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暗究可哀」——龔自珍《己亥雜詩》

2021-01-12 曉娜愛文化

本文由作者曉娜愛文化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己亥雜詩》·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暗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撤,不拘一格降人材。

龔自珍(1792-1841),字攝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九年進土,曾官宗人府及禮部主事,後於道光十九年辭歸。著有《龔自珍全集》。

龔自珍是大詩人,又是著名思想家。其詩歌創作也和一般人不同,看上去既是抒情,又是議論;既是詩,又是文,往往融深刻的政治思想和生動的藝術形式為一體,而尤以七言絕句為突出。這裡,我們選析他的一首名作《已亥雜詩》。

此「己亥」即道光十九年。龔自珍辭官南還,自夏迄冬,陸續寫下三百十五首七言絕句,統名之日《已亥雜詩》。這裡選析的一首,居其中第一百二十五。

這首詩正文下面有龔自珍的一段自注,說:「過鎮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祠萬數。道士乞撰青詞。」「鎮江」是地名,在江蘇,靠近長江。所謂「玉皇」,指道教尊奉的最高天神,「風神」和「雷神」,分別指掌管風和雷的天神。舊時每年逢到玉皇神誕日,道士都要舉行賽神這種迷信活動。「禱祠萬數」,是說參加賽神,祈禱神祠的人數以萬計。「青詞」為祭神時獻給天神的祝文,因其依例都寫在青藤紙上,故名。龔自珍旅途經過鎮江。正巧遇到賽神會,道士請求他撰寫青詞,他就做了這首詩。詩的本意,也就是聯繫賽神禱祠來寫的。

第一句「九州生氣恃風雷」。「九州」,古代有的地理典籍將中國劃分為九個大州,因此後世常藉以泛指中國;「恃」即依靠。全句大意是說,中國要出現生氣騰騰的局面,必須依靠天神駕馭的巨大風雷。

第二句「萬馬齊暗究可哀」。「萬馬齊暗」,「暗」即啞,蘇軾《三馬圖贊》說:「振鬣長鳴,萬馬皆喑。」意謂駿馬振動鬣毛髮出長鳴,其他眾馬全都寂然無聲,不敢作響。這裡用其字面,比喻清王朝各級官吏都像啞巴一樣,默不作聲,碌碌無為,一片死氣沉沉。「究」即終究,畢竟。這句可以視為對上句所做的補充說明,意思是說,目前大地上這樣一種死氣沉沉的局面,到底是可悲的。

第三句「我勸天公重抖敬」。「天公」即天上的玉皇神,天老爺;「重」是重新;「抖撤」為振作之意。全句是說,我勸玉皇天神重新抖擻精神,振作起來。

第四句「不拘一格降人材」。「不拘一格」,即不拘守某種格式,不限定某種框框;「降」就是降落;「人材」等於人才。

這句連同上句,聯繫全詩,大意是說,希望玉皇通過風雷給人世間降落一批人才,以打破萬馬齊暗的可悲現狀,開創生氣騰騰的新局面。

這首詩是龔自珍因道土邀請而做的一篇「青詞」,所以,在寫法上,詩歌用「風雷」、「天公」,來照應自注所說的「賽玉皇及風神、雷神」。《己亥雜詩》各首都沒有具體的題目,而自注在某種程度上即起著題目的作用。因此,詩歌這樣寫,形式上十分切題。也正是這個道理,詩歌採用「禱祠」者的口吻,向「天公」申訴意見,提出勸求。

但是,龔自珍和數以萬計的「禱祠」者不同,他向「天公」祈禱的並不是風調雨順,生兒育女,而是呼喚「風雷」,普「降人材」。不言而喻,在龔自珍這裡,「天公」即清朝最高統治者皇帝,「風雷」則象徵巨大的政治變革,「降人材」也就是提拔人才之意。就藝術形式來講,詩歌表面指謂天上,實際落實人間,明言暗喻,雙線合一,充滿著寓言的色彩。從思想內容來說,詩歌因時施教,借題發揮,提出了改革的主張。

龔自珍這種改革主張,是從人才問題著眼的。早在寫作此詩以前,龔自珍就曾經指出過當時普遍存在的論資排輩,以資格抑制人才的不合理現象:「凡滿洲、漢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極速亦三十年。賢智者終不得越,而愚不肖者亦得以馴而到。——此今日用人論資格之大略也。」

其結果必使士大夫「盡奄然而無有生氣」,因此「不可不為變通」(《明良論三》)。他希望統治者破格拔握人才,通過用人制度的改革,來求得「生氣」,挽回頹波。

當然,龔自珍的革新思想也不無局限。毋庸諱言,龔自珍是基於封建社會日薄西山的蒼涼晚景而提倡改革的,其目的在於維護封建統治,挽救封建社會的滅亡。與此相應,他主張由統治者自己來改革:「一祖之法無不敝,千夫之議無不廉,與其贈來者以勁改革,孰若自改革?」可見,這種改革,其實質是一種不觸動封建制度根本的改良。

這是因為,龔自珍終究是封建社會中的人物,又是統治階級中的一員,無論如何進步也不可能絕對超出時代和階級的束縛,難免帶有局限性。但是,儘管如此,龔自珍畢竟看到了社會的腐朽,提出了革新的口號,預示了「風雷」的到來,因而仍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至於這首《己亥雜詩》,雖然不能包括龔自珍全部的草新思想,卻無疑具有代表性。就在《已亥雜詩》寫下的第二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從此由封建社會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古代社會進入了近代社會。而近代以來許多改革者的進步思想,幾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龔自珍的影響。乃至毛澤東同志當時在《介紹一個合作社》一文中,也徵引了龔自珍上面這首《己亥雜詩》,以致此詩家喻戶曉,成為最為人們所熟悉的一首清詩,恐怕也並非純屬偶然。

這首詩既是一篇形式上的「青詞」,也是一篇政治性的「宣言」。它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深刻的政治思想;既是議論的筆調,又帶抒情的韻致,體現了龔自珍詩歌的創作特色。需要指出的是,龔自珍在詩歌創作上,也並不是絕對沒有依傍,而同樣是有所繼承的。

遠的不說,如這首詩中的「我勸」一語,對至高無上的「天公」採取「勸」而不用「求」這樣的口氣,在思想上說來固然反映了大無畏的精神,而就藝術來講則顯示了豪獷的特徵,從這裡即可以看到前面所說以《住谷城之明日,謹以鬥酒、牛膏合琵琶三十二弦致祭於西楚霸王之基》為代表的王縣詩粗豪的影子。

事實上,龔自珍與王縣不僅在性格、為人等方面多所相似,而且私人交情也非常深厚,因此,其詩受王縣影響也是十分自然的。而在龔自珍身後,近代的「詩界革命」運動以及以柳亞子為代表的「南社」詩人則又接受了龔自珍的影響,如「詩界革命」的倡導者黃遵憲就模仿龔自珍,也寫了一組《己亥雜詩》。由此可見,龔自珍對近代詩歌同樣具有開創風氣的意義。

龔自珍生活在古代社會進入近代社會的過渡時期。龔自珍的詩歌,無論從政治還是文學,從思想還是藝術的角度來說,在中國詩歌史上都佔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地位。恩格斯評價義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而龔自珍也正是這樣一位詩人。龔自珍自己在《夢中作》一詩中曾說:「夕陽忽下中原去,笑詠風花殿六朝。」這個「六朝」,固然可以解釋作通常所說漢魏六朝的「六朝」,而龔自珍以前的清代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也恰恰就是「六朝」,龔自珍則是其後殿。

又其《己亥雜詩》第一百零四首說:「一事平生無蕊(yihe),但開風氣不為師。」則龔自珍又是近代的開山。二者合在一起,不也正是這個意思嗎?進而,我們所讀以龔自珍為後殿的清詩,其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不也同樣是如此嗎?

參考資料:古詩詞

本文系作者曉娜愛文化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古詩詞鑑賞(清): 龔自珍 · 己亥雜詩 · 其二百二十
    胡婷婷唱古文::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一二五己亥雜詩龔自珍·清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蒙曼簡短點評:己亥雜詩己亥雜詩龔自珍·清九州生氣恃風雷,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機,✦九州:中國。
  • 「萬馬齊喑究可哀」背得滾瓜爛熟,「喑」字的讀音,卻少有人讀對
    在詞之外,清代也有詩歌寫得非常好的文人,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龔自珍,他的自敘組詩集《己亥雜詩》中收錄了多首名篇,比如選入課文的第五首:「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除此之外,龔自珍還有一首很出名的《己亥雜詩》,就是第二百二十首: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清 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 晚清時期的龔自珍 為何說清朝「萬馬齊喑究可哀」?
    提起晚清詩壇的健將,龔自珍的知名度數得上前三。龔自珍一生中留下了數百首詩歌,系統地收錄在了詩集《己亥雜詩》之中。其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莫過於下面這四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從龔自珍到林則徐與陸遊
    大家都知道出自的龔自珍《己亥雜詩》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在清朝的道光十九年(1839)春末,屢次抨擊時政、觸動時忌的龔自珍辭官南歸。
  • 龔自珍20歲時作的這首詞,道出少年雄心和抱負,實為不世出之奇才
    龔自珍出生於乾隆五十七年,等他長大時,「康乾盛世」已經結束,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因而他大膽地批判清朝腐朽的統治,大聲地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我們熟悉龔自珍,自然是因為他的《己亥雜詩》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解讀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一說他是清末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柳亞子先生說他是「三百年來第一流」,老人家曾經完整引用他的一首詩來給文件作為批語,「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離愁中的正能量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詩出自晚晴龔自珍的《已亥雜詩·其五》。這一個已亥年對於龔自珍來說是不大友好的,他已經四十八歲了,原本文名滿京華,卻因為「丁香花公案」被驅逐出了京城名流圈。混跡下僚,一事無成,甚至生活都陷入拮据。「丁香花公案」是指龔自珍與明善堂側福晉顧太清的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