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光陰的人》關於生命的根源、愛情和故鄉,你不能不了解的東西

2020-10-03 晗欣梓悅

還在讀書的時候,看到過一部電視劇名字叫《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就是這個名字引起我的好奇。

時間過去又點久,如今只能記住大概的劇情,故事裡的女主角經歷了人生一系列苦難,生活的苦加上愛情的坎坷,最後生活的磨難讓女主破繭成蝶,獲得幸福的故事。

這部電視劇裡,女主角就像一個「倒黴蛋」,所有應該和不應該的事都能沾染上她,觀眾看了自然是一番同情和可憐,又會感嘆女主的倒黴,還有慶幸自己的幸運和當下的幸福。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所有能以演繹方式表現的東西,目的有兩個:

第一是:苦難集中落在一個人身上,很多的是讓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可以「自檢」。

也許我們也有類似的經歷,也許我們活得平淡而滿足。

然而不論是哪一種狀態的生活,這些苦難密集的劇情都會帶給我們一些感悟,能悟了自然就能檢視自身。

第二:無論這些故事有多少真和假,最終的目的是喚起我們內心角落裡最深的渴望,讓我們看過後獲得更多的力量。

人生當然不會日日如戲劇一樣跌宕起伏,畢竟真實的生活我們有太多的顧忌和取捨,我們總會傾向於更好的選擇。

然而人生有很多的巧合又讓我們驚嘆:原來有時候平常百姓的日子,也會如戲劇一樣「精彩」!

無論像與不像都很正常,戲劇來源於生活的真實和發生,而生活即使真實平淡也會有意外發生!

有人說:人活著就是累,因為我們無時無刻不為生存而奔波;

也有人說:人生是一場冒險,能堅持到最後的都是強者!

真得嗎?對此我強者是存在的,但這些能刷屏到最後的,仍會有混吃等死賴到最後的!

畢竟這樣的人最大的優勢:能吃飽不餓死就行,其他都是浮雲!

生活的強者是被尊敬的人,我們總需要有一個奮鬥和堅持下去的榜樣。

《度光陰的人》

讀到蘇辛的書《度光陰的人》,我忽然發現影視劇裡的榜樣雖完美,卻不及蘇辛書裡描述的故事更真實和有力量!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可以觸摸的真實存在,所以多了劇情故事裡的「人味」和「煙火氣」,最終才會各種滋味揉雜在一起,組成飽滿的人生!

《度光陰的人》書裡的五個章節裡,哪一個能撬動你的心靈?是家族這個初始的根?是那個一步步清晰起來的完整自我?是愛情裡那些勾勾纏纏?是任何時候都藏於內心深處的故人?還是那個夢裡夢外都繞不開的故鄉?

當我們放下心中的不舍、無奈、無助和坦然後,終有一天會明白:一切的經歷和取捨,都不過是生活能給我們的啟迪!

一:人生不是字面上的出生和死亡之間包裹著的平淡日子,而是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尋找生命真諦的過程!

我記得小時候總會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總是看著我笑笑,摸摸我的頭然後沉默接著幹活!然而小孩子總是很執拗,不得到想要的答案就一直問。

有一天忙碌的媽媽被問的煩了,她隨口一說:「哦,你是我從火車道上撿來的!」殊不知媽媽的一句話讓我難受了很多年!

突然有一天我不再糾結這句話時,是因為長大了知道了生命的含義。無論一個人的生活是精彩還是落魄的,每個人都有生養自己的那條根!

還記得幾年前熱播的靈異電視劇《靈魂擺渡人》嗎?這部劇每一部我都看過,是陪著我女兒看的!

女兒超乎想像的喜歡看,每次看過了都害怕黑暗降臨的夜晚。女兒問我:媽媽世界上真得有「鬼」嗎?我們有沒有輪迴轉世呢?我的回答和父母輩一樣千篇一律:當然沒有!

輪迴轉世的說法真得存在與否,說實話也不是我們能簡單說清楚的。所有一切的關鍵其實不是有或是沒有,而是我們忽視了我們的根,還有我們的起源!

就像《靈魂擺渡》裡的故事,撥開層層華麗、虛幻的外衣,最終依舊是佛家說的「因果」關係。

趙隸

就像那個一身黑衣,動作炫酷的趙隸,他是維持陰陽平衡的擺渡人,他可以渡一切符合擺渡法則的「死人」,然而他卻渡不了自己。因為他不知道最初的自己,他來自哪裡!

我們的人生是一件事,或者是一個又一個人的相遇,或是一段段的生活,是這些不同形態揉雜在一起的組合,而不是如夢境一樣的隨機和隨意。

就像這本書《度光陰的人》裡的第一章:家族!

一切生活的最終形態就是一個家族的整個興衰歷程。我們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父母父母的父母,就這樣一輩一輩綿延不絕。

就像作者書中寫到的娘姥、母親,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就是生命的延續。我們可以哭鬧,卻不可以輕視自己的出生。

如今生活節奏太快,我們每天都忙忙碌碌。

似乎清晨太陽照屁股時,總有一雙帶著薄繭的手拂在臉龐,耳畔響起或溫柔或激揚的叫起床聲,早已離開我們很遠;

曾經那些覺得囉嗦和麻煩的一切,卻是如今我們最懷念的東西。

人生的真實就是因為有這些日日的平淡瑣事,人生的可貴就是因為這些日日的平淡,像流淌著的河水不會停留。

生活的意義沒有多麼崇高和偉大,最好的狀態就是認真過好每一天,好好珍惜身邊一個個可以陪伴的人。

因為生活不是簡單的生與死圈起來的日子,而是我們在生死之間是否好好活著!

然而生活裡的那些人,如果只有親人和朋友又會如何呢?

二:生活裡能給予愛的不僅有親人朋友,還有美好的愛情!愛情是溫飽後,我們精神上最飽滿的需求!

我很喜歡書中作者寫的一段話:「對,在我的愛情版圖裡,這次愛情就像一場空襲,但結果並非一無是處。它最終炸掉了一大部分過去的腫瘤。」

愛情神秘而甜蜜,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這份神秘,然而能獲得它的甜蜜有能有多少人?

愛情,在人類祖先最初的生存裡,應該不是必須的存在。愛情能展露生存的一席之地,多半是因為生存不再是問題時才開始。

關於愛情有一句話我很喜歡。

選擇你所喜歡的,愛你所選擇的!

—— 列夫·託爾斯泰

愛情所以存在,就是有存在的意義。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各自的規律,我們每個人詮釋的愛情,也許多樣卻不能太出格。

《度光陰的人》裡作者筆下的愛情都不完美,卻真實的讓我們感動!

愛情本身沒有錯,讓愛情變得複雜多變的是施愛的人不同。

我喜歡看仙俠劇,不太喜歡看都市愛情劇。原因很簡單:都市劇太現實很容易讓我產生厭倦感;而仙俠劇雖然太唯美,卻能讓我找到了愛情最初的真實和簡單!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某個東西,需要的不過是那種可以提神的精神氣,還有可以讓我們不畏現實摧殘的希望!

《琉璃美人煞》

最近熱播的仙俠劇《琉璃美人煞》,我又一次像一個懵懂的小女生一樣追劇。看過了又覺得有點難為情,很擔心被人說幼稚。其實如我一樣走近中年的大嬸,又有幾個不喜歡看呢?

有一天我問讀初三的女兒,我說:「閨女,媽媽每天追劇你覺得奇怪嗎?」女兒坐在別後座說:「不覺得!」女兒話音剛落又說:「媽你想多了,這樣的仙俠劇我們也不感興趣呀!」

女兒的話讓我茅塞頓開,的確是我陷入魔障了。我喜歡看這類型的電視劇,其實不就是因為劇情裡的那種執著和希望嗎?

《香蜜沉沉燼如霜》

無論是《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裡的夜華和白淺,還是《香蜜沉沉燼如霜》裡的旭鳳和錦覓,還是最近熱播的《琉璃美人煞》裡的司鳳和楚璇璣。之所以能抓住一群人的眼球,根本原因就是幾人對愛情的執著,還有那蓬勃不滅的希望!

我們身處的時代節奏太快,生活的緊迫感讓華麗外表下深藏著疲憊、消沉,而這樣一些超綱的神話神劇,卻能奇異地帶給我們最需要的渴望。

當身心和諧後,生活的和諧就有了。

所以對於愛情,我們不是不需要而是要找到匹配的那一個。

也許現實很殘酷,在愛情裡我們總是患得患失,但我們依舊要心中長抱著對愛情的渴望,因為渴望會帶來希望,最終讓我們蛻變成最美麗的蝴蝶!

如果人生裡的愛情是精神層面的歸宿,那麼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歸宿在哪?

三:故鄉是無論有多遠,它都是站在那裡等你回去的地方!

《鄉愁》

詩人余光中先生那首《鄉愁》,每一句都能讓你感受到故鄉。詩句中的故鄉盛滿深深的眷戀,盛滿深深的思念,還帶著忘不了、放不下的遺憾。

故鄉,似乎總是出現在遊子身上。其實不然,故鄉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那個最美好、最安穩的存在。

就像白巖松在《朗讀者》裡說到的一樣:「故鄉是什麼呀?就是你年少的時候天天想離開,但是歲數大了天天想回去的地方。」

故鄉這個詞需要品,離開家的人才能品出屬於它的味道。不懂事的時候,對故鄉沒有什麼感受,然而當我們背著旅行包站在陌生喧鬧的街道時,你腦子裡會浮現出故鄉清晰的樣子。

若玉

在《琉璃美人煞》裡那個小人物若玉,他自小在離澤宮長大,然而看過劇會知道,在若玉心裡自己的故鄉在很遠的海外。

讓他念念不忘的其實是那個有父母親人的地方,而不是冰冷無情的離澤宮!

禹司鳳

男主司鳳選擇愛楚璇璣時,他要放棄的是離開離澤宮,從此做一個無根的浮萍之人。離澤宮其實並不好,可是司鳳還是不捨得,因為那是他記憶裡的地方。

所以你看,無論是白巖松詮釋下的故鄉,還是《琉璃美人煞》裡若玉和司鳳眼裡的故鄉,在本質上沒有不同。

故鄉其實在哪裡不是終點,而是故鄉是有我們最眷戀的親人和回憶的地方!

現實生活裡,最無助的人其實是不知道故鄉在哪裡的人。

大街上的流浪漢看著可憐,可不僅是因為他們居無定所,還有在我的這些旁人眼裡他們沒有「家」,這個家不僅是一個坐標,還是有親人和朋友的那個地方!

遊子辛苦卻不可憐,是因為他們四處奔波,但總會有那個「家」在原地等著他們回去。如果有一天這個「家」不在了,那才是真得可憐。

故鄉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故鄉是承載我們情感的地方,這是我們不然辛苦、疲憊的精神支柱。

故鄉是一個人背包遠行時最強大的動力,因為無論走多遠它都會等在那裡,等著你回家!

一本書總能帶給我們一些思考,當我們在文字裡頓悟時,我們幸運的還可以收穫到靈魂上的升華。

希望讀過《度光陰的人》:

願你我走出半生,生命裡依舊會記得我們的根在哪裡;生命裡依舊還有甜美又帶著無限希望的愛情;還有生命裡那個隨時可以回去的故鄉!

相關焦點

  • 《度光陰的人》度的不是你我的緣法,而是生命、愛情和故鄉!
    生活的強者是被尊敬的人,我們總需要有一個奮鬥和堅持下去的榜樣。讀到蘇辛的書《度光陰的人》,我忽然發現影視劇裡的榜樣雖完美,卻不及蘇辛書裡描述的故事更真實和有力量!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可以觸摸的真實存在,所以多了劇情故事裡的「人味」和「煙火氣」,最終才會各種滋味揉雜在一起,組成飽滿的人生!《度光陰的人》書裡的五個章節裡,哪一個能撬動你的心靈?
  • 《度光陰的人》:生命是一場尋找自我的旅程
    這本《度光陰的人》就是她的自傳體散文,她那溫婉、真誠、飽含深情又充滿哲理的文字像涓涓細流滋潤人的心靈,也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我。今天我就從原生家庭、悅納自我、致青春三個角度來分享一下這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散文集。01我們都是父母的孩子蘇辛在《度光陰的人》中說:「想要真正愛自己的父母就要把他們當成一對普通人,拉開視角,至少再去看看他們的童年,他們的父母。」
  • 《度光陰的人》度的不是你我的緣法,而是生命、愛情和故鄉
    這些俗語常常對人們的行為和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而有些俗語也包含著人們的寄託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關於我們的身體,作為人最重要的東西,俗語也有所提及。例如這句俗語「男人怕摸頭,女人怕摸腰」,提到了一些男人和女人的身體禁忌,今天就給大家說一下!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氣節是很重要的。
  • 《度光陰的人》蘇辛:貧窮腿殘、被渣男欺騙,她如何活出自我?
    蘇辛的真實經歷和她的這本《度光陰的人》告訴我們: 原生家庭的不幸,並不能阻擋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更不是自我放棄的理由和藉口,與父母和解,與自己和解,我們最終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幸福。 01. 正如山本耀司曾說: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跟很強的東西、很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碰撞,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 《度光陰的人》|活著要做之事千千萬萬件,唯有這件最重要
    文|天山雪蓮人不可能生來就進入一個黃金世界,你必須愛上你的命運,才會徹底愛上自己。——《度光陰的人》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曾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與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 畢飛宇 | 文學的故鄉,生命的密碼
    這話說對了,紀錄片《文學的故鄉》便是努力尋找隱藏在作家身上的這組生命密碼。這組生命的密碼將故鄉的生命文學化,又使得他的文學生命深植於那片厚重的土地。畢飛宇的故鄉,是土地與水和在一起的故鄉。畢飛宇的小說,是沉重與靈動融在一爐的文字美學。
  • 關於光陰的句子 關於時間唯美的句子
    8、採擷桃花的芬芳,捧住溫暖的陽光,掬起珍貴的光陰,融入火熱的思念,請來碧草的清新,加入細雨的歡暢,為你訂製了一條別樣的簡訊,願你天天好心情。9、人生有一道難題,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陰等於一寸生命。10、記憶輕淺,只有在某個不經意的情境裡,才會若有若無的想起。當年流水,就那樣一去不回頭,帶走的,還有一段最美的光陰。
  • 畢飛宇|文學的故鄉,生命的密碼
    在這裡,畢飛宇完成了他所有的小說,描繪了他文學的故鄉。我曾在無數次在心裡假設,如果畢飛宇沒有到揚州師院,沒有到省城南京。如果畢飛宇仍在興化的楊家莊或陸王莊或中堡鎮,仍與網存與木匠舅舅生活在一道,我們還會看到《玉米》《平原》《哺乳期的女人》嗎?當然不能,當然也就不能看到他的《青衣》和《推拿》。
  • 關於留守兒童和老人想到的生命中光陰的故事
    有多少孩子出生幾年了,但卻對父母的樣子很是模糊,見到父母回來後第一反應不是哭泣而是躲閃,因為不熟悉,因為不認識,所以連靠近都不敢。如果條件允許誰不想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做了留守兒童的父母,能說啥呢,他鄉容不下親情孩子上不了學,家鄉容不下未來,留不住遠行的父母。
  • 我想和你一起虛度光陰
    父親是個退休的列車員,母親是個嘮嘮叨叨的家庭主婦,家裡除了自住房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東西。至於長相,用她媽的話說就是:「我家囡囡長得那叫一個靈氣,幼兒園的時候拍照還被影樓做成了掛曆廣告,小學的時候……現在?我們還是聊聊以前吧。」
  • 獻給每一個在光陰中尋找自我的普通人
    這一段時間《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火了我的朋友圈裡,大家談論「重塑」「馬賽克」「後海大鯊魚」等等樂隊的歌曲和個人風格,但談論到最多的還是在第一期出現的,因為臨時換歌被淘汰的「五條人樂隊」。「可以土到掉渣,不能俗不可耐。」這是被討論最多的一句話。說出這句話的是五條人樂隊主唱仁科。
  • 一個轉身,光陰就成了故事……
    一個轉身,光陰就成了故事,一次回眸,歲月便成了風景。如果,彼此有緣的話,就算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也會守候在路口,等待相逢。有些過去,關於幸福或傷痛,只能深埋心底;有些希冀,關於現在或將來,只能慢慢遺忘。人生就是一條坎坷曲折的路,即使不斷跌倒,也一定要爬起來。生活就要像瘋子一樣地過,才能忘記生命給我們的顛簸。
  • 如果故鄉不能給你安慰,異鄉就更不能
    關於故鄉,關於少年,關於鄉愁,我真的能寫出好看的故事嗎?在這一點上,我並不自信,因為,每當面對熟悉的人與往事,和往常一樣,我總是如此迷茫。 3「故鄉,是一個可以把人打回原形的地方。」《看電影》雜誌的阿郎在朋友圈發了這麼一句話。我愣了幾秒鐘,給這句話點了個贊。住在酒店裡,換洗的衣服已經快沒了。
  • 蘆葦——搖曳著季節的、故鄉的、生命的、心靈的背景
    說怪不怪,環境逼迫人也造就人,植物當同此理。就蘆葦來說,外表示人的是蕭瑟冷意,誰能想到其內裡卻是熾熱的呢,熱得按捺不住躍動的心,熱得熟黃了臉!由此可見,唯內心狂熱,才能抵禦冬季酷烈的嚴寒。 蘆葦凌風飛舞的季節,天馬山下,綬溪瘦成了懶洋洋模樣,北洋平原裸露出地母本色,幾縷炊煙在蕭瑟的村落上升起,更顯蒼涼和寂寞,全然不似春夏活潑生氣模樣,這是臘月裡故鄉的背景,也是閩中地域的背景。
  • 一歲年齡一歲心,歲歲年齡度光陰
    一個人由青澀到成熟,不僅是自身的修煉,還必須有時光的打磨和歲月的鍛造。光陰讓我們學會了洞明世事,即使面對世態炎涼,人心不古,我們也不再憤世嫉俗,怨天尤人,因為我們明白存在即是合理,從此以後我們多了淡然,心平氣和。
  • 光陰的故事&幸福不是圓的 也不是扁的 要珍惜手上掌握住的
    幸福始終像午後閒閒的時光,不淡不緩的流動。歲月始終像地上斑駁的陽光,總有一些閃亮。靜數時光,默懷年少。誰,聽我說這關於光陰的故事。誰,陪我看細碎年華悄然離去。多年後,再過許多年後,會不會像一美一樣有個幸福的家庭,有個可愛的多美,有一個有點酷卻懂得疼愛人的許毅源。記得多年前看《光陰的故事》,我被感動得滿滿。
  • 野夫回老家, 故鄉和愛情一樣虐心 長報導
    這部以他為原型、在他家鄉湖北利川拍攝的電影,是他與故鄉跨越30年的隔空對話。9月10日,在北京的首映式上,湖北省恩施州州委書記王海濤到現場致辭:「正像人們過去從沈從文的小說、黃永玉的畫、宋祖英的歌中了解湘西,現在也會從野夫的小說和電影中了解恩施。」
  • 《邊山》:關於故鄉,關於人
    >唯有彩霞可以示人。」或許是一些人心裡的烙印不願提及的恥辱或許是一些人永遠的歸屬每日思念的故土又或許,只是一個象徵、一個標籤、一個符號,只要熟悉我們的以及我們熟悉的人還在那裡,那裡就有著我們的名字,我們就屬於那裡等到時間更替,熟悉的人們離去,我們只剩下回憶能構成「故鄉」這個詞語的,是因為家人,是因為一起長大的玩伴,是因為生長在這裡,是因為它佔據了我所有兒時無憂無慮美好的回憶
  • 如果你熱愛文學,你要去看看《文學的故鄉》
    如果你熱愛文學,你要去看看《文學的故鄉》,它值得你反覆去看。你會對我們中國的作家,我們本土的文學有更多的了解和熱愛,我們身邊就有著那麼多好的作品。看完《文學的故鄉》,只覺得自己的文學底蘊如此的薄,甚至談不上有什麼文學底蘊。其實,自己對本土的文學作品讀的並不多,以前總想著去觸碰世界的,外土的東西,如今才發現,我們自己的國土上就有著這麼多偉大的作品,它們才是能讓我熱淚盈眶的東西。
  • 你的愛情幸福嗎?生命靈數看姻緣!
    只是有時候獨立太久會讓你感到孤獨。當你們沒有成熟的時候往往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顯得一意孤行。這樣的你在愛情中會給另一半壓迫感,也會因為不會表達愛而讓你的愛情和婚姻有阻礙。學會表達愛意,學會讓對方安心是你在愛情和婚姻上最需要的修行。如果你現在有喜歡的人,可以算算對方的生命靈數是否和你相差2,如果剛好相差2,恭喜你,你們三觀相合,速配指數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