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時間《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火了我的朋友圈裡,大家談論「重塑」「馬賽克」「後海大鯊魚」等等樂隊的歌曲和個人風格,但談論到最多的還是在第一期出現的,因為臨時換歌被淘汰的「五條人樂隊」。「可以土到掉渣,不能俗不可耐。」這是被討論最多的一句話。說出這句話的是五條人樂隊主唱仁科。
樂隊中的仁科和阿茂其實都是很簡單的人,就在普通人之中,在做樂隊之前做過的職業繁多,包括賣CD、盜版書、到大學校園裡貼商業活動廣告、CD店店小二,琴行吉他教師等等,從出租屋的胡彈亂唱,到朋友間的自我欣賞,再到酒吧的周末專場,用音樂託舉他們的尊嚴與生活。
他們的定位在草根,在那些城鄉之間飄搖行走、賣力維生的人群中。「五條人樂隊」唱的內容往往來自他們熟悉的縣城生活。小販、底層員工、流浪藝人、鄉鎮女孩,乃至那些在黑暗縫隙夾縫求生的失語者,這些很少進入主流視野的人群,成為五條人樂曲當仁不讓的主角。
從他們的身上和歌曲中,仿佛就看到我們自己,普通平凡的自己,掙扎的自己。或許生活給予我們傷痛,我們卻依然用我們的方式去熱愛生活。
是的,人不可能生來就進入一個黃金世界;你必須愛上你的命運,才會徹底愛上自己。人生中點滴經歷,好的壞的,都是今日之我的必要組成部分。就好比《度光陰的人》作者蘇辛說:我們生存於世間,常常誤以為物質是立身之本,卻忘記了,光陰,才是自己唯一擁有的東西。我們來到人世,得到的不過是一個使用時間、度過光陰的機會。用完了一生,才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生命本身就是最大的奇蹟
《度光陰的人》的作者蘇辛,本名師素珍,生於河南禹州。出身貧病之家,自幼腿部殘疾,飽經憂患,卻以闊朗胸襟、柔韌性情,一路向上,終於完成了自我認知的過程,成為一個明朗、寬厚、自足的幸福之人。
然原本年少時候的她,對於自己的殘疾也是難以接受的,是憤怒的,她曾經對媽媽說:「媽你為什麼這麼偏心眼?生個兒子腿那麼好,生個女兒腿這麼不好?」直到三十歲後,她才能接受這個不由分說的命運。
而就在她剛上大學時間,家庭也發生大的變故,父親病了,母親精神上也出現問題,「找到工作活下去」成為她當時必須面對的猛獸,沒有任何退路。不斷的為生存而努力的十年工作,將她逐步變成了少抱怨、就事論事、理性的人。認清人生中那些自己無能為力、無法改變的事情,釋然,與自己和解。
當她回頭的時候,她發現過去的道路雖然曲折黯淡,但是只因為內心的火焰從沒有熄滅。它不僅熔化了傷痛的碎片,還可以熔煉更大的事物,更廣闊的未來。經歷過這些之後,她依然相信——愛和溫暖,才是拽著自己向上的力量。
正是這萬般磨難,才讓一個人的成就變得有價值,有了觸動人心的力量,因為這是生命與這個世界的直接對話,正面對抗。在這個過程中,不甘、不堪、掙扎、快樂,都是生命最純粹和最本質的反應。從這個過程中,會懂得人類多麼脆弱,人生多麼艱難,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蹟!
你必須徹底愛上命運,才會徹底愛上自己
愛,就落實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身上,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親人,愛人,朋友,甚至擦肩的路人,都有可能在那麼一剎那,給過你真實的、不可替代的善意和溫柔。
原生家庭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什麼,都將伴隨著我們的一生,但對待原生家庭卻也可以有不同的態度。蘇辛的父母沒那麼恩愛,父母之間的矛盾也時不時激化,母親還因為婚姻的不完美精神分裂過,「愛」對於她的家庭來說,好像只是個遙不可及的詞語。
對於蘇辛而言,愛情從來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不完美的她,在愛情面前也曾自卑,也曾拘束,甚至給自己帶上了鋒利的「刺」。而當經歷過幾段感情之後,她也從愛情中得到解脫,她敢於坦蕩的面對自己的感情。而且,在愛別人之前,她知道要先好好愛自己。
在愛上自己之後,可以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並認可欣賞不完美的自己;接受自己的微小普通,而又帶著些許的而不平凡;知道自己不是美人,卻又迷戀自己的美。
我們要先學會了愛自己,才能真正的學會了愛人的方式。讓自己時刻記著自愛,自尊,自省。這樣在你愛別人的同時,也在愛著自己。所以即便是有人離開你的時候,你也不會覺得不適應,因為你從未改變。就算失去愛情,不要怕,你對自己的愛還是有增無減
《度光陰的人》,獻給每一個在光陰中尋找自我的普通人。讓我們在歲月的流逝中,理解了我何以成為現在的自己,並再一次,愛上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