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延巳寫下一首詞,道盡了生命裡的「閒」愁,引人深思

2020-12-18 邂逅詩詞的生活美學

初次與你相遇,餘生請多指教

世界上1%的人關注了我

感謝你也是其中一個

馮延巳,字正中,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著名詞人,這是一個富貴文雅卻令人不安的時代。馮延巳頗具才學,政治上卻較為失敗,他的詞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始於「花間",又"超越花間",慣用穠麗的色彩來表現心中愁悶。

他曾寫下了一首詞,道盡了生命裡的「閒」愁,引人深思。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棄久》[ 五代 ]馮延巳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總以為環繞在我們身邊的煩擾之事已經離去,卻又在不經意間提醒你,他從未離去。

春天,是萬物始長的季節,是新的開始,是帶著希望的延續,然涉及春的詩詞,十之八九,滿懷愁緒。

蘇軾說「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梅堯臣說「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李璟說「手卷珠簾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歐陽修說「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春愁,這是大多數中國文人都會產生的情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

每個人的經歷必是不同,每個人的閒愁卻是大同小異。

日日花下飲酒,沒有了賞花的心情,借酒也消不了愁。那些朦朧的、沒有確定屬性的閒愁,像紛飛的蒲公英,迷亂了心神,卻找不到源頭。

看著鏡子裡消瘦的容顏,著實難以接受。生命在艱難中一點點消逝,詩人在執著中拼命掙扎,前所未有的堅定。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河邊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樹成蔭。我暗自思量,為何年年都會新添憂愁?見新綠而起新愁,能夠感受到春天花的綻放的人,大概必然要在某些時候體會到花朵凋零的哀傷。

生命中不乏喜樂,總會有一個時刻,恍若靈魂的抽離,撲面而來的是似曾相識的愁緒,說不清也道不明。

就好比在結束了繁忙的工作後,明明是值得開心的事,卻有說不出的落寞湧上心頭。與朋友出門遊玩,在肆意放縱之後,明明風景依舊,可你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我喜歡把生命中的每一個時間段合理地安排,我喜歡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可做,別人直道我是自律,卻不知我不願增添「閒」愁罷了。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是「高處不勝寒」的寂寞,亦是"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孤獨。

人生是一場修行,大歡喜者必有大悲痛,大英雄者必有大孤獨,大成就者必有大捨得。人生道路坎坷,生活五味雜陳,坦然地迎接愁,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按照自己的原則,好好生活。

餘生,只生歡喜不生愁。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收藏】馮延巳詞集
    採桑子(唐·馮延巳)微風簾幕清明近,花落春殘,尊酒留歡,添盡羅衣怯夜寒。愁顏恰似燒殘燭,珠淚闌幹,也欲高拌,爭奈相逢情萬般。 採桑子(唐·馮延巳)西風半夜簾櫳冷,遠夢初歸,夢過金扉,花謝窗前夜合枝。昭陽殿裡新翻曲,未有人知,偷取笙吹,驚覺寒蛩到曉啼。
  • 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講解
    (7-8)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講解主講人 葉嘉瑩我們現在就看一首詞:馮延巳的《鵲踏枝》。傷春怨別的小詞,馮延巳寫的《鵲踏枝》。《鵲踏枝》是一個曲子的牌調,「誰道閒(是)情拋擲久?」你那些個什麼傷春怨別的閒情,不是什么正經的公事,這些閒情是很「無聊」的,你每天這樣相思,這樣惆悵,你為了什麼?
  • 馮延巳《鵲踏枝 誰道閒情拋擲久》講解(下)
    每當河邊的草綠的時候,每當岸上的柳青的時候,你就有了閒愁。「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去年春天我就有過閒愁,我想我把這個閒愁拋掉了,可是沒想到,今年當草再綠起來的時候,柳絮再青的時候,我這新愁就回來了。所以他說「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你是脫離不了的,你是擺脫不掉的,是那樣的一種憂愁。
  • 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人品莫如詞品 筆觸勝似感觸
    那我們今天分析的就是馮延巳的代表作——《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詞云:「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首先是這個詞牌「鵲踏枝」,提到這個詞牌,就要提到我們前面講晏殊、講歐陽修、甚至講到王國維。說到這個後人寫詞有一個重要的詞牌,很多人都大量的創作。
  • 馮延巳:一個心思細膩到令人髮指的男人
    馮延巳比李煜早一代,是李煜的父皇李璟的宰相。馮延巳的宰相雖然做得並不好,但他的詞卻寫得很不錯,如同日後李煜雖然亡了國,也寫得一手好詩詞,這可能是南唐人物們的風氣。讀其詩,知其人。我們讀李煜的詩詞,能感覺到這是一個天真赤子,讀馮延巳的詞,感覺最深的兩個字,就是細膩。
  • 96.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
    那我們今天分析的就是馮延巳的代表作——《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詞云:「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首先是這個詞牌「鵲踏枝」,提到這個詞牌,就要提到我們前面講晏殊、講歐陽修、甚至講到王國維。說到這個後人寫詞有一個重要的詞牌,很多人都大量的創作。
  • 《清平樂》除了熱播劇,也有清雅詞:南唐馮延巳《清平樂》賞析
    最近電視劇《清平樂》熱播,我們也談談清平樂,但不是劇,而是詞。清平樂本是常見的詞牌名,也被稱為「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出自唐教坊司,可以簡單理解為是宮廷樂師演奏用的樂曲,一說取自漢樂府的清樂和平樂;也有一說取自南詔清平官。
  • 「花間鼻祖」 馮延巳五首詞,經典程度不輸李煜
    他的詞多寫閒情逸緻,文人的氣息很濃,實際上,他寫的詞不比南唐後主李煜的遜色。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被稱為「花間鼻祖」。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有詞集《陽春集》傳世。鵲踏枝·六曲闌幹偎碧樹六曲闌幹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 誰道繁思亂入意,恨我天涯兩處憂;六首傷感詞,聽風聽雨訴閒愁
    誰道繁思亂入意,恨我天涯兩處憂。三毛說: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季節變換,綠了葉片。時光流轉,改了容顏。歲月荏苒,濃了情緣。牽掛搖曳,醉了心田。一次次回眸,只是前世與今生的遙遙相望。聽風聽雨訴閒愁,不知道是風兒的無情,還是時間改變了曾經?
  • 馮延巳《鵲踏枝》:婉約是內斂的堅韌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婉約詞到五代時候的代表詞人包括馮延巳、李璟、李煜。李煜在詞壇的地位之高,是因為「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其實馮延巳在詞史上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上翼二主,下啟晏歐」,他對北宋早期的詞人影響非常之大。今天我想來聊一聊馮延巳的婉約詞,我想讓大家看到婉約背後的東西,那一種非常內斂的——生命的韌性。
  • 南唐詞人馮延巳,詞風獨特,悽婉柔美,為宋詞的長足發展奠定基礎
    《南唐書》記載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元宗李璟取笑馮延巳:吹皺一池春水;幹卿何事?馮延巳答道:比不上筆下的「小樓吹徹玉笙寒」。李璟聽了非常高興,一時傳為文壇佳話。馮延巳因為詞寫得好,受到了南唐喜愛風雅文辭的幾個李氏皇帝的喜愛。先是南唐皇帝李璟的侍讀,後來又成了後主李煜的老師。
  • 馮延巳《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棄久》--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棄久朝代:五代作者:馮延巳原文
  • 汪藻《點絳唇·新月娟娟》,因讒毀而被貶,心中煩躁憤懣盡在詞中
    #全民讀詩詞#《點絳唇·新月娟娟》是北宋著名詞人汪藻一首詞,作於詞人因遭人讒毀而被移知宣城後,是一首歌詠歸隱的詞。好個霜天,閒卻傳杯手。君知否?亂鴉啼後,歸興濃於酒。注釋:1、點絳唇:詞牌名,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韻,後片四仄韻。《詞譜》以馮延巳詞為正體。又名《南浦月》、《點櫻桃》、《沙頭雨》、《十八香》、《尋瑤草》等。
  • 辛棄疾寫下戒酒詞,不久反悔,又寫下一首破戒詞,成為千古笑談
    古代的文人,大多都喜歡喝酒,大概是可以給他們帶來很好的靈感的,而辛棄疾便是愛酒詩人大軍中的一員,曾經寫過一首《西江月·遣興》:西江月·遣興南宋 辛棄疾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 辛棄疾最憂愁的一首詞,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
    兒時的美好一去不復返,記得那個時候讀辛棄疾的詞是不能夠理解,他為什麼會那麼傷感,直到長大了之後,再次讀他的作品,突然發現那種傷感,還有那份憂愁,其實與自己極其想像,以他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來說,每一句都感人至深,道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一生的委屈。
  • 辛棄疾寫下一首看似歡快的醉酒詞,卻感嘆讀書「全無用處」
    今天要介紹的一首詞,既不慷慨激昂,又沒有纏綿悱惻,而是辛棄疾醉酒後寫下的作品。既然醉酒總有一些感慨或是牢騷,「詞中之龍」自然也沒能免俗,不過他這首詞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明明看似輕鬆,卻偏偏要感嘆讀書「全無用處」,讓人對此很是疑惑。
  • 李煜生前最後一首詞,4句話道盡人生痛苦,後世文人無一仿出精髓
    開寶八年,北宋趙匡胤的大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南唐國滅亡,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被囚禁在汴京的一所大院裡,被囚禁期間,百感交集,寫了很多令人感嘆的詞。公元978年,李煜在生日之際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王朝雲病重,蘇軾寫下一首詞,情真意切,令人肝腸寸斷
    十年之後,他為王弗寫下了著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句「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看哭了多少讀者。 王閏之陪伴蘇軾的時間,大約有二十五年。對於王閏之,蘇軾同樣傾注了自己最真摯的愛情。他在「烏臺詩案」之後,被貶黃州,衣食無著,躬耕東坡。半年之後,王閏之被蘇轍送到黃州。她和丈夫一起艱辛度日,給予了蘇軾最重要的籍慰。
  • 辛棄疾讓人發「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文/雪山辛棄疾讓人發「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我們知道唐詩和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經典,唐朝和宋朝又是兩個相距最近的朝代,可以說在很多方面他們都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其實在以前,詞的地位是遠遠不及詩的,但是後人卻逐漸發現了宋詞所具有的魅力,於是便把它和唐詩列到一起了。我們也從小就了解了不少出色的詩人和詞人,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這首詞,是出自辛棄疾的,而且這首詞算是宋詞當中最讓人發「愁」的一首詞了,看完它一定會讓你變得更加憂愁。這首詞就叫《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 庭院深深深幾許:馮延巳和歐陽修的著作權之爭
    先來看一首詞。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這首著名的詞「庭院深深深幾許」目前有《蝶戀花》和《鵲踏枝》兩個詞牌名,我們暫且不管,我們今天的官司在於:這首詞是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