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摩登時代》,小人物亦有著同樣的悲喜,致敬卓別林大師

2021-01-09 聊劇

喜劇大師卓別林在1935年拍攝了《摩登時代》,這部電影被許多粉絲視為經典。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無聲電影展示了資本主義時代大機器工業中對人的無情殺戮。也詮釋了一代大師的經典傳奇。雖然時隔百年,但是如今再來看,這部電影依然帶給我們很多深思,時代不同,但是小人物的悲喜相似。

《摩登時代》

電影《摩登時代》中的故事發生在社會大蕭條時期的工業生產時代。這不僅導致大量工人失業,而且礦業工廠也更加殘酷地剝削已經生活在艱難困苦中的工人。故事的主人公查理是一名鉗工,在一家大型工廠的裝配線上努力工作。這個小傢伙原本天性懦弱,在一天又一天單調而瘋狂的機械勞動中完全失去了理智。混亂過後,他先是在工廠裡製造了很大的噪音,然後被送到了醫院。當他出院時,他已經被工廠無情地解僱,成為一個無家可歸的窮人。工廠領袖查理被錯誤地視為罷工領袖,並被關進監獄,在那裡他不得不過著沒有食物和衣服的生活,遭遇監獄暴亂他提前獲釋,重獲自由。查理出獄後在造船廠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他被判有罪後不久又被解僱了。沒有出路,這時候他遇到了一個無家可歸的女人。從那以後,查理和她分享了他的煩惱。雖然查理在百貨公司做守夜人,回到鋼廠幾天,在酒吧做服務生和歌手,但為了拯救無家可歸的女人,兩個人不得不再次流落街頭,但是面對這樣的生活狀況,查理樂觀自信,鼓勵無家可歸的女人勇敢地面對生活。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這部電影的結尾,當男女主人公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並找到了工作,但由於各種原因不得不放棄時,男女主人公坐在路邊哭泣,但查理支持她,鼓勵她相信他們會更好,然後他們攜手前行,一塊浪跡天涯。這時,查理停了下來,他微笑著用手指抬起女英雄的嘴角。他們兩人都在微笑,眼睛閃閃發光。

《摩登時代》

電影中沒有任何臺詞,並且是黑白電影,背景是富有喜劇效果和強大敘事功能的主人公配和音樂的肢體語言。在這部電影中,有許多喜劇片段,但是笑聲中包含同情、感動和震撼的淚水。這部電影的主旨是「以樂寫悲」,每一個場景都是查理的真實感受,沒有任何做作。一個又一個生動的細節顯示了卓別林對民生和社會的深入觀察和關注。他的諷刺效果是巨大的,他諷刺了無聊的世俗資本家、無能的警察、無知的人和被工業時代疏遠的社會。從表面上看,它的諷刺既溫和又滑稽,但看了之後,內心感覺很尖銳。

《摩登時代》

此外,電影的音樂背景也是點睛之筆,它與劇中人物的動作和情緒的起伏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在這部以音樂和動作為主要角色的電影中,音樂總是貫穿整個電影,不亞於情節的曲折。幾乎每個場景都伴隨著合適的音樂。令人驚訝的是,這部電影的音樂是卓別林自己創作的,所以我們不禁深深地屈服於喜劇大師的高超技巧。這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和社會性都很好的電影歷史經典。

《摩登時代》

選擇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藝術家的問題可能有很多答案,但是如果你想選擇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戲劇藝術家,查理·卓別林無疑將成為世界公認的唯一選擇。卓別林出生在英國,在美國成名,他對電影藝術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經常有人提到他的名字,很多人立刻想到了那個穿著肥大褲子、大鞋子、破帽子和刷鬍子的無家可歸者。早在無聲電影時代,卓別林就已經是世界著名的喜劇演員。他是多才多藝的,擅長表現廣泛的滑稽和微妙的諷刺。他不僅精通啞劇、表演、舞蹈、音樂和其他藝術,還寫作和指導自己,主演自己並為大部分電影打分。這也是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奇蹟。憑藉他傑出的才華,他使他的電影高度統一、細膩和完整。成功地走進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每部電影平均有3億觀眾。

對於這位前所未有的電影大師的評價,很明顯,任何讚揚都不會太華麗。對此,美國電影歷史學家曾經說過,「談論卓別林就是談論電影。美國電影史上從來沒有人像卓別林那樣成為一個角色,當他笑的時候,許多國家和民族都會和他一起笑。當他悲傷的時候,全世界都會想到悲傷的哭泣。前蘇聯著名作家kukarkin也由衷稱讚道:「他對人性的理解可以與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相提並論;他諷刺的尖銳程度可以與伏爾泰匹敵。」

《摩登時代》

卓別林是一位真正的圖像大師。精心包裝在喜劇皮膚中的小丑情節改變了一切,從通過笑話判斷醜到表達真、美和美。通過觀察扭曲的工業、社會和人,現代為他的無聲電影之路畫上了輝煌的句號。正如在他之前的作品中一樣,喜劇吸引眼球,形象隱喻,情感認同和流暢的敘述沒有倒下。即使在一百年後,它仍然不沉悶,現實主義批評的意義也增加了。這比用極度陶醉來表達自己對人類永恆主題的看法要高。喜劇本身是一種表現出比醜陋事物更強大的形式。

《摩登時代》

文章原創,歡迎關注交流

相關焦點

  • 電影《摩登時代》,卓別林塑造了一位全世界都可以讀懂的小人物
    卓別林,1889年4月16日生於英國倫敦,此時正處於電影尚未萌發的維多利亞時代末期。1912年,卓別林赴美生活,開始從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等工作。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情景喜劇,甚至還擔任了製片和剪輯。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名作家。
  • 鑑賞《摩登時代》,喜劇中的默劇,致敬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鑑賞《摩登時代》,喜劇中的默劇,致敬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部著名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所導演的經典電影——摩登時代。這是一部讓人笑不起來的喜劇。也是一部揭露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裡資本主義各種荒誕的社會現狀。
  • 摩登時代:蒸汽與齒輪交織的時代,為小人物的悲喜,奏響的讚歌
    這是所有偉大喜劇都具有的特質,這部「摩登時代」自然也不例外。從它上映之日起到今天,八十多年的時間裡無人能夠超越。卓別林的電影一向是以小人物作為主角,這一點給看周星馳非常大的影響。這位世界級的喜劇大師,一直把自己的目光聚集在小人物的生活和悲喜上,他故事的主角永遠是一個穿著皺巴巴西裝,帶著禮帽的倒黴蛋形象。
  • 《摩登時代》無法超越的經典,無法忘記的卓別林!
    前夜裡找出一部老片,上世紀30年代的無聲電影——摩登時代。何謂摩登,詞條中如是說:時尚。那時的美國正處於機械時代,笨重的機器需要多個工人來操作,工人們賺取微薄的酬勞被迫成為機器的附庸,被剝奪了時間甚至自由。
  • 《摩登時代》:喜劇中演繹悲劇的大師卓別林
    如果說有一部默劇可以讓人開懷大笑,那一定包含有卓別林的影片。卓別林的默劇讓人體會到此時無聲勝有聲,曾經眼中的喜劇,現在默默來看,成為了心中的悲劇,逝去的歡笑,流淌的悲涼,卻又蘊含著點點希望。不知現在的還有多少人記得卓別林,曾經的小鮮肉,影片中的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一根從來都不舍離手的拐杖,卓別林用他的表情和動作創造了一種新的語言,傳遍世界,描繪世間的人生百態。《摩登時代》是查理·卓別林導演並主演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於1936年2月25日上映,該片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也是查理·卓別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摩登時代》——卓別林
    本片故事發生在美國二十年代經濟蕭條時期,工人查理(卓別林飾)在工廠幹活、發瘋、進入精神病院,這一切都是與當時的經濟危機給人們帶來的生存危機有著密切的聯繫。而在艱難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場面溫馨感人煥發著人性的光輝。這部《摩登時代》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也是查理·卓別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看過《摩登時代》之後,我才發現卓別林是最偉大的電影大師之一
    《摩登時代》可以說是卓別林的代表作,正向片語說的那樣「本片講述工業時代,個人企業與人類追求幸福的衝突」。即使在七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在看影片時,同樣產生了很多共鳴。男主人公夏爾洛是個摩登時代大工廠的一個流水線工人,一天到晚神經質般的重複著同樣的工作,連去廁所抽根煙的享受都被無情自私的資本家剝奪了,最後由於不堪重負,夏爾洛精神失常,被工廠送到了精神病醫院,同時他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工作。不久,他出院了。可是在大街上,他卻被警察誤認為是工人暴動的領袖而關入了監獄。
  • 卓別林用默片來完成最後一部電影,《摩登時代》被賦予不同意義
    而喜劇大師在進入電影有聲時代之後,仍然堅持用默片的方式來完成的最後一部電影——《摩登時代》,也是如此。卓別林的代表作品很多,像是《大獨裁者》、《淘金者》、《城市之光》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
  • 《摩登時代》查理·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影片
    【 查理·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影片】1936年,卓別林自編自導自演的《摩登時代》在美國上映,誰也不曾想過的是,這居然是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影片。
  • 鹽觀影 | 卓別林《摩登時代》
    《摩登時代》是我完整看過的第二部卓別林,看第一部在2019年,是《城市之光》。我驚嘆於:導演、編劇、主演、配樂,卓別林。除了《摩登時代》,他的很多電影配樂也都由自己挑選各種古典音樂小品或自己根據情節創作完成。我喜歡這樣的人,他生來就是藝術家。
  • 卓別林代表作《摩登時代》,表演堪稱經典,不愧是喜劇大師!
    卓別林代表作《摩登時代》,表演堪稱經典,不愧是喜劇大師!《摩登時代》是查理·卓別林導演並主演的經典喜劇,該片於1936年2月上映。影片開始呈現出的一派景象就是「摩登時代「的模樣,工廠、流水線工人、資本家、機器,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機器對人的奴役、資本家對工人的壓榨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發明」吃飯機器「看上去體現的是人對機器的進一步控制、對技術的進一步掌控,實則不然。相反,這是機器對人本能的掠奪,對人體的物化。資本家們急迫地想要研發出」取代人「」方便人「的機器,工人們行走在生存線上,掙扎以求得麵包。
  • 卓別林——黑白時代最偉大的產物!
    《摩登時代》(Modern Times),1936年在美國上映,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是查理·卓別林導演並主演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本片是卓別林早期黑白電影作品之一。雖然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影片的配樂和特技都無法和當今的好萊塢影片媲美。
  • 摩登時代:卓別林大師,一個時代的喜劇象徵
    卓別林這位喜劇大師,我在小學時候第一次聽見,其實對他認識更多的是黑白默片,對於新一代的我們,這種形式反而是一種沒見過新奇的形式,很好奇的就看了,自己很喜歡喜劇,但是總覺得現在大部分的所謂喜劇,它們更像是一個段子集錦湊成的一個視頻,而不是電影,感覺和快手秒拍沒有區別了。
  • LEAD 立德人物|查理•卓別林,記錄時代的喜劇大師
    作為20世紀影視界集演員、導演、編劇於一身的大師,卓別林的一生創作了幾十部影片,給人們帶來了無數歡笑,可以稱得上是美國默片時代最著名的喜劇演員。他塑造的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和拄著文明杖流浪漢形象,是喜劇電影重要的代表元素,至今仍不可磨滅。
  • 卓別林:上個世紀最偉大的喜劇大師,《摩登時代》至今無人超越!
    卓別林在電影中總是把自己置入尷尬的境地,這幾乎就是他天生的「技能」。他總是以小人物的姿態,呈現給觀眾喜悅與歡樂,他以詼諧的動作引人發笑,但是在這些笑聲背後,卻隱藏著無盡的酸甜苦辣。《摩登時代》的上映,使卓別林受到了反動派更加猛烈的攻擊。事實上,反動勢力對卓別林的詆毀、迫害早在1920年卓別林和第一個妻子哈裡斯離婚時就開始了。
  • 《摩登時代》與卓別林
    《摩登時代》是查理·卓別林在1936年導演並主演的黑白無聲電影。影片講述了在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故事。
  • 在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裡,是人性無盡的「貪婪」
    在1936年,卓別林自編自導自演了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摩登時代》,這部影片是卓別林整個電影生涯的代表作品。這部影片通過一個被逼瘋的流浪漢和一個可憐的孤女,表達了對這個所謂的「摩登時代」的深深諷刺。作為默片時代最偉大的電影大師,卓別林的表演風格,在整個默片時代的後期,已經趨於在默片藝術上的完美。
  • 《摩登時代》:在社會各種矛盾下,依然嚮往著新生活
    影片宛如他早年時代的縮影,儘管工作根本無法讓人過上體面的生活,卻依舊保持著樂觀。就像結尾,你根本不知道明天會在哪兒,還是會跟著他走下去。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可悲可嘆可憐。誇張的表演,展現那個時代中苦不堪言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底層階段,從笑聲中看到當時社會現實,結局時主角相依微笑走向遠方卻又給觀眾留下希望。無論是表演力還是影片所傳達的思想均足以讓百年後的今天羞愧。
  • 推薦一部查理·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豆瓣9.2分,值得一看
    推薦一部查理·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豆瓣9.2分,值得一看人的異化,極富前瞻性,即使放在今天看了依舊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卓別林是個極為矛盾的個體:一方面,他總是對社會那些最深入肌理的頑疾給予毫不留情的諷刺和抨擊;另一方面,他也是個執拗的人性本善論者。
  • 致敬無聲的小人物卓別林,卻演盡世間繁華與滄桑
    童年的孤苦經歷,成為了他後來創作的一個又一個都市裡的小人物的寫照。 一次偶然的機會,劇場裡的一個主要的喜劇演員病倒了無法上場,劇場經理正愁演員找不到替身的時候,突然想起卓別林平時總是在模仿演員們的動作,於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讓他上臺代替那個演員去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