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隨著新版《鹿鼎記》的熱播,雖然口碑風評,褒貶不一,但依舊將韋小寶這個至情至性的「真小人」重新推到了大家的視野中。
韋小寶靠著在市井之中學來的察言觀色,在「適者生存」的朝堂之上,如魚得水。這樣一個生動可愛的反武俠主角,歷史上到底是否有這個人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金庸書中的韋小寶,卻是歷史上各種人物的雜糅體。
金殿擒鰲拜:魏寶全
韋小寶得以一飛沖天的機會,便是在金殿之上,配合康熙安排的布庫少年擒拿鰲拜的戰績了。
在正史中,明確參與到康熙智擒鰲拜事件中,且有名有姓的共有五人:愛新覺羅·赤哈、齊佳·明圖珠、佟佳·揚古泰、黃昌順和魏寶全。
前四位都是根正苗紅的八旗貴胄,只有最後一人——魏寶全,無任何背景,既不是滿族權貴,也不是官僚之後,就是一個小平民。
在魏寶全12歲時,在一次機緣巧合下被康熙看中,選為布庫,即滿語之中的摔跤手。在擒拿鰲拜後,就被升入御林軍,此後又參與到平定三藩之亂,任監軍,後三藩平定,晉升為廣東巡撫,正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但奈何魏寶全並不是治理地方的料,在廣東巡撫任上,他醜態百出,甚至與下屬的妻子通姦。康熙再也忍受不了,便將他削官遣回湖南老家,當然康熙還得一個念舊之人,他辭官之事,康熙下詔賜予他五萬兩白銀,並讓湖南地方為他修建一棟別墅,同時終身享受巡撫的俸祿待遇。
豔遇沙俄:託碩
在《鹿鼎記》中,韋小寶代表康熙北上俄國,與女王蘇菲亞籤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並與蘇菲亞還有了一段露水姻緣。
在乾隆時期的進士,趙翼所著《簷曝雜記》中所載「康熙中,聖祖嘗遣侍衛託碩至彼定邊界事。託碩美鬚眉,為女主所寵,凡三年始得歸。所定十八條,皆從枕席上訂盟,至今猶遵守不變。」
意為,康熙遣侍衛託碩到邊境商議邊界事宜,但因為託碩長相貌美,被女王所寵幸。呆了三年才回來,所定的協約,都是在「枕席」之上商定。
多重身份:韋寶珊
韋寶珊,名廷俊,小名玉,字寶珊,韋玉是另一個為後人熟識的名稱,香港銀行家、商人及政治家,曾參與創立保良局,以及在1891年成功協助設立團防局委員會。
在《鹿鼎記》中,韋小寶是天地會首領陳近南的弟子,而現實中韋寶珊也是早期革命組織興中會的一員。
韋寶珊在香港任職時,與內地一直保持密切的聯繫,暗中資助興中會的活動,深的革命黨以及袁世凱的信賴。在二次革命爆發後,國民黨人被袁世凱驅逐,袁世凱打算以韋寶珊接替被逐的胡漢民,出任廣東都督之職,但為韋寶珊所婉拒。
最後,同樣由於與革命黨關係密切,受到了香港港督梅含理爵士的猜疑,最終淡出政壇。
韋小寶其人,算不上英雄,但他卻能對康熙忠心,對天地會的眾人講義氣,對自己母親也著實是個孝子,就這樣一個貪生怕死的「小人」,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忠孝節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