,決定和影響「海派石庫門」的發生、發展,絕不會僅限於單個因素,其發展路徑也不會是單線進程的。

影響她的要素還有很多,例如:

19世紀末

建築材料和建造技術在世界範圍內「質的飛躍」;

中國工匠對西方建築技術的全面掌握;

進入1920年代

留洋歸國的中國設計師開始走上歷史舞臺;

上海人的審美理念和生活方式全面西化;

上海經濟進入「黃金十年」的高速增長期;

上海工業化帶來的城市人口暴漲;

……

但是這些因素,都只是影響了海派石庫門發展的某一個方面,或是某一個階段。如果要全面闡述,就只好出一本厚厚的書了。

而我這篇小小的文章,只是想幫助你,從一個底層的邏輯思緒,來理解「海派石庫門裡弄」從出生,成長,到邁向輝煌,但最終走向消亡的整個發展脈絡。

用一句話總結:

石庫門的確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產物,但是這種交融,充滿了博弈雙方的鬥爭。這場鬥爭,促成了她的誕生,但也決定了她的滅亡。

石庫門發展背後的推手始終是「經濟規律」,其文化內涵還伴隨著一條無法抹去的「鄙視鏈」。

下一期,我就來談談「牆」,這條鄙視鏈。

敬請關注公眾號:建文帝

 

相關焦點

  • 細雨濛濛中,在新天地看上海石庫門
    這裡有最典型石庫門,別一番情趣。在大上海這個紛繁的商業都市,在寸土寸金的這個地方,這麼個鬧中取靜的地方,實在喜出望外。影視劇中常見鏡頭為了這片新天地,當年的革命先烈們,在這裡點燃了改天換地的星星之火。因為他們和千千萬萬革命先輩的努力和付出,這裡成了永遠的新天地!如今,上海市政&&府用巨額投資,讓新天地歷久彌新!
  • 石庫門裡有戲!2018表演藝術新天地開幕!
    五匹「光影舞馬」在石庫門古意盎然的街巷中穿行,迷幻的光影,絕佳的舞姿,矯健的「馬」,大人孩子們尾隨著魚貫而過,冷煙花和音樂點亮了整個新天地街區。我心無限@上海新天地.帳篷劇場開幕當天,最特別的一場演出,是為新天地度身定做的聲音演出《耳畔呢喃》,每個觀眾都是獨自一人開始這段旅程,需要獨自跟隨著耳畔的聲音和地圖的指示,在新天地的壹號會所、南北裡弄堂和屋裡廂博物館穿梭
  • 但是,大家的目光卻聚焦在了它旁邊的石庫門新天地上!
    好在,魔都這個城市從來都不缺好玩又有格調的地方,這不,小編就發現了這個距離迪士尼只有5公裡,藏在石庫門裡的「食住遊」新天地作為迪士尼旁的「食住遊」新天地,石庫門風情商業綜合體,綠都·繡雲裡將成為川沙板塊最驚豔的存在!
  • 但是,大家的目光卻聚焦在了它旁邊的石庫門新天地上!
    」新天地——綠都·繡雲裡!作為迪士尼旁的「食住遊」新天地,石庫門風情商業綜合體,綠都·繡雲裡將成為川沙板塊最驚豔的存在!以海派弄堂裡的石庫門文化為核心,以民俗商業為特色主題,為你再現老上海和現代商業文化聚集地。
  • 上海新天地20周年 RESPECT
    這是我與上海新天地的第一個合作項目,但在2018年商場改造完成後洋洋灑灑發表了上面那篇萬字長文時,我甚至沒意識到商場所在的瑞安廣場早於新天地石庫門片區先落成,否則可以再上一些價值。其商業部分新天地廣場似乎註定需要承載一些特殊的使命——作為淮海中路沿街門面擔當、需面對列強競爭,卻也與核心點位石庫門片區有兩街之隔,既是整個上海新天地的「牽頭」,又如同石庫門片區的「僚機」,扮演著多重角色。
  • 新天地,上海的一張文化名片,一座文化地標
    本期推出他近來在上海新天地拍攝的照片及說明,與大家分享。        石庫門舊式裡弄住宅是近代以來最典型的上海民居建築。中西建築相融合的石庫門舊裡已不僅僅是一種建築形式,它已成為上海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石庫門,作為一個歷史文化空間,承載的是上海的歷史記憶和城市的性格,現在石庫門已成為上海城市的符號和文化品牌,已成為上海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代表。
  • 對於上海來說,石庫門是什麼?一種文化圖騰
    石庫門,是上海一種獨有的民居住宅,早期由一片片石庫門組成的弄堂,早已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蘊,而上海的很多故事都發生在上海的弄堂裡。石庫門分為「老式石庫門」和「新式石庫門」,「老式石庫門」裡弄也是聯排式布局,但從單棟建築上看,卻是中國傳統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中國傳統的磚木立帖式。最大的特徵就是那個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石料門框的大門,配有烏漆厚木大門。石庫門裡弄比木板簡屋造價高,施工考究,內部格局更適合華人,也更寬敞,因此租金更高,很快風靡上海。
  • 【萬花筒】在上海新天地走走拍拍
    Kunfandiĝo de moderneco kaj tradicio 上海新天地是一個展現上海歷史文化風貌的都市旅遊景點, 它是以上海獨特的石庫門建築舊區為基礎改造成的集餐飲、商業、娛樂、文化的休閒步行街。以中西融合、新舊結合為基調, 將上海傳統的石庫門裡弄與充滿現代感的新建築融為一體。
  • 石庫門,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築,歷史與現代結合的攝影聖地
    石庫門是一種融匯了西方文化和漢族傳統民居特點的新型建築,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舊弄堂一般是石庫門建築,它起源於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的戰亂迫使江浙一帶的富商、地主、官紳紛紛舉家遷入租界尋求庇護,外國的房產商乘機大量修住宅。
  • 新天地火了20年的星巴克,升級回歸!
    時間跳到2000年,星巴克在新天地黃金地段:太倉路石庫門建築群的街口開設門店,將咖啡文化帶到中西合璧風格的石庫門建築內,早在20年前,就成為了魔都的初代咖啡館的「明星代言「,海納百川地迎接著八方來客。20年間,星巴克新天地店經歷4次煥新改造,始終是新天地的頭號打卡地標店,也是很多人年輕時的咖啡記憶。
  • 上海新天地,結棍!
    除了歷史,新天地也有極富摩登感的一面。這裡總會和「時尚」掛鈎。K11、香港廣場、新天地廣場、中海環宇薈、復興soho...糰子三天兩頭不吃就怪想它的hhh~地址:馬當路388號復興soho廣場1樓D109-D110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10:30-22:00
  • 五五購物節·黃浦行|來上海新天地,一起度過別樣夏夜時光
    從新天地石庫門街區太倉路入口處的Tom Ford出發,一路向南延伸至新天地時尚I,YSL、NARS、Jo Malone London、Miller Harris、STUDIOUS TOKYO,Maison Kitsuné等一眾美妝及潮店,以獨特的首店特色體驗和超長運營時間,共同打造夜上海「潮品」購物體驗。
  • 酒吧節、深夜食堂、Live Show……讓我們相約明晚的上海新天地
    從明天(6月6日)起,酒吧節、深夜食堂、夜上海Live Show、博物館奇妙夜等一系列以「玩樂有範,夏夜時光」為主題的活動,將在上海新天地上演。在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的同時,上海新天地將著力營造具有國際範、上海味、時尚潮的夜間經濟消費氛圍,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重塑「夜上海」名片。
  • 上海石庫門的未來之路怎麼走?看《靜安石庫門》講述裡弄裡的前世...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靜安石庫門》一書,從上海石庫門建築的形成背景出發,整理了靜安區石庫門的營造歷史以及不同發展歷程下石庫門裡弄的演變特徵。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上海就進行了一系列舊城改造工作的探索,包括「搭搭放放」、「365」危棚簡屋改造、成套率改造、新一輪舊區改造、整街坊保護改造等。
  • 新天地裡的「光影上海」,燈光藝術裡的城市之美
    新天地裡的「光影上海」,燈光藝術裡的城市之美 澎湃新聞記者 陸林漢 2020-11-17 12:36 來源:澎湃新聞
  • 港資 十年瑞安路,一個新天地(上)
    相信在95%的人眼中,瑞安=羅康瑞+新天地‍瑞安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個大的品牌和組織,如果分不清究竟你所認識的瑞安的某某究竟屬哪裡,認準是在羅先生的公司就可以了(羅康瑞,Mr.Vincent Lo,彼為香港 GBS金紫荊勳章獲得者,及JP太平紳士,同時兼任香港機場管理局主席)。
  • 即將消失的石庫門(下)
    在新閘路北的大田路兩側,以路為界分東、西斯文裡。有資料記載,這是上海規模最大的舊式裡弄之一。西斯文裡始建於民國3年,東斯文裡建於民國7年。上世紀末,這片上海最大的石庫門群落已著手拆遷。如今,「西斯文裡」早已被夷為平地。「東斯文裡」孤獨存在,佔有新閘路568弄、620弄,大田路464弄、492弄、546弄,南蘇州路1463-1475號幾片「領地」。
  • 就在新天地的雙層大宅門裡!
    石庫門,復古風,獨樹一幟!2年後,新天地有一霸!感官升級,創意升級,一座難求!魔都少有的融合菜霸主time君新寵送給你!(最後這份波龍都被time的胃君承包了)time君再重申一遍重點哦 99元的姜蔥波士頓龍蝦每桌僅能購買一次 限量銷售,且遇且珍惜
  • Foodie Social年底亮相新天地時尚 I,上海新天地煥新升級進行時 | iziRetail熱點
    這就不得不提到正在進行改造調整的新天地時尚 I(原新天地南裡商場),今年第四季度它就將亮相於大眾眼前。新天地時尚I於2019年3月啟動項目升級更新,將以Neo Luxury為品牌核心,倡導「無定義、無規則、無界」的生活態度,聚焦具備國際視野,追求前沿潮流、品質生活的新奢一族,打造「玩樂有範」的潮流社交新地標。
  • 做內容的「上海新天地」
    張斌表示,在音樂形式的選擇上,儘量避免曲高和寡或是嚴肅、小眾,還是希望它跟城市的人群之間是沒有壁壘的關係,除此之外,以上海新天地為代表的新天地項目本身就有新舊交融的特性,也促使他們在音樂的選擇上更加注重多樣性,把國際與民族融合在一起。在新與舊之間找到融合,從上海新天地成為一個商業地產開發項目以來,就始終是核心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