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無聲的小人物卓別林,卻演盡世間繁華與滄桑

2020-09-13 癲瘋存在

關於卓別林一生的故事

1889年4月16日,是喜劇之王卓別林的誕辰。卓別林出生於英國倫敦,是英國著名影視演員、導演、編劇。

卓別林這個名字,對全世界的人來說都不陌生。他扮演的那個流浪漢的形象,總是穿著一條與身材不符的肥褲子和一雙大皮鞋,手裡拿著一根手杖,頭戴一頂圓形禮帽,嘴上留著一撮小鬍子,邁著鴨子步走路,讓人一眼看過就很難忘記。這個模樣,也被後人不斷模仿。

卓別林幼年喪父,母親精神病發作,沒人照管的他進過孤兒院,當過乞丐,做過小報童,也給人當過傭人,最後在一個遊藝場裡掃地打雜,同時也在默默地學習其他演員的表演。童年的孤苦經歷,成為了他後來創作的一個又一個都市裡的小人物的寫照。

一次偶然的機會,劇場裡的一個主要的喜劇演員病倒了無法上場,劇場經理正愁演員找不到替身的時候,突然想起卓別林平時總是在模仿演員們的動作,於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讓他上臺代替那個演員去演出。

原來的那位喜劇演員身材魁梧,他的衣服穿在卓別林身上又肥又大,像個麻袋套在他身上,一雙大皮鞋走起路來也是磕磕絆絆,而圓頂禮帽卻又太小,這樣的裝束活像個小流浪漢,一出場就引起全場大笑。他一連演了好幾場,就這樣把流浪漢的形象越演越活。

卓別林精湛的演技來自他對於藝術刻苦學習的態度,他經常跟生活中一切有經驗的人求教,包括流浪漢、工人、裁縫等等,在他們身上尋找每種人物的特點,以此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

1913年,他隨著當時英國著名啞劇團經歷卡爾諾去美國巡迴演出,被美國導演塞納特看中,就此開啟了他的藝術生涯。

1914年,卓別林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謀生》。他不僅是一名出色的喜劇演員,還是優秀的電影導演、製片人,活躍於好萊塢電影的早期和中期,幾乎奠定了現代喜劇電影的基礎。

到了1923年,他終於有能力,創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別林影片公司,成為了好萊塢第一個真正的獨立製片藝術家,卓別林一生主演過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樂狗》、《狗的生涯》、《尋子遇仙記》、《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總是寄同情於窮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喜劇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後感到淚水的苦味,充滿了對受壓迫受欺凌的人們的同情。

其中1925年的《淘金記》、1931年的《城市之光》、1936年的《摩登時代》和1940年拍攝的《大獨裁者》,被認為是他最優秀的代表作。

卓別林的一生有過四段婚姻。和他在銀幕上所扮演的形象一樣,他一直在尋找真正的愛情,在他生命中,有7個女人至關重要。

1916年到1917年之間,卓別林與他電影中的第一位主要的女演員艾德娜·普文斯相愛了,但是這段關係僅僅存在了一年多。

在卓別林29歲時,他踏進了人生第一個感情漩渦。很快,他就跟16歲的《綠野仙蹤》女主角--好萊塢電影女演員密爾德萊·哈麗絲糾纏在一起,並且迅速地結了婚。

但畢竟是閃婚,這場感情就像龍捲風,來得快也去得快,由於彼此的性格、情趣都不相投,很快這段婚姻就走到了盡頭。1920 年11月,經法院判決,卓別林先生付出了整整10萬美元和一部分股票的代價,和哈麗絲離婚了。

後來卓別林又與女演員寶拉·納格瑞之間有過一段很公開的關係。

到了1924 年,卓別林結識了一位叫莉泰·格蕾的女友,那時他正準備拍攝《淘金記》。似乎卓別林總是更傾心於少女,格蕾當時也是16歲。他幫助她成了一名電影演員,後來又在格蕾的逼迫下與其成婚。但婚後卻發現格蕾好吃喝玩樂,揮霍無度,負面消息頻頻傳出,開始卓別林還忍氣吞聲,最終忍無可忍,付出 80 萬美元的巨款作為分手費,才擺脫了這場婚姻災難,除此之外他還花費了100萬美元的律師費,這場離婚官司在當時的美國轟動一時。

卓別林的傳記作者喬斯·米爾頓在卓別林的傳記中寫道,說這場婚姻是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洛麗塔》的靈感來源。

卓別林與波蘭籍的女演員寶蓮·高黛

1932年6月,卓別林與波蘭籍的女演員寶蓮·高黛在南洋群島秘密結婚,直到 1940 年才正式宣布他們的婚姻。在他們九年的家庭生活中,總體還算幸福美滿。卓別林讓高黛在《摩登時代》和《大獨裁者》中飾演了女主角。

但這第三次婚姻並沒有圓滿收尾,兩人因各種分歧的逐漸擴大直至最後鬧翻。於 1942 年在墨西哥判決離婚。

卓別林與瓊·巴裡有過一段短暫的關係。本來卓別林想讓巴裡扮演一個主角,但是過了不久巴裡就開始對卓別林糾纏不休並有精神病的表現。兩人的關係因此終止。

似乎不管到了什麼年紀的男人,愛的都是年輕貌美的姑娘。

卓別林與烏娜

卓別林的最後一次婚姻出現在1943 年,他與好朋友美國著名劇作家龍金·奧尼爾的女兒烏娜結了婚。這次結合,倆人的年齡相差很大,卓別林54歲了,而烏娜只有18歲。

這場懸殊的婚姻讓烏娜的父親奧尼爾極為惱火,奧尼爾不希望女兒嫁給一個生活混亂的人,因此女兒斷絕了關係,從此再沒有跟烏娜說過一句話。但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卓別林因此得到了一個忠實長久的伴侶和助手,這段婚姻陪著他一直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卓別林後來追敘他第一次見到烏娜·奧尼爾的情景:「我發現她真的是一個光彩照人的美人,魅力藏而不露,溫柔可親,這是最惹人喜愛的。」

烏娜為卓別林生下八個子女,這是其中六個和夫婦倆合影

兩人育有八個孩子,在卓別林逝世後烏娜還活了十四年,她對卓別林的死非常悲痛,以至於後來開始借酒澆愁。

卓別林作為一個藝術家、一個文化偶像的閃光存在。他自己編寫、導演、表演以及自己發行電影。從還是孩童時期登臺表演到最後88歲的高齡逝世,他一共為電影事業貢獻了70多年的時光。

不止是他的影片記錄了早期滑稽喜劇的歷史,成為了我們重要的文化遺產,還因為他的一生和電影本身就代表了一段電影業的發展過程,用小人物的視角去追尋這個世界的真理與善惡,一路開闢了一條通往現代電影藝術的航道。

直到今天,卓別林的作品裡還有許多等待被一探究竟的人性光輝與對當時年代的時事洞察,而他個人的幽默魅力是其中永不被磨滅的光芒。他是一代喜劇之王,從過去到未來都不會被否定,作為一個從無聲片時代過渡到有聲片時代的喜劇大師,他留給後世的精神財富依然是難以估量的。

卓別林,用他誇張的表演帶給全世界歡笑,然而生活中的他,卻和平凡人一樣要面對感情的隕落與機遇的反覆。他的人生,從7歲時起成為一個流浪兒,一路從默默無聞走到閃耀世界的光鮮亮麗,感情生活又難以一帆風順,只能靠一部部作品和一個個不同面孔的女人來帶給自己慰藉。可以說,他一生都在消除貧窮和被拋棄帶給他的心理陰影。

反觀現在,演技都在特效裡面,骨子裡還是演員的少之又少。一個表情可以代替所有,現在能做喜劇、動作戲的只剩下那麼幾個。電影還是愛看老電影,歌曲還是老歌曲,那味道那喜愛別人無法代替。

相關焦點

  • 卓別林的聲電影和無聲電影一樣重要
    這部電影在拍攝前就受到了壓力,但卓別林沒有屈服,在巴黎報紙上刊登了影片的主要情節,公開挑戰納粹,並說「當希特勒在煽起瘋狂的時候,他必須受到嘲笑」。這部電影也是他第一次在銀幕上開演,這次張口他滔滔不絕發表了自己的演講,在所謂的獨裁者上「祝捷大會」發表了長篇演講,有如防波堤般迸發的氣勢,是電影史上最出色、最精彩的演講。
  • 查理·卓別林:無聲電影最經典的篇章!喜劇的孤獨
    卓別林的每一個細節點滴都在這些影像資料中,定義出一個更真實的他。美國成就了這個英國人的一切。1889年4月6日,查理·卓別林出生於英國倫敦,家庭生活很拮据,母親是一個舞臺劇演員,小查理不到10歲就走上了舞臺。他對幽默的敏感度大概是天生的,第一次通過表演讓人發笑是演一隻貓,完全依靠肢體動作和表情。
  • 百年前的《摩登時代》,小人物亦有著同樣的悲喜,致敬卓別林大師
    喜劇大師卓別林在1935年拍攝了《摩登時代》,這部電影被許多粉絲視為經典。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無聲電影展示了資本主義時代大機器工業中對人的無情殺戮。也詮釋了一代大師的經典傳奇。雖然時隔百年,但是如今再來看,這部電影依然帶給我們很多深思,時代不同,但是小人物的悲喜相似。
  • 卓別林和他生命裡的10個女人
    後來,父親酗酒去世,母親患精神病,沒人照管的孤苦童年成就了他後來創作的一個又一個都市悲喜小人物寫照。回憶過去,他曾表示:對我來說,母親似乎是我認識的心地最好的女性.我曾見識過許多闖蕩世界的人,可我從未見到比我母親更高尚優雅的婦女。如果我有出息的話,那全仰仗她的養育之恩。
  • 無聲電影的最高峰——讀《卓別林自傳》
    這周被領導安排寫劇本,看了一些劇本寫作方面的理論知識,在知乎上看到被人推崇的《卓別林自傳》。卓別林是一個偉大的演員、劇作家,所以整本書很簡單,故事性非常強,讀起來很有意思。筆者將通過三個部分介紹這本書,第一部分是卓別林的童年,及他為何可以成功。第二部分是從電影的發展史上,客觀的分析卓別林的地位。
  • 《城市之光》:卓別林萬歲!
    「一部時代性的典藏,經濟的蕭條無法阻擋卓別林用默片來淋漓盡致的描繪真善美,電影用悲情編制著幽默的旋律,流浪漢與賣花女間兩個小人物的愛情
  • 查理卓別林
    經典流浪漢造型卓別林在他的影片中通常是天真善良的小人物,卻總能揭示底層百姓的辛酸和苦楚。小鬍子,圓禮帽,大號尖頭皮鞋,寬肥的褲腿細褲腳,細短的彎把文明杖,這一套滑稽又不合身的不知從哪個舊貨攤淘換來的可笑行頭,陪伴他演繹了世間的滄桑。
  • 繁華落盡,與君老
    冬,默然而來,沒有一點聲響,沒有一絲彷徨,卻帶著蝕骨的薄涼,帶著蒼茫的憂傷,帶著繁華落盡後的蕭索,從遙遠而來,從心底而來。孤寂寂的黑夜裡,對著昏黃的微光,對著如梭的光陰發著呆,亦對著冷冬發出聲聲嘆息。原來,時光才是一本經典的書,書寫著人生百味,記錄著塵世滄桑。書中的故事,故事中的心跡,有的已隨風而逝,有的卻烙在心裡,烙在閃閃的淚光裡,烙在酸酸辛辛而又不得不努力堅強的日子裡。
  • 當塵埃落定,繁華落盡之時,天涯咫尺兩兩相忘!
    當塵埃落定,繁華落盡之時,天涯兩相思,斷了無言,我用三生把你思念,清風伴著落花飛舞!且聽風吟一生思念,細水長流,流不完一世情深。唯清風明月圓夢落。吾兩眉相思盡染。忘天涯獨醉貪歡。獨依窗前任風吹,看花落遙望千年,繁華散盡,痴心未改。
  • 電影《摩登時代》,卓別林塑造了一位全世界都可以讀懂的小人物
    卓別林,1889年4月16日生於英國倫敦,此時正處於電影尚未萌發的維多利亞時代末期。1912年,卓別林赴美生活,開始從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等工作。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情景喜劇,甚至還擔任了製片和剪輯。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名作家。
  • 永遠的小人物,偉大的卓別林
    然後小妹想給你們安利一個人,把美國默片帶到最高峰的查理·卓別林。世界就像個巨大的馬戲團,它讓你興奮,卻讓我惶恐,因為我知道散場後永遠是:有限溫存,無限心酸。——查理·卓別林他似乎總是與聖誕節有緣,1898年的聖誕節,還不滿10歲的小查理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舞臺劇演員。
  • 一部黑白色調的無聲電影《城市之光》
    一百年過去了,卓別林的黑白默片成為了永恆的經典,即使歲月流逝,依然永不褪色。印象裡的卓別林,永遠是兩撇八字鬍,一根不離手的拐杖和一頂不那麼協調的禮帽。他身材矮小,卻一直偉大。而這部《城市之光》,作為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是美國電影藝術的最高成就。
  • 閱盡世事滄桑,內心更堅強
    人生就是一路的風景,一段路,一首歌,是回憶,是奢望,是眷戀,站在歲月的河畔,閱盡世事變遷。一彎淺笑,多少深情?驀然回眸,花開花落,世態炎涼,半生流離,絢爛花事卻是過眼雲煙;夢裡夢外,人情淡漠,東風催淚,世事已滄桑,花間弄影,一簾幽夢共賞。淺吟輕唱,煙雨幾許?君影風行,越過時空,飄來蕩去,翩躚入夢。而我依然在時光之外,撫琴輕訴,點點清愁隨風,暗香疏影,阡陌縱橫。
  • 巴斯特·基頓——齊名卓別林,演了一輩子喜劇,卻從未真正笑過!
    可能大家不熟悉這個名字,但是如果看過成龍大哥早期的電影《A 計劃》,那麼就會知道基頓絕對算得上是他喜劇動作電影上的啟蒙大師,大哥在多部影片中致敬,甚至許多橋段大量戲仿或模仿巴斯特·基頓。>「卓別林試圖扮演一個孩子,而基頓本身就是一個孩子。」
  • 《摩登時代》查理·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影片
    【 查理·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影片】1936年,卓別林自編自導自演的《摩登時代》在美國上映,誰也不曾想過的是,這居然是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影片。
  • 鹽觀影 | 卓別林《摩登時代》
    《摩登時代》是我完整看過的第二部卓別林,看第一部在2019年,是《城市之光》。我驚嘆於:導演、編劇、主演、配樂,卓別林。除了《摩登時代》,他的很多電影配樂也都由自己挑選各種古典音樂小品或自己根據情節創作完成。我喜歡這樣的人,他生來就是藝術家。
  • 卓別林-《淘金記》
    卓別林作為在無聲時代與有聲時代初傑出的藝術家,他在無聲時代的成就令人贊服並且在世界電影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繁華落盡,大愛無言,唯情而已
    總是在繁華落盡,我們才能明白,比物質更重要的,唯情而已。希望真情能夠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珍惜每一次的緣分。日月總在輪迴,四季總是如期而至,我們皆是過客,只能在世間享受幾十載的春秋冬夏,因此我們要珍惜人生路上的親情、愛情、友情,因為一旦擦身而過,也許永不邂逅。一日很短,短得來不及擁抱清晨,就已經吻別黃昏;一年很短,短得來不及細品初春的桃紅李綠,就要打點累累秋實,一生很短,短得來不及細品韶華,就已經深處遲暮。
  • 卓別林為無聲電影畫上的句號—《摩登時代》
    今日影片推薦:查理·卓別林《摩登時代》Modern Times大家好,又到了本期公版電影推薦,老規矩先介紹下什麼是公版:一部文學或藝術作品,著作權權利保護期結束,就會進入公共領域,人們可以免費對這些作品進行傳播和藝術創作。
  • 《摩登時代》與卓別林
    《摩登時代》是查理·卓別林在1936年導演並主演的黑白無聲電影。影片講述了在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