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最棒的學生?以什麼作為衡量標準?

2021-01-06 人脈圈

大家好!歡迎來到知名圈!續上一篇「舊式與新式的愛,對孩子完全不同的影響,你會選擇哪種愛?」,小編帶領大家一起繼續走進有關教育、人才乃至整個社會的大圈子!

現在回想起來,我的初中真的是填鴨式教育,並不是啟發式的。學校衡量自己好壞的標準,就是看每年有多少個學生能考到最好的高中去。

2003年夏天,劉策接到四份錄取通知書和四份博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它們來自美國的三所著名大學,麻省理工大學計算機系、卡耐基梅隆大學自動化學習中心、卡耐基梅隆大學機器人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劉策選擇了麻省理工大學計算機系,這時候他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已經工作了19個月。

「他是我迄今為止見到的最棒的學生。」在寫給美國幾位著名教授的推薦信裡,沈向洋如此這般介紹劉策。

有個中國記者聽說了這件事,就問沈向洋是不是在誇張。

「不,一點也沒有。以他現在的成就,不要說去讀博士學位,就是申請美國大學的教授,都沒有問題。」沈向洋說:「這個人將來一定是大師級的人物。」

沈向洋這樣說,無論是出於老師對於學生的偏愛,還是老闆對僱員讚許,都不是偶然的。事實上,劉策在中學和大學期間都是他的老師的驕傲,也是很多學生的偶像。

不過,劉策對自己迄今為止的受教育歷程,另有看法。

「從小到大,給我影響最大的,不是課程本身的東西。」他這樣說,「當然課程也是需要的,可它缺少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啟發式的東西。」

作為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員,劉策的研究領域是「圖像的認知」。每天沉浸在數字的世界裡,工作之餘閒下來的時候,他喜歡靜靜地欣賞自己的畫作,那都是國畫,而且很大。有一幅長四尺,畫面上浩浩蒼山,氣勢磅礴;有一幅長六尺,畫面上潺潺江水,蒼涼沉靜。這些畫是他在中學時代畫的,現在全都裝在電腦裡,成為他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他說他將把它們帶到大洋彼岸去,可以經常看看。他喜歡繪畫,在國畫的技巧方面有很深造詣。你看他的畫,很難想像那是出自一個孩子、一個業餘畫手。但是對於劉策來說,作畫不僅僅滿足了他的興趣、不僅僅是一種技能,甚至也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它還有著更多的東西。

那是他從小學畫、漸漸悟出的東西。

劉策進入上中學的年齡時,我們國家恢復高考制度已有12年。在他出生之前徹底摧毀了的那些東西——漫長的學制、灌輸、背誦、重複、考試、競賽、分數、名次、升學率,現在伴隨著他的成長全都恢復了,而且還變本加厲。不論這教育制度有何長處和短處,父親和母親都把自己當初「破碎的夢想」寄托在兒子身上,也把自己當初「砸爛的枷鎖」加在兒子身上,而他是他們唯一的孩子。

父親在四川大學做教授,母親在一個企業當會計。父母之間最大的區別是出生在截然不同的時代裡。父親出生於20世紀40年代早期。那個年代的孩子,只要家裡有錢就有機會完成大學學業。而母親的命運大不一樣,這一代人在自己最需要接受教育的年齡裡砸爛了學校,趕走了老師。對於那些往事,凌小寧至今記憶猶新:「那時候毛澤東說『教育要革命』。很多人已經認識到教育有問題,希望有所改變。最後失敗了,是因為『教育的革命』被劫持到另一條路上去了。」在微軟,凌小寧是屬於「老一代」的,他與劉策的母親同年出生。這一代人的腦子裡面有些東西是永遠不會磨滅的。「其實,現在教育制度中很多讓人深惡痛絕的東西,」凌小寧說,「都是那時候我們反對的。」

劉策出生在大學校園裡,從小生活在學生、老師和老師的孩子中間。在這樣一種氣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幾乎沒有不專心讀書的。沈向洋的那個切膚感受,「人是很難不受環境影響的」,在劉策身上再次得到驗證。

「我不斷地念書,我想生活環境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劉策說,「如果當初不是生活在大學校園裡,現在也可能會走另一條路,不會選擇做學問。」

劉策從小就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特別討厭一些課程,比如語文和政治,這一點和大多數孩子都一樣。他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把很多精力用在喜歡的事情上,這一點在孩子們中間已屬少見,但也不算希奇。劉策身上的最奇特之處,是他同時喜歡兩樣東西:數學和繪畫。他在這兩個領域裡投入了無限的熱情,而它們的技巧卻是風馬牛不相及,思維方式則又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

學校對他來說是個「數學的世界」,他在那裡參加各種數學比賽,成績優異。他覺得世界的奧秘有很多是在數字裡。但是在學校之外,在家裡,情況就完全不同,那是一個「繪畫的世界」。他的繪畫訓練在整個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始終持續著,有十幾年,其嚴格系統的程度,較之今天美術學院裡的任何一個高才生都不遜色。他有專門課程,有教材,有名家指點,每天投入很多時間,還有一個固定的學畫地點。當然他也利用家裡狹小的空間,把紙鋪在地上作畫。

90年代初期,城市裡的家庭已經時興對孩子進行多種技能的訓練,繪畫也是其中之一。不過,無論是老師、教育專家,還是每一個家庭的父母,都傾向於把美術作為一種「課外的教育」,或者叫做「素質教育」。這個詞語背後的含義是:「有用的但並不是必須的。」

可是,劉策對於繪畫的執著不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那時候他想的是:「將來我要麼當數學家,要麼當畫家。」

父親不畫畫,但在繪畫方面並非完全外行,他的專業有時候需要製圖,所以也經常使用線條、顏色一類的技巧。他特別喜歡看到兒子畫畫時的專注神情,覺得那才像是自己的兒子。母親也喜歡兒子畫畫,不過她更信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兩相比較,還是

覺得兒子對數學的喜愛更符合自己的想法。她的辦法是每天交給兒子5道數學題,要求兒子在開始畫畫之前先把這些習題作完。

「先做完你必須做的事情,再做你想做的事情。」她總是對兒子這樣說。

儘管家裡並不富裕,但爸爸和媽媽還是願意拿出很多錢來供兒子學畫。紙張、毛筆、顏料,還有各種教材,在兒子的眼裡都很貴,要花好多錢。等到長大以後回憶起那些往事,他還明白了,爸爸媽媽支出的不僅是錢,更有時間和精力。兒子年幼的時候,他們把他放在自行車的橫梁上,騎上車走好遠的路,把他送到少年宮,又等在外面,直到他完成當日全部的繪畫課程,再把他放在自行車上帶回家。等到兒子稍微大些了,就每天到公共汽車站上送他和接他。那時候還沒有實行「雙休日」,周末只有一天,爸爸媽媽有很多家務事要做,但是每個周末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帶著兒子出去寫生,或者去看畫展。

他是從7歲開始學畫的。很多孩子都是在那個年齡裡對畫畫發生興趣,甚至更早些,但是他們很快就覺得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所以不再畫畫。劉策的幸運在於,他的學畫從未間斷。「大多數孩子的興趣都不是從課堂上來的。」他這樣說,「初中那幾年我的這個感覺特別明顯,因為一到初中,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在強調升學率。」似乎只有他是個例外,畫畫佔了很多時間,也佔據了他的精神世界。

有時候你會發現,看父母是不是無條件地支持孩子的興趣,只要知道在學校考試之前他們說什麼就可以了。劉策從來沒有聽爸爸媽媽說「畫畫是好事,但不是最重要」,或者「都什麼時候了,還在畫畫」之類的話。

不過,母親也曾對他說:「要想進入重點大學就必須先進入重點中學;要想進入重點中學就不能偏科。」就像所有的母親一樣,她也希望兒子能在關鍵時刻多花一點時間在學校的課程上,只不過忍住不說。敏感的兒子還是意識到媽媽也有某種期待,但他的腦子裡面全是他的數字和他的畫,所以照例我行我素,即使在初中畢業面臨中考的那一年,他仍然要把很多時間用在畫畫上。

他開始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這一年,他沒有考上重點中學,事實上他後來讀的那所學校非常普通,既非「市重點」,也非「區重點」。這讓全家人感到失望:他把太多的熱情傾注在畫畫和數學上,其餘課程大都學得很糟糕。最糟的是,他的腦子裡面只有他喜歡的東西,完全不能了解考試分數和重點中學都是關係未來命運的大事。

大多數中國家庭都認定,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有幾個關口最重要,中考是第一關。現在,在媽媽看來,兒子這「第一關」就沒過去。

那些日子,家裡充滿了沮喪的氣氛。無論這個家庭多麼脫俗多麼標新立異,也不能不感到社會的壓力。父母對兒子的期望和別的家庭是一樣的,沒有本質的不同。母親知道公認的教育標準是什麼,信奉「要上大學,就一定要選擇清華」的風尚,而且相信,畫畫的天賦無論如何也不能引導兒子走上名牌大學的道路。

劉策仍然徜徉在自己的世界裡。初中畢業那一年,他在成都舉辦了個人畫展,是這座城市裡小有名氣的「少年畫家」了。他自己也覺得擁有繪畫的天賦。在這個孩子的心裡,繪畫已經不僅是一種愛好。「這就是我一生要去追求的東西。」他看著自己的畫展,在心裡想。一想到能做個畫家,就無比快樂。只不過,這一切看上去和他的升學毫無關係。

可是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那之後,媽媽和兒子都沒有想到,神秘的繪畫能力要求一個人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使用大腦。而劉策這種在數學世界和繪畫世界之間來回跳躍的學習方式,竟會讓他以難以置信的方式成長起來,讓他的大腦變得如此與眾不同。

在我們繼續敘述「劉策學畫」的故事之前,先回過頭來,看一看人的大腦究竟是怎麼回事。

喜歡就關注,歡迎您的留言評論!知名圈持續為您導航!

相關焦點

  • 財富並不能作為衡量貴族的標準
    什麼又是貴族精神?回到歐洲中世紀,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其實就是全職軍人,騎士花很長的時間來學習,怎樣戴著很重的一兩百公斤盔甲在馬上作戰。那麼重的盔甲打仗,學習那麼長的時間,誰來養他們,就是農民。以上這是最標準的歐洲貴族。一旦打仗,貴族的子弟全部上戰場,歐洲這個貴族並不是在家裡面享福的,打打撲克牌什麼的,不是的,而是什麼,而是上戰場殺敵。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戰,老貴族大量死亡,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的貴族更多。為什麼貴族子弟,很多中國人對於貴族的理解,是把貴族理解為一個特權階層,就是它有某種權力。
  • 衡量演員敬業與否的標準究竟是什麼
    衡量一個演員敬業與否的標準就是看其是否有用心血去賦予角色靈魂!衡量一個演員是否敬業,不應該停留於表面的在拍戲過程中的磕磕碰碰,破皮擦傷。事實上,演員由於職業的特殊性,在戲劇拍攝過程中,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這是很正常很普遍的事情。        那麼衡量演員敬業與否的標準究竟是什麼呢?
  • 貧困縣退出的主要衡量標準是什麼?青年大學習課後習題答案
    貧困縣退出的主要衡量標準是什麼?這是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三期課後作業第四題問題。下面小編分享青年大學習第10季第3期課後作業第4題答案。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三期課後作業第4題答案 貧困縣退出的主要衡量標準是什麼?
  • 衡量標準是什麼?
    排除了這些因素之外,要怎麼養衡量一個選手才是最標準的呢?瀏覽了貼吧裡很多帖子,大家似乎都以戰績作為一個衡量標準。而以戰績作為衡量標準的話,那麼今年的邊路的確是應該在Estar和AG兩支隊伍中產生。畢竟兩支隊伍都是頭名,常規賽發揮也都不錯,就秋季賽的成績來說那就只有這兩支隊伍配得上,如果要按拿冠軍的名號來說,2019年的第一邊路那也應該事諾言,畢竟春季賽冠軍在他們手裡。
  • 《標準之外》:無法用標準衡量的愛
    》則帶出了一個更有深意的社會性問題,那就是我們雖然在逐步認識這一疾病的過程中制定了「護理標準」,但這一過高的標準在現實中卻往往無法實現,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無法得到有效的救治。《標準之外》借調查為引的展開,其並沒有將視角單一的放在布魯諾身上,而是透過患者,患者家屬,護工這些不同人的不同立場,去將這一故事克制內斂的緩緩展現出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們發現這家機構有很多事情都不在所謂的「標準之內」,布魯諾對待所有患者,沒有標準,他將每一位患者都視作家人,即便面臨被查和資金危機,他也從沒有選擇放棄,而在僱傭的人員上,他也沒有標準,他並沒有歧視僱傭護工的本來身份,即便對方曾經只是個混混
  • 什麼是生活方式醫學 健康生活方式有五大衡量標準
    原標題:健康生活方式的五大衡量標準,你做到了幾點?近年來,在術後康復中心、生活養生館等場所,我們經常會聽到專業人士提及「生活方式醫學」這個熱點詞。其實,生活方式不僅僅是吃好一點、睡好一點,它已經上升到了醫學調節的高度。
  • 衡量一個好男人的標準,就看一件事
    閃光點的存在,就猶如天上璀璨的星星,不僅能夠吸引異性,而且對於男人來講,也是衡量其是否好男人的標準之一。今天偶然看到這樣一段視頻。有一對小夫妻,兩個人到館子吃飯,當吃完準備結帳離開的時候,看到一位老奶奶嘴裡一直念叨著:蝦,小勇吃。
  • 腹型肥胖標準是什麼
    核心提示: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其實這種肥胖者其贅肉往往會堆積在腹部,最典型的臨床表現就是大腹便便,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腹型肥胖患者,但是他們卻不以為然,那麼,腹型肥胖標準是什麼?腹型肥胖的危害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 魔獸世界:不好意思,DPS高低還真是衡量輸出職業的唯一標準
    這位倒黴的玩家自認為沒有犯什麼錯誤,更別說Add、死亡等情況出現,態度極端的認真,辛辛苦苦幫忙打斷、控怪,只不過是DPS低了一點兒,就被無情地踢了出去,太不公平了!難道衡量輸出職業的標準只有DPS嗎?聽了之後我對這個玩家多多少少有了一點兒同情,倒不是同情他被踢掉,而是同情他玩了這麼長時間的魔獸世界,還沒搞明白一個道理。是的!
  • 貓咪的智商有多高,有智力水平的衡量標準嗎,如何衡量
    如果要把它的智商用特定的標準來衡量的話,不妨把脊髓的長度固定為「1」,大腦重量與其比率越高的,智商也就越高。人類大概是49:1,貓咪大概是4:1,猴子大概是17:1。自貓咪出生以後,聰明的貓媽媽就開始教育自己的貓孩子,什麼能吃如何做,怎麼去做才能學到基本的生活技能。貓孩子也學會了什麼才是安全的,什麼比較危險,以及如何判斷敵友的標準。
  • 什麼時候發微博ins朋友圈,還要接受被衡量?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漸漸地養出了一種這樣的「原則」,發微博、朋友圈、ins變成了一把尺子,一把可以衡量人性百態的尺子——比如說,你在他很重要的一些時刻及時地為他發表動態,就是心裡在意他這個朋友;反之,不管你們平時吹噓得關係有多鐵,內裡都是塑料情。
  • 在乎你,才是衡量真愛的唯一標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維奇情場,ID:Imissu64220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因為愛情,我們之間彼此在乎的最高境界是:我時刻都知道你在哪裡,在想什麼。我對你這樣的在乎,是來自我對你深刻的了解和用情的專一。我對你的在乎還來自於彼此的信任與愛的寄託。
  • 裘德:不能用統一標準去衡量所有人
    而他的獲獎專輯《頒獎的時候我要缺席》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寶藏唱片」,在專輯中,裘德把自己想像成一位紀實攝影師,鏡頭對準九個不相干角色的同時也對準了自己,拍下了最尋常也最真實的定格。他並沒有「缺席」上個月的南方音樂盛典,在接受南都獨家專訪時解釋了自己名字的來源,也分享了自己這幾年的音樂路徑。
  • 衡量人才從「看學歷」變成「看本事」
    「學歷不是評判人才的唯一標準。我們會根據申請人對臨港新片區的產業貢獻、社會貢獻以及經濟貢獻等來進行綜合評判,給予用人單位一定的區域專用落戶額度。」這就是人才衡量標準的之變。這種「小小的變化」其實是「巨大的變化」。正如上海的說法一樣「學歷不是評判人才的唯一標準」。上海依據「社會的認可」「做出的貢獻」等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打破了「身份限制」,給更多「低學歷人才」一個寬廣空間。就像電視文藝節目裡說的一句話:有才你就來。這次的「工匠落戶」和前幾天的「網紅落戶」性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只要你對地方發展有益,「落戶上海」就不是遙不可及的。
  • 女人必知:魔鬼身材的七大衡量標準(圖)
    魔鬼身材的七大衡量標準資料圖核心提示:在整形美容項目裡,隆胸、吸脂、豐臀都是對體形美的塑造,知道了美體的方法,那麼你對形體美的標準是否還有疑惑呢?對美的認識,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在整形醫生眼裡,卻是有標準可循的。
  • 標準展臺規格尺寸是什麼
    標準在你眼裡的定義是什麼了?標準展臺規格尺寸有是什麼呢?立欣小編跟你普及一下吧,標準是衡量人或事物的依據或準則。八稜柱標攤在展覽行業中,展臺也是叫標攤了,是一種鋁合金為基本材料,有柱子和板材及連接的龍骨拼接而成,國際通行標準展臺為3M*3M,也可以根據情況自由組成合理的尺寸
  • 人生最棒的禮物是什麼?
    人生,最珍貴的到底是什麼?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不一樣的答案。但是日本出的一部紀錄兩位老人恬靜生活的紀錄片《人生果實》,贏得不少網友的青睞,也許可以說明一些什麼來。那仿佛就是眾生苦苦追尋的生活了,然而,羨慕的可能只是別人的生活方式吧。
  • 什麼是「學生飲用奶」
    2013年9月5日,原農業部、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出《關於調整學生飲用奶計劃推廣工作方式的通知》,將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推廣工作整體移交中國奶業協會,同時學生飲用奶作為一般乳製品,統一納入相關職能部門的生產和質量監管,確保學生飲用奶產品的質量安全。什麼是「學生飲用奶(SCHOOL MILK)」?
  • 為什麼「燃」的衡量標準,變成了博人傳?
    這是一種感覺,是很難衡量程度,所以一般都會用「好燃」、「超級燃」、「有點燃」等模糊的描述。而且因為是一種感覺,也會因人而異,根據每個人的背景環境的不同,導致他們會產生不同的燃的感覺,也許你覺得很燃,我覺得無感。但是咪最近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網友們空前絕後的統一了燃的標準。
  • 加油你是最棒,電視劇的大結局是什麼?
    加油你是最棒的郝澤宇福子結局怎樣呢,過氣男星牽手胖子經紀人番外超甜,郝澤宇福子最後在一起了嗎?福子是個胖姑娘,失戀又失業的她成為大家眼中口中的蠢胖子,最後福子會不會減肥呢,加油你是最棒的改編小說,小說結局是什麼呢,小說郝澤宇福子有番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