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延巳《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棄久》--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2021-02-19 古文詩歌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棄久

朝代:五代

作者:馮延巳

原文:
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譯文:
誰說閒情意致被忘記了太久?每到新春來到,我的惆悵心緒一如故舊。為了消除這種閒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飲,讓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體消瘦,對著鏡子自己容顏已改。
河邊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樹成蔭。見到如此美景,我憂傷地暗自思量,為何年年都會新添憂愁?我獨立在小橋的橋頭,清風吹拂著衣袖。只有遠處那一排排樹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綽綽,與我相伴。

注釋:
①清王鵬運《半塘丁稿·鶩翁集》云:「馮正中《鶴踏枝》十四首,鬱伊倘況,義兼比興。」調名即《蝶戀花》。
②誰道句:近人梁啓超云:「稼軒《摸魚兒》起處從此脫胎。文前有文,如黃河液流,莫窮其源。」(《陽春集箋》引)。閒情:即閒愁、春愁。
③病酒:飲酒過量引起身體不適。
④敢辭:不避、不怕。朱顏,青春紅潤的面色。
⑤朱顏:這裡指紅潤的臉色。
⑥青蕪:青草。
⑦平林:平原上的樹林。李白《菩薩蠻》:「平林澳漠煙如織。」
⑧新月:陰曆每月初出的彎形月亮。


賞析:

  這是一首表達孤寂惆悵的言情詞。全詞所寫的乃是心中一種常存永在的惆悵、憂愁,而且充滿了獨自一人承擔的孤寂、悽冷之感,不僅傳達了一種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現出強烈而鮮明的個性,意蘊深遠,感發幽微。

  上闋開門見山,首句用反問的句式把這種既欲拋棄卻又不得忘記的「閒情」提了出來,整個上片始終緊扣首句提出的複雜矛盾的心情迴環反覆,表現了作者內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誰道閒情拋擲久。」雖然僅只七個字,然而卻寫得千迴百轉,表現了在感情方面欲拋不得的一種盤旋鬱結的掙扎的痛苦。而對此種感情之所由來,卻又並沒有明白指說,而只用了「閒情」兩個字。這種莫知其所自來的「閒情」才是最苦的,而這種無端的「閒情」對於某些多情善感的詩人而言,卻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樣的與生俱來而無法擺脫的。詞人在此一句詞的開端先用了「誰道」兩個字,「誰道」者,原以為可以做到,誰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問之語氣出之,有此二字,於是下面的「閒情拋棄久」五字所表現的掙扎努力就全屬於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上面著一「每」字,下面著一「還」,字,再加上後面的「依舊」兩個字,已足可見此「惆悵」之永在長存。而「每到春來」者,春季乃萬物萌生之時,正是生命與感情覺醒的季節,詞人於春心覺醒之時,所寫的卻並非如一般人之屬於現實的相思離別之情,而只是含蓄地用了「惆悵」二字。「惆悵」者,是內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尋的一種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離別之拘於某人某事,而是較之相思離別更為寂寞、更為無奈的一種情緒。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裡朱顏瘦。」既然有此無奈的惆悵,而且經過拋棄的掙扎努力之後而依然永在長存,於是下面兩句馮氏遂徑以殉身無悔的口氣,說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兩句決心一意承擔負荷的話來。上面更著以「日日」兩字,更可見出此一份惆悵之情之對花難遣,故唯有「日日」飲酒而已。曰「日日」,蓋彌見其除飲酒外之無以度日也。至於下句之「鏡裡朱顏瘦」,則正是「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結果。曰「鏡裡」,自有一份反省驚心之意,而上面卻依然用了「不辭」二字,昔《離騷》有句雲「雖九死其猶未悔」,「不辭」二字所表現的,就正是一種雖殉身而無悔的情意。

  下闋進一步抒發這種與時常新的閒情愁緒。詞人把這種迷惘與困惑又直接以疑問的形式再次鮮明突出地揭諸筆端,可謂真率之極;而在「河畔青蕪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隱含著綿遠纖柔、無窮無盡的情意與思緒,又可謂幽微之至。

  「河畔青蕪堤上柳。」下半闋承以「河畔青蕪堤上柳」一句為開端,在這首詞中實在只有這七個字是完全寫景的句子,但此七字卻又並不是真正只寫景物的句子,不過只是以景物為感情之襯託而已。所以雖寫春來之景色,卻並不寫繁枝嫩蕊的萬紫千紅,只說「青蕪」,只說「柳」。「蕪」者,叢茂之草也,「蕪」的青青草色既然遍接天涯,「柳」的縷縷柔條,更是萬絲飄拂。簇這種綠遍天涯的無窮草色,這種』隨風飄拂的無盡柔條,它們所喚起的,或者所象喻的,該是一種何等綿遠纖柔的情意。而這種草色又不自今日方始,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邊柳綠,則此一份綿遠纖柔的情意,也就年年與之無盡無窮。

  「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所以下面接下去就說了「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正式從年年的蕪青柳綠,寫到「年年有」的「新愁」。雖是「年年有」的「愁」,卻又說是「新」,一則此詞開端已曾說過「閒情拋棄久」的話,經過一段「拋棄」的掙扎,而重新又復甦起來的「愁」,所以說「新」;再則此愁雖一宋詞鑑賞辭典一舊,而其令人惆悵的感受,則敏銳深切歲歲常新,故曰「新」。上面用了「為問」二字,下面又用了「何事」二字,造成了一種強烈的疑問語氣,從其嘗試拋棄之徒勞的掙扎,到問其新愁之何以年年常有,有如此之掙扎與反省而依然不能自解。在此強烈的追問之後,詞人卻忽然蕩開筆墨,更不作任何回答,而只寫下了「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兩句身外的景物情事,仔細玩味,這十四個字卻實在是把惆悵之情寫得極深。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試觀其「獨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觀其「風滿袖」三字,更是悽寒可知,又用了「小橋」二字,則其立身之地的孤伶無所蔭蔽亦復如在眼前,而且「風滿袖」一句之「滿」字,寫風寒襲人,也寫得極飽滿有力。在如此寂寞孤伶無所蔭蔽的悽寒之侵襲下,其心情之寂寞悽苦已可想見,何況又加上了下面的「平林新月人歸後」七個字。「平林新月」,則林梢月上,夜色漸起,「人歸後」,則路斷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後了。從前面所寫的「河畔青蕪」之顏色鮮明來看,應該乃是白日之景象,而此一句則直寫到月升人定,則詩人承受著滿袖風寒在小橋上獨立的時間之長久也可以想見了。如果不是內心中有一份難以排解的情緒,有誰會在寒風冷露的小橋上直立到中宵呢?

相關焦點

  • 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講解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講解主講人 葉嘉瑩我們現在就看一首詞:馮延巳的《鵲踏枝》。鵲踏枝 馮延巳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 96.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
    ♪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那我們今天分析的就是馮延巳的代表作——《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詞云:「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首先是這個詞牌「鵲踏枝」,提到這個詞牌,就要提到我們前面講晏殊、講歐陽修、甚至講到王國維。說到這個後人寫詞有一個重要的詞牌,很多人都大量的創作。
  • 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人品莫如詞品 筆觸勝似感觸
    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何當共讀香芸帙,最是詩情畫意時。」喜馬拉雅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讀一生不可錯過的唯美詩詞。
  • 馮延巳寫下一首詞,道盡了生命裡的「閒」愁,引人深思
    馮延巳頗具才學,政治上卻較為失敗,他的詞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始於「花間",又"超越花間",慣用穠麗的色彩來表現心中愁悶。他曾寫下了一首詞,道盡了生命裡的「閒」愁,引人深思。《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棄久》[ 五代 ]馮延巳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 馮延巳《鵲踏枝 誰道閒情拋擲久》講解(下)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後半首說「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河邊的青草又綠了,堤上的柳條又在飄拂了。每當河邊的草綠的時候,每當岸上的柳青的時候,你就有了閒愁。「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 馮延巳《鵲踏枝》:婉約是內斂的堅韌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婉約詞到五代時候的代表詞人包括馮延巳、李璟、李煜。「誰道閒情拋擲久」,所謂閒情,指的是一種突然湧上心頭的思緒。也許有人會覺得閒情是憑空產生的一種情緒,是因為太空閒而為自己徒增的一種愁緒。其實閒情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來源於一種很強的共情能力。
  • 「花間鼻祖」 馮延巳五首詞,經典程度不輸李煜
    馮延巳 (903年—960年),又作馮延己、馮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蘇省揚州市)人。
  • 馮延巳:一個心思細膩到令人髮指的男人
    馮延巳比李煜早一代,是李煜的父皇李璟的宰相。馮延巳的宰相雖然做得並不好,但他的詞卻寫得很不錯,如同日後李煜雖然亡了國,也寫得一手好詩詞,這可能是南唐人物們的風氣。讀其詩,知其人。我們讀李煜的詩詞,能感覺到這是一個天真赤子,讀馮延巳的詞,感覺最深的兩個字,就是細膩。
  • 【收藏】馮延巳詞集
    採桑子(唐·馮延巳)微風簾幕清明近,花落春殘,尊酒留歡,添盡羅衣怯夜寒。愁顏恰似燒殘燭,珠淚闌幹,也欲高拌,爭奈相逢情萬般。 採桑子(唐·馮延巳)西風半夜簾櫳冷,遠夢初歸,夢過金扉,花謝窗前夜合枝。昭陽殿裡新翻曲,未有人知,偷取笙吹,驚覺寒蛩到曉啼。
  • 馮延巳鵲踏枝 三首
    鵲踏枝·秋入蠻蕉風半裂五代:馮延巳 秋入蠻蕉風半裂
  • 從別後,多少相思煙雨中
    誰道閒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蝶戀花  歐陽修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悽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此去經年,相思度不過歲月,遙遙幾重山。「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後,憶相逢,幾番魂夢與君同。」
  • 庭院深深深幾許:馮延巳和歐陽修的著作權之爭
    這首著名的詞「庭院深深深幾許」目前有《蝶戀花》和《鵲踏枝》兩個詞牌名,我們暫且不管,我們今天的官司在於:這首詞是誰寫的? 相信讀者十有八九會回答是北宋歐陽修寫的。因為這是通用版本的說法。而且有人證,這個證人可是太有名了,她叫李清照。關於她的身份,我們就用看身份證了吧?因為她完全可以靠刷臉走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