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佛山獨有的「三星獅」舞獅文化

2021-02-08 圖片中國

提起廣東省佛山市,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洪拳、詠春、蔡李佛。而對於這座武術之鄉來說,除了武術外還有醒獅這個讓人喜聞樂見的載體。每逢過年期間,滿城的鑼鼓聲也成了佛山人對「年味」的獨有記憶。沈湜攝影

大多數80後的一代人,對於舞獅的印象更多來源於黃飛鴻系列電影《獅王爭霸》。在電影中,舞動的獅頭不僅威武、華麗,更有噴火、暗箭等利器。一時間,南派舞獅因這部電影一炮而紅,佛山醒獅也因這部電影名聲大噪。佛山醒獅原名為瑞獅,意為吉祥如意,是佛山民間獨有的慶祝方式。直到鴉片戰爭的戰火蔓延到南方,因為「瑞」字方言諧音「睡」,具有民族憂患感的佛山人便將其改為「醒獅」,從此,「有華人之處,必有醒獅」,這成為了揚民族之威、立中國之魂的重要儀式。

然而,很少人知道佛山醒獅有三星獅和七星獅兩大流派之分。據了解,歷史上佛山獅會曾分為兩派:一是「義」字派,即洪拳派,以舞紅獅和三星舞法為主,舉三星旗;一是「社」字派,即蔡李佛拳派,以舞黑獅和七星舞法為主,舉七星旗。在清末民初,三星獅和七星獅都極為活躍,時至今日,三星獅傳人仍然沿用了「義」字組建醒獅團。

在佛山禪城區東便村的忠義堂國術體育會訓練基地內,一夥年輕人正在緊鑼密鼓的訓練舞獅技藝,年過七旬的三星獅第五代傳人龐兆升坐在靠牆的一個黑色沙發上看著弟子練習。沈湜攝影

在忠義堂國術體育會三樓的會客室內,掛著一張佛山三星獅傳承譜系,龐兆升作為第五代傳人赫然在列。「三星獅最早起源於張槎,目前有史料記載的具體地方歷史人物可追溯到張槎朗邊村(即下塱村)的招錫,跟詠春名師招就一起,在快子路一帶舞獅。」龐兆升說。沈湜攝影

龐兆升說:「醒獅最重要的道具就是獅頭,與追求形似的北獅不同,南獅更注重的是神似。」在忠義堂國術體育會二樓的道具室內,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獅頭,可謂佛山醒獅獅頭的小型博物館。獅頭上高昂的獨角和臉譜般的油彩,都在告訴人們,醒獅獅頭為先。傳統醒獅獅頭的油彩以三國英雄人物劉關張趙馬黃六位人物的粵劇臉譜為基礎,按照粵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設計,不同顏色的臉譜配以不同的裝飾物。同時,按照粵劇角色分為文武兩種獅形,文獅以劉備獅為代表,武獅則以張飛獅、關羽獅為代表。除了常見的醒獅獅頭外,地下擺放的一黑一白兩隻獅子更加引人注目。熟悉《獅王爭霸》這部電影的人不難發現,右邊的這隻白色的獅子正是電影最後獅王爭霸賽時,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所舞的獅子。而左邊全黑的名叫呂布獅,也是現在比較少見的。沈湜攝影

龐兆升親自上手教學,舞獅相伴與他40餘年,如今早已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沈湜攝影

有著如此深厚文化底蘊和歷史的三星獅如今的發展道路走的並不像七星獅那樣順暢,在《紅獅簡譜》上講到,三星獅的表演有一定的講究,舞臺的布置、醒獅神態身型表現都有一定的要求。龐兆升在看完弟子的表演後說:「三星獅要做到人如其獅,人獅合一,要通過技藝表現出獅子的動、靜、驚、疑、探,喜、怒、哀、樂、醒,這樣舞出來的獅子才好看。」而要完成一場傳統的三星獅表演,短則十幾分鐘,長則八九十分鐘,儘管表演當中可以進行人員替換,但這無疑對舞獅者的體力和技術都是一種考驗。

三星獅與七星獅舞法不同,但最後的結果都一樣。「就拿採青來說,三星獅和七星獅最後都是要將青菜『吃下』,七星獅通過高樁上下跳躍來表現長則十幾分鐘,短則幾分鐘。而三星獅則通過『沉睡驚醒』、『搖頭擺尾』、『探測方向』、『出洞『、』探青』、『疑青』、『驚青』、『 嚼青』等幾個步驟來講述整個故事,缺一不可。」龐兆升說。

在龐兆升的記憶中,上世紀70年代,每到大小節日都搭棚舞三星獅,當時三星獅獅隊很多,南獅也漂洋過海,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發揚壯大。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傳統三星獅「講故事」的表演形式不能滿足百姓觀看需求,這時融合了高樁技巧,更追求競技性的七星獅越來越受到觀眾的歡迎。現在能靜下心學習三星獅的年輕人並不多,當中的一個原因是三星獅用的獅頭大且重,舞起來比較費勁,這就要求舞獅者的力氣要大,武術功底要好。「最早一個獅頭能到達10多斤,隨著獅頭扎制技藝的發展,改良後的獅頭也有7、8斤重。」龐兆升說。沈湜攝影

正值寒假期間,每天下午2點,忠義堂國術體育會裡鑼鼓齊鳴,十幾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扎著馬步,一絲不苟的訓練著。盧銳華說:「記得小時候玩的東西比較少,舞獅就成了當時人們消遣的一種方式,村裡的大人或多或少都能舞幾下,而我就在旁邊看,對舞獅的興趣也是這樣一天天『燻』出來的。」如今,盧銳鏵(右)作為獅隊的助教,負責日常基本功的訓練。沈湜攝影

來訓練基地學習三星獅的人上到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下到十來歲的小學生。三星獅獅頭大且裝飾多,一個獅頭的重量能達到7斤。對於沒有武術基礎的人來說舞起來很費勁。一般來學習舞獅的人都是從武術學起,同時力量訓練不可少。幾根鋼管焊成的器械重達7斤,等同一個現代獅獅頭的重量。沈湜攝影

學習舞獅都是先從武術練起,在龐兆升看來這個過程不僅是為了以後練習舞獅打好功底,同樣也是為了磨磨性子。龐兆升不僅獅子舞的好,同時自身功夫了得,先後練過白眉拳、詠春拳、洪泉。忠義堂訓練基地不僅是三星獅的訓練場所,同時也是龐兆升傳承白眉拳的大本營,每天訓練前,學生們總會打一套白眉拳作為熱身。沈湜攝影

2007年,高樁獅成為馬來西亞政府認可的國家文化遺產,如今正在申請成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在佛山舞七星獅的獅隊大多數舞的也是馬來西亞高樁獅的套路,在龐兆升看來,作為三星獅的第五代傳人,他有必要將三星獅好好的傳承下去。他說:「舞獅文化能在異國他鄉生根發芽對於舞獅藝人來說是好事,但舞獅文化發源於中國,我們有必要也必須將這個『根』留在中國。」沈湜攝影

相關焦點

  • 佛山「醒獅」2月26日亮相北京衛視《非凡匠心》
    本期節目由著名演員張國立、京劇裘派嫡系傳人裘繼戎與節目組到廣東佛山拜師學藝,學獅頭扎作,探尋南獅精神。佛山祖廟、西樵山白雲洞、百西村頭村潘氏大宗祠等景點也將在節目亮相。《非凡匠心》為何青睞佛山「醒獅」?
  • 「愛心學堂」帶你尋秘嶺南文化!親子家庭玩轉三星獅>>
    「一學堂一特色」是祖廟街道「愛心學堂」的一大亮點,敦厚·招李凱賢學堂結合社區特色,將「三星獅」這一特色課程引入「愛心學堂」,讓學員全方位學習三星獅,傳承本土特色文化。當天來自佛山敦厚興義堂國術體育會的陳曉東師傅為親子家庭講述佛山三星獅的傳承歷史。
  • 佛山醒獅央視刷面,衝出亞洲!這部片你看了沒?
    夢裡水鄉裡水女子獅隊耍得有模有樣,黃飛鴻醒獅團獅王爭霸精彩紛呈,比麟堂東方獅王2.95米高樁跳躍……共6集的《體驗真功夫》之獅王爭霸23日13時起在CCTV4中文國際頻道開播,其中第2、5、6集將聚焦佛山醒獅文化。
  • 書童科普+ | 新春專輯《中國傳統文化·舞獅》知識科普推文——AR傳統文化體驗活動!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古時又稱為「太平樂」。舞獅有南北之分,南獅又稱醒獅。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一般由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舞獅被認為是驅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節慶或有重大活動必有舞獅助興,長盛不衰,歷代相傳。
  • 周日鎖定北京衛視,咱大佛山醒獅要亮絕活,連「康熙爺」張國立都點讚!
    電影中再現黃飛鴻剛強無畏的舞獅武術讓當時備受欺凌的中國人揚眉吐氣,展現了中國人傲骨錚錚,永不低頭的精神和俠義氣概。其中,當時電影中所用的獅頭全部來自佛山的「黎家獅」。「黎家獅」從清代道光年間至今約有200年歷史,是佛山唯一五代扎獅頭從未間斷的家族。2008年,佛山獅頭扎作被評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如今,武學宗師傳道天下,武術弟子遍布世界。佛山「醒獅」成為享譽盛名的文化符號。
  • 火了舞獅,紅了鄉村體育~
    舞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是舞獅運動最具代表性的區域。過去,幾乎大點的村莊都有舞獅隊,但如今,眾多鄉村舞獅隊已不見蹤跡。以珠三角周邊的雲浮市新興縣為例,幾十家舞獅隊只剩下兩支。在許多農村舞獅隊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無法生存時,新興縣天堂鎮區村舞獅隊卻如魚得水。獅隊去佛山拜師學藝,走上了職業化道路,表演技術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曾在2019年全省舞獅大賽中獲獎。
  • 傳承傳統文化 趣玩舞龍舞獅
    一次偶然的散步時光,孩子們發現了在幼兒園大廳有許多關於新年的事物,如:那色彩鮮豔、活靈活現的舞龍、舞獅道具,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摸一摸、看一看、甚至想拿下來體驗一番。這些舞龍舞獅道具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在和小朋友團討的過程中,他們一致決定玩一玩舞龍舞獅的遊戲。為了滿足孩子需求,我們把舞龍舞獅的道具請進教室,關於舞龍舞獅的活動由此生發。
  • 唐「獅文化」達到巔峰,演化為「舞獅」文化,又是如何流傳海外?
    唐「獅文化」達到巔峰,演化為「舞獅」文化,又是如何流傳海外?如今,舞獅表演已成為中國的一大特色表演項目,在中國的每個重要節日和重大場合都會有盛大的舞獅表演,一方面可以增加節日的氣氛,另一方面也能驅邪鎮妖,消除災禍。
  • 過節必備的舞獅,原來是外來文化?
    春節期間,不管南北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都少不了請來舞獅助興。每頭太獅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在大鑼、大鼓、大鈸伴奏下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比如「前空翻過獅子」、「後空翻上高桌」、「雲裡翻下梅花樁」等等。
  • 與非遺傳承人一起DIY舞獅頭,是我在南寧度過最酷的周末!
    ▲黎婉珍 | 佛山傳統獅藝黎家獅的第五代傳人,2008年獲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獅頭代表性傳承人」稱號,1991年曾參加黃飛鴻獅王爭霸賽大型獅頭製作。活動以文化講座、手作DIY的形式,傳遞醒獅所象徵的中華文化血脈和民族精神。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你,千萬不要錯過啦!
  • 舞獅子——酷似真獅的北獅,動作威猛的南獅
    神話傳說是以前山中出現獅子,吃掉村莊內的村民,後來村民學會武功,格斃獅子,村民模仿獅子的形態而成為舞獅;亦有神話版本說是如來佛把獅子引走,因此南獅中常有「大頭佛」引領獅子。亦有傳說有村民以紙紮獅子及鑼鼓驅走年獸,演化成為舞獅。據考證,較為可靠的說法是:中國本身沒有獅子,在中華文化中,「獅」本來是和「龍」「麒麟」一樣都只是神話中的動物。
  • 拍電影,來佛山!南方「橫店」年產500部電影!
    嶺南文化中最得精髓的粵劇、舞獅和武術都源於佛山,比起一般的城市,佛山的文化感染力非同一般。
  • 佛山「賣魚強」羅伯當年情
    關注公眾號,看到不同的文化出街隨便找個老佛山(禪城)問都知道他是誰,40萬土生佛山人(禪城)都能說出他的二三事。關於他的坊間故事,寶哥不便評論,只以一些公開資料來解構這位「武林大俠」的秘密,到底他是怎樣從一個小人物摸爬成佛山向西方推廣武術的形象代言人呢?
  • 尋味「世界美食之都」佛山順德 追溯嶺南美食文化印記
    隨著央視紀錄片《尋味順德》全球熱播,佛山順德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的名聲越發響亮,這座嶺南製造重鎮,如今躋身為美食打卡的熱門目的地,每逢周末及節假日,前來尋味的外地遊客總是絡繹不絕,各大酒家、茶樓、私房菜內賓客滿堂、熱鬧非常。
  • 民間藝術「舞獅」3D動畫電影《雄獅少年》定檔明年暑期檔
    近年來,隨著二次元文化的不斷深入,一股「國漫崛起」的熱潮快速湧入國漫市場,國內動漫行業迎來急速發展。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上映,以9.56億的票房刷新國產動畫票房紀錄。國產3D動畫電影《雄獅少年》是一部以民間藝術「舞獅」為題材的喜劇動畫,由《包強系列動畫》《美食大冒險》導演孫海鵬執導,《風犬少年的天空》編劇裡則林負責編制,即將在明年暑假上映。
  • 舞龍舞獅的前世今生
    看到這裡,有人就要問了,你們一個搞國學教育的,發人家國家的文化幹嘛啊?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在世界上一直扮演者文化輸出的角色。這依靠的不僅僅是我們自身的發展,更是因為我們面對不同文化時「取精華,去糟粕」的能力。
  • 走進廣西梧州龍母廟,探尋梧州的龍母文化奧秘
    梧州龍母文化在河東城區走街串巷,抬頭便可看見獨具匠心的龍母聖像。一提起龍母聖像,大家都知道龍母聖像就坐落在騎樓城盡頭的龍母廟,提起梧州龍母文化不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小旅帶大家走進梧州非遺,探尋梧州龍母文化的奧秘。龍母信俗,又稱龍母信仰習俗,起源於戰國時代。梧州市地處三江匯合處,氣候高溫多雨,到了夏季降雨量大,洪澇災害頻繁。加上梧州地區丘陵起伏,地勢崎嶇不平,導致水流湍急,險灘多。
  • 粵劇和舞獅都起源於此,著名武術家葉問的故鄉,有望成為一線城市
    近年來,它被稱為中國最強大的二線城市,即佛山。粵劇和舞獅都起源於此,給城市帶來了不同的文化魅力和雲同步,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城市武術的基礎,著名武術家葉問來自佛山,佛山有很多相同規模的武術學校,這也是佛山的特色之一,因為經濟發展好,雲同步,聚集了發展潛力,很多網際網路人認為這個城市有望進入新的一線城市,這也是很大的肯定。
  • 佛山,這座千年古城,除了無影腳和詠春拳,還有迷人的佛山八景
    佛山,肇跡於晉,得名於唐。那麼佛山的「佛」究竟緣何而來?古城佛山的中心有一座塔坡寺,俗稱經堂。「千年古鎮源塔坡」,這座寺廟是佛山歷史的起源。寺廟門口曾有聯云:盛地驟開,一千年前青山我是佛;蓮花極頂,五百載後說法起何人。自晉以來,千年的悠悠歲月中,因為佛山祖廟的庇護,佛山一直順風順水,沒有大風大雨。
  • 電音小王子艾倫·沃克嗨翻佛山!佛山文化產業就從這裡啟航!
    就在剛過去的一周裡,Alen Walker來到了佛山國際文化演藝中心,舉辦了一場屬於「老佛爺」們的電音狂歡盛宴!一次心靈與音樂的碰撞,一場電音與靈魂的交融,讓在場無數朋友興奮不已!不少朋友都在現場,一起驅趕了秋日的倦意,在電音的世界裡盡情狂歡。雖說現場確實讓人流連忘返,奈何「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如今音樂會也早已在佛山國際文化演藝中心完美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