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戰功最大的軍,是國民黨起義部隊,陳明仁的舊部?

2021-01-18 騰訊網

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繼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對外作戰。這一仗,共有9個陸軍軍參戰,分別是昆明軍區前指指揮的11軍、13軍、14軍;廣州軍區前指指揮的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戰後統計各軍戰績,結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殲滅越軍人數最多的,既不是當年陳賡麾下的頭號主力部隊13軍,也不是在塔山阻擊戰中建立殊勳的41軍,也不是第一批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的42軍,而是戰前默默無聞的55軍。

55軍從2月17日至3月12日,在廣西憑祥當面擔負同登、諒山地區進攻作戰任務,經過24天的英勇奮戰,基本殲滅越軍3師12團、獨立205營、高祿縣獨立第8營以及4個公安屯;大部殲滅3師2團、141團、炮兵68團,公安12團;部分殲滅327師42團、150團、540團、炮兵120團,337師52團和北太省197團;共斃敵10843人,俘敵108人(被炸毀的同登鬼屯炮臺、諒山二清洞三清洞,因為沒有辦法進去清點屍體,這部分戰績未予統計);取得了同登、諒山地區進攻戰鬥的輝煌勝利。

除了殲敵人數最多之外,55軍攻克越北重鎮諒山,從戰略上達成了威逼河內的態勢,在國際上造成的影響也最大。因此,說55軍在1979年立下的戰功最大,是毫無疑義的。最高統帥部對55軍的重大貢獻予以了高度肯定,戰後中央軍委授予該部7個單位、14名個人以榮譽稱號,這兩項數據都高居參戰各軍之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從軍師團到營連的各級殲敵紀錄,全部都是由55軍創造的。

55軍經過1979年之戰,成了全軍聞名的英雄部隊。一種之前就有的說法隨即廣泛流傳開來,說55軍是陳明仁的舊部,是國民黨軍起義部隊。這種說法究竟能不能站住腳呢?

作為軍事常識,我們知道,判斷一支部隊的組織沿革,決定性的標準只有一個,即領率機關的演變情況。1949年11月1日,陳明仁指揮的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正式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下轄52軍(214師、215師、216師)和53軍(217師、218、219師)。

1952年3月15日,中南軍區將21兵團機關改組為荊江水利工程司令部,參加荊江分洪工程建設。4月14日,中南軍區決定以原48軍的軍部、直屬隊及所屬144師、原49軍的145師和原21兵團部分直屬隊及所屬215師、219師合編,組建新的21兵團。

48軍軍部改組為新21兵團部,原48軍番號即行撤銷,144師按原建制歸新21兵團序列,番號不變。49軍145師與原21兵團的215師、219師合併,原145師番號即行撤銷。215師番號不變,該師的原3個團編成643、644兩個團,以145師的434團改組為645團。219師番號不變,以145師師部為219師師部,原219師的3個團合編為655團,145師的433團、435團改組為219師的656、657團。上述三個師合併之後,歸新21兵團序列。

月底,整編工作完成。新21兵團組成後,隸屬中南軍區領導。司令員由原21兵團司令員陳明仁擔任,政委由原48軍政委陳仁麟擔任,兵團部及直屬隊駐廣西桂林,144師駐湖南祁陽,215師駐廣西雒容,219師駐廣西柳州。

1952年11月1日,為了統一全國陸軍番號,21兵團番號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5軍。陳明仁繼續擔任軍長,政委陳仁麟調任海南軍區政委,中南軍區公安軍政委王振乾接任55軍政委。

根據以上組織沿革情況可知,55軍是由新21兵團改稱,而新21兵團是原48軍,那麼55軍最早的前身就是1948年11月改稱48軍的原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1縱隊,是真真正正的解放軍部隊,絕不是國民黨軍起義部隊。看到陳明仁為首任軍長,就認為55軍是陳明仁的舊部,這是典型的不明就裡的想當然。

1969年11月,215師脫離55軍建制,調歸福州軍區,改番號為87師,歸屬29軍序列。為了填補215師調離之後的空缺,55軍於12月又奉命組建了一個新師。

1970年1月,中央軍委重排全軍陸軍師番號,55軍下轄的144師、219師和新組建的師,依次改稱陸軍第163、164、165師,所屬各步兵團亦按順序改稱487團至495團。也就是說,1979年對越作戰的時候,55軍建制內,只有164師490團(即原219師655團)是起義部隊的延續。

在當時參戰的野戰軍中,真正算得上國民黨軍起義部隊的,是成都軍區50軍。而在該軍所屬各師中,也只有148師是起義部隊的延續,149師是原18軍52師,150師則是由成都軍區地方部隊組建的。

相關焦點

  • 國軍名將陳明仁,起義後部隊縮編55軍,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戰功最高
    1.從國民黨軍隊起義投入人民軍隊懷抱 在解放軍的兵團序列當中,有三個兵團都是由起義的國民黨軍所組成的,這其中頭一個兵團就是一代名將陳明仁統帥的21兵團。陳明仁是黃埔一期的畢業生,為人非常的正直。他不喜歡去曲意逢迎,他所獲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著自己在戰場上實打實打出來的。
  • 開國上將陳明仁起義,背後經歷了哪些起起落落?
    當時國民黨鎮守長沙的是華中剿總副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中將陳明仁。兩軍對陣,激戰在即。對於這場即將到來的對決,蔣介石可謂是信心滿滿。陳明仁可是了不得,不僅僅是蔣介石黃埔系的得意門生,是國民黨軍中最能打的名將之一。就在兩年前,陳明仁在東北四平,在吉林剛剛和林彪交過手。林彪沒討著好。這一次,蔣介石認為陳明仁更有勝算。結果大大出乎了蔣介石的意料。
  • 陳明仁起義後,3位副司令變節叛逃,其中一位逃跑當場被擊斃
    1949年8月,第一兵團司令官陳明仁在長沙發動起義,促進了湖南的和平解放,主席稱其「義聲昭著,全國歡迎。」 建國後陳明仁被授予上將軍銜,當過解放軍55軍的軍長。可是陳明仁的起義之路走得卻非常坎坷,他起義後手下還有三位副司令變節叛逃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三個人有著怎樣的結局。
  • 對越自衛反擊戰諒山戰役的4大軍團,其54軍團被稱為外戰專家
    下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對越自衛反擊戰諒山戰役4大軍團: 55軍 55軍的前身是長沙起義的陳明仁兵團,後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1952年10月,以21兵團為骨幹,加入第48軍、第49軍各一個師,組建成為55軍,首任軍長為上將陳明仁。
  • 第一個起義的國民黨軍長:高樹勳沒提任何條件,後擔任什麼要職?
    眾所周知,解放戰爭後期,不少國民黨的高級將領,看清了形勢,紛紛放下武器,投靠了我軍。對於起義以及加入我軍的這些將領們,我軍秉承著公正、鼓勵和包容的態度,給予了他們應有的待遇。比如陳明仁、董其武,起義後,不但保留了他們軍隊的編制,還官復原職,擔任兵團司令,讓他們再次領兵打仗,為新中國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 49年陳明仁率領近8萬人起義,白崇禧用了什麼毒計,策反4萬人馬?
    之前,七月初的時候,國民黨方面對程潛有所察覺,叫他到廣州擔任考試院院長,程潛沒有同意,於是離開了長沙去了邵陽,暫避風波。所以,此時湖南省的軍政一把手都是陳明仁。 不僅如此,國軍方面還派了兩個陳明仁的黃埔同學,帶著金條和蔣介石的親筆信,來由遊說陳明仁。兩人走後,陳明仁內心還是有點波動的,並且向我軍明確提出,起義後要保留他兵團司令的職務。
  • 四平戰役中,他抵擋林總進攻40多天,後因蔣介石撤他職,決定起義
    第一次戰役:我軍從國民黨手中攻佔四平,第二次戰役也被稱作「四平保衛戰」,我軍防守,國民黨軍進攻,我軍堅守31天後撤離。第三、第四次戰役,皆為我軍進攻,國民黨負責防守。我們要說的就是第三次四平戰役中,有一個國民黨將領,率軍抵擋林彪指揮的東北野戰軍四十餘天,並且在城市已經丟失五分之三的情況下,依然與東野進行異常慘烈的巷戰,並長達十九天,這個將領叫陳明仁。
  • 漢江防禦戰中志願軍50軍
    50年代初那麼多的國民黨起義部隊,有幾支部隊保留下來了?曾經在濟南起義的吳化文部隊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35軍,經過改編後部隊面貌煥然一新,成為渡江戰役中第一個攻入南京總統府的軍隊(1949年4月24日凌晨,35軍104師312團3營率先佔領總統府),但在1950年1月,第35軍番號撤銷。幾年前筆者曾撰文「正面戰場國軍十大主力」,把60軍列入正面戰場上的國軍十大主力。
  • 耿飈與陳明仁四平街打賭的歷史考證
    陳明仁,出生於醴陵北鄉的洪源衝一個農民家庭,7歲入私塾,10歲進新式學堂,13歲娶妻。黃埔第一期學生,在國民黨軍隊北伐、抗日等南徵北戰25年,官至兵團司令,被蔣介石授銜中將,曾獲蔣介石授予的青天白日勳章。1949年8月與程潛率部在長沙起義,後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二十一兵團司令員兼第五十五軍軍長,湖南省臨時政府主席,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 曾經是敵人,現在卻是戰友,冤家路窄的李天佑將軍和陳明仁將軍
    李天佑將軍李天佑將軍指揮的部隊一共有七個師,而陳明仁只有一個軍的兵力,按道理來說這場戰鬥應該不會太困難,但是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誰都沒有想到陳明仁的守軍竟然會這個頑強。陳明仁將軍四平被解放軍團團圍住,逃跑是不可能的,只有利用一切的力量,去守衛四平,然後等待國民黨的增援部隊到來,當時的警察、工人、政府人員,都被安排守城,大戰開始後,陳明仁親臨一線戰場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出動了九個軍,分別消滅了多少敵人?
    戰功最大的是東線的55軍,番號最開始是由解放軍四野21兵團改編,55軍對越反擊時是主攻同登、諒山的部隊,在扣馬山、395高地一帶讓越軍吃盡了苦頭。
  • 《瞄準》大結局:聊一聊為什麼廖傑的歷史原型不是陳明仁將軍?
    《瞄準》劇中的廖傑則不同,他在劇情初期是第八軍軍長,而第八軍則是楚軍老帥秦鶴年一手創辦。軍中袍澤無不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兵,組織嚴明,傳承有序。軍中存在對秦鶴年和殷千粟「東家」、「帳房」之類的暗語稱呼,就是明證。從以上可以看出,陳明仁在國民黨軍隊中屬於蔣介石嫡系,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湘楚系將領。
  • 對越反擊戰,50軍被俘人數高達200多人,連長指導員率全連投降
    在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各支部隊中,很多都有著光輝的歷史,50軍就是當時比較特殊的一支部隊。這支部隊的前身是滇軍60軍,曾參加過辛亥革命,護國運動等眾多歷史事件,在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這支部隊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 對越反擊戰:如果越軍以主力迎戰,情況會變成什麼?
    1979年,中國同越南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也就是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佔領越南二十多座重要城市。此後,很多人做出假設,倘若越軍以主力應戰,對越戰爭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果? 1979年,越南在蘇聯的教唆下屢次對我邊境發動侵略行為。
  • 一位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的41軍情結
    平津戰役,41軍路過老鄉的果園,全軍無一人吃蘋果。軍紀之好令人驚嘆!毛主席聽說後,欽點北平的防務由41軍擔當,並在南苑機場檢閱了41軍。在解放全中國的口號聲中,東北野戰軍揮師南下。41軍奮勇當先,一路衝殺,戰士指看南粵,將國民黨殘兵敗將趕出南海。隨後,41軍駐守南疆,這些魁梧的北方漢子開始了思鄉的軍旅生涯,父親就是這支英雄部隊其中一員。
  • 許世友手下一戰士:對越反擊戰時立下赫赫戰功,後來成了軍委副主席!
    許世友將軍是我軍的一名猛將,在其數十年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
  • 解放軍有一個猛虎師,解放戰爭打垮鋼七軍,對越反擊戰所向無敵
    當然,本文所稱的「猛虎」卻並非斑斕巨獸,而是一支戰功赫赫的英雄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4軍162師486團。 眾所周知,解放軍陸軍曾有三大王牌集團軍,即第38集團軍、第39集團軍、第54集團軍。其中第54集團軍序列中有兩個有名的步兵師,一個是第127師,有葉挺獨立團的血脈,資歷為全軍之冠,號稱「鐵軍師」;另一個是第162師,也有一個響亮的名號——猛虎師。
  • 起義部隊改編有多困難?我軍曾為此頭疼,特別是對該部的處理
    在解放戰爭期間,有少部分國民黨軍的將領棄暗投明,主動在戰場上施行起義,成為我軍之中的一員,極大地促進了解放戰爭的進程,國民黨軍起義部隊的人數也隨著戰爭的推進逐漸攀升,到了解放戰爭第四年,起義部隊的人數要佔我軍殲敵數的90%以上還多,這不得不說我軍的宣傳教育上所付出的努力。
  • 這位中將「偽造」元帥手令,「誘騙」國民黨軍長起義
    而聶鳳智卻有一次「膽大包天」,竟然「偽造」陳毅的手令和印章,成功「誘騙」駐守上海的國民黨51軍軍長劉昌義率部起義,為解放上海立下大功。聶鳳智(1914-1992),漢族,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呂王鎮(現屬大悟)人。15歲時參加紅軍,從司號員做起,依靠戰功一步步往上走。到了紅軍長徵時,21歲的聶鳳智就已是紅軍團長了。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師長的一項發明使越軍屢陷深潭,他是誰?
    一九七九年的對越反擊戰中,張萬年以過人的作戰指揮能力,帶領我軍與越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張萬年對越南的地形情況非常熟悉,他結合了越南的地形特點,加上自己以前作戰的經驗,靠一次發明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讓無數越南士兵一去不復返。這究竟是什麼樣的發明讓張萬年戰功無數?