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不過有人對西安是不是秦朝的都城提出質疑,認為秦朝的都城是鹹陽,而現在西安和鹹陽是兩座城市。
今個咱們從秦都鹹陽的宮殿劃分、考古挖掘、歷史沿革等來聊一聊西安到底是不是秦朝的都城。
宮殿
秦朝在渭河以南有章臺宮、甘泉宮、宜春宮、興樂宮等一系列宮殿
章臺宮
章臺宮是秦王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史記》載;「則諸侯莫不四面而朝於章臺之下矣」,著名的完璧歸趙也發生在章臺《史記》「秦王坐章臺見相如」,
秦始皇也曾在章臺接見使臣,《毛 穎 傳》;「圍毛氏之族,拔其豪,載穎而歸,獻俘於章臺宮,聚其族而加束縛焉。秦皇帝使恬賜之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
章臺宮就在今西安市未央宮與建章宮一帶,《三輔黃圖》;「章臺 秦宮名,在陝西漢長安故城西」。
甘泉宮
甘泉宮是秦太后專居,宣太后曾在此誘殺義渠王,秦始皇母親也曾在這裡居住。《史記》;「秦王乃迎太后於雍而入鹹陽,復居甘泉宮。」
宜春宮
宜春宮在今西安曲江一帶,是秦朝的離宮《三輔黃圖·甘泉宮》:「宜春宮,本秦之離宮,在長安城東南杜縣東,近下杜。」
華陽宮
華陽宮是華陽太后專居,地址在今西安市漢長安城遺址一帶,漢長安城內的華陽街就來源於秦代的華陽宮。《七國考》說:「孝太子妃曰『華陽夫人』。華陽,秦太子宮名,在陝西西安府舊長安城內。
興樂宮
漢代的長樂宮,就是在秦興樂宮基礎上改建而成的。秦始皇時期曾在興樂宮內建鴻臺高四十丈,相當於現在的九十多米。上面有觀景臺,秦始皇曾在臺上射殺鴻鵠,所以稱之為鴻臺。鴻臺周邊還有酒池,大夏殿等建築。
阿房宮
秦始皇暮年嫌棄當時的朝宮太小,於是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修建新朝宮,秦始皇在全國動用了七十多萬人,最多的時候八十萬人同時修建阿房宮。阿房宮工程浩大,僅僅一個前殿就可容納上萬人。不過阿房宮最終並建成。
另外秦國的另外一個都成櫟陽城在今西安市閻良區境內,櫟陽城從秦獻公二年遷都於此。秦孝公在此商鞅變法,使秦國慢慢崛起。
考古挖掘
1995年西安市西北的相家巷村,出土了的大量的秦封泥與秦代的建築材料,截止目前已經在相家巷出土了兩萬多塊秦封泥,被譽為是繼秦兵馬俑、秦簡牘後秦文化的第三次重大發現。
在相家巷出土的這批秦封泥,主要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時期的,且很有可能是秦始皇親手剝落的。秦始皇為避免機密印章在運輸途中,被人私自拆封偷閱。便規定上奏官員要將奏章竹簡捆好,並且還要糊上泥團,在泥上鈐上自己的璽印,然後放在火上燒烤,促其幹硬成為封泥後,相關印章才可被送到秦宮。
歷史沿革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實行郡縣制。在關中設內史,直屬於秦中央政府,掌管京師鹹陽及京畿等四十餘縣,漢武帝時期改內史稱京兆尹,唐朝改稱京兆府。元朝改為奉元路,明朝又改為西安府,西安一詞才沿用至今。#大秦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