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更應關注社交軟體安全

2020-12-24 澎湃新聞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更應關注社交軟體安全

2020-12-21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網絡社交產品已成青少年社交生活的重要一環,面對虛假信息、網絡暴力以及低俗惡俗信息的湧現,特別是保護青少年成長的問題,已成網絡運營企業、家長、媒體共同關注的話題。

未成年人利用手機接觸網絡的時間和頻率都在增加,而移動社交平臺的「不設防」也讓孩子們接觸有害信息的機率大大增加。調查發現,一些移動社交平臺搭建的內容系統中充斥著大量傳播低俗、色情、獵奇信息的自媒體內容。目前,我國在網路遊戲、網絡視頻領域均施行了防沉迷舉措,但針對網絡社交、網絡文學等方面的防沉迷手段較少,相關領域也成了監管的真空地帶。

對於網絡服務提供者來說,應該如何具體落實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對此,Soul App管理人員表示,「社交平臺是一個記錄生活和情緒,表達自我的平臺。它鼓勵真實表達,促成人與人之間的深度交流,以讓用戶降低孤獨感,獲得幸福感。」據介紹,在制度上,Soul App專設青少年安全與體驗問題的產品經理,實時監控社交平臺系統中未成年人保護機制運行及未成年用戶內容過濾流程的運轉情況。

在準入機制方面,年齡為18歲以下的存量用戶自動進入「青少年模式」,不可自行設置退出。若需退出該模式,用戶需上傳本人手持身份證照片,再由平臺人工審核查看年齡是否達到18歲。通過此舉措,Soul App避免了未成年用戶借用他人身份信息更改個人年齡的可能。

在用戶分層管理上,Soul對未成年用戶與成年用戶進行嚴格分割,規避成年用戶騷擾未成年的可能。包括不對未成年用戶開放「戀愛鈴」、「臉基尼匹配」等的入口,僅保留「靈魂匹配」及「語音匹配」功能,且在具體功能中設定未成年僅能匹配到未成年用戶。

在用戶內容發布層面,未成年發布的內容除需經過系統過濾,還要由經過「未成年人保護」相關內容培訓的審核人員進行單獨審核。

來源:河北網信管理執法

原標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更應關注社交軟體安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色情、恐怖、獵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不應漏掉社交軟體!
    很多時候,超超自己也說不清楚,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  據統計,手機已成為未成年人的首要上網設備,移動社交不可避免地成為其與外界溝通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移動社交平臺披著即時通訊的外衣,實則大肆構建內容平臺。相關系統缺乏防沉迷或審查機制,大量低俗、獵奇內容隱蔽傳播。對此,有專家表示,做好青少年網絡保護工作,應把移動社交平臺納入監管範圍。
  • Soul不斷完善機制 全面保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
    隨著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未成年人也進入了網絡社交範圍。保護未成年人也正在成為網絡行業內的共識,Soul作為當前Z世代喜愛度較高的網絡社交平臺,也積極完善機制,全面保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目前,國家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通過,Soul也正在努力用更完善的技術,更有效的機制營造一種熱愛生活、拼搏進取的正能量社交氛圍,讓未成年人免受不良網絡信息侵害,茁壯成長。
  • 網絡教育,該如何保護你,未成年人?
    6月1日下午,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線上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社會評議會(第一期)--未成年人在線教育平臺的網絡安全保護」研討會,會議邀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王四新
  • 87.2%受訪者直言語音交友平臺應注意未成年人保護
    但語音社交用戶偏年輕化,未成年人保護問題仍然凸顯。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6.8%的受訪者認為語音交友只能停留在「淺社交」層面。87.2%的受訪者認為語音交友平臺應注意未成年人保護問題。
  • 保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專家建議網際網路服務分級監管
    政府部門應當通過積極幹預、政策引導和健全規範體系,讓更多的未成年人把網絡上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除遊戲之外的活動上。   目前,各類網絡社交產品,特別是網路遊戲,都針對未成年人設計了防沉迷措施。不過,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林維教授看來,儘管網路遊戲企業要求未成年人身份認證,但又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規避途徑,使得這一措施起不到該有的效果、甚至形同虛設。
  •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不是對未成年人網絡行為進行...
    5月18日,在圍繞「疫情之下如何避免未成人沉迷在線娛樂」的主題沙龍上,來自社會各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如何幫助廣大家長們更全面立體地理解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相關問題,為青少年創造更加健康的網際網路成長環境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 理性對待網絡亞文化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網絡亞文化發展與...
    12月18日,半月談雜誌社與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共同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社會評議會(第六期)——網絡亞文化發展與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閉門研討會,業界專家學者、媒體工作者和相關平臺負責人參與會議並就相關話題進行熱烈研討
  • 護助未成年人成長 荔枝App全力守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
    護助未成年人成長 荔枝App全力守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新規強化了實名制要求、未成年人用戶不能打賞等,這些都體現了國家對於網絡信息內容生態的要求
  • 望月APP傷害未成年人被投訴
    而且用戶註冊時沒有年齡限制,沒有相關審核,更沒有防沉迷機制。投訴人擔心這樣的低門檻,會讓未成年人成為網絡犯罪的受害者。十歲孩子沉迷APP成績下降投訴人張女士稱,她上四年級的兒子近期上課精神不集中,學習成績往下掉。兒子的反常行為引起張女士的注意。張女士觀察發現,兒子最近總是鬼鬼祟祟,進房間還關著燈,交流時常常眼神閃躲。
  • 官方回應「國內版N號房」乾脆利索,保護未成年人應是重中之重
    對反映情況中可追查的涉侵害未成年人具體線索正協調有關執法部門取證追蹤,如涉及境內的網站和人員,將依法嚴懲嚴辦!歡迎媒體和網友們踴躍舉報,共建清朗網絡空間。3月27日凌晨,新京報記者對上述網站進行了印證,這些網站均充斥著未成年人的裸露身體的圖片,並配有「四歲幼女」「初高中生」「大眼漂亮蘿莉」等字眼。一時間,由韓國舶來的「N號房」再次引發大家關注。所謂N號房,大致可以解釋為強迫性奴役女性(包括未成年人),並在網絡建立的秘密聊天房間內共享。
  • 同性社交軟體Blued整改:暫停註冊,重申對未成年人禁用
    1月6日,國內最大的同性社交軟體Blued通過其官方微博發布公告表示,即日起,軟體關閉註冊一周,組織技術、算法、AI及內容監管部門開展全面的內容篩查和整治。包括但不限於:冒充成年人的未成年用戶;涉及未成年人的文字、圖片、群組及其他內容。
  • 未成年人遭遇網絡欺凌 - 每日更新 -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17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給孩子們一個更安全、更溫馨的成長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心願。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有哪些亮點?將如何進一步織密法治之網、築牢法律基石,提升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化水平?記者進行了梳理。
  • 網絡新詐騙「代購」騙子多,交友軟體或社交平臺上不都是朋友
    周某曾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刑罰執行完畢後5年內再犯,繫纍犯,應依法從重處罰。最終,法院以詐騙罪判處周某有期徒刑13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3萬元。現象「陌生人」社交 安全有漏洞時下,網絡代購在各類社交平臺上蓬勃興起,成為許多消費者喜愛的購物方式。
  • 【淨網2020】短視頻、網絡直播、網路遊戲,對未成年人影響有多大?
    短視頻的豐富性與易得性為未成年人學習知識創造了可能,智能分發和搜索功能也便於未成年人更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分享與社交讓未成年人的學習帶有社交功效,更有利於增強未成年人的學習積極性。趨勢2:警惕過度、不良和危險社交許多應用都有社交功能,但其社交功能的強度及對未成年人的時間、精力和財力產生危險的程度,存在明顯差異。按社交綁架能力進行排序,網路遊戲排第一,它對未成年人的社交綁架能力和在時間、精力、財力方面的控制能力最強,排在第二的是網絡直播,排在第三的是短視頻。
  • 共築未成年人網絡安全防線 檢察官走進武漢鬥魚公司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未成年人網民隊伍不斷壯大,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新未保法」)增設了「網絡保護」專章,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問題作出了專門規定,切實回應了現實的需要。針對「未保法」的新要求,網際網路企業是如何履行其社會責任的?
  • 網絡平臺「處CP」軟體涉黃,不能為了錢把孩子害了
    甚至有從事色情視頻表演的人員,將該軟體作為招攬「生意」的平臺。不僅如此,在「處CP」上註冊帳號還不需要實名認證,也沒有未成年人保護體系,這讓一些未成年人沉陷其中。如有家長稱,孩子下載了「處CP」軟體,被陌生人用言語猥褻。這個「處CP」軟體簡直就是一片烏煙瘴氣。
  • 寧晉縣多舉措加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切實加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寧晉縣教育局強化舉措教育引導未成年人綠色上網、安全上網、文明上網。該縣教育局專門印發通知,要求各中小學校要充分認識加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健全制度機制,強化日常管理,為未成年人成長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 語音社交軟體亂象:明碼標價色情交易,未成年用戶隨意進入
    「這些帶軟色情內容的社交軟體根本沒有未成年人保護機制,無法想像孩子接觸到這些內容會對成長造成多大影響。」一位田姓家長說。記者在「Soul」裡將個人信息設置為2005年出生,其「靈魂匹配」交友功能為記者匹配的多是「00後」,其中一位網友稱他只有16歲。通過「星球」功能還能篩選性別、年齡,最低篩選年齡為12歲。
  •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
    後來,遊戲界面彈出窗口提示強制下線,浩迪才得知,該遊戲發布了「限時令」新規,12周歲以下(含12周歲)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時,12周歲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時。浩迪向記者展示的最新系統健康公約顯示,目前,該遊戲不僅要求所有用戶帳號實名認證,還對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用戶在線時間、充值上限等有更詳細的規定。
  • 共同關注未成年人安全
    共同關注未成年人安全     《守護明天》第三季要與公眾見面了。從社會熱點話題校園欺凌,到父母廣泛關注的親職教育以及逐漸成為熱點的未成年人涉毒、經濟類犯罪案件,本季《守護明天》繼續用最平實生動的講述,為未成年受眾及其家長普法、釋法,向職能部門提出建議和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