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偶寄 | 活成一個至情至性的人

2021-03-01 抱蒲堂


芥子園畫傳初集

他倡編的《芥子園畫譜》流傳至今,被黃賓虹、齊白石等視為經典範本;他寫成的《閒情偶寄》深諳生活之道,被林語堂稱作「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他留下的《笠翁對韻》是兒童熟悉對仗、用韻和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他編排的戲劇傳入海外,影響了 18 世紀日本歌舞伎表演;他筆下的《肉蒲團》...

總之他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他叫李漁。

李漁 臨王導《省示帖》

  閒情偶寄  

李漁在古代文人中是比較特殊的,兼具文人和商人雙重身份,很擅長取悅各個層次的讀者。無論窮人富人,男人女人,文人雅士、市井小民,都喜歡他的書,所以,他又是個名副其實的暢銷書作家。

作為商人的李漁,還建立了自己的「出版社」,名為「芥子園」。經營甚好,成為清朝出版業的馳名品牌,沿襲兩百多年,當下的很多圖書收藏者還以收藏到芥子園印行的圖書為榮。

但大多數人初識李漁是因為他被傳頌百年,在坊間流傳,被世人琅琅上口的《笠翁對韻》: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重識李漁的人,有因畫臨摹學習的《芥子園畫譜》,有因羨雅致生活的人結緣那本《閒情偶寄》...

在李漁的著作中,有一個重要部分專門研究生活的樂趣,是中國人生活藝術的袖珍指南,從住宅與庭園、屋內裝飾、界壁分隔到婦女的梳妝、美容、施粉黛、烹調的藝術和美食的導引,富人窮人尋求樂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悶的途徑等等。我們在這裡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他對生活藝術的透徹見解,這也是中國精神的本質。

  花鳥蟲魚  

笠翁對花鳥蟲魚及其欣賞藝術,作過認真細緻且充滿人情味研究,他對鳥鳴有如下論述,可謂深得「鳥心」:

鳥聲之最可愛者,不在人之坐時,而偏在睡時。……卯辰以後,是人皆起,人起而鳥不自安矣。慮患之念一生,雖欲鳴而不得,欲亦必無好音,此其不宜於晝也。曉則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數亦寥寥,鳥無防患之心,自能畢其能事。……莊子非魚,能知魚之樂;笠翁非鳥,能識鳥之情。凡屬鳴禽,皆當以予為知己。

「莊子非魚,能知魚之樂;笠翁非鳥,能識鳥之情。」花鳥蟲魚,本是自然生靈,天性已定,人工植養,已落下乘。不了解其天性,動輒斃命,託喜歡之名行虐殺之實,豈不大謬?鳥情魚性,可不察乎?

  花月美人  

笠翁雅人韻士,亦是風月場中人,他眼中不獨有花鳥蟲魚,亦有花月美人,他對美人的論述可謂獨出機杼:


唐人菩薩蠻云:

牡丹含露真珠顆,美人折向庭前過。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檀郎故相惱,須道花枝好。一向發嬌嗔,碎挼花打人。

此詞膾炙人口者素矣,予謂此戲場花面之態,非繡閣麗人之容。從來尤物,美不自知,知亦不肯相形於口,未有直誇其美,而謂我勝於花者。況揉碎花枝,是何等不韻之事,挼花打人,是何等暴戾之形,幽閒之義何居,溫柔二字安在。

笠翁還是喜歡羞赧矜持一路,對於自我標榜美豔勝花者頗為不喜,尤其不能忍受辣手摧花、挼花打人者,看來笠翁愛花尤勝美人,實我輩之楷模!

  睡中三昧  

此外,在「睡」這一節裡,有一段漂亮的文字論述午睡的藝術:

然而午睡之樂,倍於黃昏,三時皆所不宜,而獨宜於長夏。……倦極而眠,猶飢之得食,渴之得飲,養生之計,未有善於此者。

予最愛舊詩中,有「手倦拋書午夢長」一句。手書而眠,意不在睡;拋書而寢,則又意不在書,所謂莫知其然而然也。睡中三昧,惟此得之。

只有當人類了解並實行了李笠翁所描寫的那種睡眠的藝術,人類才可以說自己是真正開化的、文明的人類。

因而,《閒情偶寄》給人印象深刻的,不僅在於李漁對每件細小瑣碎物品的品評,還在於他所提出的精緻生活方式,適用於每一位「追求生活的人」。

甚至,當你理解了李漁至情至性的生活態度時,生活方式似乎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生活的藝術來源於哪裡,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生活中無往而不樂,無適而不韻。

末俗以繁華相尚

終覺冷淡處趣味彌長

惜吾不及古人

吾誰與玩此芳草

堂主微信號:bptzr2015

長按右側二維碼,加堂主個人微信號,

進入抱蒲堂微信群,交流菖蒲蒔養之道。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 抱蒲堂微店 

相關焦點

  • 閒情如何偶寄 | 陸春祥
    總起來說,這是一部來自生活和經驗的閒散之書,所涉詞曲、演習、聲容等諸多方面,顯示出作者多樣的情趣和廣博的才智,言人之所未言,發人之所未發。閒情其實不閒,閒情中見獨特性情,顯卓著見識。看李漁如何偶寄他的閒情。
  • 李漁:閒情何處寄,認真過此生 | 回聲
    一生著述豐富,有《閒情偶寄》《笠翁十種曲》《無聲戲》《十二樓》《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萬字。一個人總要生活的「精緻」些,才愜意人精緻起來是什麼樣的狀態?應當不僅僅是「儀表堂堂」這麼簡單,「精緻」的人,大多追求的是生活的藝術感。那就不得不說說清代文學家李漁和他的《閒情偶寄》一書,這本書被林語堂先生稱為「中國人生活藝術的袖珍指南」。 在清初文壇上,李漁堪稱一位雅俗共賞、家喻戶曉的名士。
  • 淺顯易懂的古代化妝術——《閒情偶寄》「修容」「點染」篇
    閒情偶寄匾 一生大半時間在商海浮沉,走南闖北,他因此而養成了一個小愛好。 那就是每到一處,必與當地名妓同樂。 正因如此,李漁對于美人、對於女人有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
  • 《閒情偶寄》:何為尤物
    凡女子,一見即令人思之而不能自已,遂至捨命以圖,與生為難者,皆怪物也,皆不可解說之事也。  ——《閒情偶寄》卷三·聲容部·態度   最近常見人翻出上世紀80年代的一批香港女星,摩挲憐惜,感嘆如今美人不再,卻很少看見有人追究這是為何。妝容技巧?基因有異?倒不見得。我覺得是人們的審美能力下降所致。
  • 閒情偶寄作者李漁,竟也是一名對聯大師,一生創作眾多精品對聯
    喜歡古典文學的朋友,應該聽說過《閒情偶寄》的大名。《閒情偶寄》乃是一部集合美食、戲曲創作、歌舞、養生、園林、建築、花卉的著作,體現了作者李漁對待人生的態度,展示了從生活中找到快樂的妙訣。《閒情偶寄》問世之後,獲得了很高聲譽,名列「中國名士八大奇著」,被譽為古代生活藝術大全。諸如林語堂、梁實秋等現代作家都對《閒情偶寄》有諸多美譽。
  • 《臉龐,村莊》以簡御繁,至情至性
    但是讓這些冷冰冰的作品和活生生的人產生共鳴互動的,往往是老奶奶的好奇與創意。兩人不只共同創作,更有意思的是彼此相濡以沫。兩個導演的差異與相似,超越想像的契合。尤其在拍了這麼多人物後,JR為安妮華達拍照,但只拍她的眼、她的腳,當這些圖像被輸出到貨運列車上,仿佛帶著年事已高的華達走到她不及造訪的地方,真是浪漫。
  • 李漁戲曲論之《閒情偶寄》
    他的戲曲理論見於詩文集《一家言閒情偶寄》, 其中《詞曲部》論述戲曲創作,《演習部》和《聲容部》的若干內容,論述舞臺藝術,即他所謂的「登場之道」。戲曲歷史發展到李漁的時代,已經經歷了元劇、明傳奇兩次戲曲創作高潮。李漁有感於當時理論落後於創作,「獨於填詞制曲之事,非但略而未詳,亦且置之不通」。
  • 電視劇《女醫明妃傳》 至情打造傳奇愛情
    電視劇《女醫明妃傳》 至情打造傳奇愛情時間:2016-02-12 19:12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電視劇《女醫明妃傳》 至情打造傳奇愛情 有許多電視劇在2015年播出,刷新了觀眾的觀劇體驗和認知,在這個IP白熱化的時代,古偶先驅唐人卻獨闢蹊徑,憑藉原創巨製《女醫明妃傳》在2016
  • 金庸筆下至情至性的韋小寶,原型到底是誰?
    近日來,隨著新版《鹿鼎記》的熱播,雖然口碑風評,褒貶不一,但依舊將韋小寶這個至情至性的「真小人」重新推到了大家的視野中。韋小寶靠著在市井之中學來的察言觀色,在「適者生存」的朝堂之上,如魚得水。這樣一個生動可愛的反武俠主角,歷史上到底是否有這個人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金庸書中的韋小寶,卻是歷史上各種人物的雜糅體。
  • 閒情偶寄,吐槽嘮嗑
    我們小區廢品回收的人,被垃圾回收搞得胃口很大,二五八萬,一個電視機才給20,我就懶得給對方貢獻人頭湊上去給錢,問完沒立馬處理。他就跑步的時候帶下去了,很重就放在樓的門口,放下一秒就被人拿走了——他還很開心地說給我聽。我說你叫修電視機的人來,他會100收走,兩個就是200三個就是300。
  • 邱澤,至情至性的完美男人林默
    認識邱澤,是從唐探網劇的林默開始,因為以前對邱澤的一無所知,所以就更容易接納他所飾演的林默,劇中林默的身世,很讓人為他感到可惜,他本來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四歲時隨父母移居泰國,一個深夜,熟睡的林默被媽媽叫醒,媽媽把他抱起來放在衣櫥裡,告訴他,不管外邊發生什麼,他都不要出來 ,媽媽最後含淚對他說
  • 寶爺:海上閒情偶寄
    海派名士「爺」是北方方言,但你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你覺得它和你相襯嗎?這是我當時在北方的一些朋友給叫出來的,寶爺寶爺的,時間一長,也被叫習慣了。寶爺很隨和,對於朋友們給他起的一些名號,總是樂意接受。最近幾年他又多了一個新的抬頭,叫做「滬上名士」,這下他倒是沒有多理會。「也就是自己做一些想做的事情,閒散飄逸一點,不那麼急功近利」。
  • 《閒情賦》與淵明的女性觀
    反觀東坡之言,欲揚《閒情賦》,卻也只是比之《國風》和屈原、宋玉,並未申說《閒情賦》獨特的價值。東坡之後說《閒情賦》的聚訟紛紜,也都囿於傳統觀念,更多的仍然是說淵明有政治寄託寓於其中,即如屈原之美人比君子。
  • 《香蜜》中彥佑到底是至情至性,還是沒良心且三觀不正?
    但今天小編想討論一下彥佑這個角色,在旭鳳粉看來,他是個至情至性的人,可在潤玉粉看來,他卻是個沒良心且三觀不正的。那麼彥佑到底是至情至情,還是沒良心且三觀不正呢?彥佑從小就是乾娘簌離養大的,他心裡非常地感恩簌離,但是簌離對他只有利用。養他,是為了讓他給自己做事,在簌離的心裡,彥佑和鯉兒一樣,都是棋子,只有她的親生兒子潤玉才是真愛。
  • 閒情
    那一篇篇富有哲理的故事,宛如心靈的雞湯,讓人在繁華落盡之後看到了一份真淳,在喧鬧的人生舞臺背後尋到了一份安寧,一份淡然。最難忘記的是《閒情不易老》,我們總以為品茶、散步、看電視、旅遊等就是閒情,其實不然。一路走來,若是沒有什麼收穫,不算閒情。看書、看電視劇、看後就忘記,也不算閒情,那僅僅只能算是消磨時間,算是休息,算不得閒情。
  • 閒情偶寄,把秋天過成詩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確實是個讓人容易情緒波動的季節,很多悲秋的詩詞由此而來。但實際上,古代文人過秋天,並不全是寂寥感傷。
  • 鍾澍佳導演《時間都知道》開播 藍盈瑩至情至性詮釋新時代女性內心成長
    鍾澍佳導演從業三十餘年,鍾澍佳執導的作品數量頗豐,看到《時間都知道》的劇本時,他還是被驚豔到,「這是一個相當好的劇本,拍攝幾乎不用動一個字」。藍盈瑩至情至性詮釋新時代女性內心成長演員藍盈瑩以一襲裸粉色亮片吊帶長裙亮相發布會,盡顯其簡約優雅氣質。搭配同色系高跟鞋,修長天鵝頸和精緻的一字鎖骨一覽無餘,其迷人好身材十分吸睛,加之時尚耳飾和戒指的點綴,令整體造型簡約不失優雅。
  • 世界文豪託爾斯泰至情至性的求婚信,姐姐哭吼:是我的,拒絕他!
    今天對他來說是個重大的日子,他情緒有些緊張和異常,心神不寧,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他一會兒坐下來彈鋼琴,還沒彈完一個曲子,就又站起來,在房間裡踱來踱去;一會兒,他又走近索菲婭,要她一起彈琴。可索菲婭剛一坐下,他立馬又彈起來拉開些距離說:「咱們還是保持原來的位置。」索菲婭輕輕地奏起華爾茲曲,練習伴唱。塔利婭也感覺到空氣中凝重的氣氛,她也預感今天要發生什麼大事,她更不知道如何是好。
  • 《見字如面》:穿越歷史信件,感受人間至情至性,體味人生百態
    木心說:「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種慢時代的生活,已經成為一代人永久的記憶。我們這個時代,書信這一媒介正在走向消亡,但書信中所傳承的文化不應該被消亡。病魔帶來的痛苦,足以摧毀一個家庭。一位網友寫道:「為李真流淚之餘,我們應該好好珍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我們活著的人,更應該好好愛惜自己,因為你的命不只是你一個人的。在生死這個話題上,太平輪事件倖存者周侶雲卻沒有劫後餘生的喜悅,因為這場事故太過沉重。「現在我眼睛一閉上,就覺得身體漂浮在水裡,漸漸往下沉,往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