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講解

2021-02-19 葉嘉瑩古典詩詞講座

請點擊上方 葉嘉瑩古典詩詞講座 關注我們,以獲取往期和後續講座內容,謝謝收聽!

臺大開放式課程——葉嘉瑩古典詩詞講座

第一講:神龍見首不見尾

——談《伯夷列傳》的章法與詞之若隱若現的美感特質(7-8)

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講解

主講人 葉嘉瑩


我們現在就看一首詞:馮延巳的《鵲踏枝》。

鵲踏枝 馮延巳

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傷春怨別的小詞,馮延巳寫的《鵲踏枝》。《鵲踏枝》是一個曲子的牌調,「誰道閒(是)情拋擲久?」你那些個什麼傷春怨別的閒情,不是什么正經的公事,這些閒情是很「無聊」的,你每天這樣相思,這樣惆悵,你為了什麼?所以詞人說,我要把閒情拋擲,我要丟開,我要跳出這閒情之外,而且我努力了很久,(所以是)「拋擲~~~」。這「閒情拋擲久」可是他兩個字【蘭之猗猗註:兩個指的是「誰道」二字】把它都轉回來了。「誰道閒情拋擲久?」,誰說我真的把它(閒情)拋棄了呢?這是低回婉轉,「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後主說的。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每當春天來的時候,我那一份不知道為什麼的哀愁又出現了。「日日花前常病酒」,每年當春天花開的時候,每天我都在花前飲酒,(而且是)飲過量的酒,飲到「病酒」的程度。你花前為什麼要飲酒,為什麼要飲到「病酒」?杜甫曾經有兩句詩,他說,「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李後主的詞說,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你為什麼要病酒?「且看欲盡花經眼」,花是一定會落的,「欲盡」,馬上就要全部落光了,而且我親眼看見,我「經眼」。像《桃花扇》裡邊最後那一段曲子說的,「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有一年春天,我帶我女兒到大陸去,我們都在北師大教書,我教古典詩詞,她教英文,我們住在友誼賓館裡邊。那天早晨,我們出來吃早點,看到這門前一樹,是北京特有的一種花,叫榆葉梅,開得非常好。我們都說這個花現在開得這麼美,我們現在要趕去上課,沒有時間,下課回來要給它照個相,然後我們兩個人都去上課了。你知道北京的春天,那個風沙之可怕,就在我們上課的時候起了風,黃沙、黃土、黃塵滿天的飛舞。我們下課再要給她照相,面目全非。這個花真是,她開放的時間那麼短暫!花本來就是短暫的。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而且你還「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花的美好的日子不多,你現在看到她含苞到怒放,現在眼看她零落了,所以杜甫說,「且看欲盡」的「花經眼」,你就「莫厭」你就不要推辭「傷多酒入唇」。因為你今天不為她喝酒,明天你再要喝酒,花已經沒了。所以李後主說「胭脂淚,相留醉」。那紅花上的淚珠,都像是女子胭脂臉上的淚痕,就是她帶著眼淚留你說,今天我這朵花還在這裡,請你為我再和一杯酒。「胭脂淚,相留醉」,因為「幾時重?」你什麼時候再能為我這朵花喝一杯酒呢?有人說,明年還有花開呀!古人說得好,「君看今日樹頭花,不是去年枝上朵」,明年的花不是今年的花了,不是今年的這一朵花了。所以「日日花前常病酒」,所以不辭鏡裡朱顏瘦」。我因為病酒,所以憔悴,所以消瘦,而且我不是不知道我的消瘦。我對著鏡子看到了我「鏡裡」的「朱顏瘦」,但是我「不辭」,我不推辭,我不逃避,我哦寧願為這個花而「病酒」而憔悴,而消瘦。我「不辭鏡裡朱顏瘦」。

你讀小詞,就要讀出它的一些深意。小詞表面上很簡單,傷春病酒,可是小詞的妙處就是它裡邊所蘊藏的很豐富。你說「朱顏瘦」,你說是「鏡裡」的「朱顏瘦」。這「鏡裡」兩個字就非常妙!常常我看到有我的朋友,抽菸抽得很厲害,多少人勸他戒菸,他都不肯戒。忽然有一天檢查身體,說是你的肺有了問題,你一定要戒菸,他就戒了。因為他知道他的病了,他就戒。你不知道你的消瘦,所以你就「病酒」,可是你「鏡裡」清清楚楚看見了,你知道你的消瘦了,「不辭」,但是不逃避,仍然願意為之消瘦。所以這就是深一層的意思,說是,「日日花前常病酒」,我「不辭鏡裡」的「朱顏瘦」。

你看別人就說了,誰說了呢?香港的饒宗頤先生說,「『不辭鏡裡朱顏瘦』,鞠躬盡瘁,具見開濟老臣懷抱。」「不辭鏡裡」的「朱顏瘦」,我願意為之付上一切的代價,「鞠躬」把我的身體完全奉獻出去,「盡瘁」把我的勞力也完全奉獻出去,這是開濟的老臣懷抱。「開」是開創一個國家,「濟」是挽救一個國家。開創是我當年協助他開創的,我現在要幫助他挽救。

說的是誰?就是剛才《鵲踏枝》的作者,就是馮延巳,為什麼饒宗頤說他是「開濟老臣」呢?因為馮延巳的父親叫馮令頵(jūn),他是輔佐南唐開國的先祖李昪(biàn)開創的國家。後來到了中主的時候,中主跟馮延巳兩個人從青年時代一起長大的,而且兩個人都喜歡小詞,所以中主做了國君,就讓馮延巳做他的宰相。中主做太子、做吳王的時候,馮延巳就為他掌書記,做他的秘書,兩個人結合這麼密切的關係,我們常常說一個人,你的命運有幸有不幸,可是居然有一個人,他生來就註定是一個悲劇的人物。這個人真是太不幸了。你怎麼從小一出生就註定了你的不幸呢?馮延巳就是這樣的人,從他一出生就註定了他不幸的命運,就因為他的父親跟南唐結下了這麼密切的關係,他自己跟南唐中主結下了這麼密切的關係,他在南唐中主的時候做到了宰相的地位,而南唐是一個必亡的國家,你跟一個必須滅亡的國家,結下這麼密切的關係,你無可逃避,你一定要為國家進獻一切的力量,所以「鞠躬盡瘁」。

我們說,「鞠躬盡瘁」的典故是出於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諸葛亮的《出師表》說,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他說,先主劉備三顧茅廬,在我的草廬之中請我出來,把天下的大事拿來諮詢我,所以我內心感激,我就答應了先帝,我為他效一切的辛勞。所以諸葛亮為了蜀漢鞠躬盡瘁。饒宗頤先生說馮延巳這幾句詞「不辭鏡裡朱顏瘦」,也是「鞠躬盡瘁,具見開濟老臣懷抱。」

這是這首詞的前半首,還有後半首。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後半首說「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河邊的青草又綠了,堤上的柳條又在飄拂了。每當河邊的草綠的時候,每當岸上的柳青的時候,你就有了閒愁。「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去年春天我就有過閒愁,我想我把這個閒愁拋掉了,可是沒想到,今年當草再綠起來的時候,柳絮再青的時候,我這新愁就回來了。所以他說「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你是脫離不了的,你是擺脫不掉的,是那樣的一種憂愁。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到日暮黃昏,你出來也許是遊春,日暮黃昏,你一個人站在小橋上。小橋不是居留的所在,橋是過往的所在。橋都是讓人過往的,而你為什麼在橋上站住了?你為什麼不從橋上經過呢?橋只是讓你經過,你為什麼就站在一個橋上不走了呢?而且,橋是四無遮攔的,不能遮風,不能避雨,四面的寒風,你為什麼要站在這個地方?「獨立小橋」當然就「風滿袖」,寒風灌滿在衣袖當中。一直到「平林新月」,遠遠的一片樹林,月亮已經升上來了。「平林新月人歸後。」所有的過往的行人都已經回家了。

所以饒宗頤先生就又說了,他說,「『不辭鏡裡朱顏瘦』,鞠躬盡瘁,具見開濟老臣懷抱;『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則進退亦憂之義;『獨立小橋』二句,豈當群飛刺天之時而能自保其貞固,其初罷相後之作乎?」

這你就要進一步了解南唐的歷史,當馮延巳在南唐作宰相的時候,我說他是一個註定的悲劇人物,因為當北方,我們說五代梁唐晉漢周,當後周逐漸強大起來的時候,南唐朝不保夕,在危亡的風雨飄搖之中,他作為一個宰相,這個時候要採取什麼樣的謀略和政策?你進不可以攻,你沒有足夠的武力取攻;退不可以守,你也知道你守不住的,因為北方的後周如此強大。你進不可以攻,退不可以守,而且滿朝的文武當然是要爭議了,你是戰還是守?這是一個形勢,當時那個時候,南唐的形勢就是這樣的。

在北周的強大威脅之下,你是戰還是守?你進不可以戰,退不可以守,而朝廷的滿朝文武就爭論了,有的是主戰的,有的是主和的。你是戰還是和,你是戰還是降?沒有辦法呀,而且在政黨的攻訐(jié)之中,那些主和的一定攻擊主戰的,主戰的一定攻擊主和的。而滿朝在爭論的時候,各結成黨派,互相攻訐,你做宰相的人能夠不受到攻訐嗎?而且南唐馮延巳的弟弟曾經帶兵,出去跟一些五代十國的小國作過戰,而且是戰敗了。所以他(馮延巳)要忍受朝廷所有的人對他的攻擊。

所以饒宗頤先生說,「『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則進退亦憂之義;『獨立小橋』二句,豈當群飛刺天之時而能自保其貞固,其初罷相後之作乎?」你能夠保存這個國家嗎?你能夠保全自己嗎?這是一個形勢,你沒有辦法,你能怎麼樣呢?所以馮延巳就把他作為一個宰相,進不能夠攻,退不能夠守,而又忍受所有人的攻擊,沒有辦法辯白,也沒有辦法說明,所以他那種閒愁,他那種不得已,無形之中在小詞中流露出來的。

未必像張惠言他們這些人,未必像饒宗頤先生所說的,他就是要表現一個開濟老臣的懷抱,他就是要表現進退亦憂。馮延巳在寫這首詞的時候,他的顯意識裡邊不見得有要表現開濟老臣的懷抱,也不見得要表現進退亦憂,可是他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有了這樣的心情,他無形之中就表現出來了。

小詞就是很妙,我在以前多少次降到小詞的微妙。小詞裡邊有這麼豐富的含義,一個是因為雙重的性別,作者是男子,但是他要寫相思怨別的女子;一個是雙重的語境,這個contact,這個語言的環境,這個雙重的語言的環境。就小環境而言,在南唐的國土之內,他可以享樂,可以聽歌看舞,可是(看看)大環境,北方的強大壓力之下,他是朝不保夕,所以是雙重的性別,雙重的語境,語言的環境,就使得小詞很奇妙。作者未必有此意,可是小詞產生的背景,小詞產生的時代,使它有了一種微妙的內涵。


這是從小詞開始,溫庭筠,韋莊,馮延巳,南唐中主……為什麼南唐中主的《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王國維說他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的悲哀和感慨呢?就從它產生的早期的五代的小詞,就有了雙重的語言的背景,就有了這樣一種的「幽約怨悱難以自言」的感情。你能夠說嗎?你不能夠說。但是你是不是有這種憂愁,你是不是有這種情意?你是有的。

好,你說現在講的是五代,五代的危亡之世,所以大家有這樣的難言的一種感情,那麼我就再看北宋的一首詞。

(未完,待續……)

[文字整理 蘭之猗猗]



相關焦點

  • 96.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
    那我們今天分析的就是馮延巳的代表作——《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詞云:「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首先是這個詞牌「鵲踏枝」,提到這個詞牌,就要提到我們前面講晏殊、講歐陽修、甚至講到王國維。說到這個後人寫詞有一個重要的詞牌,很多人都大量的創作。
  • 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人品莫如詞品 筆觸勝似感觸
    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何當共讀香芸帙,最是詩情畫意時。」喜馬拉雅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讀一生不可錯過的唯美詩詞。
  • 馮延巳寫下一首詞,道盡了生命裡的「閒」愁,引人深思
    初次與你相遇,餘生請多指教世界上1%的人關注了我感謝你也是其中一個馮延巳,字正中,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著名詞人馮延巳頗具才學,政治上卻較為失敗,他的詞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始於「花間",又"超越花間",慣用穠麗的色彩來表現心中愁悶。他曾寫下了一首詞,道盡了生命裡的「閒」愁,引人深思。
  • 馮延巳《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棄久》--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棄久朝代:五代作者:馮延巳原文
  • 馮延巳《鵲踏枝 誰道閒情拋擲久》講解(下)
    這你就要進一步了解南唐的歷史,當馮延巳在南唐作宰相的時候,我說他是一個註定的悲劇人物,因為當北方,我們說五代梁唐晉漢周,當後周逐漸強大起來的時候,南唐朝不保夕,在危亡的風雨飄搖之中,而且南唐馮延巳的弟弟曾經帶兵,出去跟一些五代十國的小國作過戰,而且是戰敗了。所以他(馮延巳)要忍受朝廷所有的人對他的攻擊。
  • 馮延巳鵲踏枝 三首
    鵲踏枝·秋入蠻蕉風半裂五代:馮延巳 秋入蠻蕉風半裂
  • 「花間鼻祖」 馮延巳五首詞,經典程度不輸李煜
    馮延巳 (903年—960年),又作馮延己、馮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蘇省揚州市)人。
  • 馮延巳《鵲踏枝》:婉約是內斂的堅韌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婉約詞到五代時候的代表詞人包括馮延巳、李璟、李煜。李煜在詞壇的地位之高,是因為「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其實馮延巳在詞史上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上翼二主,下啟晏歐」,他對北宋早期的詞人影響非常之大。今天我想來聊一聊馮延巳的婉約詞,我想讓大家看到婉約背後的東西,那一種非常內斂的——生命的韌性。
  • 馮延巳:一個心思細膩到令人髮指的男人
    馮延巳比李煜早一代,是李煜的父皇李璟的宰相。馮延巳的宰相雖然做得並不好,但他的詞卻寫得很不錯,如同日後李煜雖然亡了國,也寫得一手好詩詞,這可能是南唐人物們的風氣。讀其詩,知其人。我們讀李煜的詩詞,能感覺到這是一個天真赤子,讀馮延巳的詞,感覺最深的兩個字,就是細膩。
  • 【收藏】馮延巳詞集
    長相思(唐·馮延巳)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閒庭花影移。憶歸期,數歸期,夢見雖多相見稀,相逢知幾時。 相見歡(唐·馮延巳)曉窗夢到昭華,向瓊家。欹枕殘妝一朵,臥枝花。情極處,卻無語,玉釵斜。翠閣銀屏回首,已天涯。
  • 古詩詞賞析 | 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不道: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卷四:「不道,擾雲不知也;不覺也;不期也。馮延已《蝶戀花》詞:『幾日行云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言不覺春將暮也。」百草二句:清譚獻《復堂詞話》:「行雲、百草、千花、香車、雙燕,必有所託。」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日。譚獻《蝶戀花》詞:「連理枝頭儂與汝,乾花百草從渠許。」以連理枝頭與千花百草對舉,正可與此對看。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五代,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不道: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卷四:「不道,擾雲不知也;不覺也;不期也。馮延已《蝶戀花》詞:『幾日行云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言不覺春將暮也。」百草二句:清譚獻《復堂詞話》:「行雲、百草、千花、香車、雙燕,必有所託。」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日。譚獻《蝶戀花》詞:「連理枝頭儂與汝,乾花百草從渠許。」以連理枝頭與千花百草對舉,正可與此對看。
  • 閒情
    最難忘記的是《閒情不易老》,我們總以為品茶、散步、看電視、旅遊等就是閒情,其實不然。一路走來,若是沒有什麼收穫,不算閒情。看書、看電視劇、看後就忘記,也不算閒情,那僅僅只能算是消磨時間,算是休息,算不得閒情。林清玄說:「只要保有幾分閒情,再忙的時候,也能減少焦慮,沒事做時,不至於無所適從。
  • 沈復:閒情記趣(節選)| 周末選讀
    閒情記趣(節選)文 /【清】沈複選自沈復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之為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 【乾貨】翡翠講解美句,收藏帶團用!
    數枝金粟露華濃。——宋作者:張元幹 58. 翡翠蒙金衫子,縷塵如意冠兒。——宋作者:蔡伸 59. 翡翠衣裳白玉人。不將朱粉汙天真。清風為伴月為鄰。——宋作者:向子諲 60. 誰把藍揉翡翠,天將蠟做梅花。晚來秋水映殘霞。水墨新描圖畫。——宋作者:周紫芝 61. 鴛鴦翡翠,小小思珍偶。——宋作者:黃庭堅 62. 有翡翠憐紅,鴛鴦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