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最好的童年,是做自己

2021-02-16 喜馬拉雅APP

大家好,我是洗馬君。

 

動畫界傳奇宮崎駿的代表作之一——《千與千尋》,18年後,終於在中國電影院與大家見面了。

新版的主題曲MV,一下子就把人的記憶拉回到了童年。

點擊播放視頻,歌詞和旋律總能戳中你的心

年少時看這部影片,被片中衝突的畫面深深吸引。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電影的情節的理解越來越深刻:

千尋堅強又善良,與千尋不同的是無臉男,一隻神秘的鬼怪,全身黑色,沒有五官,一生氣就喜歡吃掉了能吃到的東西和人。

在那個世界裡,他沒有來路,也不知歸處,每天在小橋上看著人來人往。

年少時,曾經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無臉男,現在細細才懂,宮崎駿通過「無臉男」角色的外形已經告訴了我們,沒有臉,就是沒有自我,代表了迷失 。

其實,很多人的心裡都曾住著一個「無臉男」,在社會的角落裡,沒有朋友,沒有人在乎,內心填滿了自卑與無助。


害怕孤獨,更怕被打擾,渴望溫暖,卻又怕被傷害。

究其原因,找不到自我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個過於聽話的童年,多少父母從小教孩子聽話,可曾教他們如何做真正的自己?

學會放手

讓孩子開始做自己

財經作家吳曉波的女兒成績不錯,本可以進全球排名前百的大學就讀,但是女兒的夢想是當歌手。

眾所周知,歌手這個行業,想要有很好的發展,要有一個好的天賦以及不錯的運氣。

許許多多的父母,都不願意孩子踏上這條道路。

女兒對他說:「我不想成名,我就是喜歡。」

吳曉波同意了。

在給女兒的一封信中,吳曉波說,當他聽見女兒說出這個選擇時,在她的眼裡看到了光。

吳曉波也不知道女兒今後會怎麼樣,但是他認為只要女兒覺得那件事情是美好的,就放手讓她做自己,讓她選擇走自己喜歡走的路。

紀伯倫有一首詩《孩子》是這樣寫的: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許多家長喜歡「聽話」的孩子,他們在孩子一出生就給他做好了人生規劃,都希望孩子活成自己想的那樣。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卻一次又一次的在無意中扼殺了孩子的奇思妙想。

網上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

在孩子面前,我們不應該是決策者,而是引導者。

引導不等同於替孩子做決定,而是應該培養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是非。

人生是孩子自己的,學會放手吧,讓孩子開始做自己。

懂得拒絕

讓孩子學會做自己

曾在網上看到一位母親與孩子在德國居住時發生的一個小故事:

母親帶著女兒悠悠在戶外蕩鞦韆,剛把悠悠抱上鞦韆不到10秒鐘,從遠處跑來兩個小朋友,問道:「可不可以讓我們也蕩一蕩鞦韆?」

被孩子那麼有禮貌地請求,她當時覺得不好意思,回復道:「可以的,悠悠再蕩一會就讓給你們了。」

接著她開始勸僅僅玩了1分鐘的悠悠,把鞦韆讓給別人。

悠悠在媽媽地勸說下,極不情願地被抱下了鞦韆,一臉不開心。

她試圖開導悠悠:「我們可以去滑滑梯啊!等下再來蕩鞦韆。」

令她沒想到的是, 兩個小女孩其中的一個,又去了她們邊上的一個鞦韆架,那裡有個德國的父親帶著孩子在蕩鞦韆。

小女孩,同樣禮貌地問了孩子的爸爸:「可以讓我也蕩一蕩鞦韆嗎?」

那個爸爸說:「我們也是才來的,等我們蕩完了你可以蕩哦。」

這位媽媽當時聽到德國爸爸的回答,心裡感到非常震撼!

原來我們是可以拒絕別人的,是可以說「不」的。

接著悠悠媽連問了三個為什麼:

我為什麼不敢?

我為什麼要覺得不好意思?

我為什麼要犧牲女兒的快樂去取悅別人?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弟弟還小,讓給他。」

「他是客人,我們是主人,我們要大方。」

被迫忍讓的孩子,內心無比委屈,教會孩子如何拒絕,才是給予他們最大的尊重。

卓別林說:「學會說不吧,那樣你的人生將會好得多。」

對於自己牴觸、能力無法達到的事情,作為家長,請給予孩子勇敢的說不的權利。

懂得拒絕,才能讓孩子學會做自己。

培養格局

讓孩子做好自己

三個小朋友在沙灘上玩沙子。

有一個大人走到他們面前問道:「小朋友,你們在幹什麼呀?」

第一個回答的小朋友說:「叔叔,我們在玩沙子。」

第二個回答的小朋友說:「叔叔,我們在建造漂亮的城堡。」

第三個回答的小朋友說:「叔叔,我們在創造美好的生活。」

長大後,這三個人,第一個普普通通,每日為生活奔波。第二個,成了一個建築設計師,第三個成為了一家大公司的老闆。

同樣的東西,三個小朋友有著不一樣的答案,因為他們的格局不一樣,什麼樣的格局就有著什麼樣的結局。

格局大的人,看待這個世界,眼睛是放著光的,他們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

非常喜歡一段話:

「你走近過布達拉宮,見到最近的藍天和最白的哈達,就會對生死有不同的見解;

你從塞維亞大教堂遊歷過一圈,就不會以為失去一個前男友,就失去了整個世界……」

在這個社會上,只有培養格局,才能讓孩子做好自己。

怎麼樣培養孩子的格局,讓他們做好自己呢?

帶孩子多看書吧,讀過的書,會不斷拓寬孩子的思想深度。

帶孩子走更遠的路吧,去看看世界。看得多了,眼界自然就寬了,孩子的眼光就會放在長遠處。

帶孩子去認識更多的人吧,這個社會是人與人的聯繫,優秀的人會給孩子以借鑑,不足的人會帶給孩子以教訓,讓孩子受氣的人,會使得孩子擁有寬廣的胸懷。

聰明的父母,敢於讓孩子做自己。

沒有自我的人,怎麼能保持健康的精神狀態?

他隨時在妥協,隨時都在壓抑自己,

他的不快、隱忍可以撐多久?

孩子只有做好自己,才會愛家人,愛社會,才會有發展。

博爾赫斯說:「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生活很苦,讓孩子為自己活一次。

今天,宮崎駿導演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在中國上映了。

很多人說,每當工作遇到不順和壓力時,就會把這部電影重新看一遍。

這部畫面唯美的動漫,其實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成長故事。

6月21日-7月5日,參與《 千與千尋》6大經典片段配音,就有機會獲贈電影票、T恤和手提袋等精美禮物。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立即參與配音活動

找回成長中的美好記憶

↓↓↓

作者:TYZC,喜馬拉雅金牌寫手,以攝影,寫作等方式記錄生活,分享生活,歡迎交流,一起思考,一起成長。

本文首發喜馬拉雅APP(ID:iloveximalaya),最會講的人,講的最好的故事,都在喜馬。轉載請加洗馬君微信號(ximajun001)。

喜馬拉雅APP訂閱號長期招募籤約作者,稿費豐厚,還有更多福利等著你!徵稿類型及投稿方式,在公眾號對話框回復【投稿】詳細了解。


↓↓↓點擊閱讀原文,選擇配音片段

相關焦點

  • 《千與千尋》18年後上映:成長的故事,看這一部就夠了
    沒錯,宮崎駿導演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將要在18年後登錄中國大陸,就在6月21日,中國影迷終於有機會在電影院的大熒幕上看到這部動畫電影。18年前的童年記憶,每當我們回想起《千與千尋》,心中有滿滿的感動,時間過去了這麼久,這部經久不衰的動畫電影依舊被許多人所懷念。
  • 《千與千尋》再上映:18 年後才發現,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今天這篇文章袋鼠君和你一起再重溫一下這部電影,體味電影中的人生道理。小時候看《千與千尋》,以為就是一個小女孩跟隨父母來到鄉下,誤入了一個怪物的世界,然後小女孩在這個世界冒險,最後帶領自己父母逃離的童話故事。
  • 《千與千尋》再上映:18年後才發現,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18年後這部電影再一次搬上了大銀幕,昨天剛上映,可是長大之後我們再去看《千與千尋》卻有了不同的領悟。 其實,《千與千尋》就是一部成人世界的電影。 為了合群,我們會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說一些違心的話,極盡努力去討好和巴結那個群體裡的人。 因為我們害怕孤獨。 無臉男的卑微和討好中,都有我們的影子。
  • 18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才知道宮崎駿為什麼了不起
    ——我只能送你到這裡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明天,6月21日,就是《千與千尋》在國內上映的日子了。《千與千尋》2001年在日本上映,獲得的包括奧斯卡在內的獎項數也數不過來。18年過去了,仍是日本票房冠軍,至今沒有誰能撼動它的霸主地位。因此它在內地宣布定檔後,熱搜榜就時不時出現死忠粉們期待的消息:比如V姐前兩天剛分享的,由國內口碑最好的海報設計師——黃海製作的《千與千尋》中國版海報↓
  • 18年後再看《千與千尋》:人生是無法回頭的一方通行.
    《千與千尋》全球首部同時獲得奧斯卡和柏林電影金熊獎的動畫電影,從2001年至今,仍然以308億日元的票房穩居日本電影票房史第一位。曾經看過電影的孩子,現在有了自己的孩子。曾經看著千尋與無臉男乘坐的列車沿著海平面一路沒有盡頭的奔馳,現在察覺自己的人生也已經在不回頭的疲憊奔走。
  • 影視 ▎《千與千尋》再上映:18年後才發現,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18年後這部電影再一次搬上了大銀幕,昨天剛上映,可是長大之後我們再去看《千與千尋》卻有了不同的領悟。 其實,《千與千尋》就是一部成人世界的電影。 一個人有欲望很正常,可是如果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就會像千尋的父母那樣,變成任人宰割的豬,最後連自己的名字都記不起。 在孤獨面前,我們都是無臉男 《千與千尋》中最讓人憐惜的人就是無臉男。
  • 《千與千尋》再上映:18年後,不知道多少父母真正看懂了
    作者:無影  主播:楊槍槍01被譽為日本殿堂級的動畫片《千與千尋》終於在國內上映了。這部被譽為「影響一代人的電影作品」,18年後重看,還是讓人莫名感動,曾經的畫面一幕幕湧上腦海,滿是回憶的味道。蔡康永曾說過:「父母對孩子來說,最珍貴的就是給他們一個理想的成長環境,讓他成為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想要他變成的人。」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應是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願。武志紅曾說過:「我們生命的根本動力是成為自己。」讓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千與千尋》童年的白月光
    最好的宮崎駿。小學買了宮崎駿全套DVD在家第一次看就被震撼了,畢竟以前只看過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類似動畫片。恰巧千與千尋的碟出了問題,最後那部分沒法看,永遠只停留在千尋騎在白龍身上想起了他是琥珀川,導致很長那段時間都在抓耳撓腮的想看完,但那時候家裡還沒電腦,所以來來回回看了好多遍,看成童年的白月光了……重新上映去電影院也看了一遍,雖然每個畫面都記得很清楚,但就是想再看一遍
  • 【夜讀】《千與千尋》再上映:18年了,年少不知劇中意,如今已是劇中人
    但永遠不要忘記當初陪你乘車的是哪些人,也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當年的模樣。來源丨微信公眾號 :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小時候看《千與千尋》,以為就是一個小女孩跟隨父母來到鄉下,誤入了一個怪物的世界,然後小女孩在這個世界冒險,最後帶領自己父母逃離的童話故事。
  • 《千與千尋》上映刷屏:18年後才發現,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千尋對他的關心,就像一束光,點亮了他的整個世界,讓他的身體溫暖起來,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對千尋好。千尋需要一個藥浴牌子,他幫她弄到了,後面又偷了好多藥浴牌子給她。他看到別人喜歡金子,他以為千尋也會喜歡,可是千尋拒絕之後,他慚愧地低下了頭。
  •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長大,就是有去無回
    年前的童年記憶《千與千尋》,要在中國重新上映了。直到現在,已經過去 18 年了。如果成長就是往前走不回頭,如今你已經走了多遠?它偶爾會向你展現仁慈,但你前進的每一步,都得靠自己拼出來。有時候,也不是越努力就一定能收穫越好的結果。因為對別人來說,你做得遠遠不夠好。你會因此遭到否定:「你就不能再用點力嗎?」
  • 《千與千尋》18年,原來無面男才是男主角!
    《千與千尋》是在2000年2月到2001年7月製作,2001年上映至今,持續18年日本票房排行榜第一,真正意義上跨越了兩個世紀。《千與千尋》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同時斬獲奧斯卡金像獎和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動畫長片。
  • 十八年過去了,為何還要再看一遍《千與千尋》?
    2001年《千與千尋》上映時,那群女孩已經十幾歲了,其中一個女孩剛上初二,她一個人坐新幹線去看望外婆,回去的路上還繞到宮崎駿的工作室,把土特產掛在玄關的門把上就走了。宮崎駿知道後特別高興,「太酷了……她的作為讓我這個歐吉桑動容,同時也讓我感到真是不容小覷啊。」
  • 今天上映的《千與千尋》,怕是要暴死在中國,暴死原因我找到了
    二次元的宅迷們對於宮崎駿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我們的電影童年肯定有有他,在我童年裡宮老的作品幾乎可以和星爺畫個等號,他們的電影幾乎是免費在電視上放映,我每次都能看個痛快。許多粉絲都很愛說那句話:「我欠宮老一張電影票」,正好,今天《千與千尋》重新上映電影院,這是兌現你們承諾的時候了。可惜的是,票房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貓眼雖然評分有著9.7的高分,但在預票方面,也就只有兩千萬,估計今天上映也就再增加個兩千萬。當年在03年創造出將近20億rmb票房的傳奇真的和中國人民水土不服嗎?
  • 《千與千尋》、《玩具總動員4》同日上映,神仙打架!
    《千與千尋》和《玩具總動員4》要同日上映,神仙打架。影視圈發生了哪些好玩的事?院線有哪些新片上映?
  • 《千與千尋》為何票房碾軋《玩具總動員4》?
    6月21日,吉卜力2001年出品、宮崎駿執導的《千與千尋》與迪士尼皮克斯經典IP續集《玩具總動員4》兩部動畫片同一天在國內上映。但沒有料到,這次與北美同步上映的最新動畫續作成績卻被18年前的日式動畫舊作吊打。
  • 《鬼滅之刃》票房超過《千與千尋》,18年的紀錄破了
    不出意外的,《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票房終於還是超過了《千與千尋》,在上映72天之後,無數鬼滅迷的期待中迎來了完美的逆襲。毋庸置疑,論內涵和地位,《無限列車篇》現在還達不到《千與千尋》的程度,劇場版在內容上只是承接了連續動畫後面的劇情。
  • 18 年後,我開始理解《千與千尋》裡的那些豬
    18 年了,沒想到還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千與千尋》。
  • 18年後才看懂《千與千尋》:它是一部屬於成年人的成長曆程
    《千與千尋》18年後首次在中國內地上映,很多人都說看過N遍了,還是忍不住到電影院再去看一遍。不同的人對這部電影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看到了成長、有人看到了欲望、有人看到了孤獨寂寞冷、有人看到了愛……而我,也是在18年後才看懂了這部電影,它不是一部童話,它是一部屬於成年人的成長曆程。
  • 18歲的《千與千尋》,看笑了孩子看哭了家長
    宮崎駿「傾盡全力」之作《千與千尋》在萬眾期待中於今日正式上映。作為動畫影史的巔峰,影片在上映前已創下多項紀錄:貓眼24.7萬的想看人數位居日本引進片第二;9.7分的點映成績和97%的上座率皆創新高,並在八次登上微博熱搜後佔領各平臺熱搜,實時票房居當日第一。不少影評人和業內人士紛紛發文製圖,助力這部不朽經典的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