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11月1日消息(記者 王明月 實習生 謝孟歡)如果有平臺告訴你,消費多少返還多少,衣食住行包羅萬象,這樣的好事,你信嗎?
號稱「財富永動機」的廣東雲聯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聯惠),打著「消費全返」的旗號,短短兩年時間裡,在全國迅速發展至上萬聯盟商家。
針對雲聯惠被消費者多次舉報涉嫌「傳銷」,9月份廣東省工商局回應稱,雲聯惠運營模式暫不符合傳銷的「構成要件」,但涉嫌非法集資,正由廣州市金融管理部門和市公安局白雲區分局正調查此事。即便如此,雲聯惠目前在各地進展依舊「火熱」。
雲聯惠如何「收」錢?
商家:二十幾年才能收回成本是否值得一試?
武漢的王女士經營著一家食品批發店,在電商的衝擊下,店鋪的生意每況愈下。今年8月份,王女士從朋友那裡得知,一家叫雲聯惠的電商平臺正在招加盟商,該電商平臺承諾凡是在加盟店裡消費的顧客,其消費金額將被全部返還。
如果消費金額能被返還,則意味著顧客會增多。為此,王女士交納了1380元參加了雲聯惠在武漢的第一期培訓。
王女士了解到,成為雲聯惠的加盟商必須向其繳納每筆交易額的16%,之後雲聯惠以每天以萬分之五左右的比例進行返還。
雲聯惠舉了一個例子,去商家消費10000元,雲聯惠提取1600元。之後雲聯惠按照每天萬分之五左右的比例,持續返還給消費者10000元;而商家提交的1600元,雲聯惠同樣按每天萬分之五左右返還,直至返還完。
需要注意的是返還採取積分的形式,當積分達到100元時才可以提現,但是提現必須收取13%的手續費。
每天返還萬分之五,是否等於2000天返完?據云聯惠宣傳材料介紹,每天返還的額度是在總額的基礎上減去已返還的金額,再乘以萬分之五。
「也就是說每天返還的金額會越來越少,返還的期限會變長,『一尺之木,日取一半,取之不盡』就是這個道理。」王女士還在讀大學的女兒趕緊制止了母親加入其中,並指出利用電腦計算,以10000元消費為例,5年返還60%,10年返還84%,需要25年才能返還99%,最後的1%無法返還。
消費者:羊毛出在羊身上是否得不償失?
商家上交16%的交易額可能存在風險,消費者成為會員卻是免費的,怎麼看似乎都是撿便宜,抱著「反正也不會吃虧」的心理,成為雲聯惠會員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江蘇鹽城的李慶(化名)告訴央廣網記者,其父親聽說加入雲聯惠消費全返,註冊成為雲聯惠會員。
按照雲聯惠宣傳冊的講解,雲聯惠共有三級:免費的普通會員、交99.9元的金鑽會員和交999元的鉑鑽會員。會員級別越高,享受的權限越高。比起免費會員,金鑽會員和鉑鑽會員除了享受消費積分返還,還有推薦權(發展下線),即每推薦一個人就能拿到一筆提成。
李慶的父親了交納了99.9元成為黃鑽會員,「不久後,雲聯惠那邊就慫恿我父親花錢買積分。」覺得不對勁的李慶趕緊制止父親,並向雲聯惠要求退還入會費,「當時說的是隨退隨還,可是要求退還的時候卻讓我去廣州總部。現在我們購物返還的是積分,最後能不能提現還是個問題。」李慶說。
當央廣網記者以商家入會的名義聯繫鹽城雲聯惠的負責人時,該名負責人透露,一般商家都會把商品價格調高,「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用擔心虧本。」
如果說售賣日用百貨的商家在調高價格上是「偷偷摸摸」的話,到了買房買車這樣的「大件」上就顯得「光明正大」了。
安徽蕪湖的劉女士告訴央廣網記者,該地不少樓盤、4S店和雲聯惠都有合作,買車買房需要上交的16%都轉嫁到了消費者的頭上。「買一輛20萬元的車,另外交3.2萬元給雲聯惠,買車的錢就會全部返還。但是樓盤和車型都是指定的,不好賣的樓盤和淘汰的車型才和雲聯惠有合作。」劉女士說。記者在各種公開渠道發現,不少「雲粉」(熱衷雲聯惠的粉絲)通過雲聯惠平臺買了房和車。
代理商:高價的股權代理權是否物有所值?
除了消費者和商家,雲聯惠獲取收入的另一大來源就是區域代理商交納的代理費。
鹽城雲聯惠負責人告訴央廣網記者,鹽城的代理權拿下來要花上千萬元。根據城市的大小不同,代理費就不一樣。
安徽蕪湖的劉女士也證實了這種情況的存在,她有不少朋友加入了雲聯惠,躍躍欲試想要拿到蕪湖的代理權,「蕪湖的代理權據說要幾百萬元,但是現在沒人拿得下來。」劉女士說。
據鹽城雲聯惠負責人介紹,拿到了代理權,區域內所有的雲聯惠商家都會給代理商提成,除此之外,還可以拿項目做。
被問何種項目時,該負責人介紹,比如代理商可以購買雲聯惠的股權。「雲聯惠的原始股100多億都賣完了,現在雲聯惠上市,已經沒有了。」
雲聯惠如何「返」錢?
央廣網記者根據云聯惠發布的匯總名錄進行了統計,截止8月31日,雲聯惠在全國範圍裡已有11294家加盟商,其中廣東有6782家。
最讓人疑惑和擔心的是雲聯惠如何實現返利承諾,如何用「16塊錢生出116塊錢」,如何在規模做大後持續其模式。雲聯惠給廣大會員如下解釋:一是通過上市融資,二是利用現金流進行投資獲取收益;此外,還包括其電商平臺上的廣告收入。
上市疑雲:掛牌場外卻稱「上市」混淆視聽
雲聯惠對外大肆宣稱已經上市並不準確。唯一有跡可循的是其於 2014年11月在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信息,而掛牌不到一年,雲聯惠也於2015年9月被終止。
之後雲聯惠對外宣布,其通過收購美國環球電商城在美國「上市」,但根據記者調查,其於美國股票交易市場OTC Markets掛牌。OTC指場外交易市場,是指為達不到上市條件的企業提供股權交易的平臺。
自比阿里:做資金池無牌照無第三方存管
雲聯惠自比為阿里,甚至喊出了「幹掉淘寶,餓死天貓」的豪言壯語,聲稱與阿里一樣通過現金流擴大收益,但卻比阿里更先進——讓利給消費者。
對此,雲聯惠聲稱與平安銀行有合作關係。央廣網記者聯繫了平安銀行,平安銀行否認稱,「我行未與雲聯惠進行過資金託管業務合作,也未與雲聯惠進行過資金監管業務合作,且於2015年12月24日撤銷其在我行開立的所有帳戶。」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震表示,「現金流和資金池是關鍵的問題,雲聯惠沒有經過事前審批沒有獲取金融牌照,向不特定公眾吸收資金,可以初步認定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另外,也沒有第三方做存管,捲款逃跑的風險很大。」黃震表示該模式不能持續,財富永動機更不可能成立。
借舊還新或涉龐氏騙局 發展下線被疑傳銷
中國反傳銷第一人李旭也向央廣網記者反映接到了不少關於雲聯惠的舉報和諮詢電話,李旭表示,「借舊還新讓雲聯惠持續進帳,但是細水管進寬水管出,資金鍊早晚會斷裂。雲聯惠用規則延緩崩盤的速度,從靜態來說是旁氏騙局;從動態來看,其通過招加盟商拉人頭發展下線,涉嫌傳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網際網路金融法律專家楊東指出,雲聯惠宣稱的「消費資本論」是不合理的,沒有穩定的收益不可能做到持續。「目前雖然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其是龐氏騙局,但是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平臺做大後要想維持這麼高成本的運營幾乎不可能,必然會走向犯罪。」
事實上,打著消費返利旗號涉嫌「龐氏騙局」的平臺也並非雲聯惠一例,早前被媒體曝光「消費1000送600」的趣購也被多位專家指出會崩盤。
有關類似案例更早可以追溯到全國最大網絡傳銷案「萬家購物」。顯然,雲聯惠要複雜得多。
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律師鄭傳凱表示,「按照從重原則,非法集資比組織傳銷罪名更重。至於其聲稱的上市也不僅僅是虛假宣傳,已經涉及到虛構事實,不單是民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