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字舞,是「文革」時一種對偉大領袖毛主席表忠心的集體舞蹈。
忠字舞大多以《大海航行靠舵手》、《敬愛的毛主席》、《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滿懷豪情迎九大》和語錄歌等歌曲為伴唱、伴奏。
忠字舞動作簡單、重複、易學,適合任何年齡段的人士學跳。舞者手裡揮動紅寶書或紅綢巾,採取象形表意、圖解化的手法。
忠字舞的典型的動作為:雙手高舉,表示對紅太陽的信仰;斜出弓步,表示永遠追隨偉大領袖毛主席;手指怒指地面,表示徹底砸爛資產階級;緊握雙拳,表示要將革命進行到底。
這些舞蹈基本表現手法是:挺胸架拳提筋式、託塔頂天立地式、揚臂揮手前進式、
握拳曲肘緊跟式、高舉雙手頌揚式、雙手捧心陶醉式、弓步向前衝鋒式、跺腳踢腿跳躍式。後來被戲稱為「八大件」。
舞者儘管非正規培訓、動作呆板,但大多數都全身心充溢著朝聖虔誠的莊嚴感,情緒激蕩。
那個愚昧和荒謬的年代,跳「忠字舞」、唱「忠字歌」也是一項嚴肅光榮的政治任務。
每一個動作都代表自己對領袖的態度,跳得好就是真忠,大跳大忠,小跳小忠,不跳不忠。
忠字舞最興盛時,工農兵學商各階層、各領域都要跳,一時間,忠字舞成為舉世無雙的狂熱地大眾化民俗國舞。
跳舞者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白天黑夜,在車間、操場、碼頭、街頭,都必須組織跳一段忠字舞以表忠心。
就是在廣大農村,社員們在勞動之餘,也要在田間地頭跳忠字舞。忠字舞因此也成了一個時代的象徵。
每天早晨和晚上,舉行「早請示、晚匯報」儀式時,隨處可見跳忠字舞的人群。
「我們有多少貼心的話要對您講,我們有多少熱情的歌兒要對您唱,千萬個紅心向著北京」……
記得當年課間操時,工宣隊領導喊口令,數百名學生在操場上像做廣播體操一樣散開,廣播喇叭裡傳出「毛主席是我們心中的紅太陽」等歌曲,師生們人人手裡高舉著「紅寶書」,隨著音樂節奏舞動。
雖然大多數學生特別是男同學們毫無文藝細胞、舞姿笨拙,一些調皮的男同學更會做些誇張動作,其滑稽相逗得大家不時因笑廢舞。
後來經工宣隊再三提醒:「忠字舞是向偉大領袖表忠心的舞蹈,跳得好不好是水平問題,跳不跳可是態度問題,忠不忠看行動。」
在那個特定的環境下,一經上綱上線,誰也不敢在政治上開玩笑,這樣在工宣隊的咋呼下,大家很快都學會了跳忠字舞。
否則一頂政治大帽子扣過來,誰都會遭遇滅頂之災的。
每次舉行大型慶祝遊行,如慶祝毛主席發表最新指示時,人們都要表演這樣的舞蹈,因為是政治任務。
忠字舞方陣動輒成百上千人,前後相連可達上萬人、隊伍逶迤數裡,同時載歌載舞前進,有時竟持續十多裡路。
舞者狂熱亢奮,動作笨拙,跳一會兒,步行休息一會兒,交替行進,場面宏大,氣勢較為壯觀。
在跳忠字舞最熱的那段時間裡,紅衛兵還在各個路口設崗,攔截過往行人,讓他們跳一段忠字舞,方可通行。對於不會跳的,則讓他們就地學習,學會了才能放行。聽說,呼和浩特火車站還發生過,不會跳忠字舞就不讓上車的事情。
那些一支支讓人回味無窮的高亢、稚氣的歌舞的旋律,已深深扎在那一代人的腦海中,深深烙上了鮮明的時代印記。
湖南詩人胡遐之曾以古風賦之:「忠字舞,手應鑼,腳應鼓;一聲號令為軍伍。
忠字舞,心應鼓,口應鑼;舞時更唱語錄歌。忠字舞,狂且野,飆輪火被金光射;
忠字舞,野且狂,舞興濃處晝夜忘。左旋右轉無已時,男女老少俱難辭。
爹娘僕地兒孫贊,忠於領袖有何礙。曲終舞罷祝無疆,更有林總永健康!。」
忠字舞流行於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高潮期,九大以後漸趨衰微。忠字舞堪為一個癲狂時代的生動寫照。
如今我們不能苛求那個文化極度貧乏時代,更不應該苛求那個時代的人。
但作為歷史,這種文革時期偶像崇拜和造神運動的產物,我們應永遠銘記!
推薦一個有趣味有品位的公眾號:漫漫說
漫漫說enjoy-talking
■有品位有趣位的來自海外的自媒體,你可以免費獲得,只要在微信上添加—查找公共號:漫漫說,或 enjoy-talking就可以每天看到精彩的故事,心靈的美文,讓我們一起享受閱讀,做一個淡泊,寧靜,善良,豁達,智慧優雅的人
你也可以添加這個微信號的編輯為朋友,輸入微信號:xinxilan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