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詞人馮延巳,詞風獨特,悽婉柔美,為宋詞的長足發展奠定基礎

2021-02-08 醉東楓

《南唐書》記載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元宗李璟取笑馮延巳:吹皺一池春水;幹卿何事?馮延巳答道:比不上筆下的「小樓吹徹玉笙寒」。李璟聽了非常高興,一時傳為文壇佳話。馮延巳因為詞寫得好,受到了南唐喜愛風雅文辭的幾個李氏皇帝的喜愛。先是南唐皇帝李璟的侍讀,後來又成了後主李煜的老師。期間,甚至兩度官至宰相。

因為有才,馮延巳在南唐官場上混得如魚得水,也因為有才,他在文學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我國的詩詞發展史上是一個承前啟後式的人物。他一方面繼承了五代時期傷春別怨的詞傳統,另一方面表達了真摯的情感意境,對於後來的晏殊、歐陽修、包括範仲淹、宋祁等人的為詞風格都有深厚的影響。

讀馮延巳的詞,讓人想起尼採的一段話:「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訴說,以求同情,因為一個有獨特性的人,連他的痛苦都是獨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別人的同情只會解除你的痛苦的個人性,使之降低為平庸的煩惱,同時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貶值。」雖說馮延巳詞的內容仍多男女之情、遊宴之樂,但較少濃妝豔抹的描寫,增加了感時傷世的抒情,在豔詞中融入了相當深刻的憂患意識。以哀為美,成其風格。

如《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

「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

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徵鴻,暮景煙深淺。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

馮延巳說,繁茂枝頭,梅花飄落千萬片,落時猶多情,學著雪花隨風轉。昨夜歌舞草草散,酒醒又添愁無限。

馮延巳說,樓上清寒,寒山圍四面,大雁過盡暮靄深深漫。半晌憑欄不見人,羅帕掩淚把他思量遍。

這首詞的上片借景抒情。起首三句「梅花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寫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臨著無常之際的繾綣哀傷,這正是人世間千古共同的悲哀,怎麼逃都逃不掉,這就為全詞的抒情定下了基調。接著兩句「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轉寫現實之人事,在前三句所表現的意象襯託下,此二句也於現實人事之外有著更深更廣的意蘊,人作為最多情的生命體,愁情恨怨更是無法避免。

下片直接抒發孤獨寂寞之情。起首三句「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徵鴻,暮景煙深淺。」寫樓上,寫高山,寫大雁,形象地寫出詞人孤寂悽寒之感,寫出詞人心中之悵惘哀傷。最後兩句「一晌憑闌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寫作者獨自憑欄許久但「人不見」,表明作者內心的寂寞,與前寫的春山四面之悽寒和遠近暮煙之冥漠相照應,進一步表現了心靈上的悵惘孤寂之感。「思量」且「遍」,可見其懷思之情的始終不解;「鮫綃掩淚」,可見其懷思之情的悲苦哀傷。全詞所寫乃是一種感情之境界,並未實寫感情之事跡,充滿了象喻之意味,結句所表現的是一種幽微珍美的悲苦之情意。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馮延巳作為兩朝元老,從四十四歲開始做宰相到五十六歲最後一次罷相,十二年中間四次罷相。他一生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馮延巳借這首詞來抒發自己「憂生念亂」之情,他詞作中的主人公往往是代他自己而發言的。

馮延巳在詩詞上的造詣,時人後人的評價都很高,就連他在朝堂上的宿敵孫晟都當面和馮延巳說:「君常輕我,我知之矣。文章不如君也,技藝不如君也,詼諧不如君也。」就是說:你馮延巳總是看不上我,我是知道的。我寫的文章、文學技巧、風趣的談吐都不如你。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高度評價他說:「馮正中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之風氣。」陳世修在《陽春集序》讚美馮詞:「觀其思深辭麗,均律調新,真清奇飄逸之才也。」葉嘉瑩說:「馮詞纏綿盤鬱,意境深厚,易於使讀者產生深切的感觸和豐富的想像。」而我最喜歡的是馮詞中詞中那種悲劇的風格,執著掙扎的人生態度,面對人生的痛苦和苦悶時,努力抗爭,知難而上。

相關焦點

  • 21位詞人,27首巔峰宋詞,10分鐘看完宋詞極簡史
    兩宋時期,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風格流派交相輝映,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不斷豐富著宋詞的形式、風格和內容,成就了宋詞之美。小編總結了21位詞人,27首宋詞,帶你速覽極簡宋詞史!馮詞多寫閒情逸緻,文人氣息濃厚,多憂患意識,是開宋詞風氣之先的關鍵人物。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他以一己之力,開闢了宋詞的一代江山。
  • 晏殊和晏幾道:歷史上著名的父子詞人,風格卻迥然不同
    晏殊和晏幾道是北宋著名的詞人,對宋詞的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二人為父子,詞風有相似之處,又有著迥然的區別,這與他們的人生經歷有關。01.晏殊的詞風——閒雅有情思。他在仕途上雖有波折,但起伏不大,心情豁達,處世通透,這種經歷融進了詩詞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晏殊善於作詩、填詞、寫文章,並且書法功力也非常深厚,而以詞最為突出,被稱為「宰相詞人」。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
  • 庭院深深深幾許:馮延巳和歐陽修的著作權之爭
    我們知道,唐詩宋詞歷來並稱雙絕。說起唐詩,你一定會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李商隱等一系列詩人的名字,但優秀的女詩人則並不多見;但說起宋詞,女詞人李清照可以和同時代的任何一位男詞人媲美,與蘇軾、辛棄疾、柳永等相比,她都毫不遜色,真正的巾幗不讓鬚眉。
  • 你心目中的宋詞第一人是誰?我選擇他您認可嗎?
    蘇辛都是豪放詞風的代表人物,而詞家的本色,其實還是以婉約為主。老街覺得,這個人首先在文壇要已有一定的分量,對宋詞有開拓之功,詞的數量和質量都屬上乘,而且對後人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要選第一人,您會選誰呢?一、李煜 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第一個提到的是李煜,李煜一般歸為五代詞人。作為南唐後主,李煜對於宋詞的影響不可小視。李煜生於937年,在其23歲的時候(960年),在遙遠的北方發生了一件大事:陳橋兵變。
  • 語言清新曉暢,詞風曠達獨特,朱敦儒的宋詞精選
    01 作者簡介朱敦儒,字希真,號巖壑,又稱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宋代著名詞人。他常以梅花自喻,不與群芳爭豔。靖康、建炎年間,他隱居故鄉,寫就了許多描寫洛陽自然山水和名勝風物的詞作。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許,兩次舉薦為學官而不出任,後來在眾親朋的勸說下,他方應詔前行。到了臨安,賜進士出身,當了個朝廷官員。
  • 《清平樂》除了熱播劇,也有清雅詞:南唐馮延巳《清平樂》賞析
    清平樂本是常見的詞牌名,也被稱為「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出自唐教坊司,可以簡單理解為是宮廷樂師演奏用的樂曲,一說取自漢樂府的清樂和平樂;也有一說取自南詔清平官。後引申為詞牌名,雙調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李煜、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詞人均用過此調,都有出色的作品流傳。其中南唐詞人馮延巳的的《清平樂》也是不可多得佳作。雨晴煙晚。
  • 北宋詞人晏殊的《浣溪沙》,描寫的是什麼?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他的詞作上承五代花間派詞人韋莊、馮延巳清新婉麗的餘韻,下啟晏幾道、秦觀等婉約派蘊藉淡雅的先風,可以說,晏殊是北宋詞壇上具有承先啟後作用的詞人。晏殊著有詞集《珠玉詞》,詞風風流蘊藉,對宋代初期的詞風產生重要影響。
  • 馮延巳:一個心思細膩到令人髮指的男人
    今天來聊一個心思細膩到令人髮指的男人——馮延巳。他是南唐宰相。
  • 27首巔峰宋詞,藏著前年的風情
    宋詞的美麗,美在詞人滿腔愛國熱血,美在詞人脈脈兒女情長。千年風霜縱是無情,但詞人的感情在千年後依舊生動。
  • 96.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
    不光是王國維先生,甚至研究詞史的人,很多人對這個馮延巳都非常推崇,「各代評話,率皆如是」。甚至一直到當下,我們知道葉嘉瑩先生她就說過,她於這個唐五代詞人最喜歡的就是馮延巳。所以葉先生對馮延巳「鵲踏枝」系列中詞中寫愁的描寫有一個非常精到的評論說,「可確指的情事是有限度的,不可確指的情意是無限度的」,這其實也就是我剛才說的,馮延巳詞中所觸及到的那種人性底層的、悲劇美本質的那種情感最容易引發所有人共鳴之處的魅力所在。「確指的情事」,其實就是向外的,而那種「不可確指的情意」,其實就是向內的。所以這種不可確指發展下去,就是和靈魂發生激烈的碰撞,展現出耀人的光彩。
  • 宋詞|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後因以章臺為歌妓聚居之地。亂紅:凌亂的落花。【賞析】            這首詞亦見於馮延巳的《陽春集》。清人劉熙載說:「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藝概·詞曲概》)在詞的發展史上,宋初詞風承南唐,沒有太大的變化,而歐與馮俱仕至宰執,政治地位與文化素養基本相似。
  • 【宋詞三百首賞析】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
    【作品簡介】《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由晏殊創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一首春恨詞。「去年天氣舊亭臺」說明時間在重複,空間也在重複。就在這單調乏味、作詩飲酒的重複生活中,夕陽西下了,何時能回來呢?表現出詞人對人生價值的哲學思考。「無可奈何花落去」,為「夕陽西下」之「無可奈何」。「花落」而「燕來」正可安慰無聊的人生。也是孤獨者兼哲學對人生各種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 宋詞中清新脫俗的女孩名字,一眼就愛上!
    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它的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佩安」適合作為女孩起名,體現出了女孩的細膩的心思和真摯的情感,「佩安」本身也具有高雅秀美的氣質,寓意孩子文雅大方、氣質出眾。溫月出處:溫溫月到藍橋側-秦樓月(寒食日湖南提舉胡元高家席上聞琴)-全宋詞這一句描寫了月夜靜謐的景色。「溫月」選自於句中,適合作為女孩起名,給人一種柔美溫婉的氣質。
  • 帶血的宋詞:9位亡國之君被幹掉以後
    此前,作為宋詞的前身,曲子詞在南方的後蜀、南唐等國頗為發達,但在北宋逐一平定南方各國後,隨著各國的亡國之君和著名詞人被強行遷徙到開封,南方的曲子詞逐漸趨於消亡,對於後蜀孟昶、南唐李煜沉溺聲詞音樂的教訓,趙光義跟自己的哥哥趙匡胤一樣,也對此抱有警惕,南唐亡國後,南唐著名詞臣張洎也隨同到了開封,當時,朝臣們想推薦張洎作為翰林學士,對此趙光義表示反對
  • 尋找南唐,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4年前,我曾陪幾位安徽作家去江寧祖堂山的南唐二陵,沒想到等車開到那裡時,陵園已經關門下班,當時我們站在那座緊閉著欄柵大門前很是茫然,慶幸的是裡面一位工作人員知道我們來意後,破例為我們開門,還拿著鑰匙帶我們去參觀陵墓。現在回頭想想,暮色降臨的時候,去1000多年前南唐二陵去參觀,膽子也很真夠大的了。
  • 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講解
    後來到了中主的時候,中主跟馮延巳兩個人從青年時代一起長大的,而且兩個人都喜歡小詞,所以中主做了國君,就讓馮延巳做他的宰相。中主做太子、做吳王的時候,馮延巳就為他掌書記,做他的秘書,兩個人結合這麼密切的關係,我們常常說一個人,你的命運有幸有不幸,可是居然有一個人,他生來就註定是一個悲劇的人物。這個人真是太不幸了。你怎麼從小一出生就註定了你的不幸呢?
  • 宋詞賞析之——李煜詞賞析(一)
    《宋詞賞析》力求從詞的概念到詞的產生、發展的路徑,探究宋詞從起於壘土到高山仰止的過程,了解是什麼土壤、什麼肥料、什麼水分澆灌孕育了文學苑裡這枝奇葩。宋詞之所以成為宋詞,得益於民間這方沃土,得益於從隋(乃至更早)至唐的涓涓細流,得益於宋朝重文抑武政策陽光,得益於眾多優良的文學種子,使宋詞終於成長為枝繁葉茂、花枝招展、碩果纍纍的參天大樹。宋詞詞作量大質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