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消費全返」平臺 上萬商家或陷龐氏騙局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央廣網11月1日消息(記者 王明月 實習生 謝孟歡)如果有平臺告訴你,消費多少返還多少,衣食住行包羅萬象,這樣的好事,你信嗎?

  號稱「財富永動機」的廣東雲聯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聯惠),打著「消費全返」的旗號,短短兩年時間裡,在全國迅速發展至上萬聯盟商家。

  針對雲聯惠被消費者多次舉報涉嫌「傳銷」,9月份廣東省工商局回應稱,雲聯惠運營模式暫不符合傳銷的「構成要件」,但涉嫌非法集資,正由廣州市金融管理部門和市公安局白雲區分局正調查此事。即便如此,雲聯惠目前在各地進展依舊「火熱」。

  雲聯惠如何「收」錢?

  商家:二十幾年才能收回成本是否值得一試?

  武漢的王女士經營著一家食品批發店,在電商的衝擊下,店鋪的生意每況愈下。今年8月份,王女士從朋友那裡得知,一家叫雲聯惠的電商平臺正在招加盟商,該電商平臺承諾凡是在加盟店裡消費的顧客,其消費金額將被全部返還。

  如果消費金額能被返還,則意味著顧客會增多。為此,王女士交納了1380元參加了雲聯惠在武漢的第一期培訓。

  王女士了解到,成為雲聯惠的加盟商必須向其繳納每筆交易額的16%,之後雲聯惠以每天以萬分之五左右的比例進行返還。

  雲聯惠舉了一個例子,去商家消費10000元,雲聯惠提取1600元。之後雲聯惠按照每天萬分之五左右的比例,持續返還給消費者10000元;而商家提交的1600元,雲聯惠同樣按每天萬分之五左右返還,直至返還完。

  需要注意的是返還採取積分的形式,當積分達到100元時才可以提現,但是提現必須收取13%的手續費。

  每天返還萬分之五,是否等於2000天返完?據云聯惠宣傳材料介紹,每天返還的額度是在總額的基礎上減去已返還的金額,再乘以萬分之五。

  「也就是說每天返還的金額會越來越少,返還的期限會變長,『一尺之木,日取一半,取之不盡』就是這個道理。」王女士還在讀大學的女兒趕緊制止了母親加入其中,並指出利用電腦計算,以10000元消費為例,5年返還60%,10年返還84%,需要25年才能返還99%,最後的1%無法返還。

  消費者:羊毛出在羊身上是否得不償失?

  商家上交16%的交易額可能存在風險,消費者成為會員卻是免費的,怎麼看似乎都是撿便宜,抱著「反正也不會吃虧」的心理,成為雲聯惠會員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江蘇鹽城的李慶(化名)告訴央廣網記者,其父親聽說加入雲聯惠消費全返,註冊成為雲聯惠會員。

  按照雲聯惠宣傳冊的講解,雲聯惠共有三級:免費的普通會員、交99.9元的金鑽會員和交999元的鉑鑽會員。會員級別越高,享受的權限越高。比起免費會員,金鑽會員和鉑鑽會員除了享受消費積分返還,還有推薦權(發展下線),即每推薦一個人就能拿到一筆提成。

  李慶的父親了交納了99.9元成為黃鑽會員,「不久後,雲聯惠那邊就慫恿我父親花錢買積分。」覺得不對勁的李慶趕緊制止父親,並向雲聯惠要求退還入會費,「當時說的是隨退隨還,可是要求退還的時候卻讓我去廣州總部。現在我們購物返還的是積分,最後能不能提現還是個問題。」李慶說。

  當央廣網記者以商家入會的名義聯繫鹽城雲聯惠的負責人時,該名負責人透露,一般商家都會把商品價格調高,「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用擔心虧本。」

  如果說售賣日用百貨的商家在調高價格上是「偷偷摸摸」的話,到了買房買車這樣的「大件」上就顯得「光明正大」了。

  安徽蕪湖的劉女士告訴央廣網記者,該地不少樓盤、4S店和雲聯惠都有合作,買車買房需要上交的16%都轉嫁到了消費者的頭上。「買一輛20萬元的車,另外交3.2萬元給雲聯惠,買車的錢就會全部返還。但是樓盤和車型都是指定的,不好賣的樓盤和淘汰的車型才和雲聯惠有合作。」劉女士說。記者在各種公開渠道發現,不少「雲粉」(熱衷雲聯惠的粉絲)通過雲聯惠平臺買了房和車。 

  代理商:高價的股權代理權是否物有所值?

  除了消費者和商家,雲聯惠獲取收入的另一大來源就是區域代理商交納的代理費。

  鹽城雲聯惠負責人告訴央廣網記者,鹽城的代理權拿下來要花上千萬元。根據城市的大小不同,代理費就不一樣。

  安徽蕪湖的劉女士也證實了這種情況的存在,她有不少朋友加入了雲聯惠,躍躍欲試想要拿到蕪湖的代理權,「蕪湖的代理權據說要幾百萬元,但是現在沒人拿得下來。」劉女士說。

  據鹽城雲聯惠負責人介紹,拿到了代理權,區域內所有的雲聯惠商家都會給代理商提成,除此之外,還可以拿項目做。

  被問何種項目時,該負責人介紹,比如代理商可以購買雲聯惠的股權。「雲聯惠的原始股100多億都賣完了,現在雲聯惠上市,已經沒有了。」 

  雲聯惠如何「返」錢?

  央廣網記者根據云聯惠發布的匯總名錄進行了統計,截止8月31日,雲聯惠在全國範圍裡已有11294家加盟商,其中廣東有6782家。

  最讓人疑惑和擔心的是雲聯惠如何實現返利承諾,如何用「16塊錢生出116塊錢」,如何在規模做大後持續其模式。雲聯惠給廣大會員如下解釋:一是通過上市融資,二是利用現金流進行投資獲取收益;此外,還包括其電商平臺上的廣告收入。

  上市疑雲:掛牌場外卻稱「上市」混淆視聽

  雲聯惠對外大肆宣稱已經上市並不準確。唯一有跡可循的是其於 2014年11月在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信息,而掛牌不到一年,雲聯惠也於2015年9月被終止。

  之後雲聯惠對外宣布,其通過收購美國環球電商城在美國「上市」,但根據記者調查,其於美國股票交易市場OTC Markets掛牌。OTC指場外交易市場,是指為達不到上市條件的企業提供股權交易的平臺。

  自比阿里:做資金池無牌照無第三方存管

  雲聯惠自比為阿里,甚至喊出了「幹掉淘寶,餓死天貓」的豪言壯語,聲稱與阿里一樣通過現金流擴大收益,但卻比阿里更先進——讓利給消費者。

  對此,雲聯惠聲稱與平安銀行有合作關係。央廣網記者聯繫了平安銀行,平安銀行否認稱,「我行未與雲聯惠進行過資金託管業務合作,也未與雲聯惠進行過資金監管業務合作,且於2015年12月24日撤銷其在我行開立的所有帳戶。」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震表示,「現金流和資金池是關鍵的問題,雲聯惠沒有經過事前審批沒有獲取金融牌照,向不特定公眾吸收資金,可以初步認定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另外,也沒有第三方做存管,捲款逃跑的風險很大。」黃震表示該模式不能持續,財富永動機更不可能成立。

  借舊還新或涉龐氏騙局 發展下線被疑傳銷

  中國反傳銷第一人李旭也向央廣網記者反映接到了不少關於雲聯惠的舉報和諮詢電話,李旭表示,「借舊還新讓雲聯惠持續進帳,但是細水管進寬水管出,資金鍊早晚會斷裂。雲聯惠用規則延緩崩盤的速度,從靜態來說是旁氏騙局;從動態來看,其通過招加盟商拉人頭發展下線,涉嫌傳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網際網路金融法律專家楊東指出,雲聯惠宣稱的「消費資本論」是不合理的,沒有穩定的收益不可能做到持續。「目前雖然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其是龐氏騙局,但是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平臺做大後要想維持這麼高成本的運營幾乎不可能,必然會走向犯罪。」

  事實上,打著消費返利旗號涉嫌「龐氏騙局」的平臺也並非雲聯惠一例,早前被媒體曝光「消費1000送600」的趣購也被多位專家指出會崩盤。

  有關類似案例更早可以追溯到全國最大網絡傳銷案「萬家購物」。顯然,雲聯惠要複雜得多。

  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律師鄭傳凱表示,「按照從重原則,非法集資比組織傳銷罪名更重。至於其聲稱的上市也不僅僅是虛假宣傳,已經涉及到虛構事實,不單是民事問題了。

相關焦點

  • 美生在線消費全返逃犯張鵬海外大舉收割國內韭菜
    接投訴後小編進行調查發現該平臺問題重重,操盤手張鵬更是劣跡斑斑。 逃犯董事長再起傳銷盤 在談美生項目之前我們來看看該平臺老大,目前潛逃海外的逃犯張鵬
  • 「618」消費預警:理性消費 小心被「套路」
    商報訊 (記者 王迪慧) 一年一度的「618」電商年中大促已經拉開帷幕,各大電商平臺都已陸續開啟促銷狂歡,「618」電商年中大促也成為消費者「囤貨」的重要時機。然而,除商家的促銷「套路」外,還有不少詐騙分子也瞄上了消費者的「錢袋子」。通過以往數據,電商大促後的半月內往往是消費者投訴的高峰期。
  • 警惕!網上兼職刷單騙局出現升級變異
    武漢警方梳理發現,除了「工作時間自由,有空就可以做,不需要押金,不需要會費,一任務一結,月入4500—9000」這種條件寬鬆、回報率高的誘惑外,兼職刷單騙局也在不斷的升級變化。據武漢警方統計,今年以來,兼職刷單詐騙是唯一一種周發案超過100起的騙局,是目前發案最高的一類騙局。
  • 「醫用面膜」充斥電商平臺 警惕面膜消費陷阱
    原標題:「醫用面膜」充斥電商平臺 警惕面膜類化妝品消費陷阱7月21日,為推動《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實施,進一步規範化妝品註冊備案及生產許可、質量等管理問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起草發布了《化妝品註冊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警惕!傳銷騙局最新最全名單曝光!
    其中2010年5月,聯邦證交會起訴兩名WFG經紀人在俄亥俄州和佛羅裡達州證券詐騙, 用"龐氏騙局"非法斂財$14,800,000!!8.美商婕斯產品都是神丹妙藥,也是左右發展下線。被婕斯拉入夥的,大多數都是炮灰,用你們每個月幾百幾千的消費,給你們的上線抽成,拿你們的血汗錢,給你們上線的積分。
  • 雲聯惠的消費返利模式,是傳銷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關於雲聯惠案,可以分兩個方面看,一個是「消費全返」是否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集資詐騙罪,另一個則是「會員系統」是否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是否是不構成犯罪的「團隊計酬」式傳銷?最近幾年來,由於網絡的飛速發展,很多傳銷組織藉助新名詞,給自己套上高大上的外衣,比較典型的名詞有:3M互助平臺,農村互助基金,共享經濟,電子商務,虛擬貨幣。。。。。。它們無一不把自己包裝的高大上,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來分析,商品的流通,價值是從一方流到另一方,也就是賣家到買家的一個環節,而雲聯惠只是中間一個平臺而已,他的利潤來源於哪裡呢?
  • 聯商匯仿照「雲聯惠」消費全返模式開展傳銷活動 五名頭目被公訴
    在傳統商業模式下,消費返利作為商家讓利促銷的一種常見營銷策略本來無可厚非,但近年來這種模式卻被一些投機取巧的不法分子利用,巧立各種名目、冠以各種頭銜進行包裝,以消費返利作誘餌實施不法活動,隱藏著巨大的刑事法律風險。
  • 警惕!「商家代付」是刷單新騙局 使用的是花唄功能
    其實這是一種幫商家欺騙消費者的行為,現實中,「幫助別人騙人,自己反遭騙」的現象也屢見不鮮。記者日前添加了一個專業刷單人的微信,此人的微信朋友圈顯示,各地各種店鋪在招收刷單兼職。隨後,記者與一家江蘇常州的花店取得聯繫,佯裝要刷單掙錢。該花店負責人表示,他經營的店鋪主要在美團外賣App上刷單。
  • 空手套白狼——新龐氏騙局的陰謀和防範方法
    「空手套白狼——龐氏騙局「的陰謀和防範方法龐氏騙局多見於傳銷,近年來龐氏騙局的變種也愈來愈多,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要避免受騙就要先知道什麼是龐氏騙局。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讓最初的投資者嘗到甜頭,這也使龐茲成功地在七個月內吸引了三萬名投資者,這場陰謀持續了一年之久,才讓被利益衝昏頭腦的人們清醒過來,後人稱之為「龐氏騙局「。經典的龐氏騙局在零幾年發生的最多,那時候電子產品在中國開始發展起來,尤其是以通過手機進行的詐騙尤為頻繁。
  • 央視315晚會曝光六大問題 盤點新型騙局
    三、二手車交易藏騙局:「車易拍」是這樣騙你偷你…車易拍是一家二手車在線交易平臺,消費者可以將車賣給全國的二手車商。該平臺號稱 「透明」、「無差價」,但其實!在這裡,每個平臺有幾十萬刷手,刷手竟可年入上百萬,儼然和一個行業規模相差無幾…騰訊財經權威發布:警惕!海淘兒童用品抽檢1/3不合格 小泰克等上榜!
  • 「龐氏騙局」新馬甲!——探店測評師
    騷操作給閃到了腰如果你在網上搜索「探店測評師」第一眼看到的大概是滿屏的質疑標題然而點進一篇篇文章裡去看就會發現幾乎全是騙子的軟文簡直就是二八夢想中的職業整個故事乍一聽講得合情合理環環相扣說公司負責整合資源商家提供商品會員(測評師
  • 警惕網拍模特招聘中的高價「模卡」騙局
    近年來,網絡購物已成人們的日常消費主渠道,網拍模特和平面模特市場也隨之不斷擴大,網拍模特行業也因此在全國多地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不要求學歷,不要求工作經驗,只有年齡和身高等寬泛的形體條件要求,這樣的「工作」頗受很多年輕人青睞,仿佛找到了一夜暴富的捷徑。
  • 又一龐氏騙局曝光:5年吸金200億,1200萬人上當,董事長捲款逃跑
    而趣步也是如此,吹噓走路就能賺上大錢,讓大家都關注這個平臺,之後再以誇大的項目吸引大家投入進去,號稱可以月入10萬,結果卻留下了一地雞毛,不少人也虧損不已。鮮生友情亦是如此,通過會員制讓大家前去充錢,之後再直接跑路。如今又一龐氏騙局被揭開,5年時間裡吸金200億元,1200萬人被騙,董事長直接跑路。
  • 易網購「跑路」,創始人賈永龍捲走「200億」,消費返利「騙局」
    以消費投資,獲得返利的社交電商平臺不少。消費越多,返利越多。類似的詐騙融資案例總是重演,稍有不慎就會陷入「騙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消費投資騙局接連不斷。一家號稱消費返利的社交電商易網購又出事了,1200萬會員消費投資「打水漂」,網傳董事長賈永龍已逃至澳洲。12月2日,廣州市天河區公安經偵大隊已經受理易網購集資詐騙案,目前案件正在調查中。
  • 這家非法聚合支付平臺無法提現
    (雲寶電商,截圖來源於雲付通(雲支付)官網) 雲付通的「生意經」,簡單來說可以用四個字概括:消費全返。 新浪博客「雲支付消費分紅」對雲付通的消費全返的原理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大體為: 用戶A是雲付通的消費者,用戶B是雲付通的商戶。
  • 大一新生入學後,最常掉入的5大騙局,家長記得提醒孩子提高警惕
    為了避免大一新生被騙,今天學姐就給大家總結一下,新生入學之後,最常見的5大騙局,家長要主動提醒孩子提高警惕。1,火車站接站騙局。所以,新生一定要警惕這類接站騙局。再給大家提個小建議,開學的時候,不要帶太多的貴重物品,如果想帶平板、電腦之類的,可以等到軍訓完之後再帶也不遲。2,別輕易和教官談戀愛。
  • 警惕「醫美面膜」消費陷阱
    (據北京青年報)眼下,各大電商平臺上所售的面膜種類繁多,魚龍混雜。有的電商宣稱,美白、抗皺、祛痘……只需一片醫美面膜或者醫用面膜就能搞定。其中,用普通面膜冒充「械字號面膜」的電商並不少見。究其原因,除了迎合消費者需求、打著醫美旗號能給商家帶來更多利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械字號面膜」作為一類醫療器械,其註冊只需備案即可。
  • 網絡抽獎「逢抽必中」 騙局多,貨真價實者少!
    點擊「抽獎」,看似「逢抽必中」,實則是商家的營銷手,有時甚至是精心設計的騙局。很多人都遇到一樣的結局。每次網絡抽獎,其實轉盤指針總會划過手機、話費等很有誘惑的獎品,最終輕輕落在優惠券、買保險、報培訓班等獎項上。消費者經常會被忽悠。有的甚至點擊使用了獲得優惠券購買了相關產品,結果發現「貨不對版」。看似商家促銷,其實是以次充好,假冒偽劣者多,貨真價實者少。
  • 「醫用面膜」充斥電商平臺 警惕面膜類化妝品消費陷阱
    網購各類美妝護膚用品,如今在年輕人群體中已成為流行的消費方式,其中面膜的購買量巨大。各大電商平臺上所售的面膜種類繁多,卻魚龍混雜。有的電商宣稱,美白、抗皺、祛痘……只需一片「醫美面膜」或者「醫用面膜」就能搞定。特別是「械字號面膜」,被很多年輕女性奉為「爛臉救星」的明星產品。
  • 警惕 微信又出新騙局!「殭屍好友」詐騙 已有多人上當
    當心微信朋友圈的八大騙局在微信的朋友圈裡,幫寶寶投票、愛心籌款、拼團購物等消息越來越多,這些看似優惠或獻愛心的活動,有可能會悄悄地盜走你的信息和錢財。日前,警方歸類總結出了朋友圈八大騙局,一起來看看,以防自己被騙:騙局一:性格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