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馬齊喑究可哀」背得滾瓜爛熟,「喑」字的讀音,卻少有人讀對

2020-12-23 文者心語

都說是唐詩宋詞,詩歌在唐代是最繁榮的,到了後世,雖然也有許多詩人想繼承前輩們的衣缽,但離開了那個詩歌興盛的土壤,便再也難以重登頂峰。不過,也有少數一些詩人和詞人們,取得了超越時代的成就,不少詩詞作品都能跟前人相媲美。

比如,清代的詞人納蘭容若,曾經被王國維稱讚是「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納蘭容若也擔得起王國維這個讚譽,「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納蘭容若的名句不知道進了多少人的收藏夾。

在詞之外,清代也有詩歌寫得非常好的文人,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龔自珍,他的自敘組詩集《己亥雜詩》中收錄了多首名篇,比如選入課文的第五首:「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脫離枝頭的花,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生命終結而變得無情,而是在凋零後化作了春泥,培育新的花朵在春季開放,詩句中描寫出來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感人至深,早已經成了一句老少皆知的俗語。

除此之外,龔自珍還有一首很出名的《己亥雜詩》,就是第二百二十首:

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清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這首詩歌雖然和「落紅不是無情物」一樣知名,但其中有幾個字卻不是那麼得通俗易懂。比如「恃風雷」中的「恃」字怎麼理解,「萬馬齊喑」中的「喑」字怎麼讀?雖然貌似知道,但真正回答起來,卻都很難回答得準確。

「九州生氣恃風雷」,「九州」一詞,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自戰國以來九州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包含「九州」一詞的詩句有許多,比如陸遊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本來也知道人死後人間的一切都不再和自己有關,但唯一痛心的就是沒看到「九州同」,所謂「九州同」就是大宋江山的統一。李商隱《馬嵬》中也有:「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聽說九州之外,還有一個九州,那可能就是海外仙山所在之地吧,據說楊玉環死後就是住在那裡,但這一切不過是徒勞地猜測。

九州:中國,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恃:依靠。只有狂風大作,一聲驚雷炸響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萬馬齊喑究可哀」,喑,讀音是yīn,意思是沉默,不說話。「喑」字和「暗」字外形看起來非常相似,「暗」字僅僅是比「喑」字多了一橫。「喑」字的讀音其實很好記,它是一個形聲字,口為形,音為聲。

《說文解字》:「喑,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暗」字本來的意思是小兒哭泣不止,現在的意思是嗓子啞。司馬遷《史記》:「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聾之指麾也。」雖然堯舜一般的智慧,卻沉默不語,那還不如讓聾啞人來當指揮呢。

「萬馬齊喑」,出自宋代蘇軾的《三馬圖贊》序:「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瘖。」「瘖」就是「喑」的異體字,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形容人們不敢講話,也比喻沉悶而毫無生氣的社會政治局面。

龔自珍作為一個站在時代前沿的思想家,早已看破了封建王朝的弊端,他用「萬馬齊喑」和「風雷」作比喻,是說這種腐朽沒落的封建末世已經無可救藥,唯有一場革命的急風驚雷,才能打破這種多年來死氣沉沉的局面。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有全新的人才,才能造就全新的社會,改變這種令人悲哀的沉默局面。所以詩人勸老天爺,能夠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地降下大批人才,來塑造一個全新的時代。

就像魯迅所寫的「於無聲處聽驚雷」,在「萬馬齊喑」的社會現實下,龔自珍就是那個敢於發出吶喊的先行者,他的一聲吶喊,就像是一聲驚雷,打破了社會的沉寂氛圍,釋放出了熱情洋溢的變革思想。

相關焦點

  • 晚清時期的龔自珍 為何說清朝「萬馬齊喑究可哀」?
    提起晚清詩壇的健將,龔自珍的知名度數得上前三。龔自珍一生中留下了數百首詩歌,系統地收錄在了詩集《己亥雜詩》之中。其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莫過於下面這四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高考優秀範文:萬馬齊喑究可哀(節選)
    相反的,清朝時期的「乾嘉學派」被認為是禁錮知識分子思想的萬馬齊喑的昏暗代表。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們,對和諧的理解不能片面,不能極端。和諧就像是一段樂章,有高低不同,長短各異的音符才能組成動人悅耳的音樂,單調冗長的一個音符永遠稱不上是和諧的。   融洽和認同是一種整體的趨勢,而非過程中的每時每刻。
  • 萬馬齊喑究可哀——為查老師正名
    為什麼要苛求同學們,沒有經歷啟蒙文化薰陶和說理文化浸潤以前,要麼言必有中,要麼萬馬齊喑呢? 既然已經討論過,在查老師的發言中正誤參半的情形,不如再進一步,想一想即便出現了極小的可能,同學的評論沒有一絲一毫是正確的,當此之時,為什麼仍然需要容忍這樣百分百荒謬的評論呢?
  •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暗究可哀」——龔自珍《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暗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撤,不拘一格降人材。龔自珍(1792-1841),字攝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九年進土,曾官宗人府及禮部主事,後於道光十九年辭歸。著有《龔自珍全集》。龔自珍是大詩人,又是著名思想家。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看」字到底該怎麼讀?(南郭居士)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南郭居士第四節 古詩詞中的「看」字到底該怎麼讀?話說在去年的中華詩詞大會上,有網友問「『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不知讀者您之前是否也讀錯過呢?這首詩中的「看」的確應該讀(kān),究其原因,還得從詩詞的叶韻說起。所謂葉(xié)韻,一作「諧韻」、「協韻」,是詩韻術語。謂有些韻字如讀本音,便與同詩其他韻腳不和,須改讀某音,以協調聲韻,故稱。南北朝有些學者按當時語音讀《詩經》,感到好多詩句韻不和諧,便將作品中某些字臨時改讀某音。
  • 河南原陽:從副部長的三個不到家長的三個不,誰製造了萬馬齊喑?
    河南原陽:從副部長的三個不到家長的三個不,誰製造了萬馬齊喑?河南原陽小區建築工地土方壓埋四個男童致死,已經製造了人間悲劇;沒想到各路記者正常採訪遭到毆打,由製造了新聞悲劇。宣傳部副部長一問三不知,遇難男童家長顧左右而言他,是誰製造了原陽的萬馬齊喑?卞副部長作為體制內的幹部,面對記者的質問,可以裝傻充愣三不知,因為必須保持全縣口徑一致,領導沒拍板誰敢瞎說說。畢竟面對記者只是暫時的,自己的飯碗子和升遷之路還在後面了,記者們說了不算。因此,卞副部長說三個不清楚情有可原。
  • 《部首識字歌訣》口部24字,「語言的力量」歌訣並淺析
    口部一、目標識字:叮 嚀 囑 咐 叱 吒 嘻 哈 囂 啞 喑 籲 咻 亟 問 嗤 唏 噓 喟 嘆 噪 呱 嗷 嗓(24字)二、歌訣「語言的力量」叮嚀亦囑咐,叱吒喚風雲。嘻哈不自重,喟然感慨深。叫囂易喑啞,聒噪總煩人。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字音讀不對就容易寫錯別字,來看看讀音極易出錯的字,建議收藏
    考試要寫規範字:字可以寫得不漂亮,但是一定不能寫錯別字!最近同學們在家中上網課,在提交作業時發現一個問題,孩子們兩極分化嚴重,一如既往地認真書寫的同學佔多數,但是也有小部分人的書寫卻字跡潦草,甚至出現很多錯別字。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這裡「一騎紅塵」中的「騎」,就是指騎馬送荔枝的人,一人一馬謂之騎(讀作「jì」),這樣讀才能表達詩句的真實含義。但在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騎字的兩個讀音被合二為一,都讀作「qí」了。近代以來,由於語言演變,騎字含義中的動詞義(qí)和名詞義(jì)開始分化成了兩個讀音,成為多音字。一般做動詞或類動名詞時,騎讀為qí,如騎馬、騎兵、騎車等等。而當「騎」字後置,出現在偏正詞組中作名詞或量詞時,應讀作jì,如鐵騎、輕騎、車騎、坐騎、胡騎、千騎等。
  • 我國最特別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每一個字的背後,都蘊含有它的深意,絕非字面所理解的那麼簡單。通常一個字會有很多個讀音,的確很容易繞暈外國人。不過我國有倒是有一個最特別的字,不管放在哪一個情景中,3000年來全是一個讀音,大概就連許多國人都不知道,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 萬馬齊喑,是埋怨還是感恩?
    面對黑暗時局,萬馬齊喑(喑念音,意為啞)他是感恩,還是埋怨?無疑,以利亞對亞哈王朝作出了三大控訴的怨聲!1、違聖約   當時,人違背聖約,神卻一直守約施慈愛。   亞哈王朝率眾拜巴力等諸偶像,悖逆十誡聖訓,然而,神仍保留以利亞及七千人,敬虔而活,不拜偶像,向主敬拜。
  • 陶淵明最著名的一首詩,幾乎人人會背,其中四個字卻幾乎人人讀錯
    陶淵明最著名的一首詩,幾乎人人會背,其中四個字卻幾乎人人讀錯文丨歷史小扒皮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之中,出現的有名的詩人不止只是一兩個,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大部分的詩詞之中,他們多為表現的就是自己懷才不遇,或者是人生處處不得志的鬱悶,他們大多都在為國盡忠,都在官場之中
  • 陳寅恪中「恪」字讀音考證
    恪字拼音沒有公布前一直都只有兩個接近ke的讀音,沒有接近que的讀音,所以民國或民國之後的漢語字典上恪字加舊讀que(四聲)沒有依據;而倒是確字後面可以加一條注釋宋朝集韻讀ke(四聲)。    要知道為什麼,閱讀完下文考證就會知道了。
  • 聽,林倫倫老師教你讀廿四節氣的潮語讀音!
    從潮語讀音中,我們會發現廿四節氣名稱中有些字跟它的常見讀音不同。例如:雨,在「雨水」和「穀雨」兩個名詞中,都讀成u2(羽),這是個文讀音,就像「羽」也讀u2一樣。俗語還有「糊糊塗塗,清明穀雨」,「糊塗」的在這個俗語中變調讀成「hu2tu2」,「雨」讀「u2」 與「tu2」(塗2)押韻。「雨水」的「水」在老一輩人口中,也讀sui2(穗2)。
  • 《清平樂》開播網友熱議「樂」字讀音,有人讀錯了十多年!
    來自宋詞詞牌名的劇名「清平樂」中的「樂」字讀音,引發網友熱議,該劇的領銜主演王凱、江疏影還在微博科普正確讀音應為「yuè」而非「lè」。到底該讀哪個,依據是什麼?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採訪。(現在的許多語文教材中,已經標註了讀音)◆並非所有詞牌名中的「樂」都讀「yuè」是否詞牌名中的「樂」都讀「yuè」呢?華東師大中文系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彭國忠曾撰文《詞牌「清平樂」的「樂」應怎樣讀》進行了詳細分析。
  • 清平樂讀音是什麼怎麼讀 清平樂讀le還是yue
    來自宋詞詞牌名的劇名「清平樂」中的「樂」字讀音,引發網友熱議,該劇的領銜主演王凱、江疏影還在微博科普正確讀音應為「yuè」而非「lè」。  到底該讀哪個,依據是什麼?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採訪。(現在的許多語文教材中,已經標註了讀音)  ◆詞牌《清平樂》中「樂」應讀「yuè」  在一項3萬人參與的微博投票調查中,9成網友投票給了「樂」,解釋稱「詞牌名的話應該是清平樂(yuè)」。
  • 「嗯」根本不讀「en」?讀錯不怪你,真正的讀音連字典都查不出來
    「嗯」這個字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隨著網絡的發展,原本一個單純表達應允、肯定或疑惑的嘆詞被賦予了多重含義。有人說它是聊天終結者,有人說這是一種敷衍的態度,也有人說常對人說「嗯」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嗯」字,你知道它的真正讀音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