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國外具有高度統一系統的神話來說,中國的神話相比之下就顯得較為散亂。不過經過糅雜之後,卻又能結合到一起。這不得不讓人感嘆,這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高度體現!
在中國民間神話故事裡,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這橋則是芸芸眾生輪迴轉世的必經之地。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臺叫望鄉臺,望鄉臺邊有一位喚作"孟婆"的司職,河邊的三生石上記載著走過靈魂的前世今生。
人死後經過奈何橋,在望鄉臺上看人間最後一眼,以"奈何橋下的河水、兩顆忘憂草和三朵玫瑰"作料熬製孟婆湯,喝完孟婆湯的靈體就會將前世的一切遺忘。那些愛過的人,無法放下的事,那些滾滾紅塵中數不清的悲歡離合,都會隨著孟婆湯的緩緩入喉,永遠凝固於奈何橋上。
孟婆的故事和形象太深入人心,導致時至今日還有人在玩"不要上那座橋"和"不要喝陌生女人遞的湯"的梗。不過,很多人都熟悉這個傳說,卻不知道孟婆的來歷。對此,民間有三種說法:
一說孟婆曾經是天界上的一位散仙。
她看到一些死去的人,就算在死後也還是被生前的一些煩惱的瑣事或者一些恩怨情仇所困擾著,並沒有因為他們死了而重新獲得心靈上的自由。於是孟婆支起了一口大鍋在地府中,在這個鍋中熬湯,讓死者過了奈何橋之後在望鄉臺的旁邊喝孟婆給他們分發的湯,喝了這個湯之後死者就能夠忘記他們前世的所有,讓他們開啟新的人生。
二說是哭倒長城的孟姜女。
秦始皇大修長城,致使民間勞夫多有累死者,而孟姜女為了尋找丈夫的屍骨,用苦痛的淚水哭倒了長城,最終也香消玉殞死在丈夫的身邊。孟姜女死後,並沒有忘記前世的痛苦,她能感受到這種難以忍受的煎熬,故此不想令世人再受此磨難,最終化身為孟婆,熬起了一碗碗孟婆湯。
三說孟婆是一個誦經念佛之人,老年之際入山修行,上天特命她為幽冥之神,並為她造築驅忘臺。
以上三種說法,是萬千民眾對孟婆情感的不同展現,不過多多少少帶有許多個人主觀色彩。
對此,還有一種相對比較權威的說法,是有學者在《山海經》意外發現了孟婆的蹤跡:"帝之二女,遊於江中,出入必以風雨自隨,以帝女故曰孟婆。"
原來,孟婆是一位帝王的女兒,典型的"白富美"!後來她嫁給了舜,在她死之後她就變成了一位風神,最終才去地府當謀了這樣一個差事站在奈何橋旁邊做一個神明給死去並且過了奈何橋的人發一碗孟婆湯,讓他們喝了忘記這一生發生的所有事情。
有人要問了:《山海經》這本書記載的都是神話傳說,能具有真實性嗎?
實際上,伴隨著研究的深入,證明《山海經》可能不是一部神話書,而是一本很早的歷史古籍,也是一部地理書籍,記載了各種奇怪的事件,也記錄了山川河流景物動物。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只是冰山一角。或許《山海經》所描述的世界並不是空穴來風,在筆者看來,不是現在不存在的就是荒誕,只能說明我們太渺小,對這個世界了解得太少。
因此還是很建議大家讀一讀《山海經》的,它不但有趣,還是先祖留下來的上古地理歷史書,是探索古世界的一個好方式。它並不是單純的神話,其中很多山川河流都是有據可循的,甚至裡面的很多鳥獸都是真實存在的。
不過想要看的朋友,可能會擔心看不懂裡面的文言文,想像不出來裡面的千奇百怪的異獸模樣,也無法在腦袋裡面描繪出書中記載的地理方位記載。
因此,我給大家的建議是,相比於一邊拿著工具書查閱釋義,還不如閱讀這種自帶全注全譯+圖解版本版本的《山海經》。
它不但添加白話文注釋,還有導讀,注釋,一應俱全,讀起來毫無障礙,翻譯的語言還非常流暢,能幫助我們盡情的體驗《山海經》裡面的神奇。
為了可以讓我們可以身臨其境般地領略它的神奇,它還貼心地附上了插圖。
一些想像不出來的怪誕動物,用一張張精美的繪圖傳神地呈現出來,不再需要你苦思冥想它到底長什麼樣,可以增加我們閱讀時的樂趣。
包括書中記載的一些地理方位古地圖,它也給我們畫了出來。
一本僅需要,只需要49塊錢,就是幾盒煙錢,兩頓飯錢,但是卻可以讓你無聊的時刻變得有趣起來。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