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應邀參加了一個鋼鐵方面的討論會,會上一位資深的老專家,對中國鋼鐵和世界鋼鐵的需求提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觀點,對當前甚至近二十年來國內鋼鐵需求的預測進行了抨擊。
這位專家說:我們太低估了社會經濟發展對鋼鐵的需求了,世界鋼鐵需求永不言頂,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發展觀,畢竟經濟社會發展對鋼鐵的需求根本無法量計。
這位專家說:1996年,當中國鋼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時,就有人提出「中國到底需要多少鋼?」;2005年有機構預測,到2010年全國3.2億噸鋼就足夠了,而實際上當年就超過了3.5億噸:有人說2006年中國成品鋼材將過剩1.17億噸。事實上,產銷銜接相當理想;更有預測,2018年中國鋼產量達到8億噸峰值後,將逐年回落等等。
鐵的事實是,2003年以來,中國粗鋼產量幾乎一到兩年、最多四年,就登個億噸臺階。特別是高基數下,2020年粗鋼產量突破十億噸,也只用了兩年時間。再次彰顯,經濟社會發展的鋼鐵需求和25年來的GDP是如影相隨的「貼心」走勢。
這位老專家說,我們在低估國內需求的同時,也罔顧全世界近二分之一國家和地區,人均鋼材消費水平還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情況,也不能作出2025年—2030年世界鋼產量達到峰值後將逐年下滑的預測。
針對這位老專家的發言,好好查了一下2020年的國內粗鋼消費情況,10.3億噸除以14億人,人均736公斤,小於韓國和中國臺灣水平,大約應該處於世界第三的位置。而目前德國、日本大概是500公斤/人左右,美國則是300公斤/人的水平,我們的「樣樣喜歡和中國比,感覺比中國強」的印度鄰居則只有80多公斤。
中國鋼鐵消費到底什麼時候到頂?一直是許多鋼鐵專家預測的方向,如果以美國最高不到1.4億噸產量算,中國人均數已超過美國最高點,不過中國在快速完成現代化的過程中,這個消費量能確實是巨大的。
目前絕大多數機構預測,中國鋼產量和消費量將在十四五期間登頂,然後會開始非常緩慢地下行,如果按照這一預測,12-13億噸將是中國鋼產量的最高頂部,世界需求大概率不會超過20億噸粗鋼。
整理了一下2015年到2020年中國和世界的粗鋼產量,大家可以研究一下:
2015年:中國8.038億噸,世界16.228億噸;
2016年:中國8.0837億噸,世界16.285億噸;
2017年:中國8.317億噸,世界16.912億噸;
2018年:中國9.283億噸,世界18.086億噸;
2019年:中國9.963億噸,世界18.7億噸;
2020年:中國10.5億噸,世界18.3億噸(約數)。
對於這位老專家的觀點,你是否認可呢?還是感覺應該是機構的預測更準確一些,國內或世界鋼產量到不了那麼多呢?
大家可以發表高見。
原創不易,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