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埋怨母親:「為什麼偏心眼?生個兒子腿那麼好,生個女兒腿這麼不好?」
她,曾考了年級第三名,父親告訴她不考第一就別給他看;
她,曾在一個雨天,別人的父母都送來雨具,而她冒著暴雨回家淋成了落灘雞,父親卻告訴她:他們是故意的……
而她最終活成了她自己,成就了自己的詩和遠方。
她就是作家蘇辛,暢銷書《度光陰的人》的作者。
蘇辛,原名師素珍,河南禹州人,自幼腿部殘疾,卻柔韌前行,實現了人生的華美逆襲。這本《度光陰的人》就是她的自傳體散文,她那溫婉、真誠、飽含深情又充滿哲理的文字像涓涓細流滋潤人的心靈,也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我。
今天我就從原生家庭、悅納自我、致青春三個角度來分享一下這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散文集。
01我們都是父母的孩子
蘇辛在《度光陰的人》中說:「想要真正愛自己的父母就要把他們當成一對普通人,拉開視角,至少再去看看他們的童年,他們的父母。」
蘇辛的祖父生於殷實之家,她的太爺爺勤儉節約,靠賣粉湯、燒餅積累了錢財,置辦了八十畝良田,然而財富也給家裡帶來了災難,就在父親周歲生日的那天,土匪綁架了她的祖父,太爺爺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也沒能換回祖父的命,四年後祖母也散手人寰。她父親從來不過生日,自小就成了孤兒,跟著太爺爺生活。
蘇辛的母親在家中兄弟姐妹七個當中排行第四,而且外公重男輕女,又常常打孩子,母親性格又倔,從小沒少挨打。有一次外公打牌輸了,竟將十七歲的女兒抵錢。她母親嫁過去後常挨那男人打,有次打得血浸溼了棉襖。後來母親執意離了婚,嫁給了她父親。
這兩個童年沒有好好被愛過的人終於走到了一起,他們蓋了新房,結婚生子,兒女雙全,成為全村第二家買彩電的人。
父親在街上做來料加工生意,生意紅火,成了十裡八鄉備受尊敬的手藝人。蘇辛上初中時,父親主動提出要每周給他五塊錢生活費,那是五元錢可是一筆巨款,當時兩三毛就可以買一份湯。
父親是家裡的頂梁柱,因此也是掌握家庭的話語權。母親長期處於壓抑狀態,最終受不了,終於瘋了。
蘇辛在《度光陰的人》一書中這樣解讀婚姻:「在父母的婚姻中,我真切地看到兩個不能互相理解的人是如何互相摧毀對方的。婚姻中沒有輸贏,因為它本就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太極魚,在旋轉變化中實現著微妙的平衡與和諧。一旦失去了平衡,陽剛的強者固然可以令弱者活得逼仄,弱者亦可用自毀將強者置於死地。」
起初,她母親開始煮不熟飯了,後來還罵租給父親房子開店的女房東,說她勾引丈夫,第二天,她父親就決斷地把自己一生苦心經營的生意轉手他人。父親身上總是充滿「我對起任何人」的傲氣。
從此家庭每況愈下,蘇辛上大學時期的學費和生活費幾乎是借來的,母親依然在病中。貧病交加,足以使一個家庭處於崩潰邊緣。父親曾想過去投河,和蘇辛都也想過輕生的念頭。但他們的心中那份傲骨讓他們挺過那段艱難的時光。
她父親沒放棄對母親的治療,母親終於瘋了16年後霍然痊癒,回歸家庭。
大學畢業四年後,蘇辛老師憑藉自己的努力,在北京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掙錢還清了家中的所有債務。
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的孩子,我們的血液裡流淌著父母的基因。讓蘇辛老師和他父親挺過那段艱難時光的是那份一脈相承的傲氣和不甘。
我亦想起我的原生家庭,我奶奶去世得早,爺爺長期不在家,父親從來就缺少愛,也沒少受人欺負。所以父親對我們孩子的愛也不會表達。小時候,我幾乎沒聽過父親表揚過我們,不論我們多麼努力,我也曾怨過父親。直至上大學後我才慢慢和父親和解,慢慢體會父親的愛。我依然記得我上初三時一個大雨滂沱的晚上,我們上晚自習回家,外面伸手不見五指,我一手打著雨,一手拿著手電筒並握著電行車,騎到了半路上,遇上冒雨走著過來接我的父親。於是我們默默地一道走回家。
蘇辛老師說:「我們無法不愛自己的父母,這是與生俱來的東西。在這一生中,我們已經把自己的童年交付給了他們。他們的愛、他們曾犯的錯誤,他們的偉大與愚昧,都已經深刻入我們的基因。」
02唯有悅己,方能活得自由
蘇辛老師的父母待她如同健康的孩子一樣,因此一路走來,堅強、獨立且不乏豪氣。
但在愛情開始萌芽時,她卻第一次自卑了,她曾在少年時代喜歡一位男孩,為他寫四五本日記,連給他買的生日禮物都不敢送給他,就也路上遇見也低下頭不敢交談,更是不敢表白,就像羞澀的小花開在心裡。
青澀的愛戀如詩如畫,讓人回憶青春歲月。
蘇辛老師在《度光陰的人》中這樣描述:「樓下薔薇花開得沉沉的,偶有春雨,雨珠綴於花瓣之間明亮滾動。白楊的初生的嫩綠,樹影落在教室北面的窗戶上。家裡的大麗花開得圓圓的,火紅。我扯下薔薇和大麗花的花瓣,用原子筆在上面寫『一瓣心香』……一瓣心香,惦念的已是背後那位少年。」
愛情往往並非一帆風順,蘇辛老師也曾遇上過渣男。談戀愛時,蘇辛老師支付了所有日常開支,就連他自己大四不能畢業、重修一年的費用都為他出了。
等到談婚論嫁時,渣男卻說是他母親以自殺威脅反對此事,並且指出她的一些缺點:如不愛打扮,與她在一起看不到未來;不成熟,沒氣場,又不吸引人等。其實渣男本人已有與其他女性關係曖昧的跡象了。
在分手半年後他藉口來看她順帶「捎」走蘇辛老師的信用卡和社保存摺並爆刷,後來以來北京找工作以在她那裡暫住幾天為名,結果就一住就賴在那裡了,直到蘇辛老師換了工作,重租了房子,拒絕給他備用鑰匙,才徹底擺脫了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的愛情並不一定是一帆風順,往往會經歷一些風雨,受過一些創傷,才能遇上牽手一生的伴侶。
感情的創傷往往也是對我們人生的考驗。我們學會勇敢面對,往往會變得更堅強。
傅雷先生在《傅雷家書》中教給我的這樣的智慧:「感情的ruin(創傷)就是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來看,看的時候不免感觸萬般,不要刻骨銘心的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弔的心懷。」
剛開始情感受傷時我們或許惘然不知所措,但時間是最好的朋友,它會為你撫平一切創傷,甚至偶爾你會想你曾戀過卻傷你很深的那個人,心中已漾不起一絲漣漪傷。一切都風煙,一切都會過去。
蘇辛老師也說:「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捉迷藏遊戲,而你的遊戲對手,還是自己,經由愛情或事業,我們找到的居然還是自身。」
人生中受點挫折往往讓我們更加學會堅強,學會獨立並學會真正的自愛。
03出走半生,歸來仍少年
我們都曾是青澀的少年,那段無拘無束的少年時光和那段歲月與我們一起黏在一起的夥伴都定格成青春美好的回憶。
青春像一幅色彩鮮明的畫卷,青春期的少年活潑又不乏調皮,青春美少女則敏感、羞澀,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
蘇辛老師年少時也不乏可愛,青春時的情感噴薄而出,文筆優美,女生常請讓她代寫情書。
有一次她竟有同桌「合媒」去逗逗另一位純真的美少女同學韓天香,她們虛構一個少年齊曉宇,以少年的名義給她寫了三、四封情書,少女竟然想見見那少年,她們哪能大變活人,於是她們在最後一封信中「齊曉宇」說他高考移民了,希望她珍重,天香讀完信後竟深信不疑,傷心地哭了。那晚她們陪著憂傷的少女,在那個銀色的月光下,在清香的麥浪中去體味那青春期少女所獨有的情懷。
每個人都曾有過青春,讀蘇辛老師青春的詩行,我體會到她的俏皮、可笑。讓我們重回年少的時光,青春對於每一個人都如同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在心中永不褪色。
結語:
《度光陰的人》是作家蘇辛老師最新的散文集,透過她那飽含深情、溫婉質樸的文字,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她的真誠,仿佛在如你談心一般,讓你不知不覺去回憶過往,理解父母,與他們和解;回憶青春,治癒我們心靈的創傷,了解自我,去更好地接納並熱愛自己,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正如大文豪加西亞·馬爾克斯所說:「我年輕過,落魄過,幸福過。我對生活一往情深。」
願每位朋友不忘初心,活出美好的自我,出走半生,歸來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