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午後,品茶,讀林清玄的文字,感悟著他的睿智和禪意的人生智慧,他博大而又悲憫的情懷。那一篇篇富有哲理的故事,宛如心靈的雞湯,讓人在繁華落盡之後看到了一份真淳,在喧鬧的人生舞臺背後尋到了一份安寧,一份淡然。
最難忘記的是《閒情不易老》,我們總以為品茶、散步、看電視、旅遊等就是閒情,其實不然。一路走來,若是沒有什麼收穫,不算閒情。看書、看電視劇、看後就忘記,也不算閒情,那僅僅只能算是消磨時間,算是休息,算不得閒情。
林清玄說:「只要保有幾分閒情,再忙的時候,也能減少焦慮,沒事做時,不至於無所適從。「不用心」就是「不著心」,不為一個念頭操心,不被一個焦躁留住,念來念轉,身心自在,這才是閒情」。真正的閒情是身心和靈魂的隨性、自由、心無旁騖、只為喜歡而做,而不是為了做而做。
為了閒情而閒沒有意義。有人遊泳遊到腹痛三日,不能彎腰,這不是休閒;有人逛街逛到兩腿水腫,這也不是休閒;有人看電視,看得淚流滿面,更不是休閒;有人參加旅行團,14天旅行10個國家,尤其不是休閒。因為,休息不一定閒,閒的時候,也不一定能休息。有閒情的人休閒才有情,沒有閒情的人則休閒何益?
常看到一些人,工作時風風火火,一旦閒下來便坐立不安,看到他的樣子,你就感覺到一個字:累!也有的人無事可做,整天泡在麻將桌上消磨時間,殊不知一天下來,腰酸背痛,看似很有閒情,其實卻在給身體找累。如此這般,讓心靈得不到放假,身體得不到休息,如何又尋得到閒情的影子?
閒情要達到「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要有陶公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 ,也有「百花從中過,片葉不沾身」、「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這些境界都是閒情。
年長者的休閒有時算不得閒情,年輕人的忙碌中未必無閒情。一個人的心態和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決定著他是閒,還是閒情。休假未必就是閒情,鬧市取樂未必不是閒情。沒有閒情的人,心靈永遠忙碌;有閒情的人,心靈永遠放假。
總以為富人才有閒情。更不然,多一張鈔票,就少了一份情。窮人的勞累,也許沒有名利之累,倒能真正的身心放鬆,也許田間地頭的一袋煙、一頓海聊就是閒情。
有閒情的人不易老。
「名利是閒情的世仇,瀟灑是閒情的朋友,無礙是閒情的永遠的伴侶」。讓我們記住林先生的這些禪意的人生智慧,讓自己擁有閒情,讓自己永遠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