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中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達1.76億

2020-12-23 閩南網

  2019年底,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76億

  對衰老的系統研究要跟上老齡化的速度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2019年底,65周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76億,較2018年新增945萬人。與此同時,雖然2018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77.0歲,但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平均有8年多帶病生存時間。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林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我國快速步入老齡化的總體形勢下,構建老齡健康科技創新體系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老齡健康科技創新體系「基石」不穩

  李林生活的上海是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也是我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比例較2018年末提高0.8個百分點。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逐漸凸顯。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費用約5.78萬億元(佔同期GDP的6.4%),其中老年人群的衛生健康費用佔50%以上。預計到2035年,我國衛生健康總費用佔GDP的比重將超過9%,2035年前老年人群衛生健康總費用年均增長率將達到8.4%,遠高於GDP增速。

  但李林說,當前我國在支撐老齡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創新體系上仍存在短板。比如,對老齡健康科技創新體系的「基石」——衰老理論的系統性研究不夠。

  「當前全球已有數十種衰老相關的學說,但至今尚未形成統一的衰老理論。」李林告訴記者,目前對衰老的研究停留在單一疾病的研究、單一機理的揭示、單一衰老標誌物的發現,但衰老是病理、生理和心理過程綜合作用的結果,單一發現無法支撐形成系統性的衰老理論,也難以區分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

  這帶來了一系列影響。

  比如,開發衰老乾預技術需要生物學、醫學、工程學、信息科學等多學科的技術交叉融合,但目前研究資源的分割、支持政策的碎片化,讓技術開發和評價所需的數據標準、指標體系、評價模型和幹預規範都相對匱乏。

  再比如,高水平的老齡科技產品研發和應用,需要以衰老乾預的科學理論為依據。當前我國在老年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方面,非醫療和醫療幹預技術、策略、產品的高水平開發仍顯不足。

  應建立國家老年技術創新平臺

  「建議系統布局衰老生物學研究,加大科技投入,闡明衰老及相關慢病的科學機制,尋找中國人群衰老『拐點』。」 李林呼籲,建立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的國家老年技術創新平臺。

  在李林的設想中,老齡健康科技創新體系的基石,包括集收集、保藏、管理、檢測為一體的樣本庫,集細胞、類器官、動物為一體的模型體系,集採集、匯交、分析、利用、共享為一體的數據中心,集研發、測試、轉化為一體的技術體系,集開發、功能評估、安全驗證為一體的產品評價評估平臺。

  「我們希望形成『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轉化』的創新鏈條,『樣本—模型—數據—技術—產品』的一體化集成內核。」李林說。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隨著我國中產階級人數增加及人均收入的提升,未來人們對於高品質養老社區的需求將大量增加。基於此,不少地區紛紛開始布局「智能養老」。

  李林希望,通過衰老理論的系統性研究,助力老齡科技產品研發和應用的標準體系建設,進而促進形成為老、適老、助老、養老的產品開發協同機制。

  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王水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健康老齡化各項工作有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許多短板和弱項,包括高質量的老年健康服務能力不強,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融合水平不高,失能老年人的關鍵性制度保障尚未建立等。他建議,從打造高質量的老年健康服務供給體系入手,深入推進醫養融合發展,兩端發力,補齊短板和弱項。

  本報記者 陳 瑜

原標題:中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達1.76億 對衰老的系統研究要跟上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2019年廣東人口超1.15億 65歲及以上老人首次突破千萬
    廣東常住人口 男性比女性多523萬  全省65歲及以上老人首次突破千萬  根據新近發布的2019年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2019年末廣東常住人口超1.15億,一年淨增175萬。
  • 中國人口有多少億?2019年末大陸總人口突破14億
    中國大陸總人口:截至2019年末為140005萬人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  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
  • 2020年,韓國65歲人數佔總人口的16%,日本29%,中國呢
    就在上個月底,據日本放送協會(NHK)援引日本總務省最新公布的數據報導稱,目前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達3617萬人,在總人口中的佔比近29%(28.7%),為全球最高。 報導稱,這一數據較2019年增加了約30萬人。
  • 2020年,韓國65歲人數佔總人口的16%,日本29%,中國呢?
    就在上個月底,據日本放送協會(NHK)援引日本總務省最新公布的數據報導稱,目前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達3617萬人,在總人口中的佔比近29%(28.7%),為全球最高。報導稱,這一數據較2019年增加了約30萬人。
  • 日本65歲以上人口達3617萬人,總人口佔比28.7%創新高
    共同社9月21日消息,日本總務省20日公布的人口估算數據顯示,截至15日的65歲以上老年人比上年增加30萬人,達3617萬人,在總人口中的佔比也增加0.3個百分點至28.7%,均創新高。總務省在21日的敬老日之前進行了統計。
  • 建議先放開三胎:中國人口報告2020
    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人口總量在「十四五」時期將不可避免進入負增長。人口因素變化緩慢但勢大力沉,按照當前趨勢,隨著全面二孩政策效應徹底消失、受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推進等,未來總和生育率將從2019年的1.5下滑至1.0-1.2左右。
  • 中國大陸人口突破14億!人口出生率創70年新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其中,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另外,統計局局長表示,雖然2019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58萬人,但這一減少規模相較之前年份已經有所下降。在2019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孩次比例達59.5%,比例連續幾年提高,說明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發揮了成效。
  • 人口出生率再創新低!2019年全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2019年,我國人口出生率再度「創紀錄」。2019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
  • 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達28.1%——日本再議延遲發放養老金
    原標題: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達28.1%,老齡人口比例再創世界之最——日本再議延遲發放養老金 近年來,日本人口壽命延長導致養老金負擔沉重。為減輕財政壓力,保證養老制度的可持續性,日本政府正在探討延遲發放養老金,鼓勵民眾延遲退休。
  • 濟南常住人口率71.21% 戶籍城鎮化率達至58.8%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濟南市常住人口、戶籍城鎮化率分別達至71.21%、58.8%。   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勇在發布會上表示,濟南2015年成功申報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城市,截止2020年11月底全市海綿城市累計建成面積179.85平方公裡,佔建成區面積的25.1%。
  • 2019年日本新生人口數量跌破90萬人,是該數據有記錄以來最低值
    人口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根本,維持人口數量的合理增長是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都希望能夠做到的大事。不過,一個國家人口數量的變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發達程度、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條件,婦女就業狀況、婚姻生育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戰爭、自然災害和人口政策等都會不同程度上的影響人口增長情況。歸根到底,人口增長的快慢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 2050年 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3億人
    中國市長協會最新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15)》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3億人,佔總人口的34.1%,即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60周歲以上的人口已經達到2.12億人,佔總人口的15.5%。
  • 人口「警報」拉響,韓國、臺灣首次出現負增長,日本人口減少超50萬...
    韓國人口首現負增長  韓國行政安全部日前發布的人口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韓國的出生人口為27.5815萬人,與2019年相比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2020年也首次見證韓國出生人口跌破30萬大關。  而2020年錄得的死亡人口達30.7764萬人,比2019年高出約1萬人,因此出現人口的自然減少(即出生人口小於死亡人口)。
  • 統計局: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10.48‰
    中國網地產訊  1月17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金融時報記者:我想問一下,我注意到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是10.48‰,這是有史以來最低的數值,請問這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 中國14億人,「第一人口大國」不保?聯合國:2027年將超過中國
    眾所周知,我國不僅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國家之一,還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在今年發布的最新數據,我國人口已經突破14億,達到了140005萬人,比上年年末增加467萬人。 而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截止至2018年,全球人口約有76億人左右,若按照此數據計算,中國約佔全球人口的18.4%。
  • 中國14億人,「第一人口大國」不保?聯合國:2027年將超中國
    而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截止至2018年,全球人口約有76億人左右,若按照此數據計算,中國約佔全球人口的18.4%。可見我國人口數量極其龐大,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中無出其右。不過我們的人口數量雖然現在還是世界第一,但這個地位就快不保了。
  • 中國大陸總人口突破14億!男的多女的多?
    1月17日,備受關注的2019年中國經濟「成績單」正式公布。國家統計局公布,經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9.0865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臺階。這個數字突破不僅有數學意義,實質意義也很大。
  • 2019年人口出生率大跌背後究竟說明了什麼?
    來源:小白讀財經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末中國大陸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即2018年的1523萬之後再創新低。有機構預計,2100年中國人口總數可能不到10億。
  • 不愛生孩子的東亞國家:日韓人口負增長,中國怎麼辦?
    所謂總撫養比,即每100名勞動力人口需要撫養的青少年(0-14歲)和老年人(65歲以上)數量。這一數字越高,意味著社會負擔越大,經濟活力越小。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末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為12.6%,比韓國的14.9%略低一點。
  • 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2.5億 「適老化改造」風起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2.5億。中國疾病監測系統的數據顯示,跌倒已成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因傷致死的首位原因。根據測算,我國每年有4000多萬老年人至少發生1次跌倒,其中約一半發生在家中。這個數據指向一個嚴峻的問題:我國超過80%老人居住在超過20年房齡的住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