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光陰的人》:生命是一場尋找自我的旅程

2021-01-18 詩琪Lucy

她曾埋怨母親:「為什麼偏心眼?生個兒子腿那麼好,生個女兒腿這麼不好?」

她,曾考了年級第三名,父親告訴她不考第一就別給他看;

她,曾在一個雨天,別人的父母都送來雨具,而她冒著暴雨回家淋成了落灘雞,父親卻告訴她:他們是故意的……

而她最終活成了她自己,成就了自己的詩和遠方。

她就是作家蘇辛,暢銷書《度光陰的人》的作者。

蘇辛,原名師素珍,河南禹州人,自幼腿部殘疾,卻柔韌前行,實現了人生的華美逆襲。這本《度光陰的人》就是她的自傳體散文,她那溫婉、真誠、飽含深情又充滿哲理的文字像涓涓細流滋潤人的心靈,也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我。

今天我就從原生家庭、悅納自我、致青春三個角度來分享一下這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散文集。

01我們都是父母的孩子

蘇辛在《度光陰的人》中說:「想要真正愛自己的父母就要把他們當成一對普通人,拉開視角,至少再去看看他們的童年,他們的父母。」

蘇辛的祖父生於殷實之家,她的太爺爺勤儉節約,靠賣粉湯、燒餅積累了錢財,置辦了八十畝良田,然而財富也給家裡帶來了災難,就在父親周歲生日的那天,土匪綁架了她的祖父,太爺爺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也沒能換回祖父的命,四年後祖母也散手人寰。她父親從來不過生日,自小就成了孤兒,跟著太爺爺生活。

蘇辛的母親在家中兄弟姐妹七個當中排行第四,而且外公重男輕女,又常常打孩子,母親性格又倔,從小沒少挨打。有一次外公打牌輸了,竟將十七歲的女兒抵錢。她母親嫁過去後常挨那男人打,有次打得血浸溼了棉襖。後來母親執意離了婚,嫁給了她父親。

這兩個童年沒有好好被愛過的人終於走到了一起,他們蓋了新房,結婚生子,兒女雙全,成為全村第二家買彩電的人。

父親在街上做來料加工生意,生意紅火,成了十裡八鄉備受尊敬的手藝人。蘇辛上初中時,父親主動提出要每周給他五塊錢生活費,那是五元錢可是一筆巨款,當時兩三毛就可以買一份湯。

父親是家裡的頂梁柱,因此也是掌握家庭的話語權。母親長期處於壓抑狀態,最終受不了,終於瘋了。

蘇辛在《度光陰的人》一書中這樣解讀婚姻:「在父母的婚姻中,我真切地看到兩個不能互相理解的人是如何互相摧毀對方的。婚姻中沒有輸贏,因為它本就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太極魚,在旋轉變化中實現著微妙的平衡與和諧。一旦失去了平衡,陽剛的強者固然可以令弱者活得逼仄,弱者亦可用自毀將強者置於死地。」

起初,她母親開始煮不熟飯了,後來還罵租給父親房子開店的女房東,說她勾引丈夫,第二天,她父親就決斷地把自己一生苦心經營的生意轉手他人。父親身上總是充滿「我對起任何人」的傲氣。

從此家庭每況愈下,蘇辛上大學時期的學費和生活費幾乎是借來的,母親依然在病中。貧病交加,足以使一個家庭處於崩潰邊緣。父親曾想過去投河,和蘇辛都也想過輕生的念頭。但他們的心中那份傲骨讓他們挺過那段艱難的時光。

她父親沒放棄對母親的治療,母親終於瘋了16年後霍然痊癒,回歸家庭。

大學畢業四年後,蘇辛老師憑藉自己的努力,在北京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掙錢還清了家中的所有債務。

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的孩子,我們的血液裡流淌著父母的基因。讓蘇辛老師和他父親挺過那段艱難時光的是那份一脈相承的傲氣和不甘。

我亦想起我的原生家庭,我奶奶去世得早,爺爺長期不在家,父親從來就缺少愛,也沒少受人欺負。所以父親對我們孩子的愛也不會表達。小時候,我幾乎沒聽過父親表揚過我們,不論我們多麼努力,我也曾怨過父親。直至上大學後我才慢慢和父親和解,慢慢體會父親的愛。我依然記得我上初三時一個大雨滂沱的晚上,我們上晚自習回家,外面伸手不見五指,我一手打著雨,一手拿著手電筒並握著電行車,騎到了半路上,遇上冒雨走著過來接我的父親。於是我們默默地一道走回家。

蘇辛老師說:「我們無法不愛自己的父母,這是與生俱來的東西。在這一生中,我們已經把自己的童年交付給了他們。他們的愛、他們曾犯的錯誤,他們的偉大與愚昧,都已經深刻入我們的基因。」

02唯有悅己,方能活得自由

蘇辛老師的父母待她如同健康的孩子一樣,因此一路走來,堅強、獨立且不乏豪氣。

但在愛情開始萌芽時,她卻第一次自卑了,她曾在少年時代喜歡一位男孩,為他寫四五本日記,連給他買的生日禮物都不敢送給他,就也路上遇見也低下頭不敢交談,更是不敢表白,就像羞澀的小花開在心裡。

青澀的愛戀如詩如畫,讓人回憶青春歲月。

蘇辛老師在《度光陰的人》中這樣描述:「樓下薔薇花開得沉沉的,偶有春雨,雨珠綴於花瓣之間明亮滾動。白楊的初生的嫩綠,樹影落在教室北面的窗戶上。家裡的大麗花開得圓圓的,火紅。我扯下薔薇和大麗花的花瓣,用原子筆在上面寫『一瓣心香』……一瓣心香,惦念的已是背後那位少年。」

愛情往往並非一帆風順,蘇辛老師也曾遇上過渣男。談戀愛時,蘇辛老師支付了所有日常開支,就連他自己大四不能畢業、重修一年的費用都為他出了。

等到談婚論嫁時,渣男卻說是他母親以自殺威脅反對此事,並且指出她的一些缺點:如不愛打扮,與她在一起看不到未來;不成熟,沒氣場,又不吸引人等。其實渣男本人已有與其他女性關係曖昧的跡象了。

在分手半年後他藉口來看她順帶「捎」走蘇辛老師的信用卡和社保存摺並爆刷,後來以來北京找工作以在她那裡暫住幾天為名,結果就一住就賴在那裡了,直到蘇辛老師換了工作,重租了房子,拒絕給他備用鑰匙,才徹底擺脫了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的愛情並不一定是一帆風順,往往會經歷一些風雨,受過一些創傷,才能遇上牽手一生的伴侶。

感情的創傷往往也是對我們人生的考驗。我們學會勇敢面對,往往會變得更堅強。

傅雷先生在《傅雷家書》中教給我的這樣的智慧:「感情的ruin(創傷)就是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來看,看的時候不免感觸萬般,不要刻骨銘心的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弔的心懷。」

剛開始情感受傷時我們或許惘然不知所措,但時間是最好的朋友,它會為你撫平一切創傷,甚至偶爾你會想你曾戀過卻傷你很深的那個人,心中已漾不起一絲漣漪傷。一切都風煙,一切都會過去。

蘇辛老師也說:「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捉迷藏遊戲,而你的遊戲對手,還是自己,經由愛情或事業,我們找到的居然還是自身。」

人生中受點挫折往往讓我們更加學會堅強,學會獨立並學會真正的自愛。

03出走半生,歸來仍少年

我們都曾是青澀的少年,那段無拘無束的少年時光和那段歲月與我們一起黏在一起的夥伴都定格成青春美好的回憶。

青春像一幅色彩鮮明的畫卷,青春期的少年活潑又不乏調皮,青春美少女則敏感、羞澀,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

蘇辛老師年少時也不乏可愛,青春時的情感噴薄而出,文筆優美,女生常請讓她代寫情書。

有一次她竟有同桌「合媒」去逗逗另一位純真的美少女同學韓天香,她們虛構一個少年齊曉宇,以少年的名義給她寫了三、四封情書,少女竟然想見見那少年,她們哪能大變活人,於是她們在最後一封信中「齊曉宇」說他高考移民了,希望她珍重,天香讀完信後竟深信不疑,傷心地哭了。那晚她們陪著憂傷的少女,在那個銀色的月光下,在清香的麥浪中去體味那青春期少女所獨有的情懷。

每個人都曾有過青春,讀蘇辛老師青春的詩行,我體會到她的俏皮、可笑。讓我們重回年少的時光,青春對於每一個人都如同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在心中永不褪色。

結語:

《度光陰的人》是作家蘇辛老師最新的散文集,透過她那飽含深情、溫婉質樸的文字,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她的真誠,仿佛在如你談心一般,讓你不知不覺去回憶過往,理解父母,與他們和解;回憶青春,治癒我們心靈的創傷,了解自我,去更好地接納並熱愛自己,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正如大文豪加西亞·馬爾克斯所說:「我年輕過,落魄過,幸福過。我對生活一往情深。」

願每位朋友不忘初心,活出美好的自我,出走半生,歸來仍少年。

相關焦點

  • 獻給每一個在光陰中尋找自我的普通人
    樂隊中的仁科和阿茂其實都是很簡單的人,就在普通人之中,在做樂隊之前做過的職業繁多,包括賣CD、盜版書、到大學校園裡貼商業活動廣告、CD店店小二,琴行吉他教師等等,從出租屋的胡彈亂唱,到朋友間的自我欣賞,再到酒吧的周末專場,用音樂託舉他們的尊嚴與生活。
  • 《度光陰的人》蘇辛:貧窮腿殘、被渣男欺騙,她如何活出自我?
    笑薇最近讀到了一本特別喜歡的書--《度光陰的人》,此書是著名青年作家、獨立出版人蘇辛繼《未來不迎,過往不戀》熱銷五年後的全新散文力作,全書文筆詩性又充滿溫情,細膩又極具深度。被譽為「近年來難得的高水準作品」。
  • 《度光陰的人》度的不是你我的緣法,而是生命、愛情和故鄉!
    讀到蘇辛的書《度光陰的人》,我忽然發現影視劇裡的榜樣雖完美,卻不及蘇辛書裡描述的故事更真實和有力量!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可以觸摸的真實存在,所以多了劇情故事裡的「人味」和「煙火氣」,最終才會各種滋味揉雜在一起,組成飽滿的人生!《度光陰的人》書裡的五個章節裡,哪一個能撬動你的心靈?是家族這個初始的根?是那個一步步清晰起來的完整自我?是愛情裡那些勾勾纏纏?
  • 《度光陰的人》關於生命的根源、愛情和故鄉,你不能不了解的東西
    《度光陰的人》讀到蘇辛的書《度光陰的人》,我忽然發現影視劇裡的榜樣雖完美,卻不及蘇辛書裡描述的故事更真實和有力量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可以觸摸的真實存在,所以多了劇情故事裡的「人味」和「煙火氣」,最終才會各種滋味揉雜在一起,組成飽滿的人生!《度光陰的人》書裡的五個章節裡,哪一個能撬動你的心靈?是家族這個初始的根?是那個一步步清晰起來的完整自我?是愛情裡那些勾勾纏纏?是任何時候都藏於內心深處的故人?還是那個夢裡夢外都繞不開的故鄉?
  • 一趟尋找自我的旅程——《伯恩的身份》讀後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我認為它們都有一個同樣的內核——尋找自我。主人公因為失憶,而失去自我,他不斷戰勝各種困難,挫敗各種敵人,逃脫各種陷阱,採取各種手段,從地球一處跳到另一處,歸根結底,都是一趟尋找自我的旅程。那麼伯恩找到了嗎?他的答案是什麼?
  • 在昏暗世界追尋光陰與希望,《蠟燭人》讓玩家在逆境中尋找自我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對於李商隱詩中所出現的"蠟燭",它更像是相思愛情的象徵,是對於愛的執著,也是生命的體現。作為一款國產獨立遊戲,《蠟燭人》圍繞"蠟燭"展開了一段頗有藝術氣息的旅程,人生就像是小小的蠟燭一般,有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十分渺小,力量如此微薄,但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用微弱的光亮照亮黑暗的世界。《蠟燭人》讓每位玩家成為了追光者,傳遞光明才能衝破黑暗的枷鎖。
  • 《度光陰的人》|活著要做之事千千萬萬件,唯有這件最重要
    文|天山雪蓮人不可能生來就進入一個黃金世界,你必須愛上你的命運,才會徹底愛上自己。——《度光陰的人》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曾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與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 袁弘·張歆藝:生命是一場奇妙的旅程
    袁弘在喜帖裡寫下「生命是一場奇妙的旅程,你,是途中最美的遇見,我們都在旅途中尋找自己,所有的風景都有了新意」。而這對「萌侶」也在人生的旅途上,雙雙背上了DISSONA的情侶貓咪包,讓萌趣常伴左右。袁弘·張歆藝婚禮回贈親友的伴手禮,也選擇了多款DISSONA的MINI貓咪包——希望親友們的生命旅途上,也有「萌趣」相伴。
  • 電影推薦 | 尋找自我的旅程
    巨大的變故讓他變得喜怒無常、性情乖戾,這殃及了身邊人,負責照顧他的人沒有一個能在他身邊留得長久。不過,超高的薪金還是讓應聘者絡繹不絕。一天,遊手好閒的德瑞斯出現在了應聘者的行列中,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只是想通過拒信去領取事業救濟金,養活他那住在巴黎郊區的一大家子人。在面試過程中,德瑞斯表現得很隨便,隨意調侃菲利普的身體狀況,還對他的女助手大獻殷勤。
  • 《小黑魚》:小主角尋找自我的歷程,蘊涵著生命的思考與教育意義
    小黑魚自此踏上了尋找自我的旅程。這篇文章,我將會從繪本作者、繪本賞析、繪本蘊涵的教育意義、繪本閱讀的方法等方面展開探討,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繪本作者與繪本賞析1、繪本作者李歐.李奧尼——四度凱迪克大獎得主李歐.李奧尼是美國著名的作家及畫家,他創作的繪本故事生動有趣,又富含哲理。
  • 豆瓣9.7紀錄片《生命之旅》:每一個生命,都是危險而勇敢的旅程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段危險而勇敢的旅程。對動物多一點愛護,對生命多一點敬畏,才不枉「萬物之靈長」的稱號。1.向死而生,生命是生命本身的饋贈在格陵蘭島的山谷,有一種大雁,臉白,體黑,所以被取名為白頰黑雁。2.保護自己,以免避開生命旅程中的危險《物演通論》的作者王東嶽在課程中講,草會釋放毒素,以此抵禦食草動物的侵犯。植物尤如此,何況動物?(他說這也是小孩子不愛吃菜的緣由)你去細看,不論哪種生命,低至原生動物,高至哺乳動物,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與技能。紀錄片中講到條紋章魚,它們身體非常柔軟,因而脆弱。那麼,它們如何在廣袤無垠且危機四伏的海底生存呢?
  • 《四月是你的謊言》人生是一場尋找自我的旅程
    雖然是悲劇,但是卻又給人欣慰ps喜歡女主心疼女主。本來以為,作者會把這種感情描述成高於友情卻又差一點才是的愛情。一點一點抽絲剝繭一樣的看下去,劇情逐漸的清晰,讓人滿心期待滿心歡喜卻又傷感。真的是太好了,臺詞都是那麼讓人心動。一定不會忘了彼此一直放在心裡。燻就像公生說的那樣,鞋子都沒有脫掉,就暖心的,頑皮的走到了公生的心理。
  • 一個人的朝聖 尋找 · 自我救贖
    尋找生命的意義是人類終其一生的使命,每個人都孤獨的前行又渴望來自他人的愛,然後打著愛的旗號爭吵、沉默、傷害、離棄,像極了很多年前哈羅德的母親轉身離開的那些日子,以及哈羅德與妻兒共同度過的日子——愛與傷害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直到愛已成灰燼,人帶著累累傷痕孤獨的前行。
  • 一個人的朝聖 尋找自我救贖
    尋找生命的意義是人類終其一生的使命,每個人都孤獨的前行又渴望來自他人的愛,然後打著愛的旗號爭吵、沉默、傷害、離棄,像極了很多年前哈羅德的母親轉身離開的那些日子,以及哈羅德與妻兒共同度過的日子——愛與傷害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直到愛已成灰燼,人帶著累累傷痕孤獨的前行。
  • 《親密關係》:幸福的婚姻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自我渡劫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荷爾蒙飆升的青春期,我們便步入了對親密關係的好奇與探索之旅。我們開始與父母產生分歧,對異性更加關注,這一過程是我們在試圖建立一個新的親密關係。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這本書中,把尋覓親密關係稱為尋找自我。
  • 專訪|李滄東:真正飢餓的人,是每天尋找生命意義的人
    他通過小說展現了一群在此過程中孤立無援的普通人乃至邊緣人:有帶著酒瓶子坐上長途巴士、喝醉酒絮絮叨叨招人煩的老太婆,有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即使在度假也不忘算計的摳門媳婦,也有把老父親從鄉下接來替老闆養狗、逼著父親用英語和狗對話的不孝兒子。這些人物軟弱卻沒有放棄掙扎,真實得甚至有些醜陋。但在李滄東看來,正是在醜陋的現實中,藏著生命的意義。
  • 生命是一場漫長的旅程,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承受
    生命是一場漫長的旅程,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承受,承受痛苦,承受幸福,承受平淡,承受孤獨,承受失敗,承受責任,承受愛,付出愛。心裡充滿陽光,純潔的心猶如一滴清水,無論外界如何煙雨迷濛,沈子琪先生並沒有忘記初心,令這滴水始終清凜,始終純美。
  • 如何走在內在生命的旅程?
    天大的一個攤子,誰來接,怎麼接.面對這麼多讓人頭痛的問題,面前的這位老人卻像往常一樣的沉靜和安祥。人活了下來,卻落下左半身的終生麻痺。從醫院出來,創巴說他看到的是自我在欺瞞自我。他還了俗,娶了16歲的英國少女黛安娜· 朱迪斯作為妻子,整個人都變得離經叛道起來,嗜酒、嘗試麻醉品體驗……一樣他也不少沾……嗯,你覺得,他是怎麼了?」「仁波切!我不知道創巴仁波切這樣做的深意,但他一定有自己的考慮吧!
  • 聞是悅讀|英雄之旅-自我發現的旅程
    英雄之旅自我發現的旅程史蒂芬·吉利根(簡稱SG)羅伯特·迪爾次(簡稱RD)召喚RD所有那個召喚始終是在叫你成長、奉獻,將更多的活力和生命能量帶到這個世界或者說帶回這個世界。SG: 通常,行動的召喚來自一個挑戰,一次危機,一個願景,或者某個有需求的人。某樣東西丟失了需要重新被找回來;某種力量衰退了需要重新恢復;生命的某個核心部分受傷了需要療愈;某個重大的挑戰出現了需要去面對。
  • 楊麗萍回應無兒無女爭議所感,人生是一場自我追逐的旅程
    後者看似冷酷絕情,但這未嘗不是一種追逐自我的旅程。女人啊,絕大多數都活得太模式化了,被生活磨平了稜角。有的女人,為了結婚而結婚,不去想到底愛眼前人有幾分,她們是為了世俗的圓滿,選擇了委屈自我,為了討好公婆,選擇了忍氣吞聲。等到遲暮之際,再回首過往點滴時,竟無比懊悔,沒有為自己活過,內心無比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