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現代搏擊不看重正宗、嫡傳和師承,而傳武最看重?
傳武與現代搏擊的本質都是實戰,但是為什麼傳武最看重的正宗、嫡傳和師承這三大法寶,在現代搏擊看來,卻完全不重要呢?正宗、嫡傳和師承真的是傳武大師們招徠弟子和學員的金字招牌。君不見,太極拳大師們以及利益相關者為了爭一個太極拳發源地和創始人都爭得面紅耳赤,不亦樂乎。
-
擂臺賽是最能展現傳武實力的方式
>首先聲明,我不是練現代搏擊的,也不是練洋搏擊的,更不是黑傳武的。我是從小學傳武的。上小學時學大洪拳,上中學時學螳螂拳、虎爪功、十二響、小五手……上高中和大專時學了中國古代跤。八年前的夏天學洪式太極拳至今。洋搏擊,上高中時接觸過拳擊,涉獵不深。羅嗦這些是想告訴大家,我是地地道道傳武的人,是熱愛傳武的人,我寫這篇文章只是為了客觀公正地闡明道理,是看不慣傳武的人掩耳盜鈴。
-
為什麼大家傳武意見很大?但對舞獅卻十分喜歡?
最近幾年有關現代搏擊與傳武之爭引起很多人討論,練現代搏擊的人瞧不起練傳武的人,認為他們花架子較多,不能實戰,當然練傳統武術的卻瞧不起練搏擊,認為他們的招式簡單,沒有內涵,當然更不美觀,這樣一來,兩派之爭成為當今的熱點話題,今天不談傳武,也不談現代搏擊,只談有傳武中的舞獅,在幾十年前
-
請理性看待散打、搏擊!
在現代散打、搏擊出現前,傳統武術都是靠套路打人的嗎?古人能跨越時空來跟散打、搏擊教練學完再回去參加實戰?我想說一句,傳武的運用手段何嘗不是散打、搏擊?哪一種功夫在運用時不是採取散打、搏擊的方式?把散打、搏擊看成是現代的產物、時代的專利品,本身就是滑稽可笑的。這個概念性錯誤源於對傳統武術的曲解。
-
關於李小龍「對傳武失去信心,包括詠春」言論,武術教練這樣解讀
這可引起了江湖的軒然大波,因為李小龍本身就是學習傳武出身,他的老師葉問就是詠春大師,李小龍反過來炮轟傳武,包括詠春,這不是很大的諷刺嗎?也是對葉問大師狠狠打臉。對此,來自福建的武術專家徐教練給出了自己的解讀,讓我們來看看。徐教練說:「李小龍說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李小龍是對的。
-
網紅狂人和傳武「大師」被「拋棄」!功夫大擂臺力挺真功夫武者
傳統武者和自由搏擊拳手本身就是兩個訓練體系,放在一個自由搏擊的擂臺上進行所謂的公平決戰本身就存在著一些不公平。過去的多場傳武VS自由搏擊的比拼中,傳統武者輸多勝少,一時間,一些沒有大局觀的新媒體作者,開始採取諷刺、挖苦的手法,對傳統武術文化及武者進行大肆詆毀和指責!對傳統武者敢於登上本就規則有失公允的自由搏擊擂臺的精神於不顧,妄下結論,致使傳武武者形象受損。
-
熱議:傳武,賽場上怎麼成了「王八拳」?
2017年4月27日徐曉東和雷雷的一場比武轟動了武林,徐曉東――業餘自由搏擊者,雷雷從七八歲開始接觸太極拳,啟蒙老師是楊氏太極第四代傳人。圖片來源於網絡今天,我們就來解析一下傳武還能不能打?為什麼招式多變的傳武到了賽場都成了「王八拳」?
-
馬保國:傳武先健身再防身,網友:想學你這臉皮怎麼練的
參加專業運動員的打擂臺賽,可以在學習傳武的功夫打基礎之外,再增加專門系統的現代搏擊的規則和技法的訓練和實戰,否則沒有實戰訓練,很難適應現代搏擊規則下的擂臺比賽(當然更改規則是另外一回事)平時生活中的防身自衛的實戰是傳武的範疇(和擂臺實戰有區別),即使打不過也可以創造更多的逃生機會、挽救生命,這應該是傳武新時代的定位。
-
說說被玩壞的「傳武實戰」
於是各個媒體紛紛標題「詠春大師74秒被KO」「傳武真不能對抗搏擊? 」也有網友戲稱,再來十個《葉問》電影也搭救不了詠春的實戰性了。所以本文來說一下,算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傳武或者詠春到底能打不?現在有種說法,說現代搏擊更科學,傳統武術技法落後。但實際上,只要練過格鬥搏擊類技術的人都能明白,現代搏擊的發展僅僅是針對比賽規則來深挖技術動作,針對的僅僅是擂臺競技。同樣打拳,拳擊的拳法和跆拳道的拳法差異巨大。
-
被ko四天後,馬保國再次發文:參加搏擊擂臺賽一定要了解規則
因為在這次擂臺賽上,把太極拳已經練到「出神入化」的馬大師,在30秒的時間裡,連續被業餘的搏擊選手3次擊倒在地,最後一次昏迷不醒後進入搶救環節,在醫院治療檢查後身體無恙而出院!而昨天,馬保國在社交媒體連續發布聲明,先是解釋傳武重在修身養性和防身,而打擂臺賽則要增加對搏擊規則和技法的訓練,且功夫不分高低;然後是怒噴網絡上那些假冒的弟子散布各種謠言!
-
李叢:我對傳武的一孔之見
與其高調爭名利,不如悶聲發大財》 國畫68cm X 46cm(2018年作)作者:李叢我對傳武的一孔之見 有了以上這種思想做鋪墊,我們再來認識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的區別就顯而易見了。我一直認為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是兩個不同的範疇,按照傳武那種訓練方式,一方面相對而言缺少了力量和體能的科學訓練,另一方面少了全力以赴的實戰性對抗(傳統武術的對抗大多數都是師徒或者師兄弟之間點到為止的切磋而已),因此一旦上了擂臺常常就沒有優勢。
-
從「太極大師」到「人類挨揍精華」:假大師馬保國再次敗壞傳武!
此人是山東臨沂人,自稱為「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但形意跟太極根本就是不同拳種,他還說「中國傳統武術比西方混合武術要好得多」,馬保國之所以這麼有底氣,是因為他曾在一天之內擊敗兩位無限制搏擊冠軍,說得連馬保國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
詠春餘昌華又開始坑徒弟:讓丁浩二番戰搏擊高手,自己卻不上擂臺
餘昌華丁浩挑戰的這個現代搏擊高手叫阿虎。他要代丁浩下戰書,與阿虎二番戰,但是規則要改成傳武規則。所謂的傳武規則一直雲裡霧裡,按照絕大部分傳武大師的說法,傳武規則,那就是沒有規則。除了插眼、踢襠等無恥動作之外,百無禁忌。餘昌華的意思是,上次阿虎之所以打暈了丁浩,是因為規則使用了現代搏擊規則,對傳武習練者不公平。
-
傳武大師與散打選手過招,一腿就被踢得棄權!
在當今社會傳統武術的實戰能力一直被許多拳迷所詬病,特別是一些假大師的出現更是讓不少拳迷對傳武深感憎惡。比如像閆芳、雷雷之類的假大師,虛假的嘴臉被揭露後,在武林引起一片譁然。 提到傳武就免不了提起散打。也有很多人糾結於散打到底屬不屬於傳武?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散打是從傳武中提煉出來的;另一種的觀點是散打與傳武沒有任何關係,散打就是拳擊+腿法+摔跤構成的,屬於現代搏擊。現在暫且不談散打與傳武之間到底有何種關係,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散打的訓練體系與實戰能力要高過傳武許多。
-
盤點下說「馬保國代表不了傳武」的,有霍元甲後人,有掌門人
5月17日,69歲的「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馬保國,對陣49歲的民間搏擊愛好者王慶民。30秒3次被KO,馬保國最後直挺挺地暈在擂臺上。馬保國被KO了,按慣例,一定會有一批神秘莫測、型號齊全「系出名門」的傳武高人出來發聲,主題是——「馬保國代表不了傳統武術」。好熟悉的路數啊。
-
香港親歷:李小龍之後尚武精神仍在,為何搏擊水平始終落後?|專欄
大家正確理解了現代搏擊是怎麼一回事,對待現代格鬥的態度也不像內地那麼幼稚。香港武術界的這條路,是方野這輩人開創的,而大陸的傳統武術界,正在經歷這一階段。方野之後,香港搏擊界著名的人物就是陳惠敏和蘇世龍,二人之間的恩怨也鬧得沸沸揚揚。
-
風雲生 傳武能不能復興
傳武到現在和以前比根本就沒有可比性了,尤其是所謂的師承,斷檔那麼多年,早就丟得差不多了。要想真正拾起來很難了,《一代宗師》中說的一線天的一個片段「能學多少是多少」,真功夫十之八九都沒了,明面上的傳武打搏擊目前不可能贏的,除非軍隊裡面還保留一些,恐怕也很難了。如果內家拳真能把內壯養生,內氣強身,這些能傳下去,利益眾生就已經高要求了。」
-
【中華武術】傳武如何克服恐懼以及進攻要素
傳武如何克服恐懼 「眼為見性,耳為靈性,心為勇性」,遇敵心生膽怯是實戰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
嘴炮曾用中國傳武技術一招重創對手,這招竟是八極拳技術?
傳武能不能上擂臺,這個話題一直是許多人討論的焦點。而在搏擊運動高速發展的今天,擂臺上也湧現出了許多傳武出身的猛將。他們憑藉著極具特色且個性鮮明的打法吸引了世界武粉的目光。那麼,這些猛將究竟都是什麼來頭呢?他們又和傳武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
傳武黑馬過關斬將多次KO對手
由於近些年在各大媒體上頻頻出現傳統武術被現代搏擊「秒殺」的新聞,這讓人們一次又一次的對中國傳統武術失望,以至於「傳武上擂臺」這樣的事已經淪為笑柄。審醜文化盛行的當下,人們習慣了食用給自己帶來歡樂的醜聞快餐,與此同時,「手指俠」們會捎帶著踩一踩出醜的這個領域,以至於忽略了,也不願相信這個行業還有一些真正熱愛自己所從事領域並且表現出眾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