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昨天都在紀念莎士比亞 在杭州小百花有場與莎翁「對話」

2021-01-07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04月24日訊 (通訊員 陸姝穎 錢江晚報記者 馬黎) 昨天這個日子,有點特別——世界讀書日,也是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紀念日,其實這一天,也是莎翁的452歲生日——是的,生死同一天,註定這是一個傳奇的大叔。

  據英國領事館統計,全球共用146個國家及地區以不同的方式,舉行紀念活動。那麼,身在杭州的你,是怎麼度過的?

  晚上6點半,降溫又下雨的夜晚,很多人趕到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在九五劇場,看了卷福主演的戲劇電影《哈姆雷特》,這也是「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在杭州的首場公映。

  還不止,下午,記者也在九五劇場,參加了新戲《寇流蘭與杜麗娘》歐洲巡演媒體通報會,並提前看了莎翁另一部經典戲劇電影《李爾王》。

  這是一個中國的女子越劇團與西方戲劇大家的一天對話。

  「我想,這是行動中的閱讀,看似隨意,但又懷著致敬的心情,做了一次非常不同於普通戲劇演出的紀念。」小百花創意總監馮潔說。

  1616年,莎士比亞和我們的湯顯祖,同時在地球的兩端告別世界,為了紀念中英兩位世界級文學大師,一大波王子、國王和杜麗娘向我們襲來,昨天更是達到了高潮。

  比如,英國BBC第2頻道直播了在莎翁故鄉斯特拉福達舉行的「莎士比亞現場」晚會,戲劇和影視界的老戲骨都來了。最有意思的,是位於丹麥的克倫堡,在4月23日當天特別為成功預定的粉絲開放24小時,體驗一夜哈姆雷特王子的哀愁。

  在中國,我們容易想到的方式,或許就是演莎翁的戲了,但是,一向不走尋常路的小百花,「腦洞」沒那麼小。

  小記在上個月「九五劇場」開幕時,就跟大家劇透過團長茅威濤主演的新戲《寇流蘭與杜麗娘》,正在排練中,莎翁和湯翁筆下的男女主角,要來一次穿越。

  昨天,首演時間和地點確定了,在英國。

  7月23日,這部戲將在倫敦孔雀劇院舉行全球首演,之後將赴法國巴黎和德國法蘭克福巡演。

  特別要提一提的是,這次演出是受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的邀請。這個「皇莎」,是莎劇的門面和權威擔當,每年基本上創作12部戲劇,至少6部是莎士比亞作品,兩部是和莎士比亞同時期的劇作。

  英國最會演戲的那撥人,都在「皇莎」演過,比如演《女王》的海倫·米倫,《國土安全》男主角戴米恩·劉易斯等等。

  7月26日,「小百花」將在莎士比亞故鄉斯特拉福達小鎮,與「皇莎」共同舉行「夢回1616」戲劇交流活動。

  「莎湯對話」還沒結束。7月29日,是湯顯祖逝世400周年的日子,「小百花」將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與當地藝術家一起舉辦高端論壇,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小百花」還將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杜賽爾多夫,舉行首屆中國越劇電影展海外展暨「小生這廂有禮」茅威濤經典越劇電影三部曲展映。

  聽得出來,在這場信息量很大的通報會裡,小百花與世界對話的舞臺越來越大了。

  「應該說,它展現了一種文化視野的姿態,是傳遞經典的方式,更是向大師致敬的方式。」馮潔說,昨天這個重要的日子裡,「小百花」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相關焦點

  • 劇評丨《莎士比亞打麻將》:紀念莎翁的另一種方式
    這麼一位諳熟劇作法和戲劇理論的劇作家兼戲劇學者,寫這麼一部「關於戲劇的戲劇」——裡面不但有莎士比亞,還有易卜生、契訶夫、貝克特;不但有他們,還有他們創造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娜拉、妮娜、幸運兒——實在最合適不過。不過……這樣一來,對普通觀眾來說,這戲還能看嗎?還能看得懂嗎?還能看得動嗎?加上向以實驗劇場立身的陳大聯執導——兩位高難高冷的戲劇人,「生」下的孩子得多「難看」啊。
  • 全球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活動,你參加哪個?
    這次演出還會包含有一部具有實驗性的作品《桌面上的莎士比亞》,藉助日常生活普通的物品來表現莎士比亞36場經典戲劇,在這一視角之下,麥克白成為了一個奶酪磨碎器,而哈姆雷特成為了一瓶墨汁。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於23日在杭州九五劇場舉辦大型舞臺劇《寇流蘭與杜麗娘》赴英法德巡演發布會,英國國家劇院現場《李爾王》媒體放映場,以及《哈姆雷特》的首場公映。《寇流蘭與杜麗娘》讓湯祖莎翁的經典珠聯璧合,在中國當代舞臺上以女子越劇的方式加以詮釋。
  • 永恆的莎士比亞 「甘道夫「遠渡重洋陪你去看上影節「莎翁影史」
    簡稱BFI)與英國著名演員伊恩·麥克萊恩(Ian McKellen)共同啟動「莎翁影史」電影全球巡展項目,也是「永恆的莎士比亞」系列紀念活動之一。400年來,莎士比亞的戲劇仍在全世界舞臺上佔據主要地位,當然,其中大部分戲劇為譯本,為演員、導演、設計師和觀眾帶來了挑戰。
  • 《莎翁情史》戀愛中的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和維奧拉的愛如洶湧的激流,卻又散發著曼妙的喘息,溫柔的,激烈的,他們的結合激發出多種愛的方式。無論是親密的床底之歡,還是無時不刻的親吻,當莎士比亞找到美妙的語句,奇妙的靈感時,他就立即返回自己的書桌開始創作,把自己的真實體驗進行升華和編排。
  • 莎士比亞的愛情羅曼史《莎翁情史》
    劇院門前的確行人稀少,為了等待莎士比亞重新修改劇本,他已經已負債纍纍,債主傳來消息。如果近期內一切仍沒有改現,那麼非但劇院面臨破產.連大家的生命都有危險,所以給莎士比亞施加重重壓力。本片的配樂一直都維持了一股宮廷電影應有的典雅高貴。音樂一路描繪著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
  • 一個半小時「看完」莎翁37部作品?《短打莎士比亞》來蘇州了
    而在《短打莎士比亞》中,牟紫、楊峰、馬文亮三演員,卻用一個晚上、90分鐘的時間演完了莎翁的37部劇本作品。他們一會兒是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會兒是哈姆萊特和叔父,他們穿梭於眾多角色之中,唱念做打,用現代的方式演繹著莎翁筆下的人間百態。劇中,他們首先解構知名度最高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用人物對話和旁白的形式演繹這對苦命的戀人;用講壇的形式詮釋《麥克白》,還類比明朝皇帝朱棣。
  • 歷史上真的有偉大作家莎士比亞嗎?——探討莎翁作品是否原創
    莎士比亞與文學之死1972年聯合國為了鼓勵閱讀,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力求讓全球的人類共同閱讀,讓閱讀走進我們的生活。這跟莎士比亞本身的作品有關,但是關係更加密切的是大英帝國擴張時候的文化輸出,當時莎士比亞的作品遍及全世界,他本人也成為了全世界大多數人的「文學偶像」,莎翁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但是,在2019年6月的時候一篇名叫《莎士比亞是女人嗎?》的文章,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這篇文章給人一種標題黨的感覺。如果你這麼認為,就錯了。
  • 爆笑戲中戲《莎士比亞別生氣》,另類致敬莎翁
    《莎士比亞別生氣》算是開心麻花在上海常演不衰的劇目,它首演是在2016年底,創作初衷是為了紀念戲劇大師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頗有煙火氣的開心麻花,試圖用喜劇另類致敬莎翁。劇情講的是一個話劇劇組正在排練莎士比亞經典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首演當天,一個「不速之客」突然衝上舞臺,讓臺上眾演員一臉懵逼。
  • 走進莎士比亞的故居—莎翁小鎮,英國最美小鎮之一
    Stratford-Upon-Avon莎士比亞故居在英國時時處處都可以感受到英國文化界瀰漫著的濃鬱的莎士比亞氛圍,莎士比亞已經像養料一樣融入了英國文化的血脈,不僅成為英國人的驕傲,也成為了英國文化的象徵。
  • 《青年莎士比亞》五百年前的莎翁顏值爆表!男女通吃之外還有Free...
    莎士比亞的戲劇、詩歌已經不是作品那麼簡單…作為藝術文化體系,他的作品早已成為影響全世界讀者性格品位的重要因素。不過對莎翁的印象或許是教科書上謝了頂的他…或者是電影[莎翁情史]中的浪漫性感的他…而這部[青年莎士比亞]就為觀眾提供了全新視角:莎士比亞的草根崛起之路!該劇目前剛剛首播,屬於標準的冷門新劇。
  • 資訊 話劇《莎翁愛情碎片》——紀念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特別獻禮
  • 紀念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
    他當時就已明白,無論喬叟或斯賓塞,都無法媲美莎士比亞日後的成就。  在莎翁誕生450周年的今天,中國有數部莎士比亞的戲劇正接踵上演。  86歲的話劇導演、中央戲劇學院名譽院長徐曉鍾說,中國第一次搬演莎翁劇作,還是在1902年,由一批上海學生演出英語版《威尼斯商人》。「1911年,上海春柳社就演過《奧賽羅》,到了30年代,一些戲劇學校也開始排莎劇。」
  • 用莎士比亞著作裡10句話,在世界讀書日紀念這位文壇之神
    確實是,每個人都需要讀書,沒有書就喪失偉大心靈的寶貴血脈。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也是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亞的誕辰,也是忌日。莎士比亞4月23日的世界讀書日雖然來自於一個美麗傳說,但設定在這一天當做全球人民一起讀書的節日應該與一些偉大的作家紀念日是有一定的聯繫。
  • 《奧賽羅》:當莎士比亞遇見威爾第
    在歌劇史上,從經典文學汲取靈感並不罕見,誕生於450年前的文豪威廉•莎士比亞就是一座永不枯竭的靈感寶庫。而"歌劇之王"威爾第以他令人驚嘆的作曲天才和眾多流傳於世的經典作品,稱得上是"歌劇領域的莎士比亞",有趣的是,威爾第還愛把莎翁戲稱為「老爹」,畢生都是莎士比亞的「鐵桿粉絲」。當兩位藝術巨匠超越兩個多世紀的"隔空對話",碰撞出了文學名著改編歌劇的精彩典範——《奧賽羅》。這也是威爾第曾在《阿依達》後沉寂16年厚積薄發的輝煌之作。
  • 這一套莎士比亞,你不可不收
    傳世譯本全面恢復:底稿來自1947年由世界書局出版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完全無刪改的朱生豪原譯本,歷經70年時間考驗,數千萬讀者口碑相傳。 Tips:文學上的戲劇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也就是劇本。
  • 水袖與蓬裙的邂逅 ——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 國際博物館日特輯
    在許多古建築中都雕刻有冰凌花的圖案,四壁雕成含苞欲放狀的垂花柱,構成活潑、協調的畫面。下面就讓我們一同重溫「說不盡的莎士比亞殿堂」。、最偉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1902年,梁啓超第一個把Shakespeare翻譯成今天通用的莎士比亞。1903年,上海達文書社出版一書《澥外奇譚》,這是蘭姆兄妹改寫的《莎士比亞故事集》最早的中文譯本,共翻譯了10個故事。1904年,蔣觀雲在《新民叢報》發表的《中國之演劇界》一文中,盛讚莎翁巨作的社會意義。
  • 為什麼四百年過去了 莎士比亞的作品還是這麼牛?
    莎翁的作品被翻譯成100多種語言,被全世界一半的學生誦讀,其傳播之廣,前所未有。同時代的劇作家本·瓊森曾說,「莎士比亞超越了時代,他將永世不朽。」今天,他仍然活在我們的語言、文化和社會中,對教育的影響彌久常新。
  • 莎士比亞名著:莎翁才是全世界最會「罵人」的!
    莎翁才是全世界最會罵人的,他罵人用語之豐富堪稱舉世無倫。一起來看看我們精選出的莎翁罵人語錄吧!   Shakespeare Insult 1 – 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Thou subtle, perjur』d, false, disloyal man!」   「你這個狡猾、出爾反爾、虛偽又不忠的男人!」
  • 《莎士比亞全集》(紀念版)(全11冊)
    內容簡介:  世界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全部三十七個劇本,以莎翁翻譯朱生豪的經典譯本為主
  • 「跨越時空的對話」——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展在雪梨...
    新華社雪梨9月9日專電(匡林)由中國文化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聯合舉辦的「『跨越時空的對話』——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展」8日在雪梨中國文化中心開幕。  展覽以「跨越時空的對話」為出發點,通過「湯莎對話」引出對湯顯祖及其作品以及中國文化的介紹,以當代視角傳播中國美學,將崑曲元素與空間設計相結合,引入中國傳統捲軸的形式來呈現展覽內容,並通過科技元素讓觀眾跨越時空,身臨其境地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