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洛神》曹植&甄宓

2020-12-25 咖啡裡的雲

作者:咖啡裡的雲

聲明: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01

TVB的《洛神》,當然不能當正經歷史劇來看。

但我覺得它還算是一朵做工精細的花兒,文史為編,劇本文雅,韻味深長,演員出彩。

一盒酥、門內活、雞肋語、曹娥碑、爭世子,足見其史。

遊君山、短歌行、美人篇、銅雀賦、洛神賦、七步詩,足見其文。

出口成章、引經據典,足見其韻。

縱觀整部《洛神》,它既涵蓋了《山海經》、《詩經》等著作的精妙,又包括了魏晉才子們的建安風骨。

也許會有一些不夠精美之感,但神韻渾然天生。

劇中親情濃如短歌,友情珍如仙釀,愛情淡如飛花,一些超越時空的感動在觀者的思緒裡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但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悲劇,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

魯迅先生說:

所謂悲劇,就是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撕碎在人眼前,毀滅給人看。

在《洛神》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是悲劇人物,但每個人的悲劇都既因為自己的性格也因為不幸的時代背景。

悲劇衝突的雙方是理想與現實、天下大義與家族權勢、情感與利益。

親情、友情、愛情,無一倖免,無不哀傷。

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父子反目,兄弟相殘,sha孔融,斬楊修,罷荀彧,美人相奪,豆萁煮豆,七步成詩,相煎何急......

看歷史劇有一個特質,就是大方向已經註定了,無論怎麼改,你再糾結事實也只能那樣,永遠不能以你的意志為轉移。

曹植就是沒能和甄宓在一起;曹丕就是為了上位不顧親情愛情;楊修一世聰明還是沒贏過機關算盡的曹操;司馬懿就是無恥地篡了曹家的權。

《洛神》結局,子建在洛水河邊,看到甄宓撐著小船向他駛來。

當子建說:「是宓兒來接引我了,這一次,再也沒有人能把我們分開」時,那是一種肝腸寸斷的感覺。

這一刻,如夢如幻,卻是子建埋藏心底多年的願景,他一步步在甄宓的幻影中走向洛水,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儘管分開多年,子建始終沒有忘卻對甄宓的那份感情。

可見,衝淡感情的唯一方法雖然只能是時間,但是時間卻不一定能衝淡人的感情。

這算是給這個悽美的故事添加了一點浪漫的元素。

只有死亡才能讓他們在一起,這是一個大團圓似的悲劇,卻比一般意義上的悲劇更加痛苦、更加催淚。

因為美好的東西被毀滅得更徹底,以致於只有在幻境中才能讓它復活。

02

世人推崇李白,李白卻崇拜南北朝時的謝靈運,謝靈運的偶像呢,是曹植。

他說:

天下才華共一石,曹植八鬥他一鬥,剩下一鬥,天下共分之。

無論文人怎麼說,民間津津樂道的是曹植的《七步詩》和《洛神賦》。

前者關乎死亡,後者指向愛情,皆是永恆的主題。

《洛神賦》顯見得比《七步詩》更有文學色彩,可以說,形容美女,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被曹公寫進《紅樓夢》。

「凌波微步」,在金庸老爺子筆下,成了奇妙的武功。

我一直覺得,曹植和納蘭有些相似點,在別人眼裡,都是有福之人,但內心的苦楚唯已自知。

他是曹操極疼愛的兒子,出生在富貴之家,智勇雙全,尤以文採獨步天下,美名廣為流傳。

他有像楊修這樣聰明絕頂的摯友,也有甄宓這樣的知音人,這些若是擱在凡夫俗子身上,自是得意洋洋,樂不思蜀。

但於曹植,我看到的更多的卻是「孤寒」二字。

他的眼神總是那麼憂鬱,他的面容淡然堅定。

他賢仁寬厚,有愛民之心,若是天下太平,能登上帝位,必是一代賢君,治理好他的王國。

但可惜生逢亂世,在那個梟雄並起,耍盡各種無恥手段的爭鬥過程中,他的仁德不僅幫不了他,更三番兩次的使他處於下風。

曹丕可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曹植每每念及兄弟情。

曹植的悲劇可以說是因為生不逢時,也可以說是因為自身的性格無法在爾虞我詐的三國時期生存。

相對做一個冷血政治動物,子建更適合當個聆賞風月的文人。

皇位,一統天下,也許在子建心裡,並不是那麼重要。

「紅袖添香」,即便是凡夫俗子都這樣盼望著。

更何況是那個多情,痴情,有些歇斯底裡的曹子建,而他遇到的又是那樣聰明美麗的甄宓。

當他看到甄宓,嘴角所揚起的笑容,竟是那樣具有震撼力。

那是他生命裡最燦爛的一抹陽光,那是世上萬物皆無法比擬的幸福和所得。

愛,可以讓他放棄所有,包括唾手可得的江山和那正在輝煌的生命。

03

「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世間竟有這般女子。

絕色傾城卻不妖豔,文採飛揚但不張揚,身處亂世仍能有理有節,情深意濃仍以大局為重。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是我對蔡少芬飾演的甄宓的八字評語。

甄宓外在的一顰一笑,一悲一嘆,流露的是內在的氣質修養,而其內在的散發出來的美德風骨,又令其看起來格外美麗淡雅。

真如同那一朵纖塵不染的水中仙,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無怪乎,連曹操頭風發作之時,得了甄宓的冷水浸頭之法,便再也難以將這個女子的形象從心中抹去。

正困頓頭疼之際,便見那清清碧波之上,忽飄來一葉小舟,舟上一女子如同水中仙子一般,送來解決頭疼困厄的良方。

此景如畫,此情必定令人難以忘懷。

甄宓將蓋世「三曹」深深吸引,讓一代梟雄曹操亂了分寸,讓痛恨紅顏因禍水的曹丕流露柔情,更讓才情橫溢的曹植得到「一點靈犀」。

甄宓在鄴城第一次與曹植相識,便被他的才華所吸引。

才子佳人的配對是千古以來最完美的結合,加上他們彼此欣賞愛慕,真可謂天作之合的一對璧人。

奈何天意弄人,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

明明是子建先與她相識、相知、相戀,他的心事她都懂得,她的心情即便從不言說、從不表露,他都可以讀出。

她親口答應過他,「願為比翼,展翅高飛」,你叫他如何輸得甘心?

同是曹操之子,同是兄弟,江山可以拱手相讓,但曹丕連他摯愛也要奪走,怎能如此不公平?

她說:

再深的傷口,隨著時間的流逝,只要你不理、不問、不碰,總會癒合。

但他還是埋下了那一份情深。

再見她,他從輕快地叫「宓兒」到苦澀地叫「大嫂」,哪怕面對面,心卻已遙遙相隔。

曾經相愛的她成了他的大嫂,曾經相愛的他成了她的三弟。

叔嫂倫理不容他們僭越。

他明白已經由不得自己把她捧在手心裡呵護,疼愛,只期望別人善待自己的心愛之人,只期待她比自己幸福。

美人,江山,權勢......終有一天,曹丕曹植兄弟對立。

04

以甄宓的聰慧,又何嘗不明白「形勢比人強」的道理,放棄也許對雙方都是一件好事。

她不想讓他們兄弟因她而決裂。

既然別無選擇,只有向前看。

努力做好曹丕的妻子,魏朝的皇后。

作為妻子,她恪盡本分,相夫教子。

作為皇后,她靜心修德,母儀天下。

為了曹家,為了百姓,她好好愛曹丕,她希望感化他,改變他,讓他成為仁厚的賢君。

她以為,縱然人生無奈,只要努力,便不會是一場空。

她原本想以自己之仁慈,激發子桓惻隱之心,以利萬民,卻萬事成空。

她原本要子建回歸曹家,維繫親情,施展才華,故而放棄田園之約,卻依然是兄弟鬩牆,父子反目。

是她高估了曹丕,還是她低估了命運弄人的力量?

曹丕愛的只是她的美貌。

她,不過他與曹植鬥爭中的一件戰利品。

他是至高無上的君王了,他該受到萬人的尊重和愛戴,包括他的妻子。

可為什麼,每次看著她能洞穿一切的雙眸,他只感到她眼中的鄙夷與瞭然。

內心的自卑與妒忌就像毒芽,迅速蔓延。

他開始誤會她,猜疑她,掌斥她。

子建心心念念的,看得比自己性命都重的宓兒,卻一再被曹丕踐踏、蹂躪和辜負。

05

曹丕終是因愛生妒,因妒生疑,因疑生恨。

你討厭我?你看不起我?在你眼裡,就只有高風亮節的曹子建是吧?

好,我要sha了他。

奉先殿上,兄弟相殘,七步言詩。

他看著他,以勝利者的姿態。

她,不敢看他,她怕只一眼,思念的潮水便會傾數湧出,淹沒她多年的隱忍。

曾經低頭含笑,如今淚眼惘然。

他只是呆呆地望著她,曹子建沒了甄宓,靈思的源泉早已變成乾涸的沙漠,什麼也流不出來了。

她悄悄拿起羅帕,就像那年一樣,隔著羅帕,巧笑嫣然。

只是,絲帕之後,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喜羞如蜜、輕跳淺笑的少女了。

只是,這一笑,是甄宓一生中,最苦的一笑。

但這一笑卻喚回了曹植無窮的才思。

他如訴如泣念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成詩,文採獨步天下,情深意切,辛酸之情溢於言表,聞者嘆息,聽者掩淚。

而這七步成詩也終使得子健逃過一死。

他們回憶起曾經的青春,他們曾那麼年輕單純,那麼意氣風發,翩翩佳公子,如花美嬌娘。

此時此景,卻彼時彼情。

而此時的曹丕,白髮已生,聽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不禁潸然淚下。

他已得皇位,但他用盡心思、智計、權術,還是得不到他想要的愛情。

他精心策劃欲置曹植於死地,而被他一首《七步詩》觸動心事,剎那間想起當年兄友弟恭的情誼。

這是世間真情對名利的勝利,是人性的勝利。

恍然間,我仿佛看到曹丕也曾青衫布鞋向著甄宓搖櫓而來,那還是他年輕時候,為了求得美人之心絞盡腦汁,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純粹的作為。

他到底還是心地狹窄剛愎自用,讓我為他傷情的,是他的性情,和曾經的年輕歲月。

而那美好的生動的年月,一去不復返了。

縱使多情任消磨。

其實多情才是人的常態吧,對親人朋友,對愛人孩子,這人間的情誼時時遭受煎熬,有血有肉。

06

亂世之中女子擁有美貌,是幸也是不幸。

甄宓因貌美而得以逃過一劫是幸,但又因為貌美被捲入曹府捲入曹氏鬥爭中是不幸。

她真心愛上一個人卻不能相守只因她的美貌被人覬覦。

她最深的愛戀只能借殿前那嫣然一笑、即將離去前那一眼訴說。

而那最後的一顰一笑,竟終成了她的催命符。

對於曹丕來說,得不到的,終是要被毀滅,哪怕她再美好。

司馬懿曾說曹丕「外似穩沉,內實浮華。」

曹丕本不自知,但甄宓的美好就是耀目的光華,將他的醜惡照得無所遁形。

玉杯中的鴆酒瑩瑩如碧,就像那年她被曹操賜婚給曹丕,命運從來沒有給過她選擇的機會。

她平靜地飲下,沉思往事立殘陽。

悲痛欲絕的曹植對曹丕叫道:

既然你這麼不珍惜她,為什當初還要從我手裡奪走她?

愛情,對曹植而言,是力量;對甄宓而言,是奢侈。

曹植是性情中人,天真地以為相愛就應該在一起,殊不知,自己所愛之人早已被剝奪了愛和被愛的權利。

因為被權利侵佔了的愛情,只會讓愛情支離破碎。

甄宓,在曹家的基業中,不過只是一枚棋子。

美人淚斷人腸,甄宓最後深深地看了一眼曹植,帶著無限的哀怨死在了曹丕懷中。

甄宓臨終,子建也沒能把她摟在自己的懷裡,感受她最後一絲餘溫,而是作為她的三叔,看著他的大嫂死在他大哥懷裡。

佳人如斯,看似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實則一生為種種束縛所累。

為避免兄弟之間的戰爭,她聽從曹操安排嫁於曹丕。

為姐妹情誼所縛,面對背信棄義的郭女王她一忍再忍。

為夫妻名分所縛,與曹植有情人只能叔嫂相稱。

最終在郭女王的挑撥、曹丕的不信任下,一杯毒酒入口。

可憐絕代佳人,不甘空谷,卻無奈姻緣誤覓,大業難成,最終泣血而亡,徒令摯愛心碎一世,腸斷半生。

曾經他以為能夠「願得真心人,白頭不相離」,誰知卻是「生不能相依,死不能同穴」。

琁歌知雅意,子建曾有那麼多好友,能夠慰藉他的孤寒。

然而,終是一場空。

無論是因恃才傲物被正法的楊修,還是「功未成身先退」的亦師亦友的詢文若,還是聰明絕頂卻死於非命的丁儀,都先他而去了。

最後留給他的只有他的驚世文採了。

國家不幸詩家幸,語到滄桑句便工。

一生的孤寒和深情,換來的是一卷卷的傷心文。

真是令人扼腕嘆息,也確實讓人刻骨銘心。

曹植和甄宓,終於還是被命運驅策著,存著一顆為了對方考慮的心,走到了最後的天人永隔。

要的求不到,不要的盈膝繞。

07

亂世桃花逐流水,哪得惜花人?

黛玉一曲葬花吟,唱盡天下痴心女子心。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甄宓覺得子建一身才華與抱負不該埋沒,她替子建選擇放棄自己。

可是最後,子鍵付出了失去摯愛的代價,一生鬱郁不得志。

世上的愛恨終究湮滅,多情的佳人終究遠遊。

思之念之,註定是場無情殤。

再次想起納蘭的那句:

人生若只如初見。

若只如初見,她永遠是子建心中的那個洛水神仙,為她放花燈,為她寫出那些令人動容的詩句。

若只如初見,子建陪她看日出,在日出瞬間撞響晨鐘。

若只如初見,子建為她用玉紙稹碎片做成玉枕,讓她每晚都能安然入睡。

若只如初見,她的嫣然一笑,激發出子建心中的靈感,寫下一篇又一篇千古流傳的詩句。

若只如初見,子桓永遠是子建的大哥,他們一起玩射箭攻城的遊戲,那是能工巧匠做出的精緻棋盤,令人驚嘆。

若只如初見,他們雖同為一人動心,卻約定了不管結果如何,都不能影響他們的兄弟之情。

若只如初見,子桓為子建的醉酒誤事設計掩蓋,以免子建受責罰。

若只如初見,子建陪子桓在雨中一起接受軍法處置,跑完一圈又一圈,在子桓支撐不下去時扶著他繼續支撐。

若只如初見,子桓永遠是那個在見她第一眼起就為她深深動容的人。

若只如初見,子桓從自己父親房裡救出差點被父親凌∣辱的她,說出願意為她做任何事的動人誓言。

......

可是,人生,卻不止於初見。

世事,永遠沒有之前想的那麼完美和簡單。

甄宓與曹氏三雄的情感糾葛杜撰成分居多,但我依然喜歡《洛神》中這樣的子建和甄宓。

她的笑在他的心裡激起了千層柔情,曹子建所有的才情均賦予這個美麗的女人淺淺的一個微笑。

那天那夜那微笑,蓋過天邊絢麗的雲彩,連我也沉醉了。

只是自古多情空餘恨,有情人最終還是沒能攜手,以至於永遠陰陽相隔。

落寞、悽涼、哀愁都不能形容子建捧著玉枕時的心情。

那刻骨的痛還在心中,可是那人已經不在眼前,任世間萬物來交換,也換不回已經失落的愛情和靈魂。

那愛,是那樣的沉重,任是多麼豪情萬丈的人也不能擺脫。

歷史究竟如何,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我卻寧願其當真有。

為著那些無情冷酷嗜血的歷史,添一分真情多一分愛,增一分繾綣多一分柔。

千年以後,他和她早已在歷史的雲煙中飄遠,卻給世人留下無限的追思和遙想。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END~

(圖/網絡)

作者:咖啡裡的雲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訴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願你能在我的文字裡感受到溫暖和深情

推薦閱讀:

淚眼問綠萼:如果一切可以重新來過,你是否依然如故,無怨無悔?

李莫愁之悲歌:當不幸與執念打成一個死結,終其一生也無法解開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我姓郭,單名一個襄

她隱忍而又情深,情深卻又不殤——程英,我不同情她,我只喜歡她

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試問哪個男人不愛小昭?

相關焦點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今天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天氣從此由涼爽轉變為寒冷,晶瑩剔透的朝露開始凝結成冰清玉潔的霜花,而《詩經·秦風·蒹葭》中優美的詩句似乎也迴響在人們的耳畔:「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美景,在「滬」一方!
    shī 詩 jīng 經 jiān 蒹 jiā 葭 蒹葭蒼蒼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全文及翻譯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什麼意思
    9月8日白露時節即將到來,不由讓人想起《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許多人都知道這句詩詞,但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古老的蒹葭水湄傳來了白露的歌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歌聲從古老的蒹葭水湄傳來,在千年葦風的悠悠吹拂中,訴說著亙古的思慕與追尋。「蒹葭蒼蒼」出自《國風·秦風·蒹葭》,是《詩經》中膾炙人口的名篇,全詩三章,每章八句,描述了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的惆悵之情。在學習《蒹葭》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蒹葭」?一般來說,荻花就是「蒹」,「葭」則是指「蘆葦」。
  •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古至今,《詩經》中的這句詠嘆,成為人們吟誦節氣與愛戀的絕美佳句。酷暑離去,秋意漸濃。面對無盡秋色,文人墨客的情懷落在層林盡染間,也落在沾滿清晨露珠的草木上。《蒹葭》 先秦· 《詩經·國風·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 蒹葭《詩經·國風·秦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1]蒹葭蒼蒼 [2] ,白露為霜 [3] 。所謂伊人 [4] ,在水一方 [5] 。溯洄從之 [6] ,道阻且長 [7] 。溯遊從之 [8] ,宛在水中央 [9] 。蒹葭萋萋 [10] ,白露未晞 [11]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12] 。
  • 腐團兒: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清平調》這是一首李白寫的詩,用來形容腐團兒這種人間絕色美女是非常合適的,如果不是在直播平臺所能見到的主播,就是在網際網路上看到的女神壁紙,下面讓老薛來為你們介紹一下二次元列車長——腐團兒相信大家都知道腐團兒在直播平臺的稱號是二次元首席列車長,要說列車長就算了,而且還是首席列車長,更要命的是這個稱呼還是平臺冊封的,腐團兒會依靠著自己的美貌和清純抓住水友們的小心思
  • 《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唯美愛情,其實是騙人的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今日白露,不自覺又吟誦起了《詩經·蒹葭》中的詩句。不得不說,那個白露時分夢一般的美麗伊人,不知不覺間已經讓我們魂牽夢縈了幾千年!今天,借著白露,青鳥帶大家一起走進《蒹葭》,走進那個遙不可及的夢!《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在最美的詩詞裡,遇見最美的她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從古至今,《詩經》中的這句詠嘆,成為人們吟誦節氣與愛戀的絕美佳句。  酷暑離去,秋意漸濃。  《蒹葭》  先秦· 《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 【聽】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如果說一葉知秋,那麼一露則知寒。靜佇蒹葭水岸,我仿佛看見時光邁著輕盈的步伐飛過蘆葦蕩,劃破黎明的寧靜,越過心空的寂寂,跨過心海的蒼茫,漸行漸遠。這時光無聲的流淌裡,又該是怎樣一場黃葉舞秋風的蕭蕭復蕭蕭,又該是怎樣一場秋雨梧桐葉落時的依依復依依。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白露已至,這些有關白露的詩詞你知道幾個?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白露」代表著由熱轉涼,萬物也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成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這樣解釋「白露」「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 盤點白露最美古詩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只能排在第三!
    鬥轉星移,時光漸進,又到了白露時節。白露是個特殊的節氣,說它特殊,是因為白露表示著秋天真的到了。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代,文人騷客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傷秋。秋天是文人們發牢騷,唉聲嘆氣的好季節。所以在古詩詞中,有不少關於白露的詩詞。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盤點盤點那些關於白露極美的詩句。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首詩經為什麼成為最美的愛情詩詞?
    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深秋的清晨,男子漫步河邊,蘆葦青青,悠悠蕩蕩,蘆葉上剔透玲瓏的露珠凝結成霜花,而他心心想念的意中人,不在別處,就在河水那一邊。
  •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千裡清秋農曆言:「鬥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 今日微雨,雨後的景色更是展露了秋日裡最盛的姿態。都道天涼好個秋,白露至,千裡清秋,風景就曾諳。>「白露茶」就是白露時節採摘的茶葉。白露養生鴻雁南飛避寒,百鳥貯藏乾果過冬。白露秋分夜,一夜一冷,晝夜溫差大,更注重保暖,所謂「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白露有食龍眼的習俗,緩秋燥、潤肺氣。
  • 古琴曲《在水一方》: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捧一本詩經,蒹葭,一個好美的名字,雎鳩一聲,散落在千年的風雨中,蕩起層層漣漪。打撈自秋江水畔,曉寒深處而來。水迷濛,琴音如夢。蒹葭青青?伊人茫茫?遙望著一個身影,守望著一份千古的約定。情之所系,所謂伊人。然在水一方,終不知其所在。然終於「兩處茫茫皆不見」,所追逐者,不過幻影雲霧,水月鏡花,終不可。
  • 二十四節氣之白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詩詞)
    中國一共有24個節氣,按照時間先後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那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白露。
  •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蘆葦生長在池沼,河畔,田埂,路邊,與野草為鄰,與青蟲為伴。秋深了,一場又一場清霜打在蘆葦上,葦葉變黃,蘆花飄雪,飄在秋天裡。劃一葉輕舟,渭行於野水蘆蕩裡,心眼所及之處,就是幾行《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把極平常的一芊芊蘆葦,風情萬種的鮮活在世人目光裡,招搖於戀人的心間。
  • 白露到,秋意濃~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如果說一葉知秋,那麼一露則知寒。靜佇蒹葭水岸,我仿佛看見時光邁著輕盈的步伐飛過蘆葦蕩,劃破黎明的寧靜,越過心空的寂寂,跨過心海的蒼茫,漸行漸遠。這時光無聲的流淌裡,又該是怎樣一場黃葉舞秋風的蕭蕭復蕭蕭,又該是怎樣一場秋雨梧桐葉落時的依依復依依。
  • 蒹葭蒼蒼,蘆花飛舞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者,蘆葦也。蘆葦點綴在初冬荒蕪的河岸,佔據了成片成片的河道,獨自撐起屬於秋冬的活力。蘆花綻放,自帶柔光特效,似花又似霧。「白鳥悠悠自去,汀洲外、無限蒹葭。西風起,飛花如雪,冉冉去帆斜。」山風吹過,蘆葦花絮如飛雪般向天邊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