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裡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的時候,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孩子,大多是和我一樣甚至比我年紀稍長的成年人。嚴格來說,這部3D大電影並不是拍給現在這些小孩子看的,他們的世界裡或許只有喜洋洋、光頭強,只有玩不夠的iPad和小遊戲,至於上個世紀的機器貓,離他們的世界大概已經很遙遠。電影是拍給我們這些都能當叔叔阿姨的80、90後看的,而和哆啦A夢一起回不來的是這些人單調而美好的童年。
那些年,電視上還有叫做點播頻道的東西,會每天守著電視把那些動漫的片段重複無數次。會在放學後第一時間乖乖地寫完作業,只為傍晚準時開始的《鐵膽火車俠》或者《四驅兄弟》,會因為父母買了一個動漫的周邊玩具高興一周,驕傲地向所有人炫耀。
柯南剛出來的時候,我和他一起上的一年級,結果我快大四了,他還是那個只能上著一年級的小屁孩。偶爾還是會躲在房間偷偷看著從前的那些動漫,被父母發現後不好意思地關上房門,就像是和那些好久不見老朋友的一次相聚,這樣的時光並不需要有多少,偶爾的一次就可以滿足好久。
如果說《火影忍者》、《海賊王》這樣的動漫是拍給成人世界童話的話,那麼《哆啦A夢》這樣的故事則完完全全是寫給孩子的。在他們長大成人、獨當一面之前也是需要這樣陪伴的,或許是父母,或許是玩伴,或許是玩具,或許是這樣一部又一部我們曾以為永不會完結的動畫。可它們終有一天還是要說再見的,像我們終要告別的童年,像那個終將逝去的時代。我們能做的或許只是在這樣的日子,買上一張電影票,偷偷地混跡在一幫鬧騰的孩子裡,看著那個沒有耳朵的機器貓,在心底流下兩行老淚。
大雄、胖虎、野夫、靜香,這些熟悉的名字或許和許多人的童年發小一般親近。會好奇大雄後來有沒有好好念書,胖虎、小夫變乖了沒,靜香是否嫁給大雄,哪天才能看到故事的大結局。我們總以為這一天會來的很遲,遲到我們可能結婚生子,遲到我們對著自己的孩子說那也是爸爸或者媽媽的童年。可事實是這一切只不過是轉眼間的事,《火影忍者》在前不久正式完結,不二雄早在96年就已經去世,臼井在09年意外失足,以至於前幾年看到一篇《小新,你和哆啦A夢一樣沒有爸爸了》的文章還難過了好久。這是一段80、90後獨享的回憶,有那麼一丟小驕傲,可更多的是莫名的感傷。
所以僅憑這一隻陪伴了一代人的藍胖子,《伴我同行》就值得我們不問任何理由的走進影院。他那個裝得下世界的萬能口袋大概是每個孩子童年時的夢,而那些神奇的道具在大熒幕裡再現的時候,回憶真的會撲面而來。電影更像是一個交代,一閃而過的那些劇情是需要你用幾百集的動畫自行腦補的。
長大的靜香依舊很美,長大的大雄依舊很呆,甚至連胖虎、小夫都和小時候別無兩樣,他們在單身聚會上的胡鬧、抱怨、互相欺負和小時候也沒有分別。可這不正是每個人想看到的麼,童年時光的所有復刻,改變了場景和時光,我們依舊可以做著從前一樣的傻事。穿越到未來的大雄和未來自己的一段場景特別耐人尋味,長大後的大雄遠遠地看著正在酣睡的哆啦A夢卻不去相見,他只淡然地說了一句要好好珍惜啊。他一定也懷念這個陪伴他生命裡最重要時光的藍胖子,可如同《玩具總動員》要表達的一樣,20歲的你再不會為小時候的玩具欣喜。對於那些美好回憶,或許你要做的也僅僅是回憶,別去打擾,別去打破。
除了金龜子熟悉的聲音,要給所有的配音差評,不是因為他們做的不夠好,而是我們早已習慣了劇場版裡的所有聲音。正如同我們去看這部電影的目的只為了懷念一樣,我們需要的也僅僅最大程度的還原而已。時光穿越帶來的「蝴蝶效應」在故事裡被完全忽略,隨意穿梭的時空居然沒有帶來任何的副作用。簡單來說,如果大雄結婚的對象改變,那壓根就不會有世修的出現,所以他勞心勞肺做這一切的目的居然是為了讓自己消失?當然,這些小小的瑕疵根本就不重要。連整個故事的劇情在強大的懷舊氛圍下都顯得那麼無足輕重,更不要提這樣小小的缺憾。
當小哆啦笨拙地從抽屜裡再次鑽出來的時候,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樣被戳中。永不回來的不僅僅是大雄童年裡的哆啦A夢,和他一起遠去的會是一個時代,是我們只能遠遠觀望寄託給下一代的美好童年。
「文章系知影(zhimovie)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嵇中豪:南師大播音主持在讀,曾為報紙影評專欄作者。無背景,無存款,無美貌——傳說中的「三無青年」。把觀影和睡覺視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堅信「唯有好姑娘與電影不可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