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最初是由王師傅一人經營起來的。1988年,王師傅所在的影服公司效益不好,掙不到什麼錢,於是王師傅有了自己開店的想法。在剛開始的三四年時間裡,生意一直不溫不火,但是王師傅堅持了下來,從此在新民西路紮根28年。
1994年,阿姨和阿叔結婚了,婚後一起經營這家店,走過了24年的風風雨雨。
「阿姨,你越來越年輕了啊,感覺這幾年都沒有變。」老顧客嘮家常似誇著阿姨,阿姨害羞地笑了笑,從她的笑容裡能看出她心滿意足的幸福。
阿姨負責收錢,王師傅則一直在忙活著製作油條胚子,沒離開木桌前。
「我們家的油條都是無鋁的,街裡都來這裡吃,圖得就是一個放心。」
豆漿+油條
「一杯甜漿,兩杯淡漿,三個茶葉蛋,再裹兩個油條帶走,錢放這裡了啊。」很多老一輩的就愛吃他家的豆漿油條。
五點半左右的時候,買菜回來的人,晨起鍛鍊的人,早起上班的人,都能在這家店看見他們的身影。
喝上一碗豆漿,吃上一口油條,又開始了新的一天。
豆漿
「阿姨,來碗淡漿。」
倒上一碗鮮豆漿,可口又健康,如果喜歡甜的,告訴許阿姨加點糖。
豆漿都是每天現煮的,一般都是在頭天晚上把黃豆用水泡上,早上磨好之後,倒到煮豆漿的鍋裡。倒入之後,用小勺把浮在上面的一層泡泡撇掉。
很多老一輩的就愛吃他家的豆漿油條。
這位老爺爺每天早上都在固定的時間來喝碗豆漿吃根油條,坐下之後沉思了一會,定定地看著某一方向,然後才拿起了碗開始吃早餐。
許阿姨會備好一些密封好的豆漿,淡漿甜漿分開放置。雖是提前準備,但會確保人們拿到的時候還是熱乎乎的,節省了上班族的時間,可以拿了就走。
有時間的人會坐在店裡慢慢享受吃早餐的樂趣,而習慣了快節奏生活的人可沒有那個時間,通常都是打包帶走。
油條
「吃過就知道我們家的油條是真的好。」
「無鋁油條,口味獨特。」這八個字印在門頭的招牌上。
有些老客們熟練地扯下一個包裝袋,自己動手裝油條,結完帳後忍不住咬一口,再騎上車回家。
油條也是現做現炸,取一條酵面,王師傅用面棍順長擀平,再用雙手捧住酵面兩端,順勢拉成1釐米厚,7釐米寬的長條。
隨即用刀切成1釐米寬,7釐米長的小條邊切邊將小麵條翻轉,使刀面朝上,切好後在上面撒一些乾粉。取出兩小條,將它們輕輕搓一下,用手將麵條拍扁,然後將兩根麵條疊合,用筷子在上面嵌一凹槽,即成油條生坯。
放入油鍋中,邊炸邊用筷子撥動,使之翻身。
等到炸至金黃色並脹起時即可撈出油鍋。
炸好的油條放在鐵框中,使其自然瀝乾。炸好的油條口感鬆脆有韌勁,吃完一根繼續第二根。
順河百葉(俗稱千張)和煎餅是可是油條的好搭檔。先放入一些雪菜,抹上一點辣椒,然後放入一兩根油條,最後捲起來折一下,嗯,是小編吃過最好吃的卷油條啦。
茶葉蛋
茶葉蛋的起源已經無從查考了。
從來作為民間小食,它都是難登大雅之堂,只默默地飄香於民間的閭裡巷中。
喜歡吃茶葉蛋的人路過聞著它的香味一定會駐足,相比起王氏的豆漿油條,茶葉蛋的存在感有些低,但是並不影響它的美味。
煮茶葉蛋的爐子是以前家用的煤爐,小火慢煮使之更加入味。
牆上的印記是歲月留下的痕跡。時光不會倒流,但是那些存在於我們記憶中的味道,卻還能一直享受到,這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靜靜地坐在這家店裡,吃著早餐,感覺時間都慢了下來。
🕓營業時間|5:30-10:30
📍小店地址|清江浦區新民西路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